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对应练(二十九)1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义是_,“本”的本义是_。确定多义词的本义的关键是看该字的_,从_上推导出本义。另外,在字典、词典上列为第一条的往往是其本义。答案路树根造字方法其构造的字形2“涉”在文言文中有下列义项:进入,到;渡水;经历;学习,阅览;步行渡水。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序号,看看该词由本义到引申义演变的特点。答案3试写出下面两个多义词在各句中的含义,并指出其本义以及各义项间的联系。(1)鄙: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_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北蛮夷
2、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_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_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_(2)除: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_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_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梅):_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_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_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_答案(1)边邑以为边邑鄙陋、见识短浅粗俗、未开化轻视、看不起A“鄙”的本义是“边邑”。可从“鄙”的构字法看出来,“鄙”为形声字,左声右形,“阝”放右边,表示“邑”。B.“鄙”的本义是“边邑”,那么,“边邑”之人大多是“粗俗、未开化”之人;既然“未开
3、化”,肯定是“见识短浅”之人;“见识短浅”之人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2)台阶拜官授职修治、清理清除、废除、除掉、去掉过去、逝去A“除”的本义是“台阶”。“除”是形声字,左形右声,“阝”放左边,与“小土堆”有关。B.“除”的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拜官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修治、清理”“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过去、逝去”了。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暮去朝来颜色故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A项“茫然”,旷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
4、子;失意的样子。B项“众人”,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C项“颜色”,面貌,容貌;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D项,“须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指极短的时间。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已在括号内作了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见的地方很远)苏子愀然(容色改变)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学习)戊申晦(农历每月第一天)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无从)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大的方面遗忘)ABC D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意思是“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见者远”的意思是
5、“远处的人也能看见”。“戊申晦”的“晦”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指“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大遗”意思是“大的方面放弃”。解释错误。故选B。6解释下面语境中加点词的含义。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于嬉,嗜玩,或()逃。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匪恒,则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未易量。答案同“惑”,迷惑有时倘若有的有人或许7解释下面语境中加点词的含义。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
6、名。后匈奴朝见()汉元帝,求和亲。元帝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牛羊,忆与父母无见()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叮咛,嘱我早还家。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其美貌也。答案拜见召见表被动同“现”,显现见面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看见知道8解释下面语境中加点词的含义。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之,后顾()反,再求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其家人,
7、则曰:“顾()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答案拜访回头看还顾念不过9解释下面语境中加点词的含义。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其竟爱()而不见。答案宠爱吝惜欣赏、喜欢爱慕同“薆”,隐藏10解释下面语境中加点词的含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答案安全安逸安抚安稳养安置哪里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
8、。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值仓卒,避兵之陇西仓卒:急迫,匆忙
9、B民常告籴交阯 告籴:请求买粮C延视事四年 视事:任职D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雷同:附和AA项,“仓卒”是古今异义词,理解它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其前面的“值”是“正逢、赶上”的意思;其后文是“避兵之陇西”,即到陇西躲避战乱。综上可知,“仓卒”应指“兵祸,乱难”,而不应理解为“急迫,匆忙”。B项,“告籴”中的“告”有“请求”的意思,“籴”是会意字,从入从米,“买进粮食”的意思。据此可知,选项把“告籴”解释为“请求买粮”是正确的。C项,“视事”有“治事,任职”的意思,多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D项,“雷同”,由其后文“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可推知其义应为“附和”。【参考译文】任延字长孙,是南阳宛县
10、人。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经易经春秋,在太学中有名气,在学府中被称为“任圣童”。赶上兵荒马乱,他到陇西躲避战乱。当时隗嚣已经占领陇西四郡,派人去请任延,任延置之不理。光武召见他,赐给他马匹和各种丝织品,让他的妻子儿女留在洛阳。九真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请求到交阯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任延在九真任职四年,皇帝召他去洛阳,由于生病耽搁了行程,被降为睢阳令,九真的官员和百姓在他活着时就为他建了祠堂。到京后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他,告诫他说:“好好侍奉上级,不要坏了名声。”任
11、延回答说:“臣听说忠臣无私,有私的臣子则不忠。履行正直,克己奉公,这是臣子的本分。上下附和,不是陛下的福气。好好侍奉上级官员,臣不敢接受您的指示。”皇帝叹息说:“你说得对。”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宪宗立,转(窦群)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頔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
12、安。(节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恩雠:恩泽和仇恨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CA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之意,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该项解释正确。B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该项解释正确。C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
13、,即“仇恨”的意思。该项解释不正确。D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该项解释正确。【参考译文】宪宗即位,调任(窦群)膳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知杂事之职。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頔闻知窦群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頔很喜欢,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死的危险。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