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幻小说的复兴值得期待科幻小说的复兴值得期待1978年第8期的人民文学上曾刊登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34年后,今年第3期的人民文学又刊发了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微纪元赡养上帝诗云梦之海)。这是否意味着主流文学对科幻作品的再度重视呢?应当说,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似乎有三。首先是,历史上受到战争劫难的影响、政治运动的干扰,迟滞了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文学创作的发展。其次是,囿于文体的特殊要求需具备“科学”、“幻想”、“小说”三要素。这就加大了创作科幻小说的难度因为不是每个作家都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与大胆、奇特、瑰丽无比的想象。还有就是,社会观念的问题:文学家
2、不屑于写视科幻小说为闲花野草,不登大雅之堂;而科学家呢?又不乐于写斥科幻小说为“怪力乱神”、“超越理喻”、“不足为信”的荒诞之物。或许是历史过于悠久的缘故吧,中国的读者似乎更喜欢“缅怀过去”的作品,包括有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与古装影视而忽视了以面向未来世界、未知领域为特征的科幻作品。不过,在近半个世纪里,两岸三地还是相继出现了一批热衷于科幻小说创作的作家。在香港,科幻小说家首推倪匡。他于1963年在明报上第一次以卫斯理的笔名连载科幻小说钻石花后,几十年间陆续创作了七八十部作品,形成了以“卫斯理”、“原振侠”分别为主人公的两大科幻小说系列:或神驰天外,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有关外星人的神奇故事,比如蓝血
3、人;或遥追远古,虚构出今天的地球人之前,就曾有过一代甚至两代地球人,譬如环;或忧思未来,设想了多年之后地球由机器人统治的可怕图景,例如玩具;或深入人的精神领域,揭示情感的微妙,如透明光。其作品融汇了武侠、言情、推理等各派路数,集惊险、传奇、趣味于一体,具备了极强的可读性。而稍晚于倪匡,兼顾科幻小说创作的还有不少人,如张君默、黄易等,他们的作品,也已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在台湾,对科幻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的是旅美作家张系国。他得天独厚,是科学家,科学素养不成问题;又是小说家,创作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对科幻小说有强烈的兴趣。一方面,他亲自动笔创作,推出多部科幻小说集星云组曲、星尘组曲及长篇科幻小
4、说五玉蝶等,反省人类自我、探索未来奥秘与生命真谛,艺术上追求中国风味。另一方面,他又编译出版科幻小说集海的死亡(1978),为读者推介欧美各国各流派的科幻小说;撰写专文科幻小说的再出发,创办专刊幻象(1990),多次主编年度科幻小说选,以推动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虽然,六七十年代的台湾,科幻小说与武侠、言情小说同被划归通俗作品,因而不被文坛所重视。但进入80年代以后,台湾小说步入多元发展阶段,科幻小说已引起正统文学界的注意。比如黄凡的科幻小说零与战争最高指导原则,分别夺得了1981年联合报的中篇小说奖与1985年第七届中国时报科幻小说佳作奖。而在大陆,l978年起,科幻小说曾一度兴盛,出现了五个
5、专门发表科幻作品的专业报刊,涌现了一批优秀之作,如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与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等。遗憾的是,不到五年即走向低谷,专发科幻作品的报刊也只剩了科学文艺(后改名为科幻世界)。好在90年代以来,情况好转,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科幻小说作者(其中的许多人属于兴趣使然的业余创作),如王晋康、刘慈欣、赵海虹等。借助于互联网,他们的作品(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王晋康的西奈噩梦,七重外壳终极爆炸等)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放眼海外,19世纪的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有法国的儒勒凡尔纳(1828l 905)与英国的乔治威尔斯(18661946)。前者的地
6、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机器岛等作品不但富有科学幻想内容,而且人物形象富于个性,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后者的隐身人、星际战争、首先登上月球的人们、神盒等作品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情揭露的同时,又对方兴未艾的千百种崭新科学技术作了尽情的讴歌,赞颂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巨大力量。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又有前苏联的别里亚耶夫(18841942)。他写的水陆两栖人、陶威尔教授的头颅、跳入真空世界等作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幻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有美国的阿西莫夫(19201992),他于五六十年代创作了20多个有关机器人的故事,并在我,机器人中,提出了著名的“机
7、器人学三定律”,为同类科幻小说注入了全新的东西。70年代,他又发表了包括三组相关故事的天神们,塑造外星人的形象,亦影响了后人的同题材创作。回顾国内外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与创作状况,给人以启迪:科幻小说的兴盛是与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相同步的。 处于21世纪的今天,能够上天入地的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与自然(从地球到外星空)的关系,关注人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比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带来的新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科幻小说会有大的发展。因为,这是时代的需要、文学的需要。需要富于科学探索精神、社会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科幻小说来进一步唤起人类的自省意识、忧患意识与对现实问题、未来世界的关注;需要属于类型艺术的科幻小说,来丰富文学的百花园地,以满足读者在认知、审美、娱乐等多方面的阅读需求。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