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24.50KB ,
资源ID:78990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99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版江苏化学《高考专题》二轮专题检测卷(九) 专题三 第1讲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版江苏化学《高考专题》二轮专题检测卷(九) 专题三 第1讲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检测卷(九)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45分钟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日照一模)下列有关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日常生活中使用可降解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B.“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无关C.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氧化物D.生铁炼钢时须全部除去生铁中的碳,以避免因钢铁中含有碳而发生电化学腐蚀2.(2013镇江一

2、调)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SO2,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为BaSO3B.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C.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D.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3.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SiSiO2H2SiO3SSO3H2SO4CCO2Na2CO3MgCl2溶液MgCl26H2OMgNaNa2O2NaOHA.B.C.D.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具有漂白性B.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C.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

3、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等于0.45 mol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3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5.(2013扬州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SiO2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HF,说明SiO2是两性氧化物B.浓硫酸能干燥S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SO2气体具有漂白性,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

4、液只变红,不褪色D.自来水厂可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杀菌6.(2013衡水一模)将18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2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剩余9.6 g金属;继续加入2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15 mol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C.第一次剩余的9.6 g金属为铜D.再加入上述200 mL稀硝酸,又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7.(2013海门调研)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

5、确的是()三、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30分)8.(8分)(2013北京东城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甲同学取ag铜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1)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试管D内盛有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避免实验装置D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其反应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序号)。a.饱和Na2SO

6、3溶液b.酸性KMnO4溶液c.浓溴水d.饱和NaHSO3溶液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3)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却不能使Cu完全溶解的原因是 ;使用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填序号)。a.铁粉b.BaCl2溶液c.CuOd.Na2CO3溶液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8分)(2013南通期中)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7、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反应结束后,从如图B装置中所得100 mL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上图所示。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 。(2)测定NO的体积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装置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 。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 (填各导管口编号)。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 。(3)气体成分分析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 mL (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

8、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 。10.(7分)物质AG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红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E、G。(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解质溶液是。(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1.(7分)“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NaClO+NaCl+H2SO4Na2SO4+Cl2+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利用此原理制氯气并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

9、)从、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气装置(A处)(填写序号)。(2)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 ,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 。(3)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Na2SO3溶液中,写出氯气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答案解析1.【解析】选A。“白色污染”是由聚乙烯等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导致的环境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防止“白色污染”,A正确;“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物有关

10、,“雾霾天气”和“温室效应”也与氮氧化物有关,B错误;酸雨分为硫酸型和硝酸型,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所致,C错误;生铁炼钢的过程中,含碳量在减少,但不能完全除去,D错误。2.【解析】选C。Fe3+氧化SO2发生反应2Fe3+SO2+2H2O=2Fe2+S+4H+,Ba2+与S反应生成BaSO4沉淀,溶液酸性增强。SO2过量,溶液中无Fe3+,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3.【解析】选D。中,SiO2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H2SiO3,错误;中,S燃烧应生成SO2,错误;中,C与SiO2反应应生成CO,错误;中,MgCl26H2O加热时易水解成Mg(OH)2,

11、故不能得到纯净的镁,错误;中,Na在点燃条件下才能生成Na2O2,错误。4.【解析】选B。A项Cl2不具有漂白作用,而是其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C项因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D项因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钝化(化学变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5.【解析】选B、C。A项,两性氧化物是指能与强酸或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HF是弱酸,且生成的SiF4不是盐,错误;B项,浓硫酸干燥气体,表现为吸水性,正确;C项,SO2不能漂白指示剂,故紫色石蕊溶液不能褪色,正确;D项,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以用来净水,但不能消毒

12、杀菌,错误。6.【解析】选A、C。由题意可知,Fe和Cu分别生成Fe(NO3)2和Cu(NO3)2,总反应方程式可以写为3M+8HNO3=3M(NO3)2+2NO+4H2O。生成NO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8 mol,稀硝酸的浓度为0.8 mol/0.4 L=2 molL-1,B项错误。铜和铁的总物质的量为0.3 mol,则有n(Cu)+n(Fe)=0.3 mol,n(Cu)64 gmol-1+n(Fe)56 gmol-1=18 g,解得n(Cu)=n(Fe)=0.15 mol,故A项正确;因铁比铜活泼,铁先反应,第一次剩余的金属只是Cu,C项正确;再加入稀硝酸,将

13、氧化Fe2+:3Fe2+4H+N=3Fe3+NO+2H2O,故只能得到1.12 L NO,D项错误。7.【解析】选B。A项苯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错误;B项温度计位置和冷凝水流向均正确;C项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D项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8.【解析】(1)Cu与浓硫酸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H2O。(2)Na2SO3、SO2与H2O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HSO3;酸性KMnO4溶液和浓

14、溴水都可以氧化SO2,故a、b、c项不能选,只有d符合要求。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生成的SO2越来越多,试剂瓶中的压强越来越大,故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3)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而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故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后,反应停止,铜和稀硫酸都有剩余。证明有余酸剩余的关键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H+,而不能检验S,因反应生成物有CuSO4。加入BaCl2溶液可以与S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与H+不反应,故b不能证明;而铁粉、CuO、Na2CO3都可以与H+反应且都有明显的现象(产生气体或固体溶解)。根据题意可知通入的气体是氧气,发生的反应是2Cu+2H2SO4+

15、O2=2CuSO4+2H2O。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品红溶液褪色SO2+2OH-=S+H2O(2)d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3)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后不能和铜反应b2Cu+2H2SO4+O2=2CuSO4+2H2O9.【解析】(1)由图可知反应消耗20.00 mL NaOH溶液,c(HNO3)= =0.08 molL-1,B容器中含有0.008 mol HNO3。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消耗0.012 mol NO2。(2)由于装置中原有空气,会将NO氧化,所以选择A装置,可以通入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16、B是吸收装置,C是气体收集装置,D是气体间接测量装置,所以连接顺序为123547。因为测量的是常温常压下的气体体积,所以一方面要等气体冷却到室温,测得室温下的体积;另一方面要调整集气瓶和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使液面相平。(3)由NO2转化生成0.004 mol NO,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 mL,小于NO的总体积,所以原气体中含有NO。答案:(1)0.008 mol0.012 mol(2)AA装置可以通入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123547等液体冷却到室温,并使集气瓶和量筒内液面相平(3)有因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小于收集到的NO的体积(89.6 mL112.

17、0 mL)10.【解析】(1)由连续氧化:ABDE及反应的条件,得B为SO2,D为SO3,E为硫酸。F与葡萄糖、NaOH加热反应生成红色沉淀G,则G为Cu2O,单质C为铜。(2)铜的精炼,以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以含Cu2+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3)C、E分别为Cu、H2SO4,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答案:(1)SO2H2SO4Cu2O(2)粗铜精铜CuSO4溶液(3)Cu+2H2SO4(浓)CuSO4+SO2+2H2O【解题技巧】如何从反应条件推测所发生的反应(1)高温:铝热反应,制水煤气,制粗硅,水蒸气与Fe反应等。(2)高温、高压、催化剂。N2

18、+3H22NH3(3)加热、催化剂。2KClO32KCl+3O22SO2+O22SO34NH3+5O24NO+6H2O(4)放电。3O22O3N2+O22NO11.【解析】(1)从信息可知,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故选。(2)由于反应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水蒸气,导致B装置中的红色布条也会褪色。故应在A、B之间增加干燥装置,若选用洗气瓶干燥剂可以选浓硫酸,若选用U形管干燥剂可以选无水氯化钙。(3)Cl2的氧化性能够将S氧化为S:Cl2+S+H2O=S+2Cl-+2H+。(4)Cl2通入NaHCO3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生成CO2,则产生了酸性比碳酸强的盐酸:Cl2+H2OH+Cl-+HClO,HC+H+=CO2+H2O。答案:(1)(2)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反应生成次氯酸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或干燥装置)(3)Cl2+S+H2O=S+2Cl-+2H+(4)HCl(或盐酸)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