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406KB ,
资源ID:7916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16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如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湘江新区( ) A. 界线是模糊的B. 内部发展方向相同C. 具有一定的特色D.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2. 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 ) A. 是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B.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C. 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成为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区D. 有利于促进中部

2、地区崛起3.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地理空间B.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 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答案】1. C 2. D 3. C【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特征分析,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内容。【1题详解】C湘江新区属于行政区,界限明确,A错; 内部发展方向不是都相同的,B错; 具有一定特色,所以划分了新区,C正确; 该新区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相同,D错。 故选:C

3、。【2题详解】D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的中部地区,所以对沿海放开战略、西部大开发关系较小,AB错; 湖南湘江新区主要针对中部地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所以D对,C错。 故选:D。【3题详解】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是有明确的区位特征的,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4. 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

4、程C. 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D.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答案】C【解析】【详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位于湖北、河南、河北省和北京市。湖北省、河南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河北省、北京市属于东部沿海经济地带。故A、B、D三项错误。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连接格尔木和拉萨的铁路工程)位于青海、西藏境内,属于西部经济地带。故C项正确。【点睛】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重点建设项目分布的认知能力。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问题。5. 制约

5、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 农业基础薄弱C. 水土流失严重D. 自然资源不足6.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 B. C. D. 7.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 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 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 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 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答案】5. A 6. B 7. B【解析】【5题详解】我国西部地区受历史因素影响,长期处于缓慢发

6、展阶段,经济水平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故A项正确。农业基础薄弱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原因,但并非最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水土流失严重不属于经济原因,故C项错误。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故D项错误。【6题详解】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矿产资源丰富,最大的劣势在于资金、人才、技术缺乏。距海洋远的地理位置导致交通通达度低,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实施落后等等。这些均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落实优惠政策,引进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宜西部地区的产业是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7、故B项正确。【7题详解】试题分析:“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属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措施,不属于目的。故A、D项错误。“体现综合国力”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没有内在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通过统筹经济发展,可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差距。故B项正确。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问题。8. 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A. 扩大耕地面积B. 修建水库C. 获取炼铜用的木炭D. 矿山开采9.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A. 光化学污

8、染B. 酸雨C. 噪声污染D. 固体废弃物污染10. 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A. 钢铁工业B. 煤炭工业C. 宇航工业D. 高耗能化学工业11.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叙述,错误的是()A. 修建大坝,调节了径流量,改善了通航条件,利于航运发展B. 大坝的建设,调节了径流量,有利于枯水期的发电C. 大坝的建设,有利于雨季蓄洪,使流域内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D. 梯级开发、水库的修建、流域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答案】8. B 9. B 10. D 11. C【解析】【8题详解】造成田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有扩大耕地导致毁林,A正确。修建水库,是利用河谷蓄水,对植被影响小

9、,修建水库是综合开发时期的措施,B错误,获取炼铜用的木炭,要砍伐木材,会破坏地表植被,C正确。矿山开采要先破坏地表植被,D正确。故选B。【9题详解】炼铜过程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与空气中水汽结合,形成酸雨。田纳西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B对。光化学污染 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A错。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是早期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C、D错。故选B。【10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重视了水电、火电和核电的开发,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应该重点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选项中高耗能化学工业耗能量大,应该优先发展,D正确;田纳西河流域铁矿不丰富,不能优先发展钢铁

10、工业,且钢铁工业不是动力导向型工业,A错误;田纳西河流域重视了水电、火电和核电的开发,发展煤炭工业属于重复建设,不应该优先发展,B错误;宇航工业是高技术工业,不是动力导向型工业,不应该优先发展,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干支流修建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不是千年一遇,C错误;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可以改善航运、起到防洪作用、促进旅游业,ABD正确。故选C。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11、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问题。12. 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 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C.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 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13. 为深入研究沙尘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A 西北和华北B. 华北和东北C. 华北和华东D. 华北和中南14.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 大面积植树造林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

12、 退耕还草【答案】12. C 13. A 14. B【解析】【12题详解】拉美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是由于来自海洋的西风湿润气流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降水稀少而形成的。阿拉伯半岛的荒漠是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而形成的。南美洲西海岸的荒漠是由于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而形成的。我国塔里木盆地的荒漠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导致降水少而形成的。所以选C。【13题详解】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是沙尘暴多发区,建研究站更合适。所以选A。【14题详解】塔里木盆地地处干旱地区,根据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可知,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所以选B。2010年6月17日,第十六

1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读下图,完成问题。15. 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 防风固沙B. 吸烟滞尘C. 保持水土D. 净化空气16. 该造纸产业链条()A. 使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B.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C. 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 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17. 我国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了该地区荒漠化,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A. B. C. D. 【答案】15. A 16.

14、D 17. D【解析】【15题详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因此种植沙柳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A正确。城市中的植被一般要求有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的功能,降水集中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求植被有保持水土的功能,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沙柳的种植,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D正确。造纸产业的原料来源是平茬后的柳条,不会造成植被的大规模破坏,反而能推动沙柳的种植,A错误。图片显示“回收98%”,不能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B错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为了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而非生产重点,C错误

15、。故选D。【17题详解】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带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不足且变率大,为荒漠化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规模垦殖、破坏植被又缺少防护林的条件下,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荒漠,正确。用水量增多并没有使降水减少,农作物的固沙效果不比草原植物弱,只是由于农业生产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了,从而使得地表裸露,沙质化严重,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1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

16、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

17、“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8. 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19.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B.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C.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D. “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答案】18. A 19. C【解析】【18题详解】根据上图可知:是西北地区,是青藏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气候和地貌,A正确;图中的区域都属于自然区,区域间界限具有过渡性,B错误;由于区域范围广阔,因此内部具有明显

18、的差异,C错误;区域之间联系广泛,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是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植被茂密,被称为绿色中国,A错误;是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冰川广布,被称为银色中国,B错误;是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被称为“金色中国”,C正确;是北方地区,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被称为黄色中国,D错误。故选C。【点睛】第一小题中: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第二小题考

19、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本题难度一般小,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 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A. 下游大量引水灌溉B. 上游过度引水灌溉C. 气候越来越干旱D. 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21.

20、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A. 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B. 地下水位上升C. 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D. 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答案】20. B 21. D【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塔里木河治理及问题。塔里木河是内流河,越往下游水量越小;若上游过度引水,可导致下游水的断流。下游的水库主要是灌溉用水,在干旱地区,水库的消失会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20题详解】沿岸由于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上游过度引水灌溉,输往下游的水量就越来越小,甚至断流。选B正确。【21题详解】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其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等于生态系统消失;当

21、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库是在河流的下游,不是防洪作用;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加剧了周边地区沙漠的侵袭,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选D正确。【点晴】本题组主要考查内流河治理及环境问题。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水量主要来自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越往下游流量越小,气候干旱并不是导致。导致下流断流,只能是上游河段的过度引水造成的,与下游 无关。水库的干涸与湿地退化影响是一样的,只是水库是在下游地区,对上游河道没有影响。如表为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小题。省 份地理要素65岁人口比重9.3%7.8%6.3%7.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6:54:402

22、9:30:4111:55:3414:58:28人口年均增长率1.53%0.98%0.83%0.16%城市化率62%49.1%44.7%48%22. 、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 A. 浙江、河南、青海、海南B. 河南、浙江、海南、青海C. 浙江、海南、青海、河南D. 海南、浙江、青海、河南23. 下列关于四个省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B. 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 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D. 四个省份中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答案】22. C 23. B【解析】【22题详解】读表格,根据数据分析,省老龄人口比重最高,产业以二、三产

23、业为主,说明是经济发达地区,应位于东部沿海。海南省开发的晚,城市化水平低,所以是浙江。省第一产业占比重在四省中最大,第三产业比重高,城市化水平较高,说明该省虽然开发晚,但经济增长速度快,第三产业发展快,所以是海南省。省城市化水平最低,可能位于西部,经济水平低,工业占比重大,可能是青海。省老年人口比重较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占比重最高,可能是河南省。故选C。【23题详解】省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说明人口出生率小,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A正确;省份第三产业比重高,但是省的第一产业比重太大,说明当地经济落后,B不正确;省份城市化水平最低,标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

24、低,C正确;四个省份中省份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最高,表示老龄化程度最重,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如图为我国某区域l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 km2沙地468.7草地58.

25、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24.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 A. 扩大沼泽地B. 退耕还草C. 减少建设用地D. 植树造林25.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24. B 25. D【解析】【24题详解】由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示意图可知,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增加,草地减少。因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正确,A、C错误;该地区沙地、草地占主导,应该在气候干旱区,植树不易存活,因此不适合植树造林,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

26、】该地区沙地、草地占主导,应该在气候干旱区,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以沙地、草地为主,D正确。云贵高原东部属于湿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水土流失严重,突出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松嫩平原中部沼泽湿地面积较大;黄土高原中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较小 ,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等方面的知识。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6. 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

27、量小 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 B. C. D. 27. .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降低能耗 进口煤炭开发新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A. B. C. D. 28. 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 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 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 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 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答案】26. D 27. D 28. A【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需要输入能源

28、。正确,错误。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正确。东西部地区之间交通畅通,错误。故D正确。【27题详解】本题要求的是“节流”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等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故D正确。【28题详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但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A正确。B、D不能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故B、C、D错误。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

29、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 无划分指标依据B. 与自然河道一致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30.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答案】29. C 30.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及划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29题详解】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

30、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度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选C。【30题详解】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31.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阶段城市化进

31、程速度比阶段快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 B. C. D. 32. 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A. B. C. D. 【答案】31. C 32. D【解析】【31题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国的城市化起步早且目前发展水平高,应该为发达国家。该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较快,而工业化水平则是先升后降,城市化速度始终快于工业化,但在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增长,故该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据此分析选C。【32题详解】在第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是降低的,工业对就业机会是起到负作用的,而主要的就业机会来自高科技产业和第

32、三产业的发展,结合选项,符合要求,据此分析选D正确。【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

33、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3. 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 蒸发加剧 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流域内降水减少A. B. C. D. 34.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B. 水资源减少C. 水土流失加剧D.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35. 西部地区盐湖、

34、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 冰雪融水量不足C. 围湖造田D. 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答案】33. C 34. A 35. D【解析】【33题详解】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上游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湖泊所致。故正确,答案选C。【34题详解】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蓄作用,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湖泊环境恶化后,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减弱,容易诱发水旱灾害,A正确。故选A。【35题详解】西部地区为干旱地区,湖泊多为内流湖,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的人口增多,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35、引河水灌溉量增加,并且蒸发、下渗增多是形成盐湖和干盐湖逐年增多的原因,D正确。故选D。【点睛】湖泊是湿地的类型之一,湖泊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效益。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材料二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

36、速,主要原因是_。(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答案】(1)特点:多沿河流分布。原因: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可以作为水源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2)资源丰富(3)河西走廊多大风天气,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北方土壤呈碱性,扬尘、扬沙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河西走廊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4)荒漠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解析】【分析】考该题考查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酸雨问题产生的原因、荒漠化的分布及其原因。【详解】(1)从图中发现城镇多沿河流分

37、布,因为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水源条件是决定生产生活的主要条件。(2)河西走廊玉门石油、金昌镍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成为此地重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3)酸雨形成的条件:(1)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酸性气体。(2)降水较多。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多大风,空气流动快,酸性气体容易扩散;北方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凝结核呈碱性,可以酸碱中和,再加上降水少,酸雨危害小。(4) 河西走廊由于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地表植被少,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荒漠化现象严重。其中人为原因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点睛】荒漠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

38、少,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危害严重;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流水作用微弱;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大风日数多,风力强盛。(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大量破坏;过渡开垦草原为耕地,地表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草上退化。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37. 下图中的图甲和图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_ ,乙 _。(2)简述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对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石油;天然气;核能。(2)缓解能源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多元化;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解析】

39、【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资源调配。同时考查学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详解】(1)甲是新彊,据图可以看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目前开发的主要能源资源;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资源能源短缺,图中有秦山核电站,目前开发的主要能源资源是核能。(2)西气东输工程将新彊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资源能源短缺,西气东输工程可改善东部地区能源利用结构,由原有的煤炭消费为主转化为天然气消费为主;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天然气相比煤炭是清洁能源,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状况)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