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291.50KB ,
资源ID:79086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08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1、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调研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

2、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

3、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

4、。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

5、,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C.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D. 承袭于

6、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B.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

7、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国”仪式则逐渐消亡。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D.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

8、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

9、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B项,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其实列举的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10、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由于

11、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项,错在“仪式则逐渐消亡”这个地方。由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D项,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的表述错误,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

12、实选择,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用促教学”的目标。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编自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材料二: (摘编自艾媒报告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材料三:在线教育行业不仅是极具潜力的领域,也是一个年轻、尚未成熟的行业。在线教育企业在教育

13、实践中的参与,已经切实显示出其作为教育系统组织形态改变者的潜力。如果将实体学校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那么在线教育公司在“怎么提供服务”方面与实体学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在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生改变。实体学校往往有固定的校址、提供综合性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接受政府规制下的生源分配,按照班级、年级组织学生。而在线教育企业往往针对特定的教育项目,对于教育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拆解和专业化分工。由于这些企业按照资源、教、学、练、测、评、管理、招生等各个环节进行业务布局,传统的教育已经被解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教育产业链。虽然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和初步的商业成功,

14、但在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条件。为了实现对教育信息化产品“从买到用”的转化,学校应该在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在宏观层面上,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另外,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相分离,导致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购买者往往是政府教育信息中心,而使用者是学校和教师。这种购买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导致进入学校的产品往往不是学校和教师希望购买的产品。此外,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需求差异大,很难通过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得到满足

15、。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最好通过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政府的统一采购。(摘编自报告精读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想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地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它已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内容。B. 2018-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会稳步增长,2021年有望达到4660亿元;增长率却逐年下滑,2021年可能降至7.6%。C. 年轻的在线教育行业极具发展潜力,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并获得了初步的商业成功。D. 在如何提供服务方面,在线教育企业和实体学校存

16、在显著差异,它能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生改变。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实体学校具有其固定性,但实体学校和在线教育企业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虽然目前二者的合作中充满困难。B. 在线教育类企业要想和实体学校顺利进行合作,需从宏观层面入手,让学校在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C. 在线教育信息化产品日渐丰富,但作为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的学校和教师同购买者相分离,同一款产品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D. 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其次是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6. “在线教育势

17、必会取代线下实体教育”,这种观点在文中有依据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A 5. B 6. 示例一:我认为有依据。理由:政策支持。政府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自身优势。在线教育灵活便捷、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体学校的不足。受众欢迎。在线教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已取得了广泛认可,拥有逐年增多的用户群体。示例二:我认为没有依据。理由:体制障碍。在线教育与政府、实体学校的合作步履维艰,难以动摇线下实体教育的牢固地位。自身不足。在线教育相对于实体教育,只是针对特定教育项目,缺乏系统性部署。受众原因。对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来说,

18、在线教育的碎片化学习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A项,“若想就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内容是这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选择”。故

19、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在线教育类企业要想和实体学校顺利进行合作,需”因果倒置,原文是“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学校是主导者,与在线教育合作是学校从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的举措。故选B。【6题详解】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提出自己的观点。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本题问的是“在线教育势必会取代线下实体教育”,这种观点在文中有无依据。考生可答“有依据”,也可

20、答“无依据”。明确观点之后,再从政策支持情况、在线教育自身情况、受众反映等角度阐述理由。如答“有依据”,由材料一“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以看出政府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由材料二图表可概括出在线教育的自身优势:灵活便捷、资源丰富;由材料三“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可概括出受众欢迎。如答“无依据”,则需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来阐述理由,由材料三“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 ,

21、可概括出体制障碍;由材料一“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材料三“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可概括出在线主要是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这决定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实体教育成为主流;结合材料二图表,再联系现实,可知,在线教育的学习模式是碎片化的,这种学习模式难以满足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由此可得出受众的原因。【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

22、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邻居们老舍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

23、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象水晶里包着的一个小物件。可是他没法去掉它,它长在他的心里。邻居是对儿姓杨的小夫妇,明先生看不起他们,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杨家的葡萄。界墙很矮,孩子们不断的过去偷花草。对此,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可明家始终没来。杨太太决定找明太太去。杨太太很客气:“明太太吧?我姓杨。”明太太准知道杨太太是干什么来的,而且从

24、心里头厌恶她:“啊,我早知道。”杨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红了脸,而想不出再说什么。可是她必须说点什么。“没什么,小孩们,没多大关系,拿了点葡萄。”“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我们的葡萄,”杨太太的脸渐渐白起来,“不容易,三年才结果!”“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小孩呀,”杨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论,“都淘气。不过,杨先生和我都爱花草。”“明先生和我也爱花草。”“假如你们的花草被别人家的孩子偷去呢?”“谁敢呢?”“你们的孩子偷了别人家的呢?”“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

25、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杨太太没法再说什么了,嘴唇哆嗦着回了家。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信是杨家仆人送过去的,被明太太窝回去了。下午,老妈子拿进一封信来。杨先生接过一看,门牌写对了,可是给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拿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给明先生的!”老妈子说。“是呀,我们先生没那么大工夫看你们的信!”“是送错了的,不是我们的!”“送错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马上有了主意:“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拍的一声,门关上了。怎

26、么处置这封信呢?私藏别人的信件?拆开看看?是不光明的。想来想去,杨先生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扔在邮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妇忙着去上学,忘了那封信。下学回来,刚要吃饭,听见明家闹起来了。饭后,杨家的老妈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为一封信,要紧的信。杨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着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紧的信,为什么不挂号,而且马马虎虎写错了门牌呢?混蛋应受惩罚。他想起那些葡萄来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明先生见着了写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内容:他和一个朋友借着外国人的光儿私运了一些货物,被那个洋人

27、晓得了。所以他担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宁肯挨打也不肯去,这太难堪了,就诬说杨家不给。明先生的气不打一处来,就凭个穷酸教书的敢跟我斗气。哼!他向孩子们发了命令。邮差下午四点多送来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说不出是难受还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写错了门牌的信,杨先生没有拆开;难过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讨厌那个穷酸,他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路上,杨先生满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气的劝告了邻居,这必能感动了明先生。一进家门,他楞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作的。怎么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可冷静不了,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

28、。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可一想起杨太太,又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9、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A. “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在因果上不关联,但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人物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构成颇具喜剧色彩的情节。B. 明先生认杨先生穷酸,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作者从有限视角来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可笑,同时也很可悲。C. 小说通过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蛮不讲理、嫉妒心强而又自作聪明,市侩兼泼妇的形象。D. 小人物、小事件、小篇幅,合乎老舍短篇小说“集中”“紧凑”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与事的配合,时合时分地推动着小说的发展。8. 杨先生在“葡萄”和“信件”两件事中发生了心理变化,请据此分析其形象特征。9. 老

30、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小说情节出人意料,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答案】7. B 8. 幼稚,天真。在“葡萄事件”中,杨先生“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懦弱,谨慎。太太受气后,杨先生还决定“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善良,有教养。 与明先生家发生“葡萄事件”后,收到寄给明先生的信件,觉得“扣下这封信”“不是好人应做的事”,告诉仆人送到邻家去。用精神胜利安慰自己(精神胜利法)。杨先生把两封信发出去,目的是让杨先生看看读书人“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甚至“满心痛快”地想到“必能感动了明先生”。 9. 写出不同文

31、化背景下人们的沟通困境。文明沟通,难以解决,“野蛮”的方式,却换来意想不到的太平,收到了讽刺的效果。揭露人性中的弱点。如明先生的狭隘、嫉妒、骄纵,杨先生的忍让、迂腐等,并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写出新旧文化、文明之间的冲突。新旧市民之间的摩擦,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自我反省年代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

32、逐一进行分析。B项,“杨先生认为明先生混蛋,他们各自猜测着对方,自觉优越”说法错误,从杨先生“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等,可见,杨先生并不认为明先生混蛋,而是以己度人,认为对方如果受过教育,一定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

33、,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杨先生在葡萄事件中“始终不愿说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自然会自动过来道歉”“作为最新式中国人的杨先生不便于当面交涉,客客气气的写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嘱咐孩子们不要再来糟蹋花草”,体现出他懦弱、天真的性格,等着别人主动道歉,即使别人已经欺负到头上,还要“客客气气地写一封信”;信件事件中“他忽然想到扣下这封信,可是马上觉得那不是好人应干的事。告诉老妈子把信送到邻家去”可见,他性格善良;“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错的信和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齐发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明混蛋看看读书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是君子就够了”又

34、体现出他性格中自我陶醉的一面,觉得能让别人见识到自己的君子风度就是一种胜利了,自我安慰。然而家里的花草却被打破,他由此“野蛮的血沸腾起来。扯下衣服,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象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体现出忍无可忍之下也有血气与胆量向敌人宣战的性格。【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小说结尾说“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从文

35、中来看,明明是一个砸花草,一个砸窗户,然而这件事之后他们却相安无事,甚至“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令人诧异之外,与前文杨先生试图用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事态恶化,最终采用野蛮的方式才阻止了对方的进一步欺凌,具有讽刺意味。明先生原先觉得杨先生讨厌,是对杨先生“文明”的一种嫉妒,而今杨先生也采用野蛮的手段报复了,他便觉得不那么“讨厌”了,有一种杨先生也终于抛开文明的“假”面具,和自己成为同一层次的野蛮人的感觉,讽刺了人们的狭隘、妒忌之心,也对杨先生一忍再忍,最终仍不得不靠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懦弱、善良进行了善意的讽刺;两家的冲突实际上是新旧文化的冲突,明先生没受过教育,杨先生是一位受过新式教育的

36、人,在思考方式、处理问题的手段上产生了摩擦,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观察与思考。【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蓄养

37、禽鱼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何必假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是鹦鹉之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

38、又复有猫。鸡司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猫为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听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以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即其司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

39、私者也;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其不冠进贤,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必假口笼中 假:借助B. 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殆:大概C. 鸡司晨,犬守夜 司:主管,负责D. 尚有听其搴帷

40、入室 听:听从,服从1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B. 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C. 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D. 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12.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从画眉“多技多能”却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致于劳

41、累而死。B. 作者认为鹦鹉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语之人,鹦鹉学舌之声也毫无可取,人们对它偏爱有加,实在不可理解。C. 作者从猫和鸡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们对他人的喜爱与否,常常不以其贡献大小而以与己亲疏来定。D. 忍饥耐寒、鞠躬尽瘁的鸡犬遭宰杀,假公自为、亲主固宠的猫却尽享天年,作者由此联想到为官尽职尽责之难。1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答案】10. D 11. C 12. A 13. 画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总是没有活过三年的

42、。以清廉勤劳自处,不屑取媚别人,是一种让人疏远的方法;而假公济私,亲近主人,是巩固自己受到的宠幸的方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先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结合具体语境推断其意义。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此外,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句子大意是:还有人允许猫掀开帐子到床上。“听”,准许、听任。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

43、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为:我认为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亲近猫而轻贱鸡狗的人,就像宠幸奸臣和会谄媚的女子,因为猫不用呼唤自己也会来,即使叱骂也不会离去;因为它跟人亲近,人才会亲近它,并不是它真的有什么值得亲近的地方。“昵猫而贱鸡犬者”是者字结构,指亲近猫而轻贱鸡狗的人,作主语,“者”后应停顿以强调主语。排除A

44、、B两项。“以”是连词,“因为”的意思,其前断句。排除D项。故选C。【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项,“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致于劳累而死”理解有误。选项曲解“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的含义,正确的解释为“可能是

45、因为它技能太多导致的吧”,再根据前文“非殁于己,即伤于物”可知,画眉“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尤”,责怪、怨恨;“殁”,死;“即”,副词,那就是;“伤于物”,被动兼状语后置句,“于”,介词“被”,调整为“于物伤”;“不坏者”,指不死的。“自处”,自居、自持;“媚”,动词,逢迎取悦;“远身之道”,判断句;“远身”,“远”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远身”指躲开、抽身而去;“自为”,为自己;“密迩”,动

46、词,靠近、亲近;“固宠之方”,判断句;“固宠”,巩固受宠的地位。【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靠声音取悦人的鸟,有鹦鹉、画眉两种。而鹦鹉的价格高过画眉,人们大多喜欢它,因为它能学人说话。我就不大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鹦鹉的长处只有羽毛,

47、它的声音一点可取的地方也没有。鸟的声音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它跟人的声音不一样。鸟的声音跟人的声音不一样才更好听,因为人发出的声音就是人的声音,鸟发出的声音就是天籁。我要是想听人说话,满耳都是,为什么还要通过笼中的鸟呢?何况即使是最善于说话的鹦鹉,它的舌头也要比不善于说话的人僵硬,它所说的又不过是人们口头的几句话。像这样鹦鹅受人重视和人如此重视鹦鹅,都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了。至于画眉的灵巧,用一张嘴可以代替很多种鸟的鸣叫,每学一种鸟叫,都非常像,又更加婉转,真是最聪慧的一种鸟。我喜欢和画眉做伴,却怪它容易死,画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总是没有活过三年的。可能是

48、因为它技能太多导致的吧? 家里日常畜养的动物,除了鸡和狗之外,还有猫。鸡鸣晨,狗守夜,猫捕老鼠,都是对人有功而且能自食其力的。猫却受到主人的特别宠爱,总和人在一起吃饭,还有人允许猫掀开帐子到床上,与人一起睡觉。鸡栖息在土墙上,狗睡在屋外,住所和饮食都比不上猫。然而人们讲到禽兽的功劳,谈到家居安宁的景象时,就只说鸡狗而不谈猫。若亲近它们对,那么疏远它们就错;若亲近它们错,那么疏远它们就对。不能不在这二者之间迷惑。我认为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亲近猫而轻贱鸡狗的人,就像宠幸奸臣和会谄媚的女子,因为猫不用呼唤自己也会来,即使叱骂也不会离去。因为它跟人亲近,人才会亲近它,并不是它真的有什么值得亲近的地方

49、。鸡和狗,则一心想着自己的职责,一到打鸣和守夜的时候,就各司其责,即使给它美食和好的棚厩,让它放弃职责来享用,这两种动物是宁死也不会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因为它们跟人的疏远而疏远它们,不是它们有什么该被疏远的理由。比较它们司晨和守夜的功劳,跟猫捕鼠的功劳是有差距的。鸡司晨,狗守夜,忍受饥寒尽职尽责,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大公无私的。而猫捕老鼠,在去除祸害的时候又得到食物,这是在有利益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是公私参半。以清廉勤劳自处,不屑取媚别人,是一种让人疏远的方法。而假公济私,亲近主人,是巩固自己受到的宠幸的方法。所以这三种动物跟人的亲近疏远,都是自己促成的。但是我要在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

50、,一定会效仿鸡和狗,而以猫的行为为戒。唉!亲近和疏远可以讲论,而祸福却说不清。猫能够终其天年,而鸡和狗的死,都免不了被人用刀宰和锅煮。看到这三种动物的得失,可以领悟做官守职的难处。我能够弃官不做,远离官场沉浮的负累,真是幸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虞美人(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

51、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4.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所见之景。“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B.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贴云寒”,状飞行之高。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C. 下阙前两句写光阴荏苒,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怀。“雪满长安道”既点时地,又渲染出冷寂的气氛。D.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与“江”有关的古代地理名词如“江表”“江左”“江淮”,分别指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下游以东地区、长江淮河地区。15. 本词是如

52、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希望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能给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解析】【14题详解】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

53、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词,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说法有误。此句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这一“寒”字,又从视感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里主要涉及抒情的方式、方法。解答此题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54、:一是抒情的方式;二是诗词表情达意常用的手法。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指诗人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作答时,首先要翻译并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写作背景、主要意象、关键词句等把握情感;然后从抒情的方式和所用手法思考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确定所用的抒情方式及手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本词内容大意是:荷花都已凋落,天连着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边倚栏观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短暂浮生真应该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又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时时登台把我怀想,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这首

55、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主要写景,而景中含情,下片集中写事,从词人自身和友人双方入手,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上片写“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沧波起”两句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中一“寒”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中“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所以,上片从抒情方式来看,属借景抒情。下片“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从抒情方式来看,是直接抒情。“故人早晚

56、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因此,作者通过想象并使用典故,来突显彼此情谊之深挚。(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一致的两句是“_,_”。(2)琵琶行中以寂静环境从侧面烘托乐曲的美妙动人和强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

57、_,_”。(3)杜甫登高中“_,_”两句从时空交织的角度表达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情。(4)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描写水石相击且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惊险场面,突出了蜀道的险峻和难行。【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7). 飞湍瀑流争喧豗 (8). 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

58、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舫、唯、作、豗、砯、壑”等字。【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59、。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_?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_。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问:(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_”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_。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

60、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B.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C.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D.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牵肠挂肚 权衡 登堂入室 大动肝火B. 耿耿于怀 考量 登堂入室

61、大惊小怪C. 牵肠挂肚 考量 无伤大雅 大动肝火D. 耿耿于怀 权衡 无伤大雅 大惊小怪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诗词还需要韵律吗?作者也许是不会同意的。B. 这样做是不是符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呢?C. 这是否尊重了诗词作者和违背了古诗词的音韵规律了呢?D. 诗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

62、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语病。“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语序不当,句子的递进关系应该是从“推广应用”到“多数人的意见”,排除AD;“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还应以原读音标准”是句式杂糅,应该是“以原读音为准”或“把原读音作为标准”;“古汉语生僻音”和“以原读音为准”搭配不当,“古汉语生僻音”不能做“以原读音为准”的主语,可以在“古汉语生僻音”前加介词“对于”,“对于古汉语生僻音”做状语。排除B。故选C。【1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63、的能力。这类题可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根据第一段“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可知,第一处语境是要表述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引起广泛关注,让人牵挂难以排解,而不是说十分惦念,放心不下,所以选用“耿耿于怀”;权衡:作动词用时,侧重于评量、比较之意。考量:考虑;衡量,多指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地推敲不断地考虑。根据第二处的语境,是要表达诗歌创作中选择最合适的字的时候,显然

64、是要从声、色、味等角度反复地推敲不断地考虑,这其实也是诗歌中的炼字。所以选用“考量”更恰当。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无伤大雅:虽有影响,但没有伤及主要的东西。第三处词语加了双引号,它修饰的词语正词也加了双引号,结合语境,此处的双引号应该是反语的用法,表示否定、不赞成,是要表达对于这些年以来,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中正规的常用的词语这种现象的否定、不赞成,用“登堂入室”说明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中很常见也常用的词语。所以选用“登堂入室”。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大动肝火:常指人爱生气,易着急,动辄发火发怒。文段中第

65、四处语境是要表达既然这些年来,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都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化中很常见也常用的词语,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不必过分惊讶。所以选用“大惊小怪”。故选B。【19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上文“想问一问”,所填的内容应为问句,所以排除A;文段说的是正音的问题,所以排除B;根据上文语境“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 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分析, 文段想要表达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并不需要正反提出来回答

66、,所以排除C。D项运用反问表达出诗作者不答应和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没有地方表现之意,并且表达了强烈的语气。故选D。【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20.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李教授是我国运动神经元病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曾荣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B. 争霸赛赛前采访:明天我的对手,是上届把我打下冠军宝座的李维

67、,希望明天他能承让。C. 广播稿:明天是我校6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不开放。D. 借条:“因子女读大学经济困难,现借王永两万元整,明年12月份全部还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B项,“希望明天他能承让”说法错误,因为“承让”是比赛之后获胜方谦虚的话。C项,广播是听的,“全不”也可理解为“全部”。D项,借条要写清借款人、借款金额和借还日期,另外“借”有歧义,可理解为“借出

68、”也可理解为“借入”。故选A。21.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字)【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下定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对象、主题;其次要根据文字提示,梳理图表分支内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取要点,给指定对象下定义,注意选择合适的甚至专业的语言流畅、准确地整合成一个单句。“下定义”常用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通常表述为: “XX

69、X(被定义概念)是(种差)的(邻近属概念)”或者“(种差)的(邻近属概念)叫XXX(被定义概念)”。本题要求根据思维导图给“共享经济”下定义。首先,整体阅读可知,此图要素有“报酬为主要目”“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然后,理清相互关系,“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再根据题干提示信息“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确定“临近的属概念”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此外,作答时需添加“闲置物品”的主体对象“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表述时确保是单句的形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初

70、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为了隔离病菌打赢这场全民抗击疫情的攻坚战,有些地方出现了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今天走亲或访友,明年家中剩条狗”的宣传横幅,有人赞其“硬核”“霸气”。2月9日,日本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唐代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对此,你有何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

71、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疫情紧张的当下,火了一句唐诗,也是意料之外。究其原因,所谓“日本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云云,总结得并不全面。这个句子,从来不曾消失,在中国、

72、日本多少唐诗选本里就有,随手可得。这句诗之所以吸引眼球,毋宁说,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出自唐诗,多少人从小耳濡目染;陌生,是因为在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乃至津津乐道,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试想一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了多少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孝子孙”这类口号标语,出现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何不让人心旌摇荡,如何能不火?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

73、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从疫情发生之初的“围堵”湖北人、泄漏个人信息、家门被封闭,到现在网友爆料武汉牌照车被砸,租房户不能进小区、业主持房产证出入等等,种种行为实在刺目。无视法律、契约,制造歧视链条,实在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景观。语言与行为,就是思维的同构之物,有的地方能挂出“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的横幅,有的人行为过激也不令人意外。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文明是精致的

74、,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文明就有它的体面。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句唐诗,日本人使用,中国人理解。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哪怕是千年之前的句子,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与之共鸣。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

75、。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本作文材料部分由两段内容组成,审读时可以按多则材料的题目处理,去分析材料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第一段文字,列举了抗击疫情中有些地方的“硬核”“霸气”的横幅口号;第二段文字,列举的是抗疫期间获得点赞的写在日本救援物资上的诗文。综合两段文字分析,抓住相同之处可知,材料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写作的大背景,选取了抗疫文化宣传作为写作角度;其不同之处则是表达方式上一俗一雅。所以本题讨论的话题是“疫情与文明或疫情与文化”。立意构思时需注意,这些通俗的标语或文雅的诗词,都可传递抗疫的决心,表达援助的温暖;同时,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

76、标语,但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文明与法治的信仰,对语言文化的传承与运用等等。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参考立意:1.除了“武汉加油”我们还能说什么2.标语背后折射的文明之光3.人类文明可以传递温暖和力量4.不同表达,相同暖意5.让文明表达成为战“疫”标语的主旋律可用素材:1.一篇名为论唐诗在日本传播的历程及文化意义的文章中写道:“与语句僵硬的公文书相比,优雅的唐诗更能表达情感。中日文人邂逅或分别都吟咏唐诗,吐露“一面相逢如旧识,交情自与古人齐”的深情诗文赠答还能使从属地位的小国使者从政治身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宗主国的尊重。渤海使节释仁贞入日宫陪宴时曾作诗献给日皇:

77、“入朝贡国惭下客,七日承恩作上宾”,反映了日本对渤海使的礼遇。唐玄宗赠给日本遣唐使的送日本使曰:“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表达了唐皇对日本使节的关怀。由此可见,中日的诗歌赠答由来已久。日本学者远藤光正所说,在外交场合下“诗文遣词造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体面和个人的名誉”。在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的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给湖北2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以后,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一段视频中为武汉加油,并再度提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并表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得到了中国很多帮助,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希望所有人都能渡过难关。而最近日本舞鹤市政府驰援大连的物资写着的“青山一道

78、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诗的意境和情绪也化用很好。这些得体的诗句最终为日本赢得“国家的体面和个人的名誉”。2.在这次疫情中,硬核标语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成为“应急”防控一景。为何使用这类标语?安徽一位村委干部所言颇有代表性。2月12日,马鞍山某小区疫情宣传广播“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村委干部解释原因时表示,一些村民不听劝,大家商量着便采取言语比较露骨的宣传手段,“现在没办法”。在基层标语制作者看来,传播力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因此,劝阻人们走亲访友是切断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疫情的严重并且管住自己的腿,更有甚者,明知自己去过疫区,依然不按照规定自我隔离,到处参加

79、聚会。特别是在乡镇地区,出于习俗、面子等原因,更是将相关规定抛之脑后。于是,在防疫压力之下,只要能最大程度发挥疫情标语的作用,哪怕是诅咒和恐吓都可以。隐瞒症状不上报的后果是啥?那就是感染肺炎,黄泉路上提前到;疫情期间拜年聚餐,可不就是害人害己吗?这些标语不过说了一个后果,只不过放大了它的可能性。3.“管用”显然不是标语的唯一衡量尺度。 “文明方式”,成为与另类标语对立的一个关键词。这次疫情中,不少硬核标语也被晒到社交圈引发讨论,客观上起到了迅速传递抗疫氛围的作用。而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即使是最不中听的标语,也一度受到了缺乏安全感的人们一边倒的点赞。但有声音认为,诅咒、吓阻式标语背后,反映的恰恰

80、是服务治理能力的不足,本质是“不管用”,所以“寄望”于诅咒和吓阻。而当服务治理能力足够,而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这类标语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有违文明社会道德精神,一定会被人们抛弃。回到疫情本身,我们的安全感也不可能来自于标语,只可能来自于切切实实的防控。4.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林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宣传标语在基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社会动员形式。一方面,标语以简洁明快的方式把复杂的宣传内容归纳为三言两语,十几个字就说清楚了;另一方面,通过对仗、夸张、隐喻等修辞手段,标语可以达到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在他看来,土味标语和土味顺口溜等宣传形式,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无形承担了舒缓民众紧张情

81、绪的“段子”功能。相比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手段,标语在今天更像是一种全民性的文艺创作,可以让民众在自我教育、自我表达中实现防疫宣传。5.很多时候,一则标语是不是开玩笑并不那么容易判断,特别是在公共区域,毕竟不同于网络视频弹幕,它不仅不代表私人观点,而且是代表基层服务管理机构的发声,代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还是要更加注意方式的。标语的创新体现着管理者的智慧和“巧言相劝”的艺术。面对疫情,标语主要起着提醒、警示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着什么话都可以写,张牙舞爪,低俗粗暴,什么粗鄙的字眼都可以用。如果这些“硬核标语”存在硬伤,违背公序良俗,其不分场合、不顾语境,过分追求吸睛亮眼,幽默效果,就会落入哗众取宠的俗

82、套。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文明标语也很有趣:“凡进沪,必登记,测体温,莫生气”、“亲戚不走,明年还有,朋友不聚,明年再叙”,这些标语虽未必幽默,却不吓人,也可能无法在网络上引发轰动效果,但写者文明地表达和当地民众文明地接受,成为疫情中的和谐一景。参考结构: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第一部分,引述材料,提出问题。开篇提出问题“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点题后引述材料。第二部分,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第一层,论述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既熟悉又陌生。第二层,论述第二个原因,一句唐诗,让不少人看到了一种文明感。第三层,联系现实,反面举例,强调疫情期间文明感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第三部分,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首先照应开头,指出一句唐诗,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何时何地都能产生共鸣。然后发出号召: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