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A项,“不”通“否”;B项,“生”通“性”;C项,“受”通“授”。【答案】D2下列对“师”字义项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23】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则耻师焉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不耻相师A/B/C/D/【解析】名词,老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学习,动词,学习。【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
2、乎吾,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传授学业。今义:跟随老师学习。C项,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D项,古今同义: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不齿A小学而大遗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位卑则足羞【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做动词。A项,形容词用做名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做动词。【答案】C5名句填空。(1)师者,_。(2)吾师道也,_?(3)彼与彼年
3、相若也,道相似也,_,_。【答案】(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阅读课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如是而已”三段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39282024】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解析】句中的“是故”都是“因此,所以”的意思。句中的“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句中的“所以”表凭借,可译为“用来的”“的凭借”。【答案】A7下列对这三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组
4、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第三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的关系的。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解析】C项,作者在论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时,不仅引用了名言,还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答案】C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译文:(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答案】(1)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啊!(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