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月考(6月月考)试题八(含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N:14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烃是( )A. 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B. 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C. 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 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A、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烃,如乙醇,故A错误;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烃,如一氧化碳等,故B错误C、烃是指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C正确;D、烃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能生成CO2与H2O,烃的含氧衍生
2、物燃烧也只生成CO2与H2O,如乙醇、乙醛等,故D错误;故选C。2.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适量的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两层,溴水层几乎成无色的是( )A. 食盐水B. 乙烯C. 甲烷D. 乙醇【答案】B【解析】【详解】加入溴水之后,混合液分层,说明有无机层和有机层互不相溶,溴水层几乎无色,说明溴发生反应而被消耗。A食盐水会和溴水混合,不会产生分层,溴水层也不会变成无色,A项不符合要求;B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1,2二溴乙烷,有分层现象;溴单质因发生反应被消耗掉,因而溴水层无色,B项符合要求;C甲烷不溶于水,没有分层现象,溴水层也不会变无色,C项不符合题意;D乙醇会溶于水,
3、没有分层现象,溴水层也不会变无色,D项不符号题意;本题答案选B。3.下列有关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A和A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 最高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正价从+1增加到+7C.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答案】A【解析】【详解】AA有H、Li、Na等,A有F、Cl等,H元素和F等形成共价化合物,而Na等碱金属与F等形成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B第二周期的O和F元素,没有最高正价,O没有最高正价6,F无正价,B项错误;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弱。如Cl和Br,Cl
4、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但是Cl的还原性比Br的弱,C项错误;D在第三周期元素的化合物中,Al的化合价为3,Na的化合价为1,但是Na原子失电子能力比Al强,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点睛】一般来说,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但是O和F却是没有最高正价。这特殊情况经常为解题的关键。4.下列各组例子,半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A. K+Na+Li+H+B. O2-Na+Mg2+Al3+C. K+ O2- Na+Li+D. SClPNa【答案】D【解析】【详解】AH、Li、Na、K均为第A族,同主族元素原子的阳离子,其粒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O2-、Na+、Mg2+、A
5、l3+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均为2、8,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O、Na、Mg、Al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则其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K、 Na、Li的离子半径越来越小,O2的半径大于Na半径,但是K核外有3个电子层,O2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S、Cl、P、Na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则排序为NaPSCl;D项错误,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含有离子
6、键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氢键不是化学键;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铵盐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氢键的含义分析;相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详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等,正确;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等,正确;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例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错误;分子间作用力
7、不属于化学键,一般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因此比化学键弱得多,正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硝酸铵等铵盐,错误;氢键是指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因此氢键不是化学键;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键,例如乙醇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和化学键的关系,明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即可解答,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键,为易错点。6.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的是( )A. 由Zn和稀H2SO4制氢气B. 灼热的
8、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C.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 碳酸钙的分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上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以C作为还原剂的反应,反应吸热,故B错误;C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碳酸钙分解属于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名师点晴】本题通过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不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熟悉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
9、应、酸碱中和反应、多数的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水解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C、CO、H2作为还原剂的反应等。7.实验中欲快速制得H2,以下最合适的方法是()A. 纯锌与稀H2SO4B. 纯锌和浓H2SO4C. 纯锌与稀盐酸D. 粗锌(含铜杂质)与稀H2SO4【答案】D【解析】【分析】欲快速制得H2,可升高温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形成原电池反应,也可适当增大浓度,但不能用浓硫酸,据此解答。【详解】纯锌与粗锌(含铜杂质)相比较,粗锌(含铜杂质)可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生成氢气,则只有D正确。答案选D。8
10、.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铜片是负极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答案】D【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所以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9.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可能是( )A. 镁B. 铜C. 铝D. 铁【答案】D【解析】【详解】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
11、顺序表中,该金属在H的前面。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在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在Zn的后面。D项铁,符合要求;本题答案选D。10.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B. 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C. 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故A正确;B因为a极为负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正确;C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O
12、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C错误;D负极是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OH-向a极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D正确;故选C。考点: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相关知识。11.镉镍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2OCd(OH)2+2Ni(OH)2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A. 放电时,Cd作负极B. 放电时,NiO(OH)作负极C. 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D.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Cd+2OH-2e-=Cd(OH)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由方程
13、式Cd+2NiOOH+2H2OCd(OH)2+2Ni(OH)2可知,放电时,Cd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Cd为原电池负极,错误;B由A可知正确;C依据电池反应分析判断,电池是碱性电池,错误;D放电时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d-2e-+2OH-=Cd(OH)2,错误。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12.在2A(g)B(g) 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1s1B. v(B)0.3 molL1s1C. v(C)0.8 molL1s1D. v(D)1 molL1s1【答案】B【解析】【详解】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化学反应
14、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要比较反应速率,要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均用反应物B表示。A将反应物A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反应B表示,v(B)=0.25molL1s1;Bv(B)0.3 molL1s1;C将反应物C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反应B表示,v(B)0.27molL1s1;D将反应物D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反应B表示,v(B)=0.25molL1s1;可知B项中反应物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本题答案选B。13.向恒温恒压容器中充入2 mol NO、1 mol O2,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
15、是()A. 容器体积不再改变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 NO与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若反应未达平衡则容器体积变化,若体积不变则达平衡状态,选项A不选;B、NO2为红棕色气体,其他反应物为无色气体,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B不选;C、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若反应未达平衡则容器体积变化,气体总质量不变,则密度变化,若密度不变则达到平衡,选项C不选;D、充入2 mol NO、1 mol O2,且两反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无论反应是否达平衡,NO与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16、均为2:1,不再改变,选项D选。答案选D。14.将10mol A和5mol B放入10L真空箱内,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气)B(气) 2C(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mol(LS)-1则在0.2s时,真空箱中C的物质的量是( )A. 0.12molB. 0.08molC. 0.04molD. 0.8mo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V(A)= 006mol/(Ls),则在最初的02s内,消耗A物质的量是n(A)= 006mol/(Ls)02s10L=01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n(C)=2/3n(A)= 2/3012mol=008mol,选项B正确。考点:考
17、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和物质的量关系的计算的知识。15.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把铁块变成铁粉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D.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有气体参加,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则水蒸气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但水蒸气的浓度不变,反应
18、速率不变,答案选D。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对外界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熟悉了解掌握程度。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来实现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核素H的中子数是0B. 12C和14C互为同位素C. 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D. 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1=1,故A错误; B12C和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碳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金刚石、石墨和富
19、勒烯是碳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CH3CH2OH和CH3OCH3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结构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A。点晴: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17.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其一氯代物的数目不相等的是A. 正戊烷和正己烷B. 新戊烷和2-甲基丙烷C. 环戊烷和乙烷D. 丙烷和2,3-二甲基丁烷【答案】B【解析】A、正戊烷有3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3种同分异构体
20、;正己烷有3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3种同分异构体一氯代物的数目相等,故A错误。B. 新戊烷有1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1种同分异构体;2-甲基丙烷有2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B 正确。C. 环戊烷有3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3种同分异构体;乙烷有2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 丙烷有2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2,3-二甲基丁烷有2种H原子,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18.正丁烷的二氯代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答案】D【解析】【详解】正丁烷的二氯取代物,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正丁烷上的氢
21、有2种,编号如图所示,。先将1个氯原子,取代第1种H原子,另1个氯原子的取代位置有4种,如图所示,。若将1个氯原子,取代第2种H原子,取代位置有2种,如图所示,一共6种;本题答案选D。【点睛】确定二元取代物的种类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重复。如在此题中,第一种情况,氯原子取代第一种H原子的时候,第二个氯原子可以取代任何位置的H原子。第二种情况,氯原子取代第二种H原子的时候,第二个氯原子不能取代第一种的H原子, 不然会出现重复。19.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为CO、CO 2 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 49.6 g ,当其缓慢经过无水氯化钙(足量)时,氯化钙增重 25.2 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22、 的质量为( )A. 26.4 gB. 19.7 gC. 13.2 gD. 11.2 g【答案】D【解析】无水CaCl2增重25.2克,则水的质量为25.2g;所以n(H2O)=1.4mol根据H原子守恒可计算CH4的物质的量为n(CH4)=n(H2O)=1.4mol=0.7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CO和CO2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7mol,由于水的质量为25.2g,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9.6g-25.2g=24.4g;令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解得x=0.4,y=0.3所以原混合气中CO的质量为0.4mol28g/mol=11.2g,故D正确。20.某
23、有机物分子含有n个CH2,m个,a个CH3,其余为Cl,则Cl的个数为( )A. 2n+3maB. m+2aC. n+m+aD. m+2n+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只连接甲基,-CH2-不管多少个只能连接两个-CH3,m个-CH-,能连接m个-CH3,所以n个-CH2-,m个-CH-,连接-CH3共计m+2个由于分子中含有a个-CH3,所以连接Cl的个数为m+2-a,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名师点晴】明确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是解题关键,有机物主要靠C原子连接,每个碳原子都必须形成4个共价键,以1条碳链分析考虑,先分析若只连接甲基,计算连接的甲基数目,再根据分子中
24、含有的甲基数目计算Cl原子数1个-CH-可连接1个甲基,-CH2-不管多少个只能连接两个-CH3据此计算判断。21.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3CH3+C12CH3CH2Cl+HClB. CH2=CH2+HBrCH3CH2BrC. 2CH3CH2OH+O22CH3CHO+2H2OD. +NaOH+NaCl【答案】B【解析】【详解】ACl原子取代了乙烷上的H原子,为取代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乙烯中的碳碳双键与HBr发生加成,生成溴乙烷,B项符合题意;C乙醇的催化氧化,为氧化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D羟基取代了氯原子,为氯代烃的水解反(取代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2
25、2.下列烃C4H8 C4H10 C6H12 C7H8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分析正确的是A. 等质量时耗氧量最多的是B. 等物质的量时耗氧量最少的是C. 等物质的量时和耗氧量相等D. 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4;若体积减小,则y4;反之,则y4【答案】C【解析】A.等质量的烃燃烧时,含氢量越大,耗氧越多,等质量时耗氧量最多的是,A错误;B. 等物质的量时耗氧量最少的是,B错误;C. 1mol C6H12耗氧气:6+3=9mol, 1mol C7H8耗氧气:7+2=9mol,所以等物质的量时和耗氧量相等,C正确;D.根据通式分析CxHy+
26、(x+)O2xCO2+H2O,可知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y=4;若气体体积减少,则y4,D错误。答案选C.23.燃烧0.2mol 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生成8LCO2(标准状况)和7.28gH2O,则混合气体中A. 可能有乙烯B. 一定有乙烯C. 可能有甲烷D. 一定没有甲烷【答案】A【解析】0.2mol两种气态烃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为:n(CO2)=0.36mol,n(H2O)=0.4mol,则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8H4,由于是混合物,则一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8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4个氢原子,而乙烯中有4个氢原子,所以可能有乙烯,
27、因此A正确。答案选A.24.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 石油的年产量B. 乙烯的年产量C. 合成纤维的年产量D. 硫酸的年产量【答案】B【解析】【详解】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答案选B。25.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为,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烯烃与H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
28、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4号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4号碳原子与之相邻的碳原子不能形成双键,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所以能形成双键的有:1和2之间(或2和5之间)、2和3之间、3和6之间,共有3种。故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26.晋朝人常璩在华阳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话:临邛县“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火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请回答下列问题。(1)话中描述的物质是一种最简单有机物甲烷,其分子的结构式为_。(2)写出“顷许如雷声,火焰出”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
29、(填选项字母)。A它属于化石能源B它的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C它的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D(2)中反应发生时伴随有旧极性键的断裂和新极性键的形成(4)甲烷不仅可以直接用来燃烧,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可以与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水煤气(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得到的水煤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_。【答案】 (1). (2). CH4+2O2 CO2+2H2O (3). AD (4). CH4+H2O CO+3H2 (5). 14:3【解析】(1)甲烷分子的结构式为。(2)“顷许如雷声,火焰出”叙述的是甲烷燃烧,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
30、O。(3)A甲烷属于化石能源,A正确;B它的分子中含有极性键,B错误;C它的分子中只有碳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是2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D甲烷燃烧时伴随有旧极性键的断裂和新极性键的形成,D正确,答案选AD;(4)甲烷与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水煤气(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反应得到的水煤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27.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_。(2)上述反应发生后,在锥形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现象是_,你认为这一现象能否说明溴和苯发生了取代反应(填“能”或“不能”)_,理由是_
31、。(3)该装置中长直导管a的作用_,锥形瓶中的导管为什么不插入液面下?_。(4)反应后得到的溴苯中溶有少量苯、溴、二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等杂质,欲除去上述杂质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合理的操作步骤是_。【答案】 (1). (2). 浅黄色沉淀 (3). 不能 (4). 溴易挥发会进入锥形瓶,溴与硝酸银溶液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 (5). 冷凝回流并导气 (6). 防止水倒吸入烧瓶中 (7). 先用大量水洗后分液取下层液体,再加入稀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分液取下层液体,再水洗分液取下层液体加入干燥剂并蒸馏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解析】【分析】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32、溴苯和HBr,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苯和液溴均易挥发。【详解】(1)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还生成了HBr,被锥形瓶中的水吸收,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由于反应放热,液溴易挥发,液溴也会挥发出被锥形瓶中的水吸收,加入溴化银也会生成淡化的溴化银,不一定是由于有HBr生成。答案为浅黄色沉淀 不能 溴易挥发会进入锥形瓶,溴与硝酸银溶液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苯和液溴均易挥发,长导管起到冷凝的作用,使挥发出去的苯等原料冷凝回流至圆底烧瓶,而长导管最基本的用途为导气。所以长导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并导气;HBr
33、极易溶于水,若将导入插入液面以下,会引发倒吸,所以导管不能插入液体重是由于防止水倒吸入烧瓶中;(4)溴苯中溶有少量苯、溴、二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等杂质,首先无机物和有机物需要进行分离,溴单质不易溶于水,要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故先用大量的水洗,然后再NaOH溶液洗涤,将溴单质和HBr从有机相中分离,再用水洗,洗去NaOH溶液。分液得到含有少量水的有机相,经干燥后,有机相主要成分为溴苯,并含有苯和二溴苯等杂质,为液体混合物,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蒸馏得到较纯的溴苯。答案为:先用大量水洗后分液取下层液体,再加入稀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分液取下层液体,再水洗分液取下层液体加入干燥剂并蒸馏可得到比较纯
34、净的溴苯。28.已知A是一种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其蒸气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的氢气的密度的23倍。A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D的名称是_,(2)C中官能团名称_,A+CD的反应类型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A+CD_【答案】 (1). CH3CH2OH (2). 乙酸乙酯 (3). 羧基 (4).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5). 2CH3CH2OH +O2 2CH3CHO + 2H2O (6). CH3COOH + CH3CH2OHCH3COOC2H5+H2O【解析】【分析】有机物A其蒸气的密度为相
35、同条件下的氢气的密度的23倍,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6。A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为醇。A能够连续氧化2次,则可以推断为醇的催化氧化得到醛,醛再氧化得到羧酸。醇和羧酸得到酯。含有羟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6,A为乙醇。【详解】(1) 有机物A其蒸气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的氢气的密度的23倍,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6。A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则为醇。A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乙醇氧化得到乙醛,乙醛氧化得到乙酸,乙醇和乙酸反应得到乙酸乙酯,D的名称为乙酸乙酯;(2) 乙醇氧化得到乙醛,乙醛氧化得到乙酸,乙醇和乙酸反应得到乙酸乙酯,D名称为乙酸乙酯。C为乙酸,其官能团为羧基;
36、A和C生成D的反应为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3)A到B为乙醇生成乙醛。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醛,脱氢氧化,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O2 2CH3CHO + 2H2O;A和C生成D,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醇在反应中脱去羟基中的H,酸在反应中脱去羧基中的羟基,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2H5+H2O。29.化学式为C2H4O3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ANa产生气泡ACH3COOH有香味的产物ACH3CH2OH有香味的产物(1)根据以上信息,对该化合物可做出的判断是_AA一定含有COOH BA一定含有OHCA只含有OH
37、DA只含有COOH(2)A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答案】 (1). AB (2). HOCH2COOH2NaNaOCH2COONaH2 (3). HOCH2COOHHOCH2CH3HOCH2COOCH2CH3H2O【解析】【分析】通过反应知道,A中含有活泼H;通过反应知道,A中含有羟基,才能与羧酸反应生成酯;通过反应知道,A中含有羧基,才能与醇反应生成酯;结合化学式C2H4O3,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OOH。【详解】(1)通过反应,酸和醇可以反应得到酯,酯具有香味。可以知道A中含有羟基和羧基,所以AB符合题意;(2)羟基可以与Na发生反应,羧基也可以与N
38、a发生反应,生成H2,则化学方程式为HOCH2COOH2NaNaOCH2COONaH2;(3)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则A中的羧基与醇发生反应。在反应中乙醇脱去羟基中的H,A中的羧基脱去羧基中的羟基,化学方程式为HOCH2COOHHOCH2CH3HOCH2COOCH2CH3H2O。30.生活之中有机物的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乙酸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1)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A 乙醇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乙醇只能被氧化成乙醛C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
39、酸了(3)当乙酸分子中的O都是18O时,乙醇分子中的O都是16O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4)某有机物蒸汽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2g/L,若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其结构简式为_【答案】 (1). CH2=CH2H2OCH3CH2OH (2). C (3). 20 (4). CH3C(CH3)3【解析】【详解】(1)工业上利用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制取乙醇,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2)A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得到乙酸,A项错误;B乙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到乙酸,B项错误;C乙醇可以氧化到乙酸,在黄
40、酒中微生物可以使醇氧化生成乙酸,C项正确;本题答案选C;(3) 酯化反应中,醇在反应中脱去羟基中的H,酸在反应中脱去羧基中的羟基,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那么在反应中,以羟基的形式被脱去,与乙醇的中羟基上的H结合生成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4) 某有机物蒸汽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2g/L,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22.472。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只有一种等效氢。相对分子质量为72,所含的C原子数72/12=6,但是有机物中不可能只有C原子,所以含有5个C原子,有12个H原子,分子式为C5H12,戊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中新戊烷符合要求,分子式为C5H12,结构简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只有一种等效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