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作品游沙湖 苦斋记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游沙湖一文记事说理、寓情理于叙述之中的写法。3.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态度,感受刘基关乎苦乐的旨趣。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其诗文古朴雄放,不
2、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游沙湖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文。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苦斋记选自诚意伯文集,是明代文学家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辩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3、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1.字音识记。颖悟(yn)辄(zh)楹联(yn)岩崿()黄蘖(b)苦楝(lin)苦杕(d)苦葴(zhn)芑(q)槠(zh)栎树(l)槚荼(ji)汩汩()菽麦(sh)茹啖(r dn)草荑(t)蹑屐(j)清泠(ln)拊掌(f)荼蓼(lio)饫肥(y)疏粝(l)蓬藋(dio)跼跳(j)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辨字组词。(1)愈 病愈逾 逾越 (2)萧 萧瑟箫 竹箫(3)茶 饮茶荼 荼毒(4)崿 山崿愕 愕然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通假字。(1)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2)楛竹之笋(“楛”通“苦
4、”)(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荼”通“茶”(荼是茶的古写)(4)燕坐于华堂之上(“燕”通“宴”)(5)籍柔覆温(“籍”通“藉”,垫)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一词多义。(1)相 因往相田(动词,观察)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辅助)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操托名汉相(名词,丞相)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副词,互相)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副词,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2)是 是日剧饮而归(代词,这)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动词,表判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动词,认为正确)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坐 燕坐于华堂之上(
5、动词,坐)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名词,座位)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动词,因犯罪)(4)穷 一旦运穷福艾(动词,完结、穷尽)不忍穷究其事(副词,彻底)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形容词,处境困难)穷则独善其身(形容词,不得志)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5)而 故遂择其而室焉(连词,表顺承)则拊石而和之(连词,表修饰)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连词,表转折)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仁而下士(连词,表并列)(6)焉 剑溪之水出焉(兼词,于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可不译)1234567目标导
6、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5.古今异义。(1)书不数字古义:几个字。今义:表示数目的文字或符号。(2)辄深了人意古义:别人的意思。今义:人的心愿、意志。(3)初食颇苦难古义:苦涩难食。今义:艰苦、磨难。(4)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古义:在此。今义:承接连词。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6.词类活用。(1)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3)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流)(4)野蜂巢其间(名词用作动词,筑巢)(5)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艰)(6)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名词用作动词,造
7、室)(7)不可以实疏粝(形容词用作动词,装满)(8)名其室曰苦斋(名词用作动词,命名)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7.特殊句式。(1)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判断句)(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判断句)(3)覆之以茆(介词结构后置)(4)岸外而臼中(主谓倒装)(5)燕坐于华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6)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判断句)(7)其槚荼亦苦于常荼(介词结构后置)(8)风从北来者(定语后置)(9)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判断句)(10)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介词结构后置)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游沙湖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提示:(1
8、)“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这两句反用相和歌辞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句意,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基调积极乐观,蕴含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前途的憧憬和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2)“休将白发唱黄鸡”化用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奉劝大家“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目标导航文本助读
9、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苦斋记开篇写苦斋及其坐落位置有什么作用?提示:开篇写苦斋为隐者之室,在匡山之巅,距龙泉之远,见山岩之陡,以此暗示苦斋环境险恶,使“苦”有了由来和着落。3.苦斋记写了几种物性之苦?有什么用意?提示:写了草木性苦、蜂蜜味苦和小鱼肉苦。第二段文字由第一段末句“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由来,暗示苦斋主人有甘于苦境的高洁情怀。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剖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
10、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漫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作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尾句反用其意,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剖析:这是苦斋主人章溢的游山之乐。著屐登崖,下山临溪,倚木而歌,击石而和。这是多么优美
11、的意境,这是多么逍遥的生活。在这里,人与自然密切相融,物我为一,享受自然,陶醉自然,其乐无比。3.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剖析: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个方面,连引数典,一反一正,形成强烈对比,阐明自己的苦乐观,将抽象的苦乐辩证关系说得生动形象。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游沙湖是从什么角度来写人的?提示: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因此,只选取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颖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庞安常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
12、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这样一位“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作者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作者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
13、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与一般的书斋记相比,苦斋记有什么特色?提示:本文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本篇却从“苦”字落笔,显得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在极力铺陈种种“苦”状之后,陡然一转:就在这无所不“苦”的环境下,主人却能乐在其中。在此基础上,文章水到渠成地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苦中自有其乐的道理,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游沙湖 1.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
14、情。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2.以经济的笔墨融景、情、事、理于一体。文章用简笔勾勒。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词中表现。浣溪沙一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迹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小品文的艺术特色。苦斋记 1.洒脱自由又线索分明。文章为表现“苦斋
15、”“苦”的特点,选取了大量“苦”的事物作为陪衬,使“苦斋”的形象鲜明突出。同时文章又紧紧围绕“苦”和“乐”的依存关系展开议论,使文章能放能收,既洒脱,又线索分明,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一般写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非“苦”也。山里的植物,“其味皆苦”,水里的斑纹小鱼,亦“味苦而微辛”,甚至那里的野蜂所酿的蜜,“味亦苦”。而且“山去人稍远”“四面峭壁拔起”,人们“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有什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忘忧怡情的呢?作者巧妙地把“苦”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无穷的佳趣。作者在写“苦”时,或将“苦”隐于语言之外,或将“苦”显于记叙之中,但无论其隐显,都没有忘记“苦”的对立面是“甘”与“乐”。如鱼虽苦,但“食之可以清酒”,可见苦往往隐藏着乐,乐往往潜伏在苦的环境中,这便是“化趣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