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71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5-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 第5单元 考点2一、单项选择题(2009广东阳江)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1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解析】 套用“木桶效应”,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答案】 D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

2、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Cbac Dacb【解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人口容量的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大值。【答案】 C读下表回答35题。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第一位人口流出地第二位人口流出地第三位人口流出地第四位人口流出地第五位人口流出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

3、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解析】 首先,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多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排除A;其次,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排除D,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B正确。另外,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且位于东部经济地带,可排除C。【答案】 B4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解析】 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答案】 C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

4、B就业机会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解析】 经济因素即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因素。【答案】 B(2009吉林延边)2000年,长三角的总人口为8743万,专家预测,2020年有可能达到11230万,2040年则达到12500万,占全国的比重由6.9%升至8.3%。据此完成67题。6长三角地区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快 B环境难民增加C外来移民增多 D政府强制人口迁入【解析】 长三角地区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外来移民增多。【答案】 C7上海、杭州等地近20多年来一直都是全国人口净迁入强度最大的城市,其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交通

5、因素 D自然因素【解析】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答案】 A(2009云南5月)某地区预计20年后人口将达到9000万,现有耕地因为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减少8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材料一 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表草地耕地森林淡水(平均)1000m21000m21000m22000m3/年材料二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人口面积(km2)草地(km2)耕地(km2)森林(km2)有效年径流量(m3)6200万22万5万8万7.5万5105万8.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为( )A600平方米 B800平方米C400

6、平方米 D200平方米【解析】 计算便可得出结论。【答案】 B9未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限制性因素是(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草地【解析】 通过计算得出未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限制性因素是淡水。【答案】 C(2009湖南5月)假设某地域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下面“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表示

7、汉族人口重心迁移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迁明显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解析】 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答案】 C11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判断,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四川盆地。【答案】 C(2009成都2月)读下图,回答1213题。12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

8、至关重要的作用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解析】 结合对所给统计图的分析可知,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答案】 C13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C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解析】 人口数量增长虽然对环境有着直接的压力,但并不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因素;在不同技术水平背景下,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答案

9、】 C(2008海南)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05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解析】 分析表1可知人口迁出国全部为发表中国家,而人口迁入国全部为发达国家。分析迁出、迁入数据可进一步明确世界人口迁入国中迁入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故选A

10、。【答案】 A15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解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答案】 C(2010徐州2月)读下面“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完成1617题。16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17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D优越政策促进了工

11、业迅速发展【解析】 2007年该市总人口为1500万,有户籍人口为200万,因此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6倍。第17题,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该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促使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速增长。【答案】 16.C 17.D二、综合题18(2009平顶山10月)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据我国统计部门调查,2007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在县城和县城以上城市就业半年以上的人数达3400万人,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分布、就业领域及文化水平如下表:表1 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文化水平人数(万人)比例(%)小学及以下75022初 中218064高中以上47014表2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

12、的地区分布地 区人数(万人)比例(%)东部地区194057西部地区62018表3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领域就业领域人数(万人)占总数(%)工业、交通、运输业115034服务业(含垃圾清运等)50015商业服务业35010其 他140041(1)进城农民就业地区分布的特点是_,其形成原因是_。(2)进城农民从事的工作从劳力和技术因素上看是_密集型的工作,其原因是_。(3)进城农民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是_。(4)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是_。【解析】 本题通过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地区的分布、就业领域和文化水平表,考核学生对进城农民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城农民对

13、城市发展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 (1)东部地区的城市多,西部地区的城市少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的劳动力多;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市劳动力需求少于东部地区 (2)劳动 大多数进城农民文化素质低,只能从事对体力要求较高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 (3)进城农民大多数从事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弥补了脏、苦、累岗位劳动力的欠缺,活跃了城市的第三产业,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4)农业的发展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城市发展大量需要劳动力;城乡生活条件和收入的差距。19.(2008上海)人口流

14、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地区与_地区。(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地区与_地区向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

15、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_。【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从图中可算出,东部为人口净流入量最大地区,中部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地区。第(2)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人口主要从西部、中部迁往东部。第二问要仔细审题,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即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面考虑。第(3)题,要仔细析图,注意人口增加、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的辩证关系。如何协调人口环境关系问题,要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方面思考。【答案】 (1)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2)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