1、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元素的循环,如图所示循环的元素是( )A.氢B.碳C.氮D.硫2.下列反应或实验现象不能体现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的是( )A.稀硝酸与的反应:B.浓硝酸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C.稀硝酸与的反应:D.稀硝酸与的反应:3.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氨水的溶质为,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4.下列关于氮被生物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氮在大气中的含量最高,可被某些生物体吸收利用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
2、被植物利用C.动物只能通过进食植物获得氮元素D.死亡后的生物体被微生物分解,氮元素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再次被植物吸收5.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6.标准状况下将盛满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5B.0.036C.0.033D.0.0187.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和采用的主要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需除杂的物质所
3、加试剂主要操作A不加任何试剂加热BNaOH溶液洗气C铜粉(铁粉)稀硝酸过滤DNaOH溶液洗气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呈红棕色,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的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与的混合气体B.可能是气体C.可能是NO与的混合气体D.只可能是一种气体9.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5C.2:3D.2:510.是一种重要的化
4、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都是常用的化肥B.、和受热时都易分解C.和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与发生反应11.如图表示Cu与反应的量的关系,A、B、C、D四点中表示铜与稀硝酸反应中被还原的与Cu的量的关系的点是( )A.AB.BC.CD.D12.如图所示,向盛有3.0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mL (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_。_。_。(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其体积为_。13.已知NO是无色气体,有毒。铜片投入稀硝酸中能发生反应:。现
5、有三瓶标签脱落的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请设计两种方法鉴别它们。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方法一(1)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_溶液(2)各取剩金的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_溶液(1)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2)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盐酸,剩余的是稀硝酸方法二(1)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铜片(2)各取剩余的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溶液(1)有气泡产生的是_(2)产生白色沉淀的是_,剩余的是_14.如图所示为A、B、C、D、E五种含氮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2.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_。BE:_。CB:_。
6、15.将黑色固体单质甲加热至红热,投入黄色的溶液乙中,反应后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反应,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_,乙是_,丙是_。(2)混合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3)丙与溶液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若32.0g丙与一定量的溶液乙反应,当丙反应完时,共产生13.44L(标准状况下)气体,则消耗的溶液乙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_。16.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填“a”或“b”),理由是_。(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继续
7、通入氨气,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4)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下列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来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填序号)。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氮元素在地球的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都有广泛的分布,由图中合成氨、氨或铵盐、亚硝酸盐等可判断循环的元素是氮。2.答案:A解析:具有酸性是酸的通性。A项中的反应表现硝酸的氧化性;B项,先变红体现了硝酸的酸性;C、D项中的反应均体现了硝酸的酸性。3.答案:B解析:氨水是混合物,A项错误;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B项正确;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项错误;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D项错误。4.答案:C解析:
8、动物靠进食肉类也能获得氮元素,C项错误。5.答案:D解析:检验铵盐依据的是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将NaOH溶液加入盛有该待检固体的试管中,若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待检固体是铵盐。6.答案:A解析:设试管的体积为V L,由知,。7.答案:A解析: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和,A项正确;均能被NaOH溶液吸收,B项错误;铜粉、铁粉均能与稀硝酸反应,C项错误;由可知,D项错误。8.答案:C解析: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呈红棕色,那么一定有二氧化氮存在。根据题述现象可知,原试管中盛装的气体的成分情况可能为、和(少量)、和NO等,本题选C。9.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可知,4
9、mol Zn只能还原2mol ,4mol 结合8mol 形成4mol ,所以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0.答案:C解析:是常用的化肥,而是小苏打,不用作化肥,A项错误;受热不易分解,B项错误;图中涉及的盐类NaCl与不反应,D项错误;能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C项正确。11.答案:A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只有被还原,故被还原的与Cu的关系为(被还原)。12.答案:(1)试管内的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剩佘无色气体(2)NO; 1.0mL解析:(1)通入的与NO发生反应:,然后与水反应:,导致
10、试管中的液面上升,最终剩余的气体是无色的NO。(2)将(1)中两个反应合并可得:解得,故最终试管内剩余NO气体,其体积为1.0mL。13.答案: 稀硝酸 稀硫酸 稀盐酸解析:进行物质的鉴别时,现象一定要明显,区分度要好,要避免干扰。14.答案:1.N2;NO2;NO;NH3;HNO32.N2+O22NO;3NO2+H2O2HNO3+NO;2NO+O22NO2解析:由B为红棕色气体可知,B是NO2;C与O2反应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NO2与H2O反应生成E,且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中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可知A为N2,D为NH3。15.答案:(1)C; 浓硝酸; Cu(2)和(3)(4)1.6mol解析:由反应以及黑色固体单质甲加热至红热,投入黄色的溶液乙中,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得知甲为C,乙为浓硝酸,A为与的混合气体,B为NO;由反应可知单质丙为铜,溶液C为稀硝酸。,。利用氮原子守恒,则消耗的物质的量。16.答案:(1)(2)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极易溶于水; 与水反应生成碱(4)解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进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3)烧瓶内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4)装置不利于氨气的吸收,装置能防止倒吸,装置会发生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