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400.50KB ,
资源ID:78796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79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答案】A【解析】根据“

2、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君臣等级,故A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错误;D不符合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排除D。2.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A. 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了普遍质疑B. 汉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C. 儒学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社会文化D. 儒家思想应统治者需求而发生变化【答案】

3、D【解析】【详解】据材料“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可知,自汉武帝以后,打着尊儒的名义,以符合君主统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解释,而不准其他学派自由传播,儒学的精神已和先秦时期的儒学不一样了,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学者的个人观点,没有体现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普遍质疑,A错误;据上分析可知,汉以后从符合君主统治的角度进行解释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B片面;C与材料无关。3.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

4、小牛犊在戏耍。图文信息说明的是A.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 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C. 曲辕犁进一步完善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说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牛耕技术普及全国,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女织,B选项排除。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排除。4.史载,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位于长安太极宫(皇宫)内南侧的东西两边,尚书省则距离皇宫较远,居于皇城中心位置,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由此可知,唐代三省这样的布局( )A. 加剧了中枢机构的不稳定性B. 形成了三

5、省分权制衡体制C.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位于长安太极宫(皇宫)内南侧的东西两边,尚书省则距离皇宫较远,居于皇城中心位置,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可知,中书省、门下省负责政令的草拟和审核,距皇宫(是皇帝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较近,便于政令的草拟和审核,而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虽距离皇宫较远,但居于皇城中心位置,这也体现了其地位的重要性,三省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正确;材料中三省的布局不能反映中枢机构的不稳定性,A错误;据所学可知,三省的设置形成了分权制衡体制,但三省的布局不能体现,B错误;三省是中央机构,不

6、能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C错误。5.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李贽的观点“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强调人性的自由发展,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

7、者哉”,故其观点是在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点,强调个性发展,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贄的思想6. 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社会状况知识点。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时间信息“清乾隆年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不可能,京剧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的;不可能,明清中国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做出口贸易;可以,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

8、小农经济,可排除;可以,清朝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票号,可以排除。综上,排除含有或者的ACD三项;符合题干要求,即B项正确。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京剧艺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7.“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C. 提倡“中体西用”D. 倡导“维新变法”【答案】D【解析】“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

9、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8.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一举措A. 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B. 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C.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D.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照旧交粮纳税”可知,太平天国改变了产品均分的圣库制度,恢复原来的交粮纳税,故该做法违背了革命的最

10、初设想,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无关,排除。这一举措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需要,与发展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举措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而是强调这一举措违背了革命的最初设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照旧交粮纳税”进行分析理解即可。9.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 国民革命

11、军和北伐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1911+16=1927,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材料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期间深受农民欢迎的情形,故C正确;A、B、D时间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民国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11+民国年=公元纪年。10.1935年10月10日,南京首次集体婚礼在励志社大礼堂举行。当时报纸报道一共有33对新人,他们首先对着孙中山的遗像三鞠躬,接着夫妻对拜,然后向证婚人鞠躬,最后证婚人致词。证婚人则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亲自担纲,参加此次集体婚礼的每对新人平均花费不超过60元,公家花费约为1000元。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政府推动习俗的变迁B.

12、婚礼得到媒体的重视C. 婚礼过程文明、简约D. 求时尚已成社会主流【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集体婚礼的活动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明追求时尚已成社会主流。D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中的“证婚人则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亲自担纲”,说明政府在推动习俗的变迁;从“当时报纸报道一共有33对新人”来看,婚礼得到了媒体的重视;从材料反映的婚礼过程来看,体现出文明、简约的特点。故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1.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

13、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A. 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B. 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可知,这是1940年,涉及到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 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的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选项A正确;选项B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C;选项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

14、干信息判断出这是百团大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造成了中原兵力空虚,为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提供机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全面防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

15、的是战略反攻而非重点防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战略决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判断出材料考查的是挺进大别山,而挺进大别山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3.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3年12月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 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

16、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 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表格显示原子爆炸的历程,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故A项正确;是人造卫星发射升空;C预处理信息不符;中分析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科技文化科技成就两弹一星14.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理解表格中的信息,下列正确的是时间地区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总计亚洲12110326非洲51323344欧洲611

17、4021美洲0113620大洋洲00527总计23166514118A. 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B. 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 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D. 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可知,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最多(65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利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故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

18、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故D项错误。所认选C。15.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邓小平提到中国人“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

19、“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可知该思想是正确的,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符合题意的是D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排除A项;B项中的“正式”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16.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 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B. 海峡两岸的“三通”实现C. 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 两岸达成“一国两制”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两岸探亲开始于1987年,材

20、料探亲现象出现说明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当时尚未达成“九二共识”,排除;“三通”是2008年开始实施,排除B;目前两岸尚未达成“一国两制”共识,排除D。【点睛】17.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管理的权限问题,

21、没有阐释“一国两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得出邓小平考虑的是对香港管理的底线,故B项正确;肯定“港人治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谈到香港分裂的内容,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回归祖国18.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A. 经济体制改革

22、继续深化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9.据记载,伯里克利时代的普罗泰戈拉已怀疑神“存在还是不存在”,普罗狄科更认为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发明种植、住房和各种技艺的实用需要创造了诸神的观念。这( )A.

23、 带有绝对化的发展倾向B. 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滥觞C. 肯定了人人平等的理念D. 旨在论证“认识你自己”【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伯里克利时代的普罗泰戈拉已怀疑神存在还是不存在,普罗狄科更认为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发明种植、住房和各种技艺的实用需要创造了诸神的观念。”可知,从普罗泰戈拉的怀疑神到普罗狄科更否认神而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B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A违背史实;人人平等的理念,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与材料无关,C错误;“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材料无关,D错误。20.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

24、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实现了社会平等B. 维护了私有财产C.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 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 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本题答案选C项。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并没有实现社会的平等,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法律一定程度维护平民利益,不是强调维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

25、期,不是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项。【点睛】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21.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法国,在煤钢领域,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以其规模庞大而声名显赫;化工领域,德国的合成燃料产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交通运输业,德国的铁路长度在中西欧都首屈一指。这一时期德国的进步主要得益于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完成B. 政治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C. 对海外殖民地的倾销和掠夺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

26、了国家统一,有稳定的社会制度保障,B选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合,A选项排除;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极少不足以支撑德国的经济发展,C选项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选项排除。22.“(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A. 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

27、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答案】C【解析】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不符,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是指巴黎公社,与材料中“社会主义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与材料中“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相符,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与材料中“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几乎是史

28、无前例的”不符,故D项错误。23.1991年12月9日至10日,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荷兰举行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此时,欧洲一体化A. 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两国走向和解B. 构筑了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实力C.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D. 加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可知欧洲的联合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是在成立欧洲煤钢联营之后,A选项排除。构筑了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实

29、力说法错误,B选项排除。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C选项错误。24.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l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材料表明A. 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B. 全球化是“寄生虫”出现的根源C.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D. 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普京认为美国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分析原因是因为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

30、美元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地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经济问题,与意识形态无关;B选项强加因果;C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25.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 “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B. 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C. “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D. 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战后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战后发展的黄金时

31、期,但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滞涨时期,为了解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项正确。项说法,并不是“混合经济”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而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排除。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降低,排除。“新经济”的出现带来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26.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32、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报、电话的出现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的过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无关,排除;出现顺序不对,排除,因此AB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2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7.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33、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荀子天论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

34、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主张。(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并辩证说明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答案】(1)观点:自然界变化有规律;自然界异常现象不可怕;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乱无关。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2)思

35、想主张:天人感应。目的: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关系:既继承发展;又有所悖离(3)关键因素:符合规律(遵循天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4)主题:关注自然现象与国家治乱兴亡。出发点: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兴起发展过程中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荀子、董仲舒、王夫之对于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认识。(1)依据材料一“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等信息可概括出荀子的自然观即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可以奇怪不应该害怕,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与国家兴亡无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的政治主张有“仁义”“王道

36、”;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2)依据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并结合所学可归纳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天人感应”,其目的是让君主明白“仁政”的重要性即规劝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君权)。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荀子主张,同时“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哲学背离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3)依据材料三可以概括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在于遵循天理即符合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概括出不同时期的儒学家关注的主题: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国家治乱兴亡。其出发点是为君

37、主治理国家提供建议,为治理国家寻找理论依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8.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

38、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重要标志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

39、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主要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3)影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引起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重要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

4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这是其革命的主要原因。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暴力革命,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构建民主共和政体。(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可知,20世纪20年代,新的生产力指的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阶级方面看,当时无产阶级壮大;从思想和主义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3)影响:根据材料“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可知,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根据材料“

41、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可知,抗日战争引起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根据材料“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可知,抗日战争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重要因素:题干要求“政治角度”,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是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29.福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

42、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材料二 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43、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年第24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2)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3)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 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答案】(1)

44、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范例。(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原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原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关注民生。【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例如,缓和社会矛盾、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险法属于构建福利社会的措施,所以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就要回答出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范例之类的答案。(2)材料二、三重点分析了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基金来源上的不同,所以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从基金来源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原因要从两个国家不同的经济体制进行分析即可。(3)从材料四的具体内容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既要分析内部原因又要分析外部原因,例如,内部原因主要突出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等,所以才可能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