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186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5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考点真题示例考查角度设题情境学科素养热度预测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2020年1月,12,2分新中国的性质通过国徽图案,理解其象征意义,考查新中国政权性质历史解释2019年4月,14,2分新中国的筹建根据报影上的信息分析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2018年4月,13,2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治成果历史解释2017年11月,18,2分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五大的成果史料实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2020年1月,26(2),6分香港回归通过材料考查香港回归的历程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8年11月,31(1),2

2、分“一国两制”以改革开放的大事记梳理政治建设成就时空观念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9年4月,31(1),5分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根据历史材料及所学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史料实证2018年11月,17,2分万隆会议通过中印领导人的共识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与万隆精神历史解释2017年11月,15,2分万隆会议通过周恩来演讲的内容判断会议名称历史解释2017年4月,32(1),5分万隆会议通过文献史料考查万隆会议上与会者的诉求及其背景史料实证外交关系的突破2019年4月,31(2),3分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史料实证新时期的外交政 策与成就2018年4月,14,2分上海

3、合作组织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考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影响史料实证2017年4月,32(2),5分亚太经合组织通过文献史料考查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对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史料实证专题解读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西方的多党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方的民族自决原则。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因国内思想、政治和经

4、济环境而改变。这种频繁的转型过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4.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等国结盟获得外交依靠,另一方面不断打开外交局面;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因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更加独立自信的姿态活跃于世界外交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考情预测考查内容命题特点命题趋势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基本史实及意义;“一国两制”的内涵;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一些重要会议的内容;每个阶段的中国外交成就以选择题形式通过总体概括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直接考查历史基本知

5、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时会选取重要历史文献,考查历史事实及其影响对于祖国统一,始终是考查的主旋律,但会在“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上去命题。试题既会考查基础知识,又会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外交越来越显得重要。今后,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及成就的考查会有所增加,同时会结合国际形势理解外交特点第5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2020浙江1月选考,12,2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

6、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答案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新中国的筹备会议。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国徽图案中的麦稻穗代表农民阶级,齿轮代表工人阶级,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2.(2019浙江4月选考,14,2分)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

7、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答案A根据报影内容可以得出“北平”改名为“北京”,并且北京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故A项正确。报章内容并未体现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等信息,故B、C两项错误。“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做出的决定,该消息不能成为其正式标志,故D项说法不正确。3.(2017浙江11月选考,14,2分)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A.B.C.D.答案C宁夏回族自治区成

8、立于1958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必备知识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党风建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意义:在思想和理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9、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内容(1)筹备新中国的成立。(2)确定了国名、国旗、代国歌、首都。(3)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4.意义: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各项准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1)前提条件:解放战争的胜利。(2)政治思想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3)筹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10、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2)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3)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1954年9月。2.地点:北京。3.文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内容: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性质:

1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五、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新中国政权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建立、发展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12、督”的方针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正式确认: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备注政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关键能力1.示意图法:通过示意图,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地位;通过示意图比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之间的区别。(

1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2.多维分析法:从不同历史维度思考分析历史,从而全面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内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用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史观解读革命史观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推动了中国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全球史观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社会史观带来婚丧习俗的改革,

14、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一、比较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新中国即将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制定的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性质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初期的法律基础奠定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基础二、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于合作互助,

15、而不适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4)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2.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1.(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

16、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它是我们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最集中的表现”。该宪法()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D.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答案B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初步建立政协制度的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都在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故排除A、D;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排除C。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2.(2018浙江台州期末)右面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

17、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发展并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通过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D.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由“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知漫画中的“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此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2018浙江4月选考,13,2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

18、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答案A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2017浙江11月选考,18,2分)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19、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A.B.C.D.答案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故D项正确。必备知识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1.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的文章,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2.对民主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3.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

20、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伟大决策: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21、设的主要成就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1)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4.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

22、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关键能力1.数字归纳记忆法:将历史发展通过数字的方法进行归纳记忆,增强记忆效果。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理念:依法治国。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三部法律文件: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建立基层民主制度。2.示意图法:通过示意图的方式,梳理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理解其曲折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1.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

23、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作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

24、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对中国的整个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2019浙江嘉兴选考测试)下列会议中,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C.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答案B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2.(2019浙江十校联盟3月适考)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建立起我国

25、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推动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彻底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1982年宪法的颁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A. B.C.D.答案C“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未遭到彻底破坏,逻辑关系错误,符合题意。3.(2015浙江10月选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B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26、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考点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2017浙江4月选考,16,2分)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香港回归后还有澳门问题没有解决,故A项错误;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故

27、D项错误。香港回归属于祖国统一问题,故B项正确。2.(2016浙江4月选考,14,2分)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一国两制”B.“港人治港”C.高度自治D.实现“三通”答案D“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体现的原则。实现“三通”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不符合题意。必备知识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基本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前提),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补充)。2.形成过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

28、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使之具有法律效力。3.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过程a.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

29、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b.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日期。c.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澳门回归(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三、海

30、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两岸实现真正停火。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3.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4.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一国两

31、制”理论创新的意义1.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3.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5.“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能力1.示意图法:通过示意图理解一国两制概念的内涵,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区别。(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2.历史思辨法:从历

32、史现象的特征入手,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内涵。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1)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即享有高度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管理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2)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全面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提出: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特定内涵:“一国两制”指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制度。其前提是“一国”,不是“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也不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两种制度”;

33、在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中,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是这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它虽然可以有中央政府赋予的超出一般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具有的各项权力,但却无权行使外交、国防、宣战等国家主权。3.依据:是根据中国国情,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4.应用(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海峡两岸的交流:20世纪80年代后,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

34、现。5.前途:“一国两制”构想已经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实践成功,其必将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A.B.C.D.答案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2.1988年2月,台湾当局

35、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火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答案D1979年元旦,解放军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据守的岛屿,大陆和台湾实现真正停火,故A项错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是1992年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九二共识”,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台湾当局放开了往大陆探亲、旅游等限制

36、,反映出两岸互不往来的状态被打破,故D项正确。主题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史料呈现 史料1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史料2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还说:“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

37、呢?就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史料3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读史指导史料1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史料2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特点,说明了该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史料

38、3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解读史料注意关键信息“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从此时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选举代表的规定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问题思考(1)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提示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39、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提示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3)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史料中选举比例规定的时代背景。 提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建设;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主题二“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实践 史料呈现 史料1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

40、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是万万不可让外国人插手, 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 后患无穷。邓小平文选 史料2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摘编自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大写真读史指导史料1论述了“一国两制”的特定内涵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其表明邓小平强调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统一;

4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反对外来干涉;“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史料2阐述了基本法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它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兼顾广大香港同胞的利益,是香港回归的法律保障问题思考根据教材内容和史料1、2,思考“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万万不可让外国人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什么原则?结合所学,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认识“一国两制”。提示关系:“一国”与“两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先与后、源与流的关系。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只讲“两制”,不讲“一国”,高度自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则:独立自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顺

42、利回归,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一、选择题 1.(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社会主义改造一路高歌猛进,为了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讨论,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答案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重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会议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故B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故A、C、D错误。2.

4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A.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B.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答案A抓住题干时间1979年并结合所学可知, 这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两岸实现真正停火,故选A项;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是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排除B项;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

44、“一个中国”共识是在1992年,排除D项。3.(2016浙江4月选考)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答案D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重点阐述了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故D项符合题意。4.(2019浙江宁波期末“十校联考”)下列反

45、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砸烂公检法”“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平统一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B.C.D.答案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出现于1979年,出现于1997年,因此正确顺序是,答案选D。5.(2019浙江余姚4月模拟)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此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发生在同年的大事有()欧元正式问世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A

46、.B.C.D.答案D结合所学可知,欧元正式问世的时间是1999年1月1日,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是1991年11月,“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的时间是1999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99年3月。因此符合题意的为,D选项正确。6.(2018浙江金华十校期末)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在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中写道:“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共产党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B.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C.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答案C中国共产党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

47、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中,故A错误;当时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还未成熟,故B错误;材料提到“三次合作”,反映出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故C正确;材料未提到“一国两制”构想,故D错误。7.(2017浙江温州2月选考模拟)读下表,表中数据所反映现象的成因有()1990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年份企业数(个)合同金额(亿美元)199011038.991991173513.901992643055.43199310 94599.03“九二共识”的达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通过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

48、发表A.B.C.D.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于1994年通过,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发表于1995年,故排除。本题选择A项。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D1982年宪法的颁布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答案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之一,故A项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文化

49、大革命”期间,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破坏,表格中结论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故D项错误。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A.B.C.D.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的合作至关重要,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50、共同纲领”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无法体现该思想。故选C项。10.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政府认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最终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该举措可以防止将

51、香港、澳门问题复杂化,使中国政府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排除;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C项与史实及材料均不符,排除;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排除D项。11.(拓展题)(2019江苏单科)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1949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此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

52、、包围的政策,国际社会还没有普遍承认新中国,故D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图中飞翔的和平鸽表明新中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此时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新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A、B、C三项理解均正确,不符合题意。12.(拓展题)(2019江苏扬州期末调研)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一致同意。 这一建议表明()A.政协职能的转变提上日程B.“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延续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D.向社会主义

53、过渡的任务已经完成答案A材料信息“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表明政协将终止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故选A项;根据材料“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排除B项;1949年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排除C项;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完成,排除D项。13.(拓展题)(2018天津一模)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末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B.海峡

54、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更趋于灵活,“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故A正确;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才逐步被打破,故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一国两制”的方针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的,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14.(2020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

55、,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材料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

56、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并简述其基本内容。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有何意义?(6分)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2)方案:“一国两制”。根本点在“一国”。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基础,港澳回归丰富“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光明前景。 30 /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