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谏逐客书李斯1.走进作者李斯(-公元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厕鼠和仓鼠的对比中获得人生启示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史记2.写作背景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
2、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3.文体知识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所谓“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从文选、古文辞类纂这类通行的选本来看,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上行公文的范本。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如:奏、疏、议、章、表、上书、封事等等。性质和功能有所不同: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缪公(m)蹇叔(jin)殷盛(yn)鄢(yn)郢(yng)成皋(go)膏腴
3、(y)穰侯(rng)太阿()纤离(xin)灵鼍(tu)外厩(ji)傅玑(j)珥(r)阿缟(go)搏髀(b)黔首(qin)4.文本解读(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哪一句话能够表现出来?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2)文章结构层次怎么划分?每一层又讲了什么内容?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异邦客卿而使秦国强大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不可磨灭的功绩。第二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爱的珍宝、音乐、美色,都是出自别国。而在用人问题上却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第三段: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
4、关系。第四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3)文章中引用了哪些任用客卿的事例?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秦缪公用五子 由余:晋人,亡西戎,奉戎王命使秦。缪公设计收买,助其破西戎。百里奚: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作为献公女(秦穆公夫人)之媵臣,陪嫁至秦。中途逃亡至宛(yuan,南阳),为楚人所获。穆公爱其才,以五张黑公羊皮将其赎回。时百里奚已70多岁,穆公与之连谈三天,觉其有才,委以重任,号称“五羖(g)大夫”。蹇叔:百里奚向穆公荐好友蹇叔,穆公派人重金迎请
5、,封上大夫。丕豹、公孙支:均为晋人,入秦后为大将和大夫。张仪连横事秦合纵: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抗秦,此法为苏秦所提倡;但因六国彼此利害不同,秦人又加以挑拨,合纵仅偶尔出现,随即瓦解。连横:几国跟从秦国进攻其它国家,这样一来,不但六国不能团结一致,而且可能造成彼此之间的内讧。此法为张仪所提倡。秦惠文王派张仪拆散齐、楚联盟,贿赂楚怀王宠臣靳尚,许诺给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不听陈轸反对,与齐绝交,秦、齐联合,大败楚国。(4)找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史实论证(举例论证)秦国国君重用客卿的事实类比论证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归纳论证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逐客将危害秦国)(逐客不利统
6、一大业)(客有功于秦)(5)本文的劝谏艺术A.伴君如伴虎:劝谏的难度(比干、屈原等);B.此文的成功之处:李斯既亦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五拓展:生活中劝说艺术:1、先理解后分析劝导2、站在对方的立场讲话3、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4、言简意赅,切中问题实质5.总结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