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是攀援艺术高峰的阶梯,也是体现艺术高峰的标杆。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不仅以是否出现浩如烟海的作品为标志,还以是否涌现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精品力作为代表。怎样才能锻造经典,或者说,怎样才能创造伟大作品?这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仅从创作主体看,文艺家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能否进行大跨度的意
2、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文艺作品中呈现的每个具体形象、讲述的每个故事、描绘的每个画面,一般都不仅显示一种存在,同时必然包含着文艺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呈现落叶往往意味着事业的衰败或人生的挫折;讲述一位知识分子忘我工作、报效祖国的事迹,让人生发出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描写一场残酷的战争,让人诅咒侵略并祈望和平如此等等,莫不如是。所有这些,虽然都能从作品表现的生活事件中看出某种意蕴,但它们远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意蕴开掘”的范畴。这些意蕴,毕竟过于表面化、简单化和通用化了。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创作,文艺家只是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而不是生活底蕴的发现者和人类精
3、神财富的创造者。我向来认为,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起码要具备思想家的素质。他不仅要写出世态炎凉,更要洞悉世道人心,还要为揭示生活奥秘、发现人生真谛提供自己的独到观察和春智思考,给人以新的感悟和启迪。鲁迅的一系列小说在现代文学的长廊里出类拔革,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在于他对产生人物形象的社会土壤和时代风云进行了独到思考,赋予艺术形象揭示“国民性”的丰富内涵,其内心深处激荡着“立人”的深沉响喊,其“精神界之战士”的身影显得那样高大伟岸。如果说,“意蕴开掘”更多地侧重于作品思想内容的建构,那么,“艺术超越”则比较偏向于形式品质的锻造。一部经典佳作的丰富意蕴,必须找到恰当的
4、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必须在表现手段和技巧上高招频出而引人入胜以至令人叹服。这一方面需要文艺家对古今中外长期积累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勤学苦练、裕熟于心;另一方面还要求文艺家匠心独运,以敏慧的艺术心灵不断摸索、尝试,发明、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反观现实,时代的疾速前行和生活的繁复多变,已使当今社会发展步入“行色匆匆”的快车道。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环顾文坛,形式大于内容、炒作优于实干、庸品多于杰作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作为一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家,面对滚滚红尘和喧嚣闹市,自当清心明志、嘱望高远,从历代传世名篇
5、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任凭潮起潮落、静观云卷云舒的从容和定力,潜心创作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佳作。(摘编自钱念孙经典作品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艺作品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是否涌现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才是其衡量标准。B. 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他要以自己的视角和思考,给人们对于社会人生新的感悟和启迪,他应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 如果说“意蕴开掘”主要侧重于艺术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那么,“艺术超越”就是要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艺术形式。D. 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直接导致当今文坛上形式大于内
6、容、炒作优于实干等现象层出不穷。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论证严谨。B. 文章第二三段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来论述“意蕴开掘”这一概念。C. 文章从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两个方面论证了鲁迅小说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D. 文章末段提及当今文坛存在的问题,使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作为创作主体的文艺家能够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那么经典佳作甚至伟大作品就会被锻造出来。B. 庸常文艺家和杰出文艺家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和讲解,后者则能发现生活底蕴
7、、创造人类精神财富。C. 鲁迅曾告诫小说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要看出故事一点意义就敷衍成篇,这与文中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的理念是相通的。D. 对于文艺家而言,实现艺术超越既要熟练掌握古今中外长期积累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又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答案】1. 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文艺作品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表述错误。从文中“不仅以还以”可以看出,作品数
8、量也是一个时代文艺成就的重要标志;C项,“艺术超越就是要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艺术形式”表述错误,原文是说“必须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所以“艺术超越”必须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恰当的艺术形式。D项,“直接导致”是错误的,由原文“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可知,“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外部因素,并不能直接导致当今文坛上形式大于内容、炒作优于实干等现象层出不穷。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
9、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举鲁迅作品的例子是为了展开“意蕴开掘”方面的论述,并未涉及“艺术超越”方面。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
10、,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如果就”表述有误,根据文意,能否锻造经典“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仅是就创作主体方面而言,且“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仅做好此方面不代表经典甚至伟大作品就能够锻造出来。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称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三驾马车”,是继承了传统阅读题的特点,并与新课程相嫁接而形成的新的阅读考查方式。就题型而言,为三道选择题。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
11、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
12、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旅游消费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去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近1.5亿人次。2019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0.8亿人次,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和13.5%。假日旅游消费已成为新民俗,推动消费升级,刺激内需潜力释放,成为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链条上分布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随着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消费潜力释放,旅游日益
13、成为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从2014年的10.39%提升至2018年的11.04%,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也从6.61万亿元提升至9.94万亿元,成为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我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旅游作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维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了不少具有生态资源寨赋的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而且,旅游业本身也在转型升级,从观光游走向深度游,从大众化迈向定制化、差异化。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居
14、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需求也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需求转变,“别样红”的旅游业连同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摘编自假日旅游“别样红”,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8月15日)材料二:(资料国家旅游局)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新业态纷纷崛起。这些新业态,不断刷新人们的出游体验。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如今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更多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沉漫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在河北省第四届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观摩项目中,鹿泉工贸旅游创新区成为人们的“打卡”热点。在该区的君乐宝奶业小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开启了一场以牛奶为主题的研学之
15、旅。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一杯酸奶从收奶、配料、发酵、灌装到打包的生产全过程,深入了解酸奶的起源发展、科普知识,还能和奶牛来一场近距离互动。动动手指,即可网上预约门票,然后刷脸入园参观,省去排队烦恼;扫描二维码,景点介绍在线播放,一边观景一边听讲,方便又有趣;景区高峰期有多少游客,通过大数据技术就能预判,有助于缓解节假日热门景点拥堵现象这些智慧旅游新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标配”,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在日前结束的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中,全市16区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包括低票价惠民演出、文化消费补贴等,充分发挥其精准支持和激励引导作用,培育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文
16、化游、工业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也受到游客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需求的驱动。一些地方陆续推出各种惠民政策,加快了旅游产业供给端升级,满足了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旅游市场正在焕发出新魅力。“每次旅游,我都会在景区买一些当地的特产送给亲戚朋友。但是,很多景区的特产缺乏特色,看上去大同小异。”家住上海的高先生旅游期间总爱“买买买”,可是一些景区里假冒伪劣的文旅产品让他失望。他说,提起文旅产品,往往就是手机壳、文化衫等随处可见的东西,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级产品”。当前,我国旅游发展很快,但是和不
17、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旅游业态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新业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摘编自沉浸式旅游带来新体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0日)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1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逐年稳步增长,与上一年相比,2018年增幅最小,2013年增幅最大,2014年、2015年、2016年增幅相当。B. 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速经历了逐渐加快、回落后趋于放缓、之后有所回升、最后明显下降的过程,总体走向趋于放缓。C. 2011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13年,其次是2017年,其他年份旅游人次增速比上一年相比均有所
18、下降。D. 20142017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速维持在11%左右,旅游人次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即便是2014年,增速虽明显放缓,但旅游人次在增长。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旅游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稳就业、增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积极意义。B. 我国旅游消费需求旺盛,这是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在旅游业的具体体现,旅游消费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C.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需求,旅游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旅游新业态仍有很大提升空间。D. 在旅游改革不断深化大背景下,旅游新
19、业态大量涌现,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的陆续推出。6. 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答案】4. C 5. D 6. 国家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推动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旅游业要向深度游迈进,积极推动沉浸式旅游,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景区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旅游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经营者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挖掘中华文化丰富素材,开发更多创新性文旅产品,满足更高消费需求。【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
20、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其他年份旅游人次增速均有所下降”是错误的,2016年旅游人次增速略有提升。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项,“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的陆续推出”是错误的,据材料三中“也受到游客对旅游产
21、品文化内涵需求的驱动”可知,需求驱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由原文“近年来,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新业态纷纷崛起”“全市16区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包括低票价惠民演出、文化消费补贴等,充分发挥其精准支持和激励引导作用,培育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可知,这些都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22、,国家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推动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由“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如今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更多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沉浸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可以看出,旅游业要向深度游迈进,积极推动沉浸式旅游,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由“智慧旅游新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标配,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可知,景区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旅游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旅游市场正在焕发出新魅力”可知,经营者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挖掘中华文化丰富素材,开发更多创新性文旅产品,
23、满足更高消费需求。【点睛】【考点透视】非连续性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其考查的主要特点:(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非连续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以点化入题。其话题鲜活,信息沟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阅读材料有的内容相似但体裁不同,有的内容不同但体裁相同,有的题材、体裁都不相同,跨度较大。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
24、效信息。(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片枣林的召唤李登建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衰的庆云平原像波澜壮阔的海洋。你慢慢向林子里走,开始惊讶了:这片束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儿童。而不论老少,枝干都疙疙瘩瘩,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
25、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坐果。农谚云“芒种到,枷束树”,这时候束花开了,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农人都舍了麦田,拿着刀或镰,来到束林。女人们也掺进来,因为不是泥里水里的脏活,她们一个个换上了好衣服,花花绿绿的。姑娘脖颈搭了彩色的纱巾,裙子款款地摆动;小媳妇手里牵着孩子,孩子们一见枣树就野了,爬树攀枝,疯跑打闹。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们一边转动刀子,一边说笑,就是隔着几个枣趟儿也大声地对答。裹着束花香气的暖风一缕缕地吹拂着,脸庞痒痒的、酥酥的,这是平原上最轻松惬意的时节。谁会注意刀刃上全是血泪一样的汁液?谁会想到枣树们在忍受“割腹”之痛,肉体又添一道新伤?一个
26、甜蜜的约定就这样揣在了心里,结结实实、粗手大脚的枣树们,和平原上质朴的庄稼人一样憨厚,从这一刻起,它们带着伤痛,没白没黑、顶风冒雨向这里赶。秋天,枣儿熟了,又大又密的束儿缀满枝头,沉沉的,风晃不动,整棵树被压矮,单看树姿都有点丑了。但你再看,那纷披的枝条仿佛一挂挂金瀑,流光溢彩,壮丽无比。而哪一棵枣树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飞虹落霞?平原的天空映得红彤彤。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束把式,眼睛眯着,皱纹里漾着得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急巴巴找出长杆,但那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这亲密的接触让束儿们大为感动,它们满怀欣喜从空
27、中倾泻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欢畅地蹦跳。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这里红雨阵阵,那边雷声隆隆。团团热浪猛烈地冲撞着我的胸口,我拐向一条僻静的林间小路,一个人细细品咂这跳跃着阳光的金斑的束儿的韵味,细细感受这平原喷涌的不竭的激情,让它荡涤我身上的沉沉幕气我再也忘不了这片枣林,我好像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它能给予我某种感召和引领。这块土地并不肥沃,或者说有几分贫瘠,地处渤海湾沿岸,黄河泥沙沉积,大海被驱赶着步步东移,海潮退去却留下了盐碱。但束树不怕盐碱,不怕干旱,它们的根,利器一样,猛往下扎,汲取地下苦成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我家常年不断金丝小束,主要是煲粥吃
28、,妻子在放束儿时总是把枣儿掰开,欣赏那亮晃晃的金丝那是从它肉里抽出来的丝我顶着一头风霜外出归来,热气腾腾、混合着甜味的饭香直扑面颊,让我每每感慨家里才最温馨。又一次看枣林是在冬天,我缩着身子下了车,眼前几乎什么都没有,庄稼收了,野芦苇、黄着菜棵都被埋在雪被下面,束树们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站着,叶子凋零殆尽,当初光鲜的果实此刻正煨在别人的火炉里,自己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桩。但那黑色的枝枉纵横交错,如姣龙邀游,如乱箭穿云,如鹿角牛特,坚硬,倔强,刚直,道劲,傲然。在这儿,我头一回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然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等静下来,“黑”与“白”又组
29、成一幅简洁的版画,格调清新,意境深远。其中有一棵植于东晋的老束树,1680多岁,根部大半圈儿枯朽了,往上是一条条很深很深的裂缝和一个个巨大的树洞,树皮差不多被磨光,木理扭曲、搓拧成粗粗的草绳状,但是整体看树冠却依然茂盛。老束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我能感觉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叫人难以忘怀。老枣树以北二里许,有一条河,古称雨津河。唐宋时,黄河水夺雨津河入海,轰轰烈烈数百年。这插鼓般的涛声至今仍在枣林上空素回,旋进了它们的年轮(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每年芒种时节,农人都会为枣树开枷,
30、这样便可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结果实,树干上伤痕累累,正是每年开枷留下的印记。B. 郁达夫故都的秋里描写了淡绿微黄的枣,本文描写了红色的枣林,色彩的选取与作者想要营造的意境有关,前者清静,后者热烈。C. 文章第段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而有气势地写出雪中枣林的道劲与傲然,又从动静两个角度描绘枣林,突出其力量美与意境美。D. 文章详细记述了“我”看枣林的情形,对枣林的描写远近结合、笔法多样,涉及不同季节的枣林,凸显了枣林的多重精神内涵,匠心独运。8. 文章有三处对人们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请分别找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9. 文章标题为“一片枣林的召唤”,这片枣林给了“我”哪些精神的召唤?请结合全文进
31、行分析。【答案】7. C 8. 女人为枣树开枷,孩子欢闹的场景:通过对女人花衣服、纱巾、裙子等装扮的描写以及对女人与孩子行为动作的描写,营造出轻快热闹的气氛,表达出人们对枣林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枣把式巡看及打枣的场景:通过对枣把式“三天两头”地“转悠”、“左瞅右瞧”、“急巴巴地找长杆”等动作描写,“眼睛眯着”“漾着得意”等神态描写,以及对枣子“倾斜而下”的场景的描写,营造出热烈、欢畅的气氛,表现了枣农丰收时节的喜悦、感激、爱护和作者对枣树的赞美之情。妻子煲粥与我外出归来的场景:通过对妻子用金丝小枣精心煲粥和外出归来的我闻到伴着枣香的热腾腾的饭的细节描写,营造出温馨幸福的气氛,表达出对枣所带来
32、的温馨生活的由衷感激。 9. 不怕磨难的隐忍、坚韧。枣树开枷时忍受伤痛,依然坚定迅速地成长;寒冬雪地中枝叶凋零,依然傲然倔强;盐碱地中不怕干旱,深深扎根。喷涌不竭的生命激情。枣林成熟,壮丽无比;成熟的枣子倾斜而下,红雨阵阵,雷声隆隆,生命的热烈荡涤了“我”身上的暮气。对人们的无私奉献。枣树自身忍受痛苦,却带来浓浓的清香,捧出甘甜的果实,带给人温馨与幸福。雪中傲立的倔强与遒劲。冬天枣树只剩下裸露着黑色枝桠、孤寂地立在雪地上,展现出一种特有的美与力量,这种倔强精神给“我”以震撼。岁月沉淀出的安恬与智慧。1680多岁的老枣树沉默不语、神态安详,让“我”感受到其智慧、踏实,这种安恬与智慧唤起“我”对生
33、命、生存的思考。【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从动静两个角度描绘枣林”理解有误,原文说“它竟然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实际上,枣树枝桠未动,但其力量感让“我”觉得它们在动,是虚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并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有三处
34、对人们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请分别找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然后确定筛选区域进行概括总结。既然是生活场景的描写,那么要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本题中有三处生活场景的描写,首先写到到了芒种时节,农人们拿了镰或刀来到束林,特别是穿着裙子、脖颈搭了彩色的纱巾的女人们,一边转动刀子为枣树开枷一边说笑,而孩子们在束林里爬树攀枝,疯跑打闹,写出了一派热闹的场面,营造了欢快热闹的气氛,这种热闹的场面实际上表达了人们对枣林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第二处场面描写的是秋天丰收时节,枣把式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巡视,通过对枣把式的动作描写以及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道枣子从空中倾泻而下的场面,写出了枣农们丰收的喜悦
35、之情,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通过“那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也写出了枣农们对枣树的爱护、感激之情。第三处场景描写为我顶着一头风霜外出归来看到妻子用金丝小枣煲粥的情景,热气腾腾、混合着甜味的饭香直扑面颊,让人感到家里的温馨,从而表达出自己对金丝小枣带来的温馨生活的感激之情,营造出温馨幸福的氛围。【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形象,体会文章语言,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标题为一片枣林的召唤,这片枣林给了我哪些精神的召唤?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分析枣林和枣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给了人们哪些感悟。文中写道金丝小枣每年都得开枷,遭
36、受“割腹”之痛,并且束树生长的土地并不肥沃,甚至有些贫瘠,但束树不怕干旱,不怕盐碱,他们的根利器一样猛往下扎。冬天叶子落尽,枣树裸露的黑色枝桩依然傲然倔强。秋天枣树丰收的时候,“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阵势,红雨阵阵,雷声隆隆,壮丽无比。喷涌不竭的生命激情荡涤了“我”身上的暮气。束树被开枷、忍受“割腹”之痛后,空气里却裹挟着它浓浓的香气,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实,金丝小枣煲的粥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束树们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站着,叶子凋零殆尽,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桩。但那黑色的枝枉纵横交错,坚硬,倔强,刚直,道劲,傲然。“我”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给“我”以震撼。老束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
37、我能感觉到它包含了很多智慧,我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叫人难以忘怀,唤起“我”对生命、生存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38、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乙)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
39、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节选自西晋石崇金谷诗序)10.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列坐其次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B. 足以极视听之娱 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余以元康六年D. 情随事迁 屡迁其坐11.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40、正确的一项是A.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B.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C.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D.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癸丑是干支纪年,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B. 阴,古代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华阴、江阴、淮阴、汤阴等。C
41、.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D. 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和马政。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篇文章所记叙的都是人贤、物备、景幽、事雅的聚会,但两次聚会的缘由并不相同。B. 作为诗序和诗集序,两篇文章都未提及对诗歌的具体评价,而是以记录聚会环境和聚会过程为重点。C. 两篇文章都有两晋之人生命观的体现,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D. 从文章风格上看,兰亭集序在措辞与文笔上更胜一筹,写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都颇具清雅之风。1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
42、代汉语。(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答案】10. D 11. C 12. A 13. C 14. (1)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2)(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的低下,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3)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之人,不曾拜见过天子,所以
43、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他的使命。(4)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能到达那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不同。“列坐其次”翻译为:排列坐在曲水旁边。“其”为代词,它的;“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翻译为: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大概会览阅吧。“其”为副词,大概。 B项,不同。“足以极视听之娱”翻译为: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娱”为名词,欢乐;“其
44、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翻译为:那些用来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娱”为动词,使欢乐。 C项,不同。“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翻译为: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以”,为介词,因为;“余以元康六年”翻译为:我在元康六年。“以”为介词,在。 D项,相同。“情随事迁”翻译为: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动词,变更、变易;“屡迁其坐”翻译为:多次变更宴坐之地。“迁”,动词,变更、变易。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45、容的变化等。本句中“作”为动词,而“住”为名词,中间不能用“及”来连接,“及”在这里解释为等到,故在“作”后断开,排除B、D;“叙”为动词,翻译为表达,它的宾语为“中怀”所以在“怀”后断开,排除A。翻译为:当时把琴、瑟、笙、筑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在路上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士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作诗不成的人,就罚酒三斗。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
46、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表述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表述错误,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语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但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零之无期”只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
47、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虽”,即使,纵然;“所以”,的原因;“致”,思想情趣。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去”,距离;“或”,有的;“毕备”,齐备。第三句话的得分点为:“鄙人”,粗鄙之人;“振慑”,害怕;“假借”,宽容;“毕使”,完成使命;使毕使于前,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第四句话的得分点为:“非常”,不平凡;“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点睛】理解文章
48、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49、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
50、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有另一处住所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的低下,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各种果树、
51、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又有加工粮食的水碓,养鱼池,土窟等,那些用来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当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我与众贤士一起给他送行,到涧中去。白天黑夜地游乐欢宴,多次变更宴坐之地。有时登高临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当时把琴、瑟、笙、筑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在路上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士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作诗不成的人,就罚酒三斗。感慨生命的短暂,对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死亡感到恐惧。因此一一列举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大概会览阅吧!参加游宴的一共有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
52、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是其中为首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发庾岭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注】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押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霏微:迷蒙。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合诗人当时的心境。B. 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C. 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D. 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
53、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16. 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5. D 16. 短歌行中曹操以“乌鹊”比喻贤士,以乌鹊绕树寻找栖身之地比喻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希望能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本诗中汤显祖以“孤鹊”比喻自己,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54、,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是错误的。“江光满客衣”的“客”不是“前来送别的客人”,该句意思是波光洒在身为迁客、逐客的作者身上。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
55、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形象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要在开头点出诗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本诗中“孤鹊”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孤寂茫然的,根据注释,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又是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见“孤鹊“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
56、伤感。而曹操短歌行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乌鹊来比喻那些徘徊不定、想要寻找明主的贤臣们,作者向他们发出了召唤,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想要建功立业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对自然景物的深沉思索唤起了作者的少年记忆,“_,_”两句领起了作者对革命同志和革命活的追忆。(2)屈原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为品性高洁而遭人构陷的句子是:“_,_”(3)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原是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借用,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4)宋人诗文讲究“理趣”,王安石以游褒禅山之事,说“_,_”之理
57、,表明“尽志则无悔”的观点。【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7).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8). 可以无悔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蛾眉”“诼”“衿”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热播的中央广播电
58、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让观众见识了一场“神仙打架”:无论是选手、评委还是点评嘉宾,都代表了当今中国主持界的最高水准。央视大赛向来干净利索,不玩满屏的花字、没完没了的重复回闪。整场比赛_,连选手介绍都省了;3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高手过招是纤毫之争,选手每一秒都在展现台风、快速反应能力、言语组织能力和现场感染力。经层层选拔的_选手,是新生代主持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才思敏捷、_,在比赛中,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发展的全新视野,生动诠释主持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记录时代的成就,用极大的热情传播中国声音。( ),但这个问题在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赛场上完全不存在。评委和嘉宾的职业水准使其
59、无须再用力扮演“专业”,他们的评语大都言简意赅、_,不会越界抢选手风头。作为文艺类主持点评嘉宾的董卿,更是金句频出,“圈粉”无数。她的点评洋溢着春智的思想光芒且感情真挚,选手们不仅感慨收获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开门见山 崭露头角 生机勃勃 一语中的B. 开宗明义 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 言必有中C. 开门见山 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 一语中的D. 开宗明义 崭露头角 生机勃勃 言必有中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分不清看选手展示还是嘉宾耍宝是观众观看娱乐类选秀节目困惑的B. 观众往
60、往分不清娱乐选秀类节目到底应该看嘉宾耍宝还选手展示C. 对于娱乐选秀类节目,观众往往分不清是该看选手展示还是嘉宾耍宝D. 很多娱乐类选秀节目会让观众分不清到底是看嘉宾耍宝还是看选手展示20.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而且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B. 她的点评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且感情真挚,不仅选手们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C. 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不仅选手们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D.
61、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答案】18. C 19. D 20. 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开宗明义: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文句中指的是选手一上台就开始自己的演讲,进入正题,故选“开门见山”。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62、文句中指经过层层选拔,选手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故选“脱颖而出”。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旺盛,充满生气。文句中说到选手才思敏捷,充满斗志,所以选“朝气蓬勃”。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言必有中: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文句中指的是嘉宾点评,所以选“一语中的”。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
63、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本话题围绕着“主持人大赛”这一节目来说,所以应是以娱乐节目为主语。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洋溢着睿智思想光芒”是错误的,“洋溢”和“思想光芒”搭配不当;“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是错误的,关联词位置不当。B项,“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是错误的,“洋溢”和“思想光芒”搭配不当。D项,“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是错误的,关联词位置不当。故选C。21.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草书形成于
64、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于辨认。B.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C.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D.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65、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简便字体”是错误的。楷书产生后,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故选A。22.巴金的代表作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讲述了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三兄弟性格不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就不同,他们的不同人生道路也代表着当时青年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假设你是同时代的青年,你更赞同谁的人生道路选择?说说你的理由。【答案】答案示例:赞同觉民谦和折中又坚守底线、忠于爱情的人生态度。觉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
66、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赞同觉慧对“新生活”的追求,赞同他的热情、奋斗精神和反抗精神。觉慧是高家最具批判和反抗意识的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他目睹了鸣凤、瑞珏、梅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了这个家。他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办报社传播新思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名著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67、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巴金的代表作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讲述了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三兄弟性格不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就不同,他们的不同人生道路也代表着当时青年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假设你是同时代的青年,你更赞同谁的人生道路选择?说说你的理由”,然后根据三人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表明自己的观点,要自圆其说。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者,他中学时成绩优异,曾梦想到国外深造,但因为长房长孙的地位不得不放弃学业,他与表妹钱梅芬两情相悦,却因为继母周氏与梅芬的母亲闹了矛盾致使他与梅芬没有成为眷属。他是封建礼教的牺牲者。觉民不像觉新
68、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他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不惜离家出走,避免像大哥那样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者。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他所爱的女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凉,觉慧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23.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赤壁兰亭袭神山,_,山川草木启情志;荆轲樊哙烛之武,有勇有谋,_。【答案】 (1). 答案示例:或思或感 (2). 壮士英雄扬意气(亦歌亦咏 干戈斧钺铸英
69、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兰亭集序一篇宴集序,是作者和友人在兰亭集会后有感而写的一篇序文,而赤壁赋也是借赤壁之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对应下联的“有勇有谋”为或思或感。“荆轲”“樊哙”“烛之武”都是壮士、英雄、豪杰,所以对应上联“山川草木”可以为“壮士英雄”。“启情志”为动宾短语,下联对应也应是动宾短语,“扬意气”为动宾短语。【点睛】实际上,拟写对联考查是句子仿写,可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作答。拟写对联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
70、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应当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四、作文(50分)24.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写作。(1)26岁的张自轩是三军仪仗队的一名擎旗手。在担任擎旗手的八年中,为了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每天迎着朝阳升起,他牺牲了每年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有一次,父母去天安门广场看他,他正好在执勤升旗,没能和父母问声好,甚至父母给他打招呼他也目不转睛、纹丝不动。张自轩觉得特别亏欠父母,他在心里默念:爸妈放心,我一定把国旗升好!张自轩的父母回到老家后,也在自家房顶上升起一面国旗,并庄严地行注目礼。张自轩的父亲说:“儿子不能回家,想儿
71、子了,就抬头望一望国旗。”六年多了,这种仰望已经成为他们夫妇俩每个清晨的例行仪式。以上材料引发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为你们学校“国旗下的演讲”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演讲稿。要求: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成长步步皆需受教,生活处处都是“课堂”。学校里,课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一堂好课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生活中,也往往会有一些人或事,触动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心智,给我们以无声的教化。选取你成长过程中带给你感动与收获、促使你进步与成长、让你无法忘怀的“一堂好课”,请以“一堂好课”
72、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1)舍小家为国家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舍小家为国家。当我们站在国旗下凝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我想说我想到了26岁的擎旗手张自轩,同时我也想到了他在自家房顶升起五星红旗的父母,因为我们都是站在同一面的红旗下的中国人,而他们却是为了国家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的中国人。“一玉口中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过河家是密不可分的,仅仅相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为了国家而舍弃自己小家的那些人,我们的国家才更加的富强昌盛。还记
73、得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吗?为研制核潜艇,告别新婚妻子,来到试验基地,把家安在小岛上,30多年不曾与家人见面。工程复杂,没有计算机,他就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他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段爱平,是当今社会为“大家”而舍小家的楷模。事实证明,只有将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之中,个体才能影响集体,“让鸥群滑出令人惊艳的弧线”。他们的品格因此而升华,他们的人生因此而熠熠生辉。杨善洲,我们并不陌生的名字,60岁光荣退休后,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他为了自己的承诺,手拄拐杖一干就是二十二哥
74、春秋,自己家的房子漏雨不去修,将自己工作时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捐给了保山第一中学10万元,另外10万元捐给了大亮山林场,让大亮山成了绿色的海洋。他六十年如一日,坚定自己的信念,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他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有国才有家,有时为了国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小家。(2)一堂好课我曾经上过很多节体育课,但是,有那一次是最令我难忘的,对于我来说那真是一堂好课。那是初夏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在学校宽阔的操场上,三、四年级将要举行呼啦圈比赛。虽然比赛还未开
75、始,但气氛已经非常热烈。很多将要参赛的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有的同学正在做上场前的准备活动,有的同学谈论转动呼啦圈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的同学已经在场地内转起了呼啦圈大家像要出征的战马一样,兴奋而又激情勃发。虽然我没有被选中参加比赛,但是我还是很兴奋。我和同学们组成啦啦队,要为本班同学加油鼓气。看,参加比赛的同学上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生机勃勃,一副“不拿第一,誓不罢休”的样子。啦啦队的同学们为自己班级参加比赛的同学鼓起热烈的掌声。比赛开始了,只见他们“嗖,嗖,嗖”转得飞快,呼啦圈在他们的腰间就像疾驰的列车一样。唉呀,不好,有个同学的呼啦圈落地了,“快捡起来呀!”,全班同学都叫了起来,那个同学没
76、有气馁,迅速地捡起呼拉圈,继续比赛,他的顽强精神获得了全场一致的掌声。“加油!加油!”真了不起,这次我们肯定赢定了!比赛结束了,就要宣布成绩了,我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一齐屏住呼吸,凝神静听,一开始我们还满怀希望,可在公布成绩的一瞬间,一切希望都泡汤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班和六班就差了三圈,竟然输了,太出乎意料啦!虽然那次比赛我们输了,但是它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赛不仅仅要赛出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参与和坚持。另外,凡事就像体育运动比赛一样,最终的成绩在于日常积累,不能临阵磨枪,光想赢不付出辛苦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只要下次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真是一次有意义的体
77、育课啊!它让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是一堂好课啊!【解析】【详解】(1)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材料中张自轩既有儿子的身份,又有作为一名擎旗手的身份。在担任擎旗手的八年中,为了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每天迎着朝阳升起,他牺牲了每年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张自轩有时觉得特别亏欠父母,但是他想的却是一定要把国旗升好。张自轩在默默地坚守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为了这一份荣光他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而他的父母在自家屋顶上也升起了一面国旗,想儿子了就抬头望一望国旗。作为父母,这八年间对儿子的思念可想而知,但是他们在想儿子时望一望国旗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们像张
78、自轩一样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只因他们都懂得国家和自己的小家的关系,一面国旗关系的是国家的尊严。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篇演讲稿,格式要正确,内容要有情境性,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参考立意:1、确看待国与家的关系,舍小家为国家;2、像军人那样做一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人;3、守职责,就是坚守使命4、人对奉献者的理解、包容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爱国体现。素材积累:1、当面临家和国的选择时,她选择了报国。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如果国都没了,还谈什么家。郎平,中国女排代表人物。在中国女排危机当前之时,毅然回国接受教练这一职位,并带领女排一步步地重登世界巅峰,并一举夺下奥运冠军。而在这背后,他付出的是陪伴家人的时
79、间,这是多么地令人敬佩。2、报国,需要一种淡泊名利的风度。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疆场上,马不卸鞍、衣不卸甲地度过了一生。本来可以荣华富贵,升官发财的他,却在名利面前气概豪迈地说:“匈奴未灭,可以家为!”这确实令我们敬佩、为之倾倒。如果有一天我们遇上这样的抉择的时,希望我们不会犹豫,遵从内心的选择,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3、小泉涓涓,如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水入海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我们在国与家前面应该先国后家,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黄昭君英勇大义,远离故乡亲人,以柔弱肩膀挑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功比卫霍。文天祥铮铮铁骨,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诠释了爱国
80、清华。在国与家之间的抉择,无论抛弃哪一方,都是艰难的。无论选哪一方,都是值得尊重的。而在国难当前,我们应当站出来为国解忧如果。层次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此题围绕“绿舍小家为国家”这一中心论点举例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2)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要求学生选择“一堂好课”作为记叙的内容,“课”既可以具体指学校的常规课堂,也可以指成长过程中使自己受教、得到启示的一件事。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既可以选取某位老师所上的一堂
81、好课,抓住其课堂特点和使“我”受教的原因,写出像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类生动的小文;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一件事,侧重写其在“我”成长成熟过程中带给我的影响、教会我的道理。强调特殊事件与事理的融合,也考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重在记叙生动,感情真挚。参考立意:1、这一堂课教给我什么叫做坚持2、大自然给我上的一堂好课3、挫折给我上了一堂好课素材积累: 1、我垂头丧气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路上,心也怦怦直跳,轻飘飘的试卷在我手中却显得那么沉重。一路上,我看到路人都笑嘻嘻的,是在嘲笑我考试考砸了吗?我回到家,眼睛被冰凉的泪水给侵占了,一滴一滴的划过我的脸颊。打开电脑
82、,想看一部电视剧:微笑百事达,成晓诗是个天真直率的平凡少女,带点鲁莽,带点憨傻,总是以微笑面对人生,她总觉得,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纵使有挫折,难过一下,再笑一笑,也就雨过天晴了。对呀,我为什么不能像晓诗一样: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 这次考试给我上了一堂好课,我受到很大的启示: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放弃希望,并努力创造成功的机会,那么成功就在前方等着你,因为成功总是留给永不言弃的人!2、曲闭,老师开心地词:“是不是十分动听,这就是音乐,最美妙的音乐,这是一种高贵的境界。一首乐曲,它能带给我们爱与力量,能为我们呈现出五彩宾纷的世界,而不同的曲风,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可以让你
83、浑身充满力量,也可以慢侵平静,让你看到自己淡然的心”。说落,便不再出声,教室里静肯悄的,仿佛都还在细细回味那美妙的乐章。这节音乐课,没有课本,没有枯燥的识语,只有这两首风格迴异的音乐,难得的是,同学们犹如入了魔一样,听得居然如此的认真,似乎那音乐直如魔盒一样,释放的是魔法,让人心神涤荡别开生面的音乐课结束了,但老师对音乐总结的那段结束语,富合深意,犹在耳侧。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子来说,或许有些深奥,但想来,只要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的美好,那些话,总是会懂的。3、忽然,我看到了希望,一个小男孩走过去时,掉下来一张钱,它是我的希望啊,正当我准备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时,内心的良知却缠上了我,到底是拾起那张
84、钱痛痛快快畅饮一番,还是还给他,我举棋不定,最终,生理上的需要战胜了我精神上的坚定,我捡起那钱,买了水,痛痛快快畅饮了一番,我没把这事告诉我妈妈,第二天,要买书,我没零钱,只好带了一百元,漫不经心的走着,到了书店,我选好了书,准备交钱时,一摸兜,糟了,钱不见了,八成是掉了,完了,这下如何是好?我记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书店老板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我更加着急了,正当十万火急之时,一句话打破了我的思考:“这是你的钱吧?”我一听赶紧回头,见一张一百元在我面前,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我的钱,我正想说声谢谢,但一看,我惊呆了,这不是昨天的那个小孩吗?为什么?为什么他那么“傻”,一百元对他来说是一笔巨款啊,可是,他
85、为什么还?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私吞了,我认为他完全可以的,我不禁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事情,心里愧疚极了,“这是我在门口捡到的,是你的吗?”他又天真的说。我赶紧回过神来,说:“是我的,谢谢你,小弟弟。”他高兴的笑了,然后便走了,只剩下在微风中沉思的我 这件事一直刻在我的心田,它让我学会了要拾金不昧,它对我来说是一堂课,但比任何可都精彩,都有趣,它是我人生的指航标,我不会将它笑时的那一幕忘记,一直留在我记忆的深处。层次分析: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
86、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点睛】记叙文写作指导: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1)思维的发散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
87、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A、类似联想B、内敛式联想C、逆反式联想D、虚实转换联想 (2)思维的归纳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2、突出明确的中心(1)符合题意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2)提升中心的品位要有深刻的思想有小中见大的眼光有化实为虚的能力有时代意识有新颖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