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4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1-3题。向死而生江弱水中国古典诗歌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不可究诘,不理会才好。庄子说“死生亦大矣”,他要我们从更高的观点超脱一些来看待生死物我。“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庄子的态度是“吾将曳尾于涂中”,好死不如赖活着。楚辞里的招魂与大招,将死者阴魂所在的幽冥界刻画得凶险
2、愁惨极了,而人好吃好喝,好玩好乐,死者都要魂兮归来,活人更没有理由不及时行乐了。古诗十九首里有着最多关于快活的谏言:“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中国人的生死观,大抵都在这些“惊心动魄”的直白诗句中了。陶渊明是大诗人中直接讨论过生死问题的,他的态度很是旷达:“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但他感叹于“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与古诗十九首仍然没什么两样,其对治死亡的良策也是酒:“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欢乐极兮哀情多。汉灵帝时,京师婚礼上常奏丧家之乐,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哀乐过人的魏晋之士也是一高兴就大唱其挽歌。宋人百
3、戏中有真人化装成骷髅在街头表演的,这边是小孩子好奇地迎上去,那边是妇人安详地给娃儿喂奶。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更不用说那种英雄主义的直面死亡,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都是想通过人类记忆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让历史成为我们超越死亡的津梁。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能够感受悲哀的心灵是健康的,能够从悲哀中宣泄与净化的心灵是强壮的。南朝子夜四时歌有一首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为什么春鸟的鸣啭给
4、人的感觉竟然是“哀”呢?其实在音乐的审美上,“哀”的事实判断就等于“好”的价值判断。大凡美丽的东西都有点让人伤感,日本人很懂这一点,所以源氏物语里常有“哀美”“哀而艳”的字样。由此看来,中国古典诗人的伤春、悲秋、怀古、惜别,无一不渗透着死的阴影,寄寓了生的慨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说:当人的情感在时间中消失的时候,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在空间中发生着与人、家庭、城市、花园、动物的分离,这种分离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感觉,也许你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那么,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所以说,在中国诗人那里,也许是在用相对弱的、分散的形式处理那个太强
5、的主题,书写那无所不在的死亡焦虑。他们并不直接将死亡作为观照的对象。比如欧阳修,文学史上留下了“六一风神”的美誉,印象中的他是“太守之乐其乐也”的醉翁,但那些只是他所戴的面具,他经历过多少死亡呀!四岁丧父,两度丧妻,八个儿女早卒。况复多病,病目,病足,病臂,病牙,淋渴,风眩,哮喘,他不讳言自己其实活得了无生趣。欧阳修私底下的书信填满了深悲巨痛,但其公共书写的诗词里,集中呈现的还是那个风流放逸的形象:“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选自江弱水诗的八堂课)1文中关于中国人生死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渊明虽然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但主张把生命寄托于
6、酒,直面生死,不惧死亡。B魏晋名士在高兴之余,喜欢奏哀乐、唱挽歌,体现了他们打破常规、不拘世俗的生死观。C古人追求声名功业的不朽,实际上是想在人类历史的长久记忆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D中国诗人虽然也会有对死亡的忧郁和焦虑,但他们会弱化表现形式,避免直接书写。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孔子、庄子、楚辞古诗十九首为例,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富人间情怀、提倡及时行乐的观点。B骷髅表演和娃儿吃奶,构成了死与生的强烈对比,在两者相摩相激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矛盾与纠结。C南朝子夜四时歌和日本名著源氏物语都从美的事物中感受到哀,理解此类作品能够健全我们的心灵。D作者以
7、欧阳修为例,阐述其虽然经历磨难、死亡,却始终掩藏着内心苦痛,洋溢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3请概括说明别尔嘉耶夫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对死亡的体验”的,并据此简析生查子元夕一词是怎样表现对死亡的体验的。(6分)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自1905年张謇筹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媒介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博物馆处在发展“转型”期,如何让大众
8、更好地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是重中之重。现在,不少人走进博物馆,总感到展陈方式呆板,偌大的博物馆,藏品虽然众多,却处处都是“面无表情”的表达。显然,在互联网与多媒体时代下,单一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在这方面,许多先进的博物馆为了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将布展设计得生动活泼,如营造开放空间,开设数字博物馆,推动VR游览,运用动漫、3D加强互动性、趣味性,观众在参观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滋养了心灵。博物馆建设在不断改进,但展品的说明还是很简单,可观众来到博物馆,是想了解文物所蕴含的知识,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如果他们参观时读读标签就离开,就仅仅是“到此一游”。为此,博物馆要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可
9、以广泛发展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构建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团体,让他们活跃在博物馆里。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不仅能拉近博物馆展品和观众的距离,而且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各层面,具有宣传、推介博物馆的便利,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样才能实现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目的。在物质渐渐富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水涨船高,博物馆仅仅“免费开放”显然不够,还需更深层次地进入国民生活,增进“亲密对话”。比如南京博物院打开神秘的文物库房,让公众了解文物保管知识;安徽、吉林等地的博物馆则向聋哑和其他残疾人士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故宫博物院更是开设专题讲座,讲述“故宫里的文物医院”。博物馆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
10、活动,让公众与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各种馆藏因此也呈现出更丰富的价值。一直以来,博物馆就是通过对藏品的收集、研究,生成陈列展览,并向大众开放,确有“守株待兔”的姿态,难怪参观者寥寥。今天,博物馆应主动与现代传媒建立关系,逐步形成合作,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开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虚拟博物馆,这些媒介宣传吸引民众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每天发送馆藏文物图片,同时附加生动的文字说明。一位博友留言:“如果博物馆的说明都像国博微博这样有趣生动,我愿意天天去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11、和社会责任感,以多样方式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让博物馆融入大众生活。(取材于傅彪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博物馆的文化产品,是指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通过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环节来实现价值的各类文化产品。它既包括博物馆的展览,把独立文物或艺术品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思想性的文化产品,也包括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博物馆产品,如博物馆指南、图书、图片等。被称为“最后一个展厅”的博物馆商店,其中的“展品”文化创意产品的精彩程度,也影响着观众了解博物馆文化的程度。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除了要具备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外,还要具备收藏价值及一定的文化附加价值。每件文创
12、产品都应做到为大众带来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才是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的真正意义。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尝试将喜庆生动的年画嫁接于新的载体上,赋予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新的内涵,使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瑰宝散发出特有的光芒。杨柳青木版年画剪纸册,用剪纸的形式将杨柳青木版年画还原出来,一个载体承托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堪称巧妙。在该博物馆商店,观众可以把“年画瓷瓶”“年画内画壶”“年画折扇”等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的商品带回家。而一系列价格亲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例如以木版年画为主题的扑克牌、丝巾、风筝、钱包、明信片、牙签盒等,也颇受大家欢迎。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有专家指
13、出,产品设计一定要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能够为博物馆主题文化展览起到促进作用。大众在参观完整个博物馆后,来到售卖区,购买能够与其产生共鸣的文创产品,这是将博物馆的文化带出了博物馆,将文化带回家,带到社会,使得博物馆主题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无限的延伸。而且要注意文化创意产品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但传承不等同于复制,单纯的复制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审美等各方面的需求。当今社会人类发展的源泉是无限的想象力,是创意。因此,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要将中华文明的精华元素传承下来,文化是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核心。一款好的博物馆创意产品设计,要有温度,有情感,赋予产品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最大可能地
14、接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真正价值。(取材于胡春萌、徐雪霏的相关文章)材料三真正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博物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毅然选择了先进、积极的文化方向。博物馆在保藏中华文明物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启迪各族民众智慧,培育地域文化认同,构建世代爱国情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是别的文化机构难以提供的特殊的知识源泉,人们在博物馆中获得文化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同时,博物馆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经验性资源,使其能在区域性、全球化的世界里发挥独特的社会作用。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涌起,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博物
15、馆工作的性质和特征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担负着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今天,博物馆文化表现出的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引领着社会民众的人文追求,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我国的博物馆有联系社会、融入社会、服务大众的传统。例如当年东北博物馆自建立之初,就筹办了“伟大祖国历代文物展览”、“生产工作演进史”等陈列展览,并于1954
16、年起组织流动展览小组,赴长春、大连、抚顺等25个城市和地区进行巡回展出,在全国首创了流动展览这一服务大众的展览形式,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和社会民众的欢迎。(取材于单霁翔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一”,下列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丰富变换展陈方式B发展博物馆志愿者C深层融入国民生活D牵手传媒合作宣传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B温暖而具有丰富情感C富有创意地传承文化D符合现代人审美追求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现代博物馆能够成为社会文化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直追求先进的文
17、化方向B拥有大量的特殊的知识资源C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性资源D使命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7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说明现代博物馆如何履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影子刘建超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康熙乾隆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
18、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祥和。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只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
19、脑筋的问题了。常常因为对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尴尬不已。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
20、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就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得过且过。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犯了点儿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
21、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生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儿小意思,贾老都会现身于各种场合。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
22、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有一次,贾老坐着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选自百花园,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
23、准备。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9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0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6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
24、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倅。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道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日
25、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奷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 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11下列对
26、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竞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1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髫年,幼年儿童,
27、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D岭外,又称“岭表”“岭南”,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明允、苏子瞻、苏子由、欧阳永叔、王介甫均名列“唐宋八大家”,称其字而不称其名,表明了作者的尊敬之意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 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最终遭受严酷的政治迫
28、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4分)(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15下列
29、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16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荀子的劝学中, “_,_”让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已广泛地学习,仍对自己进
30、行对照检查,从而行为没有过错。(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的两句是“_,_”。(3)(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句子是:_,_。(4)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习惯,他们登高赋诗,或壮怀激烈,或慷慨苍凉。如黄庭坚登快阁中的“ , ”就写出了诗人仕宦沉浮,怀才不遇时厌倦官场,不如归去的心声。 (5) 诗人常以鬓发苍苍抒写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之慨。如陆游书愤中的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诗”,另一端就是发展为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_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
31、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法律法规汇编六法全书很美。当儒家成为正统的文化主流时,语言必然会走向诗,而不是走向法律条文。因此,嵇康四十岁被拖上刑场,理由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其罪状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像这样的罪状在中国历史上_。其实,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因为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_,使语言愈来愈准确,当语言愈来愈准确,几乎是没有第二种_的含义时,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受到很大的局限。再者,写小说等文学作品,本来
32、就存在颠覆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你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偏不是“那个样子”。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丝不紊 屡见不鲜 搜索枯肠 模棱两可B一丝不苟 屡见不鲜 挖空心思 似是而非C一丝不紊 司空见惯 挖空心思 模棱两可D一丝不苟 司空见惯 搜索枯肠 似是而非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准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
33、美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准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在潜意识里得到了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所以我发现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B我在潜意识里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所以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C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一种颠覆准确语言的快乐,因为我感觉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D在潜意识里我得到了颠覆准确语言的一种快乐,因为我发现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21.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
34、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C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 32 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四、写作(60分)22.请以“燃烧”为题目,写一篇
35、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10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B2C3第一问:时间和空间。第二问:上阕叙写去年元夜相聚时快乐的心情,时过境迁,这种美好的感情在时间中消失,这即是一种死亡的体验。下阕叙写物是人非,今年元夜与所爱之人在空间上分离,让人感到也许不可能再见,这也是一种死亡的体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关于中国人生死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魏晋名士在高兴之余,喜欢奏
36、哀乐、唱挽歌,体现了他们打破常规、不拘世俗的生死观”表述错误,是为了体现“欢乐极兮哀情多”观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作者以孔子、庄子、楚辞古诗十九首为例,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富人间情怀、提倡及时行乐的观点”表述错误,主要是为了论述“中国古典诗歌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的观点。B项,“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矛盾与纠结”表述错误,是为了体现中国人不惮生死,
37、如文中说“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D项,“却始终掩藏着内心苦痛,洋溢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述错误,如文中说“他不讳言自己其实活得了无生趣”。故选C。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请概括说明别尔嘉耶夫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对死亡的体验的,并据此简析生查子元夕一词是怎样表现对死亡的体验的”,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本题中,第一问:关于别尔嘉耶夫论述“对死亡的体验”的问题,“当人的情感在时间中消失的时候,
38、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是从时间的角度;“在空间中发生着与人、家庭、城市、花园、动物的分离,这种分离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感觉,也许你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那么,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是从空间的角度。第二问:上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思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这种欢乐场景在今年已不复存在,这即是一种死亡的体验。下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意思是: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此时物是人非,不能再见,这也是一种死亡的体验
39、。(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4C5B6D7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活动,感受博物馆文化。开发博物馆主题文化创意产品,让民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发挥博物馆自身优势,继承传统,创新实践,弘扬文化,服务社会。【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材料一,发现原文是这样说的:在物质渐渐富足后,博物馆仅仅“免费开放”显然不够,还需更深层次地进入国民生活,增进“亲密对话”。在原文中作者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而不是具体地活动或措施,因此不能算是“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方式”。故选C。5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
40、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把每一个选项带入的文本中,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语句,然后分析文本中的语句和选项的差别,然后根据分析选出恰当的答案;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在讲到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时,提到了三个方面即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富有创意地传承文化和符合现代人审美追求。由此看,B项所说,是文创产品的设计要求,不是文创产品设计理念。故选B。6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把每一个选项带入的文本中,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语句,然后分析文本中的语句和选项的差别,然后根据分析选出恰当的答案;通读材料三,可以发现D项是讲的博物馆的使命,而不是成为社会文化机构的理由。故选D。7本题
41、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有材料,从文本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考生可对每则材料进行内容概括,材料一是讲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活动,感受博物馆文化;材料二是讲开发博物馆主题文化创意产品,让民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材料三是讲发挥博物馆自身优势,继承传统,创新实践,弘扬文化,服务社会。由此分析,考生分点作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答案】8C9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为三个老学究的出场作铺垫(导引主要人物出场)。10“影子”代指虚假的东西,文中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影子”是指
42、一些人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利的工具。一个人过分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解析】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错误,选项分析不符文意,有以偏概全之嫌。文中说“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贾老讲话的时候“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
43、分”,人们的反应并不能说明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故选C项。9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第二段找到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的内容,概括其内容,再分析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中的“老招牌”“老古董”,在内容上表现出老街的传奇色彩,这样的“老街”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第一段写的是“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第二段的“老招牌”“老古董”与第一段照应;第二段的结尾说“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
44、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第三段的开头说“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可见第二段写“老招牌”“老古董”为这三个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即可。10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然后理解“影子”的字典意,再结合文本理解其深层意思。“影子”,字典意有三,一是物体挡住光线后,映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形象,二是镜中、水面等反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三是指模糊的形象,小说最后说“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
45、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此处的“影子”是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从小说的内容来看,小说中主要写三个老学究在老街的受欢迎程度,“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小说最后“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由这些内容可知,这三个老者是一些人用来装点场面、沽名钓誉的工具;小说中三位老者总是因为位置而发生龃龉,最后两位老者去世,贾老 “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但也仅仅“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这说明一个人过分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
46、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考生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影子”的内涵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11D12A13B14(1)从这时起,苏轼兄弟在仕途中分散两地,分离聚首的无常之感,也从此开始了。(2)正赶上一船人都中了暑,又想到子由近来用度窘迫,不忍连累他。【解析】1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不免”作“知”的宾语,后面断开;“命途舛薄”“遭此荼苦”结构并列,中间断开;“此荼苦”作“遭”的宾语,不要断开;“我死”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D。12此
47、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错误,相同,都指儿童。故选A。1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B项,“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
48、別的悲伤”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子由大为感伤,子瞻却安慰他不必悲伤。故选B。1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于时:从这时起;散于宦途:介宾短语后置句,在仕途中分散两地。第(2)句,会:正赶上;伏暑:中暑;穷用:用度窘迫;累:连累。【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
49、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16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的一生
50、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作品看似荒唐,却是一个葬送旧时代的悲剧故事。故选B。16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先看内容,满纸荒唐言是出现在小说第一回的作品。诗句意思是“写这本书很辛苦,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该诗表达了曹雪芹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咏菊是林黛玉的作品。全诗的意思是“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51、。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林黛玉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也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在内容情感方面,两首诗的相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通过理解内容,可知两首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林黛玉的咏菊是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满纸荒唐言中,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是直接抒情,结语用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
5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万里归舟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21.【答案】C解析:C 荀子是儒家的集大成者。【答案】17A18B19C20.D【解析】18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组,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句子中是“条目”,用“一丝不絮”。第二组,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足为奇。句子中是“在中国历史上”,用“屡见不鲜”。第三组,
53、搜索枯肠: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枯肠”比喻脑子里很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句子中不是贬义的语境,用“搜索枯肠”。第四组,模棱两可: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句子中是“第二种”,用“模棱两可”。故选A。19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
54、的和谐的角度选取。与“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衔接得最好的是“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与“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法律法规汇编六法全书很美”前后顺序相对应的是“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故选B。20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两种语病。“一种”作为数量性定语,其位置应在动词性短语之前;后一句“发现”不能带“到”。题中A项,因果倒置,“所以”改为“因为”,“发现到”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一种”放到“颠覆”前,因果倒置,“所以”改为“因为”;D项,语序不当,“一种”放到“颠覆”前。故选C。21.【答案】C解析:C 荀子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四、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