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的政治制度1(2015浙江东阳二模12)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史的等级制度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下列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西周实行宗法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A BC D【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三纲)【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材料“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信息一致,故正确;“民贵君轻”强调统治者要重视百姓,与材料无关,故错误;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与材料“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
2、关系之上的”信息一致,故正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这主要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材料没有涉及,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5浙江台州一模15)右图是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竹简。下列规定不可能出自“秦律”的是()A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 B由政府有关机构定期校正衡器 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律 【解析】秦始皇帝采纳李斯焚书建议,加强政府在思想领域对人民的控制,对违禁者处以极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经济领域统一度
3、量衡并定期校正,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代“市”的法律明文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管,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2015浙江杭州二模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
4、政权 A B C D【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解析】依据材料“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正确;依据材料“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可知,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官僚制度,故正确;根据所学,汉初实行无为而治,汉中后期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主导思想,故错误;依据材料“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可知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5浙江温州一模38)(26分)近代中国社会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
5、来的。鸦片战争作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三)官僚政治(五)儒学定于一尊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改编(1)在第一章中,史学家陈旭麓着力,丛上述两企友面碧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请你任选一个方面,也来作一概略描述。(只选方面,不描述不得分)(8分)【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1)选择,“官僚政治”出现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里说明;选择,儒学定于一尊是在汉武帝时期,可
6、以从儒学演变来分析。【答案】(1)选择“官僚政治”方面。(2分)描述: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选官制度经过一个历史变化,隋朝开始,科举制度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当然皇权独尊是官僚体制的核心。(6分)选择“儒学定于一尊”方面。描述: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6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5浙江杭州二模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
7、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 A B C D【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解析】依据材料“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正确;依据材料“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可知,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官僚制度,故正确;根据所学,
8、汉初实行无为而治,汉中后期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主导思想,故错误;依据材料“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可知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5浙江杭州一模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司空【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解析】太尉是主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三公”中的一员,故A项错误;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政治的官员,故C
9、项正确;司空是掌水利、营建之事的官员,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浙江绍兴一模14)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监察制 【解析】隋唐时期没有中尉一职,故A项错误;刺史是汉朝时创设,故B项错误;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唐朝御史台主要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的违法行为,强调御史严格以法监察,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故C项正确;提点刑狱司是宋朝时期设立而不是隋唐时期
10、,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浙江嘉兴二模13)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 【解析】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只是说的是中书门下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户等行政权
11、力,分掌庶务,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宰相依然拥有行政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唐朝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浙江嘉兴一模14)据记载,武则天时期,御史中丞宋璟频论朝政得失,武则天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但宋璟均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为由拒绝。这一记载反映了()御史中丞的设置使君权受到了制约 监察官员的设置使政府得以规范执政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 监察制度根本上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A B C 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监察制 【解析】材料中“以求耳根清净”表
12、明其论朝政得失一定程度上使君权受到了制约,故正确;依据材料中“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的信息可知武则天不想规范执政,而且因专制政府的本质所决定,监察制度的实际效能有限,故错误;依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故错误;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本身是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注意“根本上”,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7(2015浙江丽水一模16)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
13、财政管理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解析】三司之职体现了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关键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故A 项错误;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只是表面现象,并不准确,故B项错误;皇帝并不直接管理财政,故C项错误;三司的职位准确的说法为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故D项正确。【答案】D8(2015浙江温州三模1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中枢机构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C唐朝 D北宋【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秦朝中央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图片信息,
14、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片中“三司、枢密院和参知政事”是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表现,故D项正确。【答案】D9(2015浙江湖州二模12)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权原则 【解析】皇帝位
15、高而大权独揽不符合材料中“其权不操于君”的信息,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朝郡县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 其权不操于君”说明古代君主专制下有一定分权特点,故C项正确;君臣共治皇权削弱不符合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浙江东阳二模16)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右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A B C 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故右图所示地区地区未设置行省;元朝在在西藏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及少数民族事物,故右图所示地区未设
16、置行省,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1(2015浙江余姚三模12)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A促进地方自主性 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解析】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随着地方行政权力的削弱,地方行政效率也随之降低,故B项错误;地方
17、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因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项正确;提高中央财政收入与中央权力的加强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浙江温州一模38)(26分)近代中国社会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鸦片战争作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三)官僚政治(五)儒学定于一尊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改编(1)在第一章中,史学家陈旭麓着力,丛上述两企友面碧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请你任选一个方面,也来作一概略描述。(只选方面,不描述不得分)(8分)【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
18、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1)选择,“官僚政治”出现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里说明;选择,儒学定于一尊是在汉武帝时期,可以从儒学演变来分析。【答案】(1)选择“官僚政治”方面。(2分)描述: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选官制度经过一个历史变化,隋朝开始,科举制度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当然皇权独尊是官僚体制的核心。(6分)选择“儒学定于一尊”方面。描述: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之际思想界
19、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6分)13(2015浙江衢州二模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士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
20、不可收拾。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吕思勉中国通史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10分)【考点】(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解析】(2)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二“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得出九品中正制选拔的标准是门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建立时除了门第还要根据人的德才;第二小问进步,根据“改成自由
21、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士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说明唐朝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具有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是指科举制,是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与之前只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相比,相对公平公正,同时通过考试方法选拔官吏,把考试和读书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提高官员行政效率。(3)第一小问防弊之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物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
22、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第二小问作用,元代对行省长官的监察,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清奸除害,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答案】(2)标准:德才、门第;(2分)进步:具有开放性、(2分)相对公平公正、(2分)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2分)(3)防弊之
23、法:行省官员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2分)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2分)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2分)省官互迁等。(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作用: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2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分)14(2015浙江温州三模38)(26分)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 以上材料均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论述科举制对儒家思
24、想的影响。(10分)【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解析】(3)依据材料三中“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以及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的角度进行评论作答。【答案】(3)影响: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10分)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2015浙江东阳二模15)“品”是我国
25、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信息可知,明朝初年对中枢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即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选拔趋向严格,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浙江温州二模15)读右图,该图反映的是()A“西南夷”开始进入中
26、原统一政权版图B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C元代宣政院有效管辖了藏族地区D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改土归流” 【解析】地图中府厅的设置比较完备,不可能是“西南夷”进入中原版图的开始阶段,故A项错误;地图反映的是贵州“新设六厅”,不是全国,故B项错误;地图中贵州“新设六厅”不属于藏族地区,故C项错误;贵州地区府厅的设置,结合当时当地的土司制,是雍正帝“改土归流”的反映,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浙江台州一模14)某著作写到“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
27、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与材料所述相关的有() 流官接任方式未被固定化 边疆政策的灵活性 加强了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流官大规模出现于雍正年间A B C D【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改土归流 【解析】根据材料“有的土官绝嗣,就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改为流官。”可知明清中央政府改土归流对流官接任方式未被固定,政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故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蒙藏地区的统治问题,故错误;大规模改土归流出现于清雍正时期,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
28、15浙江温州三模39)(26分)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
29、性。(10分)(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17世纪中英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4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第一小问“概括观点”,依据材料一中“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职在批答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信息从“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的角度说明;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所学从“内阁的职权和地位以及宦官专权”的角度说明。(3)结合材料中中国趋势从“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的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4分)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6分)(3)趋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