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同步课时训练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反洋教斗争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
2、动,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作者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B.在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C.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略D.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4、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邱逢甲徐骧刘永福丁日昌A.B.C.D.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事件是()A.清军平定回部的叛乱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C.林则徐远赴虎门销烟D.邓世昌血染黄海碧涛6、
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7、“(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下行省8、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C.新疆应
4、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9、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甲午战争 B黄海海战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反割台斗争 10、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中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这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近代 ( )A.民主意识B.民族意识C.平等意识D.法制意识11、下面“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的“鬼”指的是八国联军B.烧的“书”
5、都是西方科学著作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 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
6、二,对比两者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并从史观角度指出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由“1841年”“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等信息,可知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2答案及解析:答案:C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第一次”“大规模”等信息,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是绝无疑义的”可知,它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故B项正确;C项中“沉重”说法错误;“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大小前提”说明作者并不认为三元里民众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
7、性,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C 5答案及解析:答案:B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图片一“致远”号撞向敌舰,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反映出的是爱国官兵的抗争;图二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甲午战后共同反抗日本的情景;图三义和团战士,是在列强侵略加剧的情况下民间掀起的自发的反帝运动。三幅图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这一主题。故此题应选A项。 7答案及解析:答案:C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重新越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可知,B项正确。 9答案及解析:答案:D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阐述的
8、是义和团运动批判了列强对我国领土与人民的侵略,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由“19世纪末”“山东”“反洋教斗争”可知,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错误。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但是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因此C项解读错误,本题选D。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不同:材料一高度赞扬了义和团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材料二对义和团运动予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原因:材料一从革命史观角度出发,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事实;材料二着眼于近现代史观,与世界和历史发展潮流背道而驰。2.如何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之举;但是义和团盲目排外,仇视一切西洋事物,与近代文明背道而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中国,只有努力地学习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