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合花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曾思考过生命。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_。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1)向下奔注,激起一川白雪,一路向前。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a)疾风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直到有一天,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海上淅沥的雨点中升起,蓬篷勃勃,(b)潇潇洒洒,又形成一道江流吧?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破壳而出。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便开出满树繁花,
2、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c),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2)直到冬天的朔风把他的枯黄卷落吹走终于有一天,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地下微小的果仁中破裂出来,饮几滴雨露,沐几缕春阳,又长成一棵小树吧?(d)所以,生命中_。在快乐中我们要预见痛苦,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守望快乐,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1阅读以上文段,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a处“疾风”应该换成“急风”,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暴风的猛烈。Bb处“蓬蓬勃勃,潇潇洒洒”的逗号应该换成顿号,表示并列。C
3、c处“长到中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生命的蓬勃。Dd处的问号包含了不确定的语气,表现对新生的期许和赞美。解析:选DA项,能更好地体现暴风的猛烈的应是“疾风”;B项,此处停顿较长,应该用逗号;C项,此处应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别赏析文中(1)(2)处画波浪线的两句话。答:参考答案:(1)句是借喻,用白雪比喻洪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花的洁白以及水势的浩大。(2)句是借代,用“枯黄”代指落叶,以特征代本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落叶的特征,充满画面感。3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内容贴切,表达准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参考答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快乐和痛苦是相
4、生相成的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在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能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会开花,无须别人欣赏,我一定用花朵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文中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答案: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
5、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2020年8月15日,伴随着1 375名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的正式产生,“薇娅、李子柒入选全国青联委员”的消息便迅速登上热搜。“都是行业翘楚,她们实至名归”,两位网红,喜爱者众,支持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过了,太夸张”“那些戍守边疆的年轻人不更重要嘛”,争议和质疑也相伴而来。对此,央视发表评论称,全国青联委员的评选标准严苛,薇娅与李子柒的当选,不只是因为流量巨大、名声在外、事业成功,更因其在扶贫、公益、传统文化传播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答:解析:本题新闻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属于导语部分,介绍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是最关键的信息,可提取的关键信息是:时间(2020年8月15日)、
6、事件主体(全国青联委员的正式产生,“薇娅、李子柒入选全国青联委员”)。第二句话交代了对二人入选存在两种声音(赞美和质疑并存)。第三句话介绍了针对这两种声音,央视发声,说明两人入选全国青联委员的原因,认为入选符合标准。后面两句话是对新闻事件结果的交代,丰富了此新闻的内容。提取的关键信息:时间:2020年8月15日。对象:薇娅、李子柒。事件:1 375名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的正式产生,“薇娅、李子柒入选全国青联委员”。经过及结果:薇娅与李子柒的当选引发争议,央视认为两人入选符合标准,实至名归。参考答案:2020年8月15日,1 375名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正式产生,薇娅与李子柒的当选引发争议,央视认为
7、两人入选符合标准,实至名归。6下图是部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5个研习对象的层次结构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答:参考答案:部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课程任务群按照作品性质分为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是指科学与文化论著;文学作品按照时空分为外国作家作品和中国作家作品,中国作家作品则按时代分成三个不同的研习对象,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碑孙犁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
8、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
9、这里。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来了。走吧,同志。”老金
10、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
11、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
12、,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
13、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
14、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着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C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
15、战败的必然性。D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渗透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解析:选C小说“写到多种声音”,包括风声、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呼打呼打的声响、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霜花沙沙飘落的声音、机枪和步枪声、奔腾号叫的流水声等等。“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句,“机枪”和“步枪”表明敌军和八路军装备优劣有差,“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表明敌人火力猛烈,但此时步枪声仍“清脆沉着”,虽然后文八路军遭到围堵,大多牺牲,但“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太过绝对。而且,八路军的撤退不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天气原因
16、造成的。另外,八路军此次战斗的既定目标文本未作交代,严格地说,仅以人员伤亡很难判定一次战斗失败与否。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B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C小说匠心运用了部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D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运用比拟手法,使这个物象意蕴丰富,寄寓了击退敌军的决心。解析
17、:选D小说开篇点出“滹沱河”,而该物象贯穿全篇,与主要情节均有关联。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比作乙物。结尾处写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属于比拟手法,赋予了原本客观的物象以丰富的意蕴,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象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而没有体现“击退敌军的决心”,故选项错误。9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答:解析:从文中找出分别描写大娘和小菊的语句,分析二人性格及形象的不同点,从而判断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若作肯定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参考
18、答案:不能。小菊是个矜持内敛的姑娘,在前文听出李连长到来时,“又惊又喜”,没有直接表达。战士牺牲后,作者用了精准的动作描写如“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用力”,神态描写“发一会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大娘是一个热情爽利的人,在前文她听出李连长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老金。得知战士牺牲后,神态描写“哭得两只眼睛通红”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10小说以“碑”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解析:“站立在河边
19、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这是小说结尾的点题句,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为什么要说赵老金这个人物是“碑”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他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点执着打捞,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起到了与“碑”相同的作用,这是“碑”的第一层含义。其次,作为纪念标志的“碑”,在小说中还指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赵老金执着的打捞行为是他们被百姓深情铭记的有力证明,“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再次,“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群众赵老金是立碑者,联系全篇思考,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情,无形的“碑”承载的是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参考答案:“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