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块好泥我们小镇上的人都喜欢捏泥人。姥姥的手艺在镇子上数一数二,很有名的。捏泥人要用模具。你要什么人物,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具。姥姥捏出来的泥人有皇上,有将帅,也有随从和佣人。 捏泥人,关键在于土质。土质要有韧性,怎么折腾也不会有裂痕,反复拿捏后,也不会失了胶性。土是到处都有的,但许多土,却不能用来捏泥人。小时候,为了找到好的土,我们常常要跑很远的地方,要下很大的工夫。但好的胶泥却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所以我们做孩子的时候,老师和大人们总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做一块“好泥”,总拿好的泥土来打比喻。于是,“做一块好泥”也就成了我们将来闯荡世界的一个标准。在我的老家,大人们常会说:这孩子将来会是一块“好泥”!
2、这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夸赞了。久而久之,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能被拿捏、听话的泥土,才能算是“好泥”。其他的土在我的眼里,都是无用的废物,甚至被加上了不好的烙印。 不只是我,我们镇子上的孩子都是这个认识: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好泥”!时间久了,我被“好泥”的意识所强化,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人生观念:将来不管到哪里,都要做一块“好泥”!这观念成了我人生在世的一种标准和向往。天下的“好泥”,自然是不多的。“好泥”的条件是柔软而又有胶性,永远要随着捏家手里的感觉变化。只有如此,你才能变成一块有模有样的“好泥”! 长大成人后,我确实按照“好泥”的标准生活了许多年。我迷恋着一块“好泥”的标准。我把世上所有的好品
3、质、好事情、好命运,都归结到“好泥”的范畴。我曾因为没有做到一块“好泥”而自暴自弃过,也曾因为自己不是一块“好泥”而伤心悲痛过。我在努力适应别人的过程中苛求过自己,可我还是没有令人满意。我似乎不适合做一块“好泥”。做“好泥”原来并不容易,甚至常常要与许多事物发生冲突。渐渐地我发现,大多数的人,似乎都不适合做一块“好泥”。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与“好泥”的标准相悖。活到岁时,我才知道,我要做一块好泥的认识,原来是有误的。人总不能像一块胶泥那样任人捏造揉搓。天下有许多事,是需要个性的。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反而做不了“好泥”。而那些从好泥当中被剔出去的渣子,往往倒有可能是金子、玉石或是稀有矿物。原
4、来“好泥”并不代表所有好的品质,原来“好泥”的作用是那么有限,原来“好泥”多半是别人手里的玩物。漫漫人生,岁月改变了我对“好泥”的认识。我不再按照“好泥”的标准去生活。不再单纯做“好泥”的想法,反而让我的生活变得自在,从容,丰富,有了更多的自主和自信。不过,我仍常常怀念小时候和姥姥一起捏泥人的那段生活。只是现在我才懂得,世上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不属于“好泥”。但他们并不是不优秀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一定是一块“好泥”,反而可以成为一块好砖,一处好矿,甚至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别人拿捏在手里,然后放入模具,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做事。即被别人赏识的“好泥”!一种是“好泥”之外的物质。
5、他们虽然不可能在别人的模具里发光,却有着自己的光彩。(星竹|文)【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佳作。作者以三个成长阶段的眼光谈了对“好泥”的认识:小时候,老师和大人们总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做一块“好泥”, 所以“做一块好泥”也就成了我们将来闯荡世界的一个标准;长大成人后,我按照“好泥”的标准生活了许多年,却发现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与“好泥”的标准相悖,“我”对做“好泥”产生了怀疑;岁时,“我”才知道,原来的认识是有误的,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反而做不了“好泥”。于是,我不再按照“好泥”的标准去生活。 保持个性,追求个性,生活才丰富多彩;摒弃雷同,抛弃平庸,才会有完美的人生。【阅读训练】文章题
6、目中的“好泥”有什么含义? 文章第五段写到 “不只是我,我们镇子上的孩子都是这个认识”,“这个认识”指什么? 围绕“好泥”,作者的情感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他们虽然不可能在别人的模具里发光,却有着自己的光彩。”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一是指柔软而又有胶性的用来捏泥人的泥土;二指听话、适应别人要求、受传统思想束缚的人。只有能被拿捏、听话的泥土,才能算是“好泥”。其他的土都是无用的废物,甚至被加上了不好的烙印。小时候,渴望“做一块好泥”; 长大成人后,按标准努力去“做一块好泥”; 活到岁时,不再按照“好泥”的标准去生活。因为他们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不会任人揉搓,他们自在、从容、自主地生活,他们被认为是好泥之外的物质,所以他们不可能在别人的模具里发光,但是正是他们的个性、思想,反而使他们成为一块好砖,一处好矿,甚至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们有了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