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537KB ,
资源ID:78947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94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含解析).doc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含解析)1. PPR蛋白是由细胞核基因Emp8编码的蛋白,该蛋白通过参与玉米线粒体基因Nad4的RNA加工过程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基因Emp8突变造成玉米籽粒胚乳发育停滞,玉米籽粒种皮严重白化,皱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基因Emp8位于染色体DNA上B. 基因Emp8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C. 基因Nad4转录的RNA通过核孔转运到细胞质D. 转入正常的Emp8基因,可以恢复突变玉米种子的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

2、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由题干可知,基因Emp8是由细胞核编码的基因,故基因Emp8在细胞核中,位于染色体DNA上,A正确; B、由于基因Emp8是由细胞核编码的基因,故基因Emp8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 C、由题干可知,基因Nad4为线粒体基因,故基因Nad4转录的场所不在细胞核,C错误; D、玉米籽粒胚乳发育停滞,玉米籽粒种皮严重白化,皱缩是由于基因Emp8突变造成的,故转入正常的Emp8基因,可以恢复突变玉米种子的表现型,D正确。 故选C。2. 为探究糖化酶和-淀粉酶的作

3、用,科研人员用不同的酶在适宜条件下分解淀粉,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糖化酶可以促进-淀粉酶的水解活性B. 若降低温度,则反应终止时间延迟C.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两种酶共同作用一定比一种酶催化效率高D. 固定-淀粉酶的用量,逐渐增加糖化酶的量,可以获得两种酶用量的最佳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用不同的酶(糖化酶和-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分解淀粉,结果如图所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糖的量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糖化酶和-淀粉酶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详解】A、图中糖化酶和-淀粉酶共同作用催化效率高,不一定是由于糖化酶可以促进-淀粉酶的水解活性,也可能是单纯的

4、酶的催化效率叠加,A错误; B、由于该实验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故降低温度后,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反应终止时间延迟,B正确; C、图中糖化酶和-淀粉酶共同作用催化效率高,但实际实验中还要考虑酶的种类、浓度、相互作用等因素,不能得出两种酶共同作用一定比一种酶催化效率高,C错误; D、如想获得这两种酶用量的最佳组合,需固定-淀粉酶的用量,逐渐增加糖化酶的量,再固定糖化酶的用量,逐渐增加-淀粉酶的量,通过反复实验才能得出,D错误。 故选B。3. 某荧光染料能与DNA特异性结合并释放荧光,荧光强度和DNA含量成正比,流式细胞仪可根据荧光强度进行细胞计数。某研究小组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连续分裂的

5、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结果最可能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由于细胞周期各时相的DNA含量不同,PI可以与DNA结合,其荧光强度直接反映了细胞内DNA含量。因此,通过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对细胞内DNA含量送行检测,可以将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开来,获得流式DNA含量图进而计算出细胞周期的值。【详解】荧光强度与DNA含量呈正比,从ABCD四幅图中可以看出荧光强度为2时,DNA加倍,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连续分裂的细胞,则DNA数量不加倍,峰值集中在荧光强度为1所在位置,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4. 植物新物种的产生多发生在温度

6、经常发生巨大改变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 )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数目加倍C. 染色体结构改变D.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用低温处理根尖,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如处理植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详解】植物新物种的产生多发生在温度经常发生巨大改变的区域,因此考虑温度对物种形成的影响,即温度影响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新物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5. 科学家根据逆转录病毒RNA的逆转录过程,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到DNA的流动方向。若今后科学家依据朊病毒的研究对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进行补充,中心法则中应该增加的信息流动方向为( )A. 蛋白质到RNAB. 蛋白质到DNAC. DNA到蛋白质D. 蛋白质到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朊病毒只含有蛋白质,由此推测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可能是蛋白质到蛋白质

8、,D正确,ABC错误。故选D。6. 果蝇的卷翅对直翅为显性性状,由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胚胎致死。某兴趣小组建立了一个基因型全为Aa的果蝇实验种群,观察该种群a基因从基因库中被淘汰的过程。如图曲线中与实际结果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Aa所占的比例为2/(n+2)。【详解】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胚胎致死,故每代除去基因型为aa的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2/(n+2),则F0-F5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3、1/2、2/5、2/6、2/7,a的基因频率=aa的

9、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因此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2、1/3、1/4、1/5、1/6、1/7,曲线符合要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7. 用适宜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和蒸馏水,分别对3组高矮、粗细和生理状况一致的杨树幼苗进行喷涂处理,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处理植株测定结果叶片测定结果株高(cm)茎叶干重(g/株)单叶面积(cm2)叶绿素含量(mg/cm2)蒸馏水5538561084105甲68211951206112乙438904882113A. 生长调节物质甲、乙的生理作用相反B. 生长调节物质乙处理可以提高单位叶片面积的叶绿素含量C. 和

10、乙相比可知,蒸馏水喷涂有促进株高的作用D. 生长调节物质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分析,物质甲的处理效果最佳,物质乙处理组的株高比对照组低,这表明物质乙抑制植株的增高,物质乙处理后的单叶面积最小,虽然叶绿素含量在相同单位内最高,但是折算到单叶面积中时,它的叶绿素含量时最低的。【详解】A、从表中可知,生长调节物质甲、乙有的生理作用相反,有的生理作用相同,A错误;B、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生长调节物质乙处理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B正确;C、蒸馏水组为对照组,和蒸馏水相比可知,喷涂乙抑制株高,C错误;D、由表可知生长调节物质甲处理后茎叶干重增加多,故

11、生长调节物质甲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D错误。故选B。8. 如图为两种植物甲和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植物乙相比,植物甲更适应较强光照B. 光照强度为M时,植物甲的光合速率高于植物乙的C. 当光照强度大于2000molm-2s-1时,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不变D. 当光照强度为500molm-2s-1时,植物乙树冠的表层叶片和深层叶片光合速率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图甲中、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在一定范围内,两种植物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M点时两种植物的CO

12、2吸收量相等,此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两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对应植物的呼吸强度。【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较强光照下,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更高,植物甲更适应较强光照,A正确; B、光强为M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乙植物,故植物甲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高于植物乙,B错误;C、当光照强度大于2000molm-2 s-1时,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现有信息不能确定植物乙净光合速率是否改变,C错误; D、植物乙树冠的表层叶片接触光线强,光合速率大,深层叶片由于遮挡,接触光线弱,光合速率小,D错误。 故选A。9. 临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

13、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据此判断该麻醉药合理的作用方式是()A. 改变了局部电流方向B. 改变了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C. 抑制神经轴突膜上K+通道,使K+不能外流D. 抑制神经轴突膜上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2、由题干信息可知,麻醉药能抑制动物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即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详解】A、麻醉药能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

14、的传导,并不是导致局部电流的方向改变,A错误; B、麻醉药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B错误; C、K+通道打开,K+外流,是静息电位的产生的原理,麻醉药不影响静息电位,C错误; D、局部麻醉药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D正确。 故选D。10. 在应激状态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的合成加快B. 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 胰高血糖素直接参与肝脏葡萄糖代谢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在血糖调节的过

15、程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并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详解】A、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肝糖原的合成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 B、据题干信息“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可知:应激性高血糖症是由于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B正确;C、胰高血糖素是激素,是信息分子的一种,只传递信息,不直接参与肝脏葡萄糖代谢,C错误;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因

16、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B。11. 一个池塘也可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池塘中的浮游藻类可作为鱼类的食物,但利用池塘养殖时,养殖户仍定期投入饲料进行喂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鱼类所需B. 可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池塘中鱼的种群密度C. 该生态系统中的矿质元素可独立完成循环D. 根据不同种鱼占据不同的水层的特点进行混养,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此鱼塘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工投喂饲料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

17、者是物质循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详解】A、由题干中信息“利用池塘养殖时,养殖户仍定期投入饲料进行喂养”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供给鱼类所需,A正确;B、估算池塘中鱼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C、一般独立生态系统中的矿质元素可以完成循环,但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的加入饲料并定期捕捞鱼,故该生态系统中的矿质元素不能独立完成循环,C错误;D、不同种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C。【点睛】12. 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若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量相等,其他因素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总能量比乙生态系统中多B. 甲

1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乙生态系统中少C. 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D. 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乙生态系统高【答案】D【解析】【分析】1、能量金字塔:以每个营养级生物所固定的总能量为依据绘制的金字塔。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别越低,占有的能量越多,反之,越少。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置。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A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甲生态系统中的

19、消费者营养级更少,能量损失个更少,故总能量比乙生态系统中更多,A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能量靠生产者输入,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有损失,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故两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C正确; D、甲生态系统物种更少,营养结构更简单,故稳定性要比乙生态系统低,D错误。 故选D。13. 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和饮料的历史源远流长,果酒、果醋、酸奶、泡菜等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果酒是酵母菌利用果汁进行无氧发酵的产物B. 制作果醋所用的醋酸菌属于厌氧细菌C. 泡菜制作时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D. 酸奶的制作需要

20、无氧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果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A正确;B、制作果醋所用的醋酸菌属于需氧细菌,B错误;C、泡菜制作时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C正确;D、酸奶的制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因此需要无氧条件,D正确。故选B。14. 为了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的特殊要求,按照人们的意愿从自然界中分离出

21、特定微生物。如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所用培养基均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B. 过程不能提高所选微生物在培养物中的比例C. 过程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种涂布到平板表面D. 的操作是挑取单菌落进行菌种鉴定【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由于该实验需从土壤中分离能

22、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故所用培养基均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A正确; B、过程利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可进一步提高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培养物中的比例,B错误; C、过程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种涂布到平板表面,C正确; D、出现菌落后,还需挑取单菌落进行菌种鉴定,D正确。 故选B。15. 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 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C. 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D. 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

2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解析】植物的茎尖或根尖不带病毒或病毒极少,其他部位带的病毒很多,带叶原基的芽是茎尖,A项符合题意;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B项不符合题意;是脱分化、是再分化,两个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项不符合题意;细胞的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图示过程是离体的带叶原基的芽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幼苗,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项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一是看懂图、二是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条件的有关知识解题。16. 有些动物病毒具有囊膜结构,囊膜和细胞膜识别后融合,蛋白

24、质衣壳和核酸一起进入细胞内,病毒组装完成后排出细胞时,可将携带部分细胞膜形成新的囊膜。某具囊膜的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具囊膜的病毒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组成该病毒核酸的碱基为C、A、G、TC. 阻止该病毒在动物细胞中增殖最有效途径是阻止过程D. 该病毒衣壳蛋白和囊膜蛋白的加工场所不同【答案】A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病毒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然后释放出单链核酸-RNA,为逆转录过程,是转录过程,是翻译过程,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成子代病毒,出细胞。【详解】A、由题目信息可知,囊膜和细胞膜识别后融合,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25、;B、图中为逆转录过程,故该病毒的核酸为RNA,组成碱基为C、A、G、U,B错误;C、由于动物细胞内无逆转录过程,故阻止该病毒在动物细胞中增殖的最有效途径是阻止过程,C错误;D、该病毒衣壳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工,而囊膜蛋白属于膜蛋白,在内质网中加工,故其加工场所不同,D正确。故选AD。17.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某地因污染造成恶化的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生物群落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荒地形成了乔木林,土壤小动物也日益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荒地形成了乔木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C. 污染造成恶化的土壤中也有小动物说明体现了生态系

26、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各个地区都能通过群落演替达到森林阶段【答案】ABC【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A、荒地上有土

27、壤条件或植物种子等,故由荒地形成了乔木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一般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B正确; C、污染造成恶化的土壤中也有小动物说明生态系统在污染的条件下仍能完成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各个地区是否能通过群落演替达到森林阶段,还要看相应地区的环境条件,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就不能演替达到森林阶段,D错误。 故选ABC。18. 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体温略微升高,此过程中机体产生的生理活动,正确的是( )A.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C.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 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答案】

28、AB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体温略微升高,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这会导致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C错误;D、体温略微升高导致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D正确。故选ABD。19. 特异性免疫是由抗

29、原诱导的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其过强或过弱可引起机体组织细胞出现异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免疫对靶细胞有杀伤和排斥作用B. 体液免疫中呈递抗原的细胞是吞噬细胞C. 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过强D. 自身抗体不能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

30、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有杀伤和排斥作用,A正确;B、体液免疫中的抗原呈递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B错误;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过度敏感,C错误;D、自身组织也有可能被当做是抗原,自身抗体会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D错误。故选A。20. 体细胞融合(杂交)和转基因技术为生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晒太阳就可以生长的“绿色奶牛”都成为了人们想象的对象。但技术的

31、发展是逐渐成熟的,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动物体细胞融合后可以在体外培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B. 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都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C. 转基因技术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培育作物新品种D. 动物体细胞可以直接与植物体细胞相融合【答案】BC【解析】【分析】1、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1)电融合:此方法是先将两种原生质体以适当的比例制成细胞悬液,将其滴入电融合小室中,给小室两极以交变电流,使原生质体沿电场方向聚集成串珠状,接着给以瞬间高强度的电脉冲,使原生质体膜产生局部破损而融合。(2)化学融合:现通常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融合剂。PEG可以破环细胞间相互排斥的表

32、面作用力,从而使相邻细胞聚集而促进融合。另外,化学融合方法还有高pH-高Ca2+法,其基本原理是中和原生质体表面所带电荷,使原生质体的质膜紧密接触,从而有利于质膜的接触融合。(3)灭活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的机制:此方法适用于动物细胞的融合。通常使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利用灭活的病毒能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在诱导细胞发生融合前,必须先用紫外线将病毒灭活,再稀释到一定浓度后加入到细胞悬液中诱导细胞融合。但由于病毒难以保存,所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通常使用PEG。2、植物体细胞杂交注意点:(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

33、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详解】A、植物体细胞融合后可以在体外培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动物细胞一般不能也不需要培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A错误;B、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的两种方法物理方法(电融合)和化学方法(使用聚乙二醇(PEG)促进融合),都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B正确;C、转基因技术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转入所需基因,从而培育作物新品种,C正确;D、动物体细胞可以与去掉细胞壁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相融合,不能直

34、接与植物体细胞相融合,D错误。故选BC。21. 人体脂肪细胞除可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供能外,还可以分解脂肪进行有氧呼吸供能,其过程如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物质。(1)图中物质甲、乙、丙分别表示_、_、_。(2)脂肪分解后需转化成甲后再进入_(填细胞器名称)继续彻底分解,甲分解成乙和丙的过程中还需要消耗_。(3)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_(填“多”或“少”),原因是_。(4)葡萄糖有氧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脂肪酸,进而和甘油合成部分脂肪,该过程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是_,结合图示分析,若想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有效的做法是_。【答案】 (1). 丙酮酸 (2). H (3). CO2 (

35、4). 线粒体 (5). 水 (6). 多 (7). 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氢元素多,含氧元素少,需要更多的氧气参与反应 (8). 若通过食物获取脂肪过少,人体细胞可利用葡萄糖合成部分脂肪 (9). 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以加快脂肪的分解【解析】【分析】分析图形:甲为丙酮酸、乙为H,丙为CO2,由于脂肪中含氢元素多,含氧元素少,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多。【详解】(1)图中上半部分为有氧呼吸过程,故甲、乙、丙分别表示丙酮酸、H和CO2。(2)由于脂肪分解产物也是有氧呼吸途径,则转化成丙酮酸后需进入线粒体继续彻底分解,甲分解成乙和丙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消耗水

36、。(3)由于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氢元素多,含氧元素少,需要更多的氧气参与反应,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多。(4)葡萄糖能转化成脂肪的过程对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若通过食物获取脂肪过少,人体细胞可利用葡萄糖合成部分脂肪,若想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有效的做法是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以加快脂肪的分解。【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脂肪的代谢,要求考生识记有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2. 彩色水稻是一种具有观赏作用的农作物,其叶色、穗色等呈现黄色、紫色、白色等颜色。除了产出的稻米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在大田中按

37、照人们的需要种植不同的彩色水稻品种形成图案。现有两纯合亲本彩色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性状如表:性状绿叶紫穗绿叶白穗黄叶紫穗株数2218019(1)该彩色水稻穗色性状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规律,依据是_。(2)该彩色水稻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依据是_,若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F2中绿叶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能产生Ab和aB配子的占的概率是_。(3)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间_(填“能”或“不能”)自由组合,依据是_。F2中绿叶紫穗的基因型有_种,F2中绿叶白穗个体间随机人工授粉,后代仍为绿叶的比例是_。【答案】 (1). 遵循 (

38、2). F2中紫穗和白穗个体的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 (3). F2中绿叶和黄叶个体的比例符合15:1的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 (4). 8 (5). 4/15 (6). 不能 (7). 若相关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自由组合,F2分离比应为(15:1)(3:1)=45:3:15:1 (8). 5 (9). 100%【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让两种纯合的彩色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11:4:1,是9:3:3:1的变形。而紫穗:白穗=(221+19):80=3:1,由此可知控制水稻穗色的基因有1对(基因用Dd表示),遵循基

39、因分离定律;绿叶:黄叶=15:1,可知控制水稻叶色的基因有2对(用Aa、Bb表示),且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黄叶基因型为aabb。综上分析可推断出:控制水稻穗色的基因与控制水稻叶色的某一对基因连锁。【详解】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2中紫穗和白穗个体的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故该彩色水稻穗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规律。(2)由于F2中绿叶和黄叶个体的比例符合15:1的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故该彩色水稻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F2中共有9中基因型,除aabb外,其他基因型个体均表现为绿叶,故绿叶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A

40、Abb、Aabb、aaBB、aaBb。只有AaBb能同时产生Ab和aB配子,因此占4/15。(3)由于F2分离比不符合(15:1)(3:1)=45:3:15:1,故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间不能自由组合,F2中绿叶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8种,穗色基因(相关基因设为C、c)C和 a 或b在一条染色体上,假设C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绿叶紫穗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5种,F2中绿叶白穗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由于B基因纯合,无论自交还是杂交,后代中均有

41、BB,表现为绿叶,因此后代仍为绿叶的比例是100%。若假设C与a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分析思路与上述分析思路相同,且结果也一样,后代仍为绿叶的比例也是100%。【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题中信息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3. 某科研团队对黄河沿岸甲、乙、丙、丁四个地区进行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四个地区的高度(与河水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和距防洪堤距离如图。调查结果如表:植被分区植物丰富度植物生物量(kg/m2)植物覆盖度(%)甲817688乙1512774丙21201

42、98丁3521550(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断物种丰富度与地区高度的关系是_。(2)从甲丁物种分布规律反映的是群落的_结构,丁地区植物生物量高但覆盖度低,其原因可能是_。(3)四个地区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地区,原因是_。(4)黄河沿岸植被在保持水土,调节局部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答案】 (1). 样方法 (2). 物种丰富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3). 水平 (4). 大型的植物(如乔木)多 (5). 甲 (6). 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 (7). 间接【解析】【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

43、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

44、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详解】(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甲、乙、丙、丁的高度逐渐增加,从表中可知,物种丰富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2)从甲丁地势升高,这种由地形因素影响的物种的分布规律反映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丁地区植物生物量高但覆盖度低,其原因是植物个体大而数量少,故可能是乔木等大型的植物多。(3)四个地区中,生物结构最简单的是甲,故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稳定性较强的是甲地区;原因是甲地区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遭到破坏后相对较容易恢复原来状态。(4)间接价值主要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黄河沿岸

45、植被在保持水土,调节局部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点睛】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 某科技工作者对引进的蓝莓新品种利用某种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时,用打孔器取直径为06cm的叶圆片进行消毒和培养,培养基中激素含量及培养1个月后的结果如下表。外植体消毒方法培养基中激素含量观察结果IAA(mg/L)TDZ(mg/L)外植体污染率(%)外植体成活率(%)外植体分化状况70%酒精浸泡40秒2005008死亡2015011变黄或死亡70%酒精浸泡10秒20

46、05113755形成愈伤并分化出不定根2015109762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许多小芽(1)该蓝莓新品种利快速繁殖的技术为_;表中的外植体是指_,本实验中,TDZ的作用与_(填激素名称)相似。(2)若该蓝莓新品种感染了某种植物病毒,想获得无病毒的子代,则应取_部位进行培养,原因是_。(3)由外植体到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_,第一、二组外植体死亡的原因是_;实验可证明TDZ的作用是_。【答案】 (1). 组织培养 (2). 直径为0.6cm的叶圆片 (3). 细胞分裂素 (4). 分生区附近 (5). 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 (6). 脱分化 (7). 酒精浸泡时间过长 (8). 影响

47、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1、实验操作步骤:(1)培养基的制作:配制各种母液: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常温保存。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用量较小的有机物一般按1mg/mL的质量浓度单独配制母液;配制培养基,称取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组分,依次加入,加蒸馏水定容;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高压蒸气灭菌。(2)外植体消毒:选取合适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

48、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净消毒液。(3)接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工作台进行消毒,再点燃酒精灯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且器械每次使用后都需要灼烧灭菌。将外植体切成小段接种到锥形瓶中,注意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4)培养:接种后的放在无菌培养箱中培养,定期消毒,温度设置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光照12h。(5)移栽:移栽之前,应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清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

49、状后再移栽到土壤中。(6)栽培:将幼苗移栽后,每天观察记录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直至开花。2、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详解】(1)从表中过程可知该蓝莓新品种利快速繁殖的技术为组织培养,外植体是指直径为0.6cm的叶圆片,TDZ的作用是与IAA共同使用,影响愈伤组织

50、分化的方向,故与细胞分裂素相似。(2)组织培养的另一个作用是作物脱毒,原因是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取分生区附近进行培养可实现作物脱毒。(3)由外植体到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第一、二组与三四组的区别是酒精浸泡时间不同,故外植体死亡的原因是酒精浸泡时间过长,从表中实验结果可知,TDZ的作用是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条件、过程等基础知识,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试题解答。25. 将人的基因转到动物中构建的动物模型称为人源化转基因动物模型。人源化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起始和发展,并为测试各种

51、可能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个统一有效的系统。人们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通过如图所示过程构建了“细胞色素酶”的人源转基因小鼠模型。(1)过程需要分离出小鼠囊胚中的_细胞,为了实现过程和的不同,我们可以在过程的培养液中加入_。(2)构建重组载体时,用到的工具酶有_。设计重组载体时,为使细胞色素酶基因在小鼠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_之间。(3)过程中培养的细胞大部分会贴附在培养皿的表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这部分细胞最终会停止分裂增殖,表现为_现象。(4)科研工作者可以利用PCR技术获得更多细胞色素酶基因,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5)若获得的人源转细胞色素酶基因小鼠细胞

52、中检测到该目的基因,但该细胞中没有检测到细胞色素酶,其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内细胞团 (2). 抑制因子 (3).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 启动子和终止子 (5). 贴壁生长 (6). 接触抑制 (7). 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8). 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人源细胞色素酶基因在该细胞中不表达【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PCR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复制,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详解】(1)图中材料为囊胚,中间的细胞是具有全能性的内细胞团。过程需要分离出小鼠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

53、,为细胞分化,细胞只分裂不分化,方向不同,可以在过程的培养液中加入抑制因子抑制其分化。(2)构建重组载体时,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设计重组载体时,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细胞色素酶基因才能在小鼠细胞中高效表达。(3)过程中培养的细胞大部分会贴附在培养皿的表面生长的现象称为贴壁生长,这部分细胞最终会停止分裂增殖,表现为接触抑制现象。(4)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5)若获得的人源转细胞色素酶基因小鼠细胞中检测到该目的基因,但该细胞中没有检测到细胞色素酶,说明有DNA而无蛋白质,其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人源细胞色素酶基因在该细胞中不表达。【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识记PCR技术的条件;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