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牛奶变酸C. 轮胎爆炸D. 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详解】A瓷碗破碎是物质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牛奶变酸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轮胎爆炸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冰雪融化为水的状态改变,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B。2. 通常人体胃液的pH大约是,胃液的酸碱性为A. 碱性B. 酸性C. 无法判定D. 中性【答案】B【解析】【详解】常温下,的溶液呈酸性,的溶液呈中性,的溶液呈碱性,由通常人体胃液的pH大约是可知,胃液呈酸性,故选B。3. 关
2、于一氧化碳和氢气,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 都具有可燃性B. 通常状况下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C. 都具有还原性D. 都有剧毒【答案】D【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A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C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D错误; 故答案为D。4. 实验室现有足量的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的NaOH溶液l00g,需要的NaOH溶液A. 95gB. 10gC. 50gD. 100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溶液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计算。设需要的NaOH溶液为x,浓溶液在
3、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解得,故C符合题意,故选C。5. 在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作反应容器的试管口及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口都必须向上的是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C. 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D.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都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水珠倒流炸裂试管,故A错误; B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试管口都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水珠倒流炸裂试管,故B错误; C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容器的试管口向上,而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
4、错误;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作反应容器的试管口必须向上,故D正确; 答案选D。6.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常对生长过程中的蔬菜喷洒农药,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冲洗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可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则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的A. 固体碳酸钠B. 食醋C. 白酒D. 白糖【答案】A【解析】【分析】由信息知用清水,特别是碱性溶液浸泡冲洗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浸泡蔬菜时最好加入适量的碱性溶液。【详解】A纯碱显碱性,故A正确;B食醋显酸性,故B错误;C白酒显
5、中性,故C错误;D白糖显中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7. 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医院给病人输氧时,a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利用气泡观察速率及氧气输出,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以此来解答。【详解】A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能将液体排出,故A错误;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操作合理,故B正确; C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利用气
6、泡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正确; D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利用气泡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正确; 故答案:A。8. 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A. 分度盘的左边B. 分度盘的中间C. 分度盘的右边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C【解析】【详解】 , 根据计算可知,稀盐酸足量时加入锌的烧杯中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大,则天平指针的指向分度盘的右边, 故C正确;答案选C。9. 点燃一根蜡烛,用冷碟底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在碟底收集到炭黑,由此能得出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7、A. 碳元素B. 氢元素C. 氧元素D. 氢、氧元素【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蜡烛燃烧后在碟底收集到炭黑,故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且碳元素的含量较高,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氢、氧元素,故合理选项是A。10. 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A. 氧化铜和炭粉B. 食盐和泥沙C. 水和酒精D. 氯化银和硫酸钡【答案】B【解析】【分析】有溶解、过滤操作,说明混合物中有一种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氧化铜和炭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B食盐可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C水和酒精互溶,但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
8、法分离;D氯化银和硫酸钡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答案为B。11.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的标签上印有如下字样:、等,这里的Ca、Mg、K、Na是指A. 物质B. 分子C. 原子D. 离子【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农夫山泉”矿泉水中的Ca、Mg、K、Na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而这些都是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Ca、Mg、K、Na是指离子,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12.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冰箱内放置木炭除异味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 用燃着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的泄漏【答案
9、】D【解析】【详解】A木炭具有较大表面积,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异味,故A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物质不能燃烧,故B正确; C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性物质,所以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或加热可能会产生爆炸,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的泄漏,故D错误; 故选:D。13.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能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物质。在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重铬酸钾中,钾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10、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14. 硫原子与硫离子都属于硫元素的原因是A. 具有相同的相对原子质量B.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D.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D【解析】【详解】硫原子核外存在16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其微粒结构示意图为:,硫离子核外存在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其微粒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硫离子的原子核内也是16个质子,根据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可知它们都是硫元素; 答案选D。15. 做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
11、的这种物质是A. NaOHB. NaClC. CaOD. 【答案】D【解析】【详解】发酵面团含有酸性物质,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所加物质应可生成气体,题中只有碳酸钠符合,而NaOH、NaCl、CaO都不与酸反应生成气体,D正确;答案选D。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酸式盐的是A. NaCl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NaCl属于正盐,故A错误;B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式盐,故B正确;C是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形成的化合物为碱,故C错误;D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
12、B。17.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NaOHKClB. KClC NaClD. NaClKCl【答案】B【解析】【详解】A、NaOH溶于水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BKCl、溶于水不反应,且都是无色的,故B选;C、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D与NaCl、K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答案选B。18. 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 FeB. CuC. Fe和CuD. Mg和Cu【答案】C【解析】【详解】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由于铁粉过量,所
13、以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Fe和Cu。答案为C。19. 如图所示,一悬挂的铜球浸没在稀硫酸溶液中,且铜球不与烧杯接触,现往稀硫酸中投入一铁片,待铁片充分反应后,铜球所受的拉力变化情况是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解:铁与稀硫酸反应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如下: ,1molFe与硫酸反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54g,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的体积几乎不变,因此溶液的密度就会增大, 铜球所受的, 铜球所受的拉力铜球的重力铜球所受的浮力铜球的重力-,由于溶液的密度增大,因此铜球所受的拉力减小,故答案选B。20.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气体是A.
14、氧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详解】燃气燃烧不充分可生成CO,CO易结合人体中血红蛋白中的氧,使人中毒,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均无毒,答案为C。21.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A. B. C. HClD. 【答案】A【解析】【详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故A正确; B.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 C. HCl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析出,故C错误; D. 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析出,故D错误; 故选:A。22. 往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15、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的溶质是A. 和B. 和C. 和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有铁剩余时,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只有生成的硝酸亚铁,故答案选D。二、填空题23.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金 _ ,甲烷 _ ,烧碱 _ 【答案】 (1). Au; (2). ; (3). NaOH【解析】【详解】金是一种金属单质,由金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Au;
16、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故甲烷的化学式为; 烧碱即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故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24.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氢气: _ ; 高炉炼铁的原理: _ 实验室制取氧气 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_ 【答案】 (1). (2). (3). , (4). 【解析】【详解】(1)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热供给炼铁使用,二氧化碳又与过量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方程式为:,或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反应方程式为:;25. 现有A、B两个塑料软瓶,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CO2气体,某同学从野外捉来了两只活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软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蝗虫很快都死了。请根据下面所给选项回答,造成蝗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瓶_,B瓶_。【答案】 (1). CO中毒死亡 (2). CO2不能供给呼吸【解析】【分析】要想推断出两只蝗虫是生还是
18、死,主要看CO、O2和CO2对蝗虫的呼吸影响情况。【详解】当蝗虫放入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中,CO被吸进蝗虫的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液流遍全身,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约3600倍,造成蝗虫缺氧窒息死亡;当蝗虫放入B瓶(内装有CO2气体)中,CO2被吸进蝗虫的肺里,虽没有剧毒,但是它不能给蝗虫提供呼吸用的氧气,使蝗虫呼吸停止而死亡,故A、B瓶内两只蝗虫都死亡,A瓶是由于CO有剧毒,CO中毒死亡;B瓶是由于CO2不能提供动物呼吸。三、实验题26. 石油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
19、物只要买了东西,商家就提供免费的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塑料方便袋,造成了“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从今年的6月1日起,所有的超市、商场,还有集贸市场都不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方便袋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的组成进行测定,设计了下列实验,如图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仪器的名称是_装置B的作用是_;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前后二次称量装置D,其目的是_;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若实验中没
20、有连接装置B,测定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结果是_填“偏小”、“偏大”、“无影响”【答案】 (1). 混合物; (2). 锥形瓶; (3). 铁架台; (4). 干燥氧气; (5). 测水的质量; (6). ; (7). 偏大【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中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制得的氧气用浓硫酸干燥,干燥后的氧气氧化塑料,生成的水用浓硫酸吸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碱石灰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碳,根据水的质量以及D、E装置的质量可以求出塑料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详解】(1)石油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2)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
21、是锥形瓶,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故答案为:锥形瓶;铁架台;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氧气,故答案为:干燥氧气;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前后二次称量装置D,其目的是测水的质量,故答案为:测水的质量;若仪器D增重ag,说明生成水的质量是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若实验中没有连接装置B,则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测定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结果也是偏大,故答案为:偏大。27. 探究实验展示了化学的无穷魅力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提出问题】小松想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假设猜想】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质
22、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查阅资料】已知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现象】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解释与结论】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此可知,相对分子质量越_填“大”或“小”,分子的速率越_填“快”或“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拓展探究】小松在完成上述实验后,还想研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他将等量品红分别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所示实验过程冷水热水开始红色扩散较慢红色扩散较快长久放置最终均
23、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依据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 (1). 小于; (2). 小; (3). 快; (4). ; (5).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解析】【分析】选用的两种药品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分别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者接触会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氯化铵,通过现象可以判断分子运动的快慢,根据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得到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拓展探究中,将等量的品红分别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通过现象可发现在温度高低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详解】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
24、的相对分子质量,由于C处出现白烟较多,离沾有氨水的棉花团远,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得要快,得到结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度越快; 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探究:将等量的品红分别滴入到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要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一些,由于热水的温度比冷水中要高,据此可知,温度越高,品红分子运动得越快。【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来得到相关的结论的能力,要求除了要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数据外,还要分析一些隐藏的数据,如本题中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另外,拓展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2
25、8. 某同学在做化学实验时注意到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盖不是玻璃塞,而是橡皮塞,很是好奇于是,他在网上进行查询,得知玻璃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二氧化硅化学式是,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化学式为和水,硅酸钠溶液具有粘性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他又注意到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物质,他猜测可能有碳酸钠,他做出这样猜想的理由是_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只要写出实验方案即可:_你对此白色固体物质还有哪些猜想?写出合理猜想和正确的实验方案,猜想:_实验方案:_【答案】 (1). ; (2). ; (3).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
26、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4). 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5).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6). 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解析】【详解】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硅的化合价为x,硅酸钠中 ,解得;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猜测的理由是: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接触,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在实验室检验碳酸根离子,可在样品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如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不生成气体; 实验方案为:取少量白色固体
27、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猜想: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实验方案: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四、简答题29.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读作 _ ,它是由 _ 几种种元素组成的;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 【答案】 (1). 二氧化氯; (2). 两; (3). ; (4). 【解析】【详解】从右向左读作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氧元素显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
28、则价;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五、推断题30. X、Y、Z三种物质有如下的转化关系:试推断:、Z的化学式分别为:X_,Z_试剂甲为_溶液【答案】 (1). ; (2). ; (3). 【解析】【分析】Z与乙反应经过滤后得到硝酸铜,X与硝酸钡反应经过滤后得到硝酸铜,可知X中含铜离子,X与NaOH反应生成的沉淀Y为,Y与HCl反应生成Z为,结合X与硝酸钡、X与试剂甲均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知,X为,甲为;【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Z的化学式分别为、; X即溶液与试剂甲反应,经过滤得到Z即溶液,则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试剂甲为氯化物,甲提供的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得到硫酸盐沉淀,常为硫酸钡,则甲为溶液。六、计
29、算题31. 某固体混合物由碳酸钾和硫酸钾组成,现取一定量的该固体于烧杯中,加入85g水,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6.27g,经分析,该沉淀中有2.33g不溶于稀硝酸,其余全部能够溶解,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1)该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多少?_(2)反应后,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_【答案】 (1). 2.76g (2). 【解析】【分析】、与反应方程式分别为K2CO3+BaCl2=BaCO3+2KCl、K2SO4+BaCl2=BaSO4+2KCl,其中不溶于稀硝酸,而溶于稀硝酸,所以
30、2.33g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是,。【详解】(1)根据C原子守恒得:,m=138g/mol0.02mol=2.76g;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KCl,根据S原子守恒得,m()=174g/mol0.01mol=1.74g,根据K原子守恒得n(KCl)=2n(K2CO3)+n(K2SO4)=2(0.02mol+0.01mol)=0.06mol,其质量为0.06mol74.5g/mol=4.47g, 溶液的质量为m(K2CO3)+ m(K2SO4)+m(H2O)+m(BaCl2溶液)-m(BaSO4)-m(BaCO3)=2.76g+1.74g+85g+200g-6.27g=283.23g, 反应后烧杯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