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一)原毁(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弊病、缺点B其责人也详 详:详尽、全面C其待己也廉 廉:廉洁D一艺易能也 能:学会,掌握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其责己也重以周(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3)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4)今之君子则不然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其所以为舜者B
2、是足为艺人也C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D别嫌疑,明是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己未有善 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而望名誉之光 D立功名于天下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C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D韩愈将变革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作于上者”身上,反映出他消
3、极悲观的情绪。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分)译文:_(2)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3分)译文:_(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4分)译文:_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
4、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
5、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邪;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 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同“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8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B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
7、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译文:_(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4分)译文:_(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分)译文:_三、语言运用(10分)11韩愈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人在评论他们的文章风格时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请把画横线的句子扩写成一组排比句。(6分)答:_12(湖北高考)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
8、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形义描述合理;押韵。(4分)答 案1选CC项,廉:少。2选D第一个“以”是连词,表并列,“并且”;第二个“以”是连词,表修饰。两个“之”都是助词,第一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3选DA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B项,“艺人”古义:有技能的人;今义: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C项,“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项,“嫌疑”古今意义相同。4选DA项,“善”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外”、“内”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
9、,“光”形容词用作动词。5选DD项,“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错。6(1)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2)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3)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下来,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7选A解答时,可将加点词语的解释代入原句,如果能够译得通畅准确,说明此解释正确,反之则错误;另外,用今义解释词语,则该解释错误的可能性极大。A项中,“鄙”解释为“卑鄙”,是典型的用今义解释,且代入原句中翻译不通畅,故错误。应当译为“浅陋”。8选C解答此题,首先要审准题干,明确题目是从“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角度考查的;其次要认真阅读所供语句,准确理
10、解句子的含意。句写生长在这太平无事的年代,丰衣足食,这形势必然让人骄傲和懒惰,与不重视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恶果无关;句写一旦遇到灾年,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去量百姓的身高并验看他们的健壮程度,招其中的高大健壮的人做禁兵,与不重视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恶果无关;句批评朝廷制定的政策错误,也不能表明不重视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恶果。9选CC项,相关原文是“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表达的意思是由于老兵已亡,新兵生长于太平年代,养成了骄傲和懒惰的习性,连拿被子与背粮食都雇别
11、人而不愿亲自劳作。10(1)但是如今当官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按照簿书作出决定罢了。(得分点:然、簿书听断,句意)(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得分点:督、计,出入,句意)(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得分点:为盗、骄惰、窃食,句意)11(示例)韩愈的文章如海,广阔而深厚;柳宗元的文章如泉,清丽而隽永;欧阳修的文章如澜,起伏而多致;苏轼的文章如潮,汹涌而澎湃。12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随前人走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