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
2、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
3、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第1页(共12页) 第2页(共12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
4、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
5、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
6、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
7、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
8、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
9、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第3页(共12页) 第4页(共12页)开成元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固,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櫘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
10、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大中初,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就加检校司空。六年,复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
11、路,以表群僚。可尚书左仆射。”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宰臣令狐绹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物议以钧长者,罪绹弄权。绹惧,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选自旧唐书卢钧传,有删节) 注櫘椟:小棺材。揆路:宰相之位。端揆:指尚书左仆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靡:没有 B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 俾:佣人C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徼:边境D物议以钧长者,罪绹弄权 罪:谴责 5.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涉及到的擢、补、迁、拜、升、充等词是古代官员任免升降常用的术语,从中可以看出传主的职位变迁。B中国古代常以北方为内,南方为外,“江表”就是江南,因而文中“流放岭表者”中的“岭表”即为岭南。C“辐凑”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条集中于车毂一样。“珍货辐凑”的意思是南海这个地方人来人往,市场繁荣。D“蛮獠”就是“蛮人”和“獠人”,它和古代“戎狄”、“蛮夷”一样都是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文中的“华蛮”则指汉人和少数民族,“土人”是当地居民。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
13、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B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D卢钧深得皇帝的赏识,认为他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应该升任宰职之位,用作群僚表率,当时舆论也视其为长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2)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
14、面这首诗歌,完成 89题。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8这首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屈原因特立独行而引来世间庸人的馋毁,但他依旧矢志不屈,甘愿坚持圣贤所推崇的做法的两句是“ , ”。第5页(共12页) 第6页(共12页)(2)柳宗元小石潭记用“ , ”两句,说明石潭周边环境之凄清冷寂,游者不宜久留。 (3)古人讲究“神交”,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如许浑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根绳子印度塞素BR夏马逖 街上空荡荡的,夜幕笼罩着大地,到处是黑沉沉的,陌生人独自一人走在这空荡荡的街上。今天他的计划落空了,这世界似乎一切都跟他过不去。就在前天,他将父亲的遗体送去火化
16、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些所谓至亲都纷纷前去吊唁。他们无不对这位逝去的老人交口称赞,颂扬他对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诚友善、和蔼可亲。毕竟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也没有带走。唯一被他和他们遗忘了的“遗物”是他这个四十岁的儿子。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陌生人心中暗想。多少次他死里逃生,但总算幸存了下来。如今今,摆在他面前的不是什么问题。每当从铁路站台上他那临时凑合的床上醒来,他便面临一个不得不继续面对的严峻的现实世界。他是受过教育的,可是没有满足求职所需要的证书。他向很多部门递过自己的简历,但总是石沉大海。他原本可以谋到一份船员的差事,不料,那船却在一次撞击中沉没了。在这赤贫的年月里,知识又有何用?他
17、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 远处传来的一阵哨声打破了他的沉思。 “嗨,伙计!这个时候你在街上干什么?你不知道这一带实行宵禁了吗?”一个穿卡其布的警察挥动警棍吼道,“你应该待在家内。”没等陌生人回答,警察在他的身上乱搜了一阵,结果只在这个陌生人的后衣口袋里搜出了一根绳子。 “这绳子是干什么用的?”他问道。 “长官,这根绳子是用来把我的灵魂从身体带走的!”陌生人一本正经地答道。 “别胡说!我相信你也没什么可申报的。”穿卡其布的警察也一本正经地说。 “是的,长官。现在我是身无分文,我所有的钱都买火车票给花光了。我想找份工作。”陌生人只得改口。 听了这话,警察动了恻隐之心,邀请陌生人
18、一起去吃饭。虽然只是四块厚厚的煎饼、一块烤土豆外加一点洋葱。陌生人吃了其中两块未加咖喱粉的煎饼。吃完后,陌生人对警察千恩万谢。 空荡荡的街上,依旧黑沉沉的,一阵寒风扫过街道。 突然间,一辆吉普车在路边嘎然而止。从车里走出一个看上去级别更高的警官,显然是奉命到此检查是否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 在警官巡视过程中,陌生人蜷缩到沿街一家早已关门的铺面屋檐里去了。他将衣领裹得严严实实的,以此来阻挡那凛冽的寒风。 无意中,上级警官的话飘进了他的耳里。“你听到最新消息了吗?一枚炸弹在邻近地区爆炸了,所以千万要提防那些陌生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罪犯。”如此交代了一番,上级警官匆匆上了车,之前还诡秘地丢了一句,“这
19、是个机会,别错过。” 警察又回到陌生人身边,点燃一支烟。借着火光,警察仔细审视着陌生人的面孔,似乎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个人会不会是那个本市发生的一系列爆炸案件的幕后制造者?这可是一次近在眼前的机会,警察心里盘算着。他的面孔有点像,但身材不像。看他那副模样似乎在过去一整年里没有哪一天吃过两顿丰盛的饭菜似的,身上没有一丁点脂肪。他的下巴更是瘦得皮包骨,上面胡子拉碴的,可能有好几天都没有刮过了,就像是特意为了突出他的下巴似的。 “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你从哪儿来的?有谁可以证明你的身份?”警察煞有介事地盘问道。 陌生人指着苍天,答道:“瞧,我的父亲就在那天上。他给了我生命,但生命却没有了灵魂;他给了我
20、一副身骨,然而它却没有什么肉体;他让我接受了教育却没起到任何作用;他教给了我做人的道德准则,却没有给我留下任何财富。我的口袋只剩下一根绳子还被你搜去了。” 警察不由分说抓住陌生人的手,用那根原先装在他口袋里的绳子捆住了他。 “别动,我想肯定没错的,你具备成为一名罪犯的所有条件。”警察坦率而肯定地说道。 陌生人叹息了一声,他后悔自己带着一根绳子。于是他得出一条颇具哲理性的结论: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有,他什么都可以夸耀;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那么他最好就什么也没有 哪怕只是一根绳子!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不仅情
21、节上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而且采用了倒叙、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对丰富文章内容与表现人物都有重要作用。第7页(共12页) 第8页(共12页) B小说中陌生人的父亲去世,他一贫如洗;无人帮助,孤独流浪;一心想要自杀,却被警察诬蔑为罪犯被抓,他最终后悔的是带着这根绳子。 C小说中警官言语不多,却至关重要,当警察对陌生人产生恻隐之心时,警官的出现为情节制造了波澜,直接造成了警察对陌生人态度的转变。 D作者以“一根绳子”为题目,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既表现了主人公一贫如洗的境遇,又体现了主人公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卑微与可怜。 E小说开头写陌生人的父亲去世后,父亲生前的至亲去吊唁,他们对父
22、亲的颂扬赞美成为小说中唯一让陌生人感到社会对自己的温情还存在。(2)小说没有直接交代陌生人的自杀念头,但在情节中却有暗示,请从文中找出。(6分) (3)文中两次写到街上“空荡荡的,黑沉沉的,寒风吹过”,请分析其作用。(6分) (4)小说中的警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揭示了怎样的主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材料一:【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
23、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
24、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
25、、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徐硙)材料二:【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
26、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
27、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
28、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第9页(共12页) 第10页(共12页)材料三:第9页(共12页) 第10页(共12页)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
29、,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年4月25日)材料四: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
30、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和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31、。(6分) (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8分) 第卷 语言文字运用五、语言表达与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并非以长为美。有的文章虽短,但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B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D在国内,由于出游时的“不文明”几乎属于共同行为,人们不以为意,而到了国外,则成了另类行径
32、,也就难免令人刮目相看。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B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C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济南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D“博士返乡笔记”的作者湖北籍博士生王磊,对家乡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痛感乡村共同体的断裂和传统伦理感的流失,感慨现代生活“让
33、人的心肠变硬”。1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审美的情感价值不但与科学价值有矛盾,而且与实用的道德价值有矛盾。 这当然是一个流派的观念,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象征主义的鼻祖波德莱尔说:“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 美不一定是善的,甚至可能是恶的。 但这种矛盾又不是绝对的,在更高的层次上,智、情、意三者的统一。 浪漫主义把抒情的美发挥到极致,必然激发出以恶为美的象征主义。 但在艺术创造和文本分析这个层次,把它们分开是前提。16. 下面一则征文启事在格式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5分)征文启事为迎接
34、九十周年校庆,学校特举办校庆征文,面向全校师生征稿。征文内容要求反映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讴歌学校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反映师生的品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校庆办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证书,佳作将在空间上发表。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从即日起截止到9月30日。 此致 敬礼 中学校庆办 2014年9月1日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
35、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 。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 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 ,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都以“以后”作结,但光凭想象也让我非常快乐幸福。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
36、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如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年六盘山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 2.B 3.B 4B俾:使5C. “珍货辐凑”的意思是珍奇货物云集。6A. 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当地汉人、少数民族居民和政府官员的矛盾。7(1)因此山越的当地的百姓,叹服他的道德仁义,法令虽不严苛而众人都受到教化。(句意2分,“俗”“德义”“人化”各1分。)(2)心中特别失望,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不理事务),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 (句意2分,“殊
37、”“视事”“或”各1分。)8(1)写诗人没有赶上送朋友,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伤感。(2)点明事件和诗人的心情,从而统领全诗内容,为后面抒发思念朋友的情感张本,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9.情景交融。黄昏时分,朋友已走远,自己未能为朋友送行,诗人将自己对好友的眷恋和深情以及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融入黄昏时独自徘徊江边、望断天涯的情景之中。10.略11三、(1)AE 【解析】A项,“倒叙”错。E项,“唯一让陌生人感到社会对自己的温情还存在”错,由小说第一段可知,一贫如洗的主人公(陌生人)已经被他们遗忘了。(2)今天他的计划落空了,这世界似乎一切都跟他过不去。这根绳子是用来把我的灵魂从身体带走的。他给了我生命
38、,却没有了灵魂。【解析】考查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赏析。这道题指向明确,要求找出暗示性的语句。只要能理解题意,答题难度不大。(3)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渲染了严酷寒冷的气氛(或答“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压抑和孤独的心境)。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警官的出现作铺垫。【解析】考查对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烘托气氛、推动情节、表现人物等方面入手分析。(4)【答案】警察:虽有一定的同情心,但在现实利益面前丧失了良知(或答:势利) 主旨:表现了人在利益(机会)面前丧失良知、原则;表达对社会的批判(或讽刺了社会的荒谬与不合理)。【解析】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及形象意义。赏析
39、作品的内涵,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2(1)相同点: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 不同点:材料一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绝大都数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 材料二大多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相同点1分;材料一的不同点答到两点给1分,答到四点给2分;材料二的不同点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给2分)(2)材料一侧重于报道,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和数字化阅读的主体是中青年群体;材料二侧重于报道,纸质图书
40、阅读方式仍然受到大多数成年国民的青睐和纸质图书的阅读主体是未成年人。(本题的答题要点在于,必须明确两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和纸质图书阅读方式,其他的内容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每点3分)(3)表现:阅读方式: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阅读;阅读内容: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危害: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而没有时间和耐心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表现每点2分,危害2分。)(4)根本分歧:材料一作者认为,手机、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导致了浅阅读; 材料二作者认为,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是不对的。看法:这一问事实上是根据第一问而设,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这两种观点,结合
41、自身的体验,谈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是赞成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还是根据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个中和性的看法,只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分歧2分,看法6分)13. C(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好,不能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刮目相看:指别人已经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14. D(A项“一旦后”句式杂糅。B项主语缺失,删去“随着”或者“使”。C项语序不当,“在”应放在“环保局”之前。)15. (“这种矛盾”,对应前文原文“矛盾”,所以排首位;“它们”指代具体内容是“智、情、意三者”,所以
42、,紧承之后。为的例句,是前后衔接句,应放在当中)16. 改为:学校特举办校庆征文活动。改为:日新月异的变化。改为:反映教师的高尚品质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改为:到9月30日截止。删去“此致敬礼”。17. 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作家找回了自我(或: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卢钧,字子和,本是范阳人。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开成元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
43、,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憔悴,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医药办殡殓;有孤儿幼女,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因此山越的俗民,叹服他的德义,令虽不严而众人受到教化(向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先前土人与蛮人、獠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不
44、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会昌初年,迁任襄州刺史。四年诛杀刘稹,命卢钧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这年冬天,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潞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饯送戍卒,他们的家属搭帏幄旁观。潞军一向骄横,因为与家人告别,乘醉倒戈返攻城门,监军使让州兵拒战,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卒平定。诏书命卢钧入朝,拜官户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大中初年,卢钧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又加官检校司空。六年,再任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颁下诏书说:“河东军节度使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胸襟宏大。从岭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换节钺,仁爱之声满路,舆论越加赞颂。希望你任藩镇时和气不要衰退,让台阁中的清风时常存在,应该升任宰职,用作群僚表率。可授官尚书左仆射。”卢钧历任中央、地方,功绩众多。后辈子弟,多官至高位。到这次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中特别失望,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宰相令狐绹厌恶他,于是他被停罢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舆论认为卢钧是长者,都谴责令狐绹滥弄权力。令狐绹惧怕,十一年九月,任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入朝任太子太师,去世。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