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菱角的喜剧 学生用书P38诗海拾贝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赏析】唐朝考生朱庆馀听说诗人张籍乐于提拔后进,奖掖后学,在临考前将自己的一些文章托人呈给张籍,希望得到他的指教。同文章一起,朱庆馀还写给张籍一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在这首诗中,朱庆馀借“新娘拂晓早起,精心梳妆打扮,然后羞怯地问夫婿”这件事,含蓄地询问张籍,您看我的文章怎么样?张籍看过朱庆馀的文章和诗后,回赠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章写得好,但还不够自信。诗的后两句,紧扣前文“更沉吟”三个
2、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这两首诗,如果单单看作是闺情诗,也是很成功的,它们前后连贯、脉络清晰,饶有兴味、耐人咀嚼。,语林撷英秦牧名言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2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 3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4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抓形象,用那比这,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平中有奇。咏菱名句1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萧纲2嫩剥青菱
3、角,浓煎白茗芽。白居易3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唐曹唐4青又生菱角,红应熟荔枝。宋陈起5深红菱角密覆水,烂紫蒲桃重垂架。陆游6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宋释普宁,学生用书P39)作者卡片姓名秦牧,原名林觉夫生卒年19191992籍贯广东澄海相关资料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花城长河浪花集等背景呈现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文章题目叫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我国出现了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这篇文章在这种背景下于19
4、59年写成,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它改为现在看到的菱角的喜剧。知识链接秦牧散文的特点:一是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二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三是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1字音辨识(1)单音字缀生(zhu)篓子(lu)蝗虫(hun)酣然(hn) 童谣(yo)(2)多音字壳菱角壳k角角度jio金蝉脱壳qio角色ju翘翘尾巴qio调调查dio翘楚
5、qio调节tio咖咖啡k什劳什子sh咖喱什么shn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1)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2)茫然失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拿不出措施。(3)君臣佐使:中药方剂学术语。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简称“君臣佐使”。4词义辨析(1)细致 仔细细致:着重指精细、周密,或指人们对细小的地方都花了工夫,或指事物精细。使用范围较广。常用于人的活动及其态度、感情、作风等,也指工作及其成果。仔细:着重指考虑细心、周到。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形容人的活动,如看、听、寻找、考察研究等。(2)漫不经心 掉以轻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
6、不放在心上。在用法上,是形容词词性。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和轻慢的态度。在用法上是动词词性。学生用书P401文中列举了哪些生活事例?请概括指出。我的理解小时候只见到两个角的菱角,后来才发现有多个角的菱角;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之时,一农民一反众议,正确判断出无雨。2文中为什么列举这些生活例子?我的理解目的是引出所论证的道理。3文脉图示1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本文的论题的?名师指津用“由”“进而”“从而”等词阐明作者由列举生活事例到提出论点的递进过程即可。我的理解本文由“我”吃到不同的菱角从而了解到菱角的多样性,再讲到生物(昆虫)的多样性,进而阐述一切事物都有着复杂性、多样性,从而得出本
7、文的观点: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的聪明人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样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2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名师指津围绕由列举日常事例到进行说理论证的特点考虑。我的理解思路文章分层按照认识的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展开第一部分:叙述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提出观点第二部分:阐述怎样认识事物的复杂性3.作者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名师指津分别说明作者在不同时期对菱角的不同认识即可。我的理解孩童时期,作者对菱角的认识是“菱角是有两个角的”;后来到了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不禁小小吃了一惊”;在重庆的一个市场“看到有一篓菱角竟都是四
8、个角的”“当时禁不住大大吃了一惊”;之后作者去翻阅辞书,才认识到“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后来才知道“浙江嘉兴还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4作者在对菱角的认识加深后,产生了哪些联想?总结出怎样的经验?名师指津围绕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组织答案。我的理解作者从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联想到其他的生物如“蝗虫”“蝴蝶”等,并总结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接下来,作者从生物界再推而广之,联想开去,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然后以化学中的碳水化合物、同一种元素、医学中的人体体质差异和牙齿数目等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
9、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予以分析。名师指津简明概括出各处对比之处“正”和“反”的具体内容即可。我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面的例子是农民对天气的观测,反面的例子是有些地方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失败。最后作者从两个方面指出了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法,一方面是要“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深入实践,多方听取意见,肯定自己有所不知,随时随处努力求知,不只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可
10、谓观点鲜明。学生用书P40使用正反对比应注意的问题 写法指导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范文示例我们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和自我的局限性决定的。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的忠
11、言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对别人的意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明智之举。本文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从自己认识菱角的发展过程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简单化。“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这句话可谓千真万确的真理,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我们认识事物,既要看到其一般性,也要看到其特殊性。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一个农民能根据风向判断是否下雨,能根据昆虫的活动判断天气的变化。这个
12、事例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事物的联系又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客观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在这种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联系。适用话题缺陷者的鲜花秦牧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着雷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
13、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表情和手指动作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普通音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大量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而是广大群众的耳朵!像这样的历史逸事,今天我们追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在一个音乐大厅里面,美妙的乐音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艺术欣赏中,然而那个以全部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的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又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
14、缺陷和困难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年前,有一个外国的芭蕾舞团到中国来演出,那音乐指挥,是一位眼睛瞎了的七十岁的老者。有一次演出时我刚刚坐在第一排,看到这位老艺术家被人搀扶着走上指挥席,全神贯注地摆动着指挥棒的情景。想到他原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却不愿休息,行程万里到国外来参加演奏活动,而当舞台上那些美妙的舞蹈在演出时,他却一点也没有见到。虽然我的视线不能专注于舞台上那群美丽如花的正在舞蹈着的姑娘们,而是集中于这位穿着庄严的礼服的老音乐家身上,特别是他强劲有力的双臂上。一时,我想起了盲诗人荷马,聋音乐家贝多芬这一类人物,想起了中国的“生无所息”的崇高的格言
15、,想起了“英勇无畏”这一类珍贵的词句。就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好些这样的人物吗!这些年来,我们听到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有些人,半身瘫痪了却成为扫盲能手,有些人,身体残废了却发展成为艺术家、翻译家。在广州,就有一位盲艺人,在他的晚年更加闪耀着生命的光辉;不久以前他还经常登台演戏。还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象牙米”(米那样大小的象牙粒)上刻十八罗汉,在一粒“象牙芝麻”上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位艺匠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目,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的研究。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
16、,竟比常人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地发挥起作用来了。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这使我想起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鲑鱼,以及那搏击长空的豪迈的山鹰!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不正是雄辩的例证吗?如果说一个个寻常的人振作起精神、激发起毅力来尚且可以创造如此的奇迹,那么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这样的人所组成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所领导的国家,将能够克服多少的困难,创造多少的奇迹呢!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
17、芬芳!【赏评】缺陷者的鲜花是一篇立意高、开掘深、富于哲理而又热情洋溢、兴味盎然的优秀散文。作者所描述的“缺陷者”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文章所阐释的劳动和创造的道理,也并不深奥。然而,正因为作者所赞颂的是人们司空见惯却未引起注意的事物,所揭示的是人们已经知道但未加以深思的道理,因而,当作者一旦把这一切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时,就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也受到启发和教育。中国公路出现巨亏实质是犯了王安石当年的错2016年9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至201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7.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2.35万公里,居世界
18、第一;一级公路9.1万公里,是1984年底的277.3倍;二级公路36.04万公里,是1984年底的19.3倍。之所以有今日骄傲,从资金上来说,中国公路跨越式发展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有关,有了这个政策,建路依赖财政投资逐步被银行贷款取代。在中国,银行贷款与财政资金貌似是不同的,前者貌似是市场的,但实际上都是政府说了算,行政之手有调动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收费公路不只是改变了融资方式,更让地方政府能够更容易、更廉价地筹集到资金来修建公路。特别是,当修建公路不仅迎合了地方政府提升政绩的欲望,还成为高层稳定经济发展的抓手,就使贷款修路成为一个政治正确的行为。只是,什么事过了就会有麻烦。从
19、2010年以来,中国收费公路的收支从盈余变为负数,2010年尚盈余32.5亿元,之后连年亏损,2011年到2015年收支依次是323.3亿元、565.7亿元、660.5亿元和1 571.1亿元。为什么会亏得如此夸张?据交通运输部的解释,主要是由四个原因构成:一是收费公路整体规模扩大;二是收费公路剩余期限减少,导致还本付息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三是收费标准没有变化,而建设成本却在增加;四是不少省份为了降低财务成本,主动偿还了部分本金,因此导致支出增加。这不是秘密呀,在公路开建之前,这些是可以测算出来的,但为什么各地政府还拼命上公路?就像计划生育,今日开放二孩,但中国人口增长低迷的窘况已然无法逆转,这
20、些也是可以测算的,而为什么有关方面迟迟不动作?这不是计算问题,不是会计失职,而是有关方面的利益所在。公路是什么?它既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也有商业内容,如果在市场中由企业提供,它一定会考虑供求,考虑盈利,必然让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边际成本的减少。但如果由政府主导就不一样了,在目前的投融资体系下,收费公路的收益是当任的政绩,而财务压力是由后任来承担的,压力和收益是错配的。而作为百姓,他们并不需要直接承担修路成本,反而有可能从中分得一份劳务收入,因此很少有民众反对公路建设。这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民众,大家都高兴,于是把公路搞成了一个骄傲,骄傲的背后是亏损,是在许多地方过剩,这就要求公路去产能,
21、要求全社会承担损失。与公路相比,铁路投资更大,运营技术要求更高,更为国家垄断。因此,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间,投资的热情都不如公路,资金来源困顿。按照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计划,2016年计划开工项目45个,包括一些客运专线,计划投产新线3 200余公里。但在这45个项目中,有些没能按期开工,如原定于一季度开工的安庆到九江铁路,至今未能开工。此外,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快速铁路、川南城际铁路等都未开工或推迟了。去年底,国家审计署点名批评了12个铁路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偏低,其中有2个铁路项目投资完成率为0。审计署在公告中提到,据铁总称,投资计划完成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初步设计、
22、施工图以及工程招投标等环节需要较长的周期,个别项目地方资本筹集及银行贷款落实较慢。资金没备好,谁敢开工?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来就只能停工,停工后人力、物力都耗在那里,投资额会加大。钱呀,都是辛苦搞来的,谁能乱撒呢?铁总负债不断增加,经济又低迷,只有中央政府一家积极,这事不好办。铁路的窘况比公路还甚,比如高铁,除了京沪等少数线路外,其他绝大部分都亏损,西部地区的许多线路都没必要建。不就是缺钱嘛,千多年前,有位大人物位尊势沉,有的是钱,想和市场扛扛,此人就是王安石。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半期批林批孔,王安石被尊为法家的代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极具正面形象。然而,王安石除了没什么绯闻,也没因贪腐被调查外,他
23、最看重的改革,实际上是失败的,他一定此恨绵绵。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过去的说法是由于保守势力和地主阶级的阻挠,这是传统的阶级论。后来各种史料证实,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不仅是地富反坏右,不仅是官僚阶层,还有农民。大家都不高兴,这事就成不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有人口百万,惊得马可波罗合不上嘴。据估量,按购买力而言,宋朝的人均GDP达到520美元,是中国古代历朝中最高的。但王安石还不满足,他想富上加富,当然他是想让国家富,让皇家富,让百姓富,他的品格还是不错的。王安石的手段是官府主导,诸如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等都是这路数。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内容是青苗法,“摧兼并、济贫乏”,共同富
24、裕,具体做法是: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以低于市场借贷利率向农民贷款,农民以地里的青苗为贷款抵押,秋后农民连本带息一并归还官府。 这不是双赢吗?但很不接地气。虽然利息低,但并非农人都需要贷款,而王安石为了证明新政的正确,给地方政府下达了贷款指标,地方官只好硬性层层摊派。偏还有那无良官员,拿着令箭鱼肉百姓,把官府的惠民政策生生变成了强制的官府垄断的高利贷,有的利息竟达原先设定的35倍。1069年,在首都汴梁延和殿有一场政策辩论,辩论的双方是改革派王安石与保守派司马光,史称“延和殿廷辩”,类似今日林毅夫张维迎之辩。王安石认为,中央要实行经济集权;司马光认为,要以农为本藏富于民。从这里可以看出,保守派
25、和改革派、左派和右派的标签,有时候是乱插的,是不符合实际的。争辩归争辩,结果是,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数年后,全国财政收入从宋初的1 600多万贯增加到6 000多万贯,“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但是国富了民没富,老百姓不高兴了,其中还有东明县一千多农人进京上访,在王安石宅子前闹事。末了,宋神宗不得不下诏停止新法,社会不和谐,一切免谈。公路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虽然政府操持得不讲究,也还过得去;铁路就窘得多,后面不知如何收场;而王安石的青苗法得罪了大多数人,注定没戏。试想,如果今日让王安石主政,举国之力,用行政低利率资金推动铁路、公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会怎样? 学生用
26、书P115(单独成册)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
27、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如是观之,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运
28、用成语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去;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语境是“战场上”,应该用“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此处语境是实现宏图伟志,应该用“指点江山”。“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根据语境说的是精神生活和寄托,所以此处应该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此处指精神层
29、面的超尘拔俗,所以应该用“超凡脱俗”。故选B。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解析:选D。本题考查根据文意填空的能力,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
30、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故选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解析:选A。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画横线
31、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根据选项的修改可判断出正确的是A项。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成长的乡间,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_。_。_,_。_。_,仿佛它的种子早已填满了大地之腹,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最佳时间里萌芽、破土而出。苦艾在乡间几乎被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之后,时常嫌其与庄稼、蔬菜争抢肥力和空间,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但苦艾并不因此而在乡村显得珍贵起来,更多的时候,它和乡间农人一样,显得普通而卑微可以说,在乡间苦艾几乎无处不在,只
32、要是闲置的土地,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挤占无论在田边、地头、路旁还是屋舍周遭,都有苦艾繁茂生长的影子不过,对于苦艾来说,你任其生长也好,你限制其生长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即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苦艾与人的亲和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彰显ABC D解析:选C。句紧承文段首句“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转折并引起两句,句紧承句,根据句“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和文段后面的承接关系,放到最后。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
33、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
34、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
35、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
36、,“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人民日报
37、)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抨击“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B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化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C“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 D王维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正是他放弃了太多的追求,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的结果。解析
38、:选B。A项,应是以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感受为线索;C项,“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属无中生有;D项,“放弃了太多的追求”不对,应是放弃了太多的物质欲望。6作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因阅历不同而感受不同,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概括作者认识经历的几个阶段。答: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答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少年时代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青年时期自以为读懂并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中年时期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才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7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有什么作用
39、?答:解析:可结合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回答。答案:作用: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三、语言表达8仿照下面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另选两样事物,写两段有哲理有意义的话。示例:茄子:不管是绿得发青还是红得发紫,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洋葱:只要敞开心扉以诚相待,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热泪盈眶。答:解析:从示例看,要巧借事物的特点,从中抽象出暗含的人生哲理。再选的事物也要有这个特点。答案:(示例)辣椒:要想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有副热心肠。蒜:团结就是力量。莲藕:处事要留心眼。(任选两个即可)9下面是关于菱角的解说,请参照这段文字给菱角下定义。一种水生植物。又称“菱角儿”。中国南部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果有尖锐的角,俗称菱角。生长在湖里,菱角藤长绿叶子,叶子形状为菱形,故果实称菱角儿。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答:解析:筛选出菱角形态、食用价值以及生长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并加以整合即可。答案:菱角是一种叶子形状为菱形、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果有尖锐的角,生长在中国南部湖中的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