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应届班) 命题人:裴冬梅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0分。)1. 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 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2.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
2、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3.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导致晚清教案发生的文化背景是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C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D西方列强的侵略4.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
3、确的是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5.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以得知该战役名称是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6.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
4、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7. 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也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A没有找到一条真正
5、可挽救中国的道路 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8.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9.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
6、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10.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1. 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 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
7、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12. 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成员由抽签选举产生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13.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
8、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14. 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C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D罗马法蔑视人权15.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9、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16.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 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
10、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18.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
11、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19.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20.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12、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21.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2.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
13、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23. 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24.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
14、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25. 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26.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
15、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7.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28. 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
16、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29.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
17、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30.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船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31.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
18、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年份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占工农业总产值的近代工业手工业近代工业手工业1920219.0319.880.34.919.71936306.1231.069.010.824.132. 下面“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表”(单位:亿元)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 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列强的侵略
19、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A. B. C. D. 33. 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 B C D 34.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20、“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注重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35. 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36. 20世纪初,中国
21、某征婚广告写道:“(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下列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女子“不缠足”说明当时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B提出夫妇“可离婚”说明妇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C强调女性“须识字”说明当时掀起扫盲运动 D提出“女可再嫁”说明新文化运动已经爆发 3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右图)。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
22、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38. 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39. 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
23、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 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 40.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夺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
24、的是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4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42.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43.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
2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01975年相对应的是4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A B C D年份农业工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劳动生产
26、率总产值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1978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979108.8100.8107.7108.5104.9103.41980112.8103.4109.1117.9109.9107.31981120.2106.2113.2122.8115.2106.61982133.4109.7121.6132.2118.8111. 345. 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业劳动生
27、产率的提高幅度加快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6.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又重新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B.外商企业产品的竞争C.改革开放,企业活力逐步增强 D.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47.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
28、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48.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49.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
29、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50. 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它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A要转移贸易对象 B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D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30分,第52题20分,共50分。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况且在很
30、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材料二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大国崛起与现代化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材料四 在城市
31、,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间问题。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4)综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生育观念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4分)
32、52(20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
33、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10分)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
34、”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6分)20112012学年度二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应届)一、选择题:共50分。1-10:ABCBA DAABB 11-20:DCDAD DADDA 21-30:ACDBD BCACC 31-40:CADCC BCCCC 41-50:ABADB CBBAB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30分,第52题20分,共50分。原因: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状况的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教育水平的提高。(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4)生育观念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促进经济发展。(4分)52(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4分) (2)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10分)(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做主、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人民主权。(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