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208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 考点过关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九考点过关(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

2、:“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

3、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

4、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断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镠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注】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

5、捕鱼蟹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是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在论述类文本中,多考查概念的属性和外延,即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或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本题即属于此类。原文对概念的说明分散在文章的各处,要找到这些句子并与原文仔细对照。C项原文中说“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应该有两

6、种。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书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

7、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2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书写、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

8、便是书房。解析: 本题属于对概念外部特点的考查。四个选项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述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前三段,与原文仔细对照,可以看出D项原文说的是“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里表述不准确。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中,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

9、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概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

10、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太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3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11、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所考查的语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理解这句话就要把握全文的意思,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与原文进行仔细比照,通过与原文比照可以看出A项中“发展”一词不妥,“走得比这更远”并不能说明是“发展了”;B项说里斯“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在原文中无依据;C项把“或然”说成了“已然”,这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答案:D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停止与开始 彭 程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的时代,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停止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的色彩,不怎么讨人喜欢。然而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在宽泛的意义上,停

12、止包含拒绝、关闭等含义,是当下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中止,同时也潜伏着孕育新生的可能性。从自然事物到社会人生,停止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分隔开两种区别明显甚至极端对立的状态。 黑夜停止之时是白昼,陆地停止之处是海洋。狂热的意识形态运动停止之后是安定正常的社会生活。放下屠刀,才可能立地成佛。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灿烂星空联想到心中的道德法则,在他眼里,两者同样庄严整饬。他倒是说了些什么,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止。语言停止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的“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予欲无言。”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停止的落脚点在新与旧的接合处,充满了辩

13、证法的精神。想一想夏天骤雨前的天气吧!树叶忽然纹丝不动,万籁俱寂,安静得古怪,然而立刻又会电闪雷鸣,将世界重新“安排”。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的活动才有可能生动、活跃,那是外界声色形相在灵魂之门前的停止。去一趟新疆、西藏,置身于天高地远的风景和善良淳朴的人们中,会有一种生命更新的感觉,那是拥挤、喧嚣、冷漠、狭隘的都市生活的暂时停止。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停下来才能返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思考千百年来哲人的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即便目标明确,停止也是必要的。

14、毕加索一生佳作不断,齐白石老年艺臻极境,奥妙之一便是他们在绘画艺术之外,还不断温习停止的艺术。在停止中才能反省,才能酝酿突变,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所以,耶和华创世时将第七日作为安息日,后世的人们也在这一天停下手中的活计,以便默祷神恩,使灵魂亲近神圣。停止以极端的方式证实着生命的不息和更新。 现代生活的一大弊端是匆促。欲望太多,同时又太急切。快速成为时代的美学,于是生命遭到异化荼毒,目标为手段所替换。日子仿佛一辆狂奔的马车,然而驾车人在哪里?快并不是唯一目的,如果方向错误,越快只能离目的地越远。“梯子应该搭对墙壁。”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我国一位诗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

15、事。”要给这件事定位,找到它的坐标,算出其半径和周长,停下来是必不可少的。此时,停止是一种调整和校正。在新世纪的喧嚣纷乱中,守护什么?放弃什么?我需要和众人一样吗?即便没有资格谈论对时代负责,总该对自己负责吧。不再有救世主和导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立法者”。试一试停止吧,停止是为了重新上路。在现状与超越现状之间,停止是一座桥梁的名字。据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路的旁边立着这样的标语牌,提醒人们留意两侧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啊!”慢慢,也就接近停止了。只有停下来才能欣赏到、读懂一些好的东西。试一试停止吧,如果我们希望新的开始的话。 (原文有删改)4对“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的含

16、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停止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人们通常认为他们总带有某种消极的色彩。B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停止的落脚点在新与旧的接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C停止是必要的,因为在停止中才能反省,才能酝酿突变,完成对自我的超越。D在欲望太多、节奏急促的现代生活里,考虑一下停止的话题是大有裨益的。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文章第1自然段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要人们正确认识“停止”对“人生”的意义。A项,“人们通常认为他们总带有某种消极的色彩”的理解有误,因为原文为“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的色彩”,是一种或然语气,而该项的表述显然是一种肯定

17、的判断。B项,是对“停止”这个词语本身含义的理解,而题目要求的则是对句子含意的理解。C项,只是说“停止”的必要性。只有D项是对本句含意的正确理解。答案: D5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结合全文看,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分条陈述。_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就该题来说,要理解“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的内涵,首先要弄清“宇宙”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结合全文可知,“宇宙”有当下现实、自然事物、内心世界等含义,然后考生只须将每自然段的中心句与关键句抽出,分条陈述即可。答案:(1)停止是当下生活中某

18、一方面的暂时中止,潜伏着孕育新生的可能性;(2)停止总是意味着变化,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3)停止可以帮助人们返归内心,反思自我;(4)停止证实着生命的不息和更新;(5)停止是对人生的一种调整和校正;(6)停止意味着旧的事物结束和新的事物开始。6解释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孔子都不禁表示:“予欲无言。”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文中“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止”可知,“无言”也是一种暂时的“停止”,因此,“予欲无言”表明了孔子对“停止”的思考。 答案: 无言是一种暂时的停止,即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之前,先要停下来思考。(2)“梯子应该搭对墙壁。”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

19、这样比喻。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切入,即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句。联系上下文,不难得知“梯子”是工具,是用来实现目标的,“墙壁”则是指目标。答案:作者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句,说明做事要找准目标,找准方向,因此,适当的停止是必要的。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 杨 义华侨华人文化应该说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延伸的一个支系,是中华祖籍文化与居住国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支系。这个文化支系是以中华文化为根的,它又与多元异质文化相融合,形成它的开放性、包容性的优势。中华民族跟西方民族不一样,西方民族根据西

20、方定义是在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中,17、18世纪逐渐形成它的民族共同体的,而中华民族经过春秋战国时的融合,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共同体。范文澜(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对民族是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这个观点不赞同,他说中华民族的形成跟西方不一样,我们的民族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习惯所称的汉人、唐人,其特点就是经过汉唐盛世,历史比较悠久而不中断,民族非常多元,但是又融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复合形态的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复合形态有两种重要的功能,一个功能是它虽然非常古老,但是又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改革开放才短短30年,中国便跃居成为世界上第三、第四大经济体。英国有一个学者这样说,

21、21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呢?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可见这个古老民族在改革开放中激发出了多么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第二个功能,它是多元的,有多元的文化起源,但是又能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民族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56个民族,而这56个民族又融合成中华民族这一更高层次的称呼。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这说明我们文化的包容力量能够把56个民族都包容在一个整体的民族里面。说到民族的起源,根据近百年的考古发现,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已得到了非常可靠的证明,正如一个考古学家所说,中华

22、文明的起源不像一根蜡烛,而像满天的星斗。考古发现,长江、黄河、长城南北,包括岭南,都有早期人类的脚印。我们发现的最早的稻谷在哪里呢?在湖南的道县,在湖南靠近广东的地方。一万多年前的稻谷、陶器和用火痕迹的发现,说明中国南方是水稻农业的发祥地,这么早的农业文明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我们的文化由于有生动的魅力,所以具有共享性。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有原创性,但有原创性没有共享性,光是三五个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老百姓不知道,这种文化就会后继乏人。原创性要与共享性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民族文化新的辉煌。由此,我想到只要我们全民族众志成城,全球华人同心协力,就一定能使我们上不愧于五千年辉煌文明,下不愧于改革开放全面

23、崛起,也一定能培养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大国气象。(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7下列对“华侨华人文化”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华侨华人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根的,是中华祖籍文化与居住国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中华文化支系。B华侨华人文化是中华祖籍文化与居住国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西方文化支系。C华侨华人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根,与多元异质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中华文化支系。D华侨华人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优势,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延伸的一个支系,非常有特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能力。B项,“华侨华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支系,不是“西方文化支系”,“华侨华人

24、”旅居国外,往往让人产生误解。答案:B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共同体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比西方在17、18世纪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早很多。B我们习惯称自己为汉人、唐人,是因为汉人、唐人的特点是经过汉唐盛世且历史比较悠久而不中断,民族多元又融合成一体。C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致使21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西方将逐渐衰落。D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有原创性,但是,只有原创性没有共享性,就会后继无人,容易中断。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项,“致使21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西方将逐渐衰落”属无中生有。答案:C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25、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不同,中华民族是在封建主义制度形成时期形成的民族共同体。B中华民族共同体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但是,我们被称为汉人、唐人,是因为汉唐盛世时有许多人旅居海外。C中华民族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中激发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D列举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稻谷、陶器和用火痕迹等农业文明,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B项,“因为汉唐盛世时有许多人旅居海外”属无中生有。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项和D项,其实这两项都是正确的。A项,秦汉时期属于封建社会时期,所以其表述正确;D项,第5自然段的首句为中心句,所举的例子归根到底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