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614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解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三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 抗体、唾液淀粉酶以及呼吸酶都属于分泌蛋白C. 细胞中参与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RNA有两种D. 某些分泌蛋白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胰蛋白

2、酶细胞内合成,在消化道发挥作用,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C、细胞中参与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RNA有三种,包括mRNA、tRNA、rRNA,C错误;D、某些分泌蛋白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如胰岛素,D正确。故选D。2.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烟草、细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B. 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 叶绿体除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可以发生其他生理活动D. 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后,释放出来的水解酶不会破坏细胞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1.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

3、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3.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4.硅肺是矿工常见的职业病,发病的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而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SiO2

4、)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吞噬细胞发生细胞坏死,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详解】A、烟草和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A正确;B、激素是信息分子,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调节细胞的代谢,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C、叶绿体除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可以发生其他生理活动,如进行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等,C正确;D、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后,释放出来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结构,使吞噬细胞坏死,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D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

5、内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 抑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C. 已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复原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D.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水分子逆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运输方向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细胞内囊泡与高尔基

6、体的融合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涉及到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运输,且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抑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B正确;C、细胞在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的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外溶液(清水)的浓度,C错误;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水分子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D错误。故选B。4.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B. ATP的形成一定发生于细胞内部且伴随有机物的分解C. 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D. 人体成熟

7、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A、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但是不能来源于热能,A错误;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但是没有有机物的分解,B错误;C、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但酶的催化作用不都需要ATP供能,C错误;D、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人体成熟红细胞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的产

8、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D正确。故选D。5.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B. 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C. 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D. 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为物质种类、因变量为酶活性,A正确;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甲物

9、质导致酶活性增强,所以甲物质为激活剂,而乙和丙物质导致酶活性减弱,所以物质乙和丙为抑制剂,B正确;不管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只有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才可能改变其活性的大小,C正确;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应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D错误。6.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线粒体功能的实验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B. 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C. 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氧消耗量较大D.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均分布有与有氧呼吸和

10、无氧呼吸相关的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过程的应用,回忆和梳理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场所以及各个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线粒体利用丙酮酸、水和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因此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A错误;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因此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应该不能测到氧的消耗量,B错误;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葡萄糖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细胞质

11、基质和葡萄糖,氧消耗量较大,C正确;D、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不存在与无氧呼吸相关的酶,D错误。故选C。7.把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研磨,加水搅拌,再加压过滤,得到不含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变成了酒。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完成B. 实验中冒出气泡不能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C. 葡萄糖在提取液中酶的催化下发生了氧化分解D. 该实验证明了“提取液中的物质只有在细胞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

12、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该实验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完成,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冒出气泡不能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葡萄糖在提取液中酶的催化下发生了氧化分解,C正确;D、该实验是在细胞破裂条件下进行的,但是不能证明完整细胞中不能进行该过程,D错误。故选D。8.为探究不同时间北方某乔木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够吸收蓝紫光B. 若研磨时不加二氧化硅,则滤纸条上各色素带均变窄C. 711月

13、份,植株中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呈负相关D. 调查期间,影响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光照和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光合色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正确;B、若研磨时不加二氧化硅,使得研磨不充分,则滤纸条上各色素带均变窄,B正确;C、分析曲线可知, 711月份,植株中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呈负相关,C错误;D、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且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因此调查期间,影响叶片叶绿素含量下

14、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光照和温度,D正确。故选C。9.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O2 含量温度0.1%1.0%3.0%10.0%20.0%40.0%3 6.23.61.24.45.45.310 31.253.75.921.533.332.920 46.435.26.438.965.556.230 59.841.48.856.6100.0101.6A. 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 、O2含量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 温度为3 、O2含量为3.0

15、%是储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C. O2含量从20.0%上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D. 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温度和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氧气作为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细胞的无氧呼吸是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详解】A、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知,低于30时,随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增多,表中10、1.0%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20、1.0%多,因此该数据可能是错误的,A正确;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温度为3、O2含量为3.0%

16、时,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少,细胞呼吸速率最低,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B正确;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变,O2含量已经达到饱和,O2含量不再是限制呼吸强度的因素,C错误;D、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有氧气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在20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D正确。10.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遮光组实验时间段内光合积累总量小于对照组B. 遮光比例过大会使叶片温

17、度降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C. 对照组草莓11时与9时相比,C3含量升高D. 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遮光比例进一步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中的正常光照与遮阴处理是一组对照实验,图示表明遮阴后草莓的净光合速率在实验时间段内总体上先增加后降低,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根据两条曲线的高度和走势分析可知,遮光组实验时间段内光合积累总量小于对照组,A正确;B、遮阴比例过大会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

18、低,B正确;C、对照组草莓11时与9时相比,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其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此时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生成减少,C错误;D、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遮光比例进一步进行实验,D正确。故选C。11.某科研小组研究发现了两种现象,一是受损的成体细胞如血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肠细胞会将“时钟”拨到早期胚胎干细胞状态;二是myoD基因在某动物雌雄成体的心、脑、肌肉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细胞分化形成血细胞等成体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早期胚胎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但未保留分化的能力B. 受损的成体细胞转变成

19、早期胚胎干细胞有利于细胞快速增殖治愈伤口C. 心、脑、肌肉细胞中DNA和R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一定相同D. myoD基因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说明肌肉细胞的分化程度最高【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细胞分化形成血细胞等成体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早期胚胎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并保留了分化的能

20、力,A错误;B、受损成体细胞转变成早期胚胎干细胞状态,恢复了增殖的能力,有利于细胞快速增殖治愈伤口,B正确;C、心、脑、肌肉细胞中D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种类不一定相同,C错误;D、myoD基因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不能说明肌肉细胞的分化程度最高,D错误。故选B。12.遗传学研究中经常通过不同的交配方式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下列有关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合子植株自交一代即可通过性状观察筛选得到显性纯合子B. 正反交可用来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C. 测交可用于推测被测个体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 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

21、类型【答案】A【解析】【分析】1.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比例。2.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1)正反交法: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则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若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一致,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3)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对于ZW型性别决

22、定的生物,可选择显性雌性个体和隐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详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其显性个体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如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所以杂合子植株自交一代不能通过性状观察筛选得到显性纯合子,A错误;B、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可判断核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测交可用于推测被测个体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正确;D、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D

23、正确。故选A。13.现有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父亲与女儿均患病、母亲与儿子正常。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该病为显性遗传,则女儿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父亲B. 若该病为隐性遗传,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建议生女孩C. 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父母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 该病无论显、隐性遗传,该患病家族中四人基因型都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父亲与女儿均患病、母亲与儿子正常,则该遗传病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即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女儿基因型为XAXa,儿子基因型为XaY;

24、也可能为隐性遗传病,即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女儿基因型为XaXa,儿子基因型为XAY。【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该病为显性遗传,则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女儿基因型为XAXa,因此女儿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父亲,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该病为隐性遗传,则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女儿基因型为XaXa,因此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XAY结婚,建议生女孩(女孩都正常,男孩都患病),B正确;C、若该病为隐性遗传,则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再生一个患病男孩XaY的概率为1/4,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无论显、隐性遗

25、传,该患病家族中四人基因型都不相同,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细胞内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的一个质粒DNA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完全相同C. 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细胞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A+G)/(C+T)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

26、解】A、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是环状的,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A+G)/(C+T)是相等的,都是1,D正确。故选D。【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

27、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15.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不用C、H等元素标记DNA和蛋白质的原因是二者中都含有C、H等元素B.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如果可以通过检测区分出是35S还是32P的放射性,则可以用35S和32P对同一组噬菌体进行标记C. 在探究植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运输途径过程中,可同时提供14CO2和KH14CO3,并检测

28、放射性出现的部位和含量D.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用15N标记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是通过产物的质量不同来进行区分的【答案】C【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由

29、于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和H,所以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不能用C、H等元素标记DNA和蛋白质,A正确;B、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S和P分别是蛋白质和DNA的特征元素,如果可以检测区分出是35S还是32P的放射性,则可以用35S和32P对同一组噬菌体进行标记,B正确;C、14CO2和KH14CO3都含有14C,在探究植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运输途径过程中,如果同时提供14CO2和KH14CO3,则放射性的检测将无法说明问题,C错误;D、用15N标记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由于含15N的DNA和含14N的DNA链的质量不同,因此可根据子代DNA在离心管位置来判断复制方式,D正确。故

30、选C。16.下图是动物体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中两种酶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分子上B. 过程生成的mRNA长度与NA分子的一条链不同C. b中具有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方向是沿着a从左向右进行D. 该细胞可表示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指导胰岛素的合成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mRNA,b表示核糖体,c表示肽链。【详解】A、图中为DNA复制过程,为转录过程,这两个过程中两种酶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分子上,A正确;B、为转录过程

31、,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而基因是DNA的片段,因此转录生成的 mRNA长度小于DNA分子的一条链,B正确;C、b为核糖体,其中具有两个tRNA结合位点,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沿着a从左向右进行的,C正确;D、胰岛B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其核DNA已经不再复制了,因此图示不能表示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指导胰岛素的合成过程,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心法则及其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弄清楚每一个过程的模板、产物、场所等,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17.下列甲、乙、丙三图表示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的变化,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32、)A. 图甲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B. 图甲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该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C. 图乙所示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D. 图丙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图甲细胞中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数目都是3条,说明有3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A正确;B、图

33、甲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该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正确;C、图乙所示的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故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C正确;D、图丙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而推测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D错误。故选D。18.下列遗传学知识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B. 可遗传变异可能使其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C. 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D. 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

34、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

35、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可遗传变异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引起生物进化,但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会引起生物进化,A正确;B、可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可能使其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B正确;C、单倍体植物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产生的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错误;D、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D正确。故选C。19.根据隔离发生在受精前或受精后,可将隔离分成受精前的生殖隔离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

36、B. 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的现象属于地理隔离C. 老虎和狮子产生的虎狮兽不可育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D. 物种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其中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生理隔离、形态隔离和行为隔离等;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就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详解】A、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A正确;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

37、能交配的现象属于地理隔离,B正确;C、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如老虎和狮子产生的虎狮兽不可育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C正确;D、物种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受精前的生殖隔离或者受精后的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D。20.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B. 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C. 小麦新品种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的多样性发

38、生改变D.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小麦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四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等,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A正确;B、由题意可知,穿梭育种是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所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C、穿梭育种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会导致基因的多样性发生改变,C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

39、,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变异的方向,D错误。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2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具有催化作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 激素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C. 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生活细胞中D. 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答案】B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

40、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RNA不能与双缩脲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B、激素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B正确;C、同一种酶(如呼吸酶等)可能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生活细胞中,C正确;D、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故选BC。22.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的作用下,显色剂TTC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的酶,TTC不能使其呈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TC可用来鉴别野

41、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 有氧条件下,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不同C.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与H结合的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D.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与H结合的是氧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答案】ABC【解析】【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显色剂TTC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不能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反应呈现红色。【详解】A、由题意知,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显色剂TTC能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但是不能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反应呈

42、现红色,因此可以用TTC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A正确;B、在有氧条件下,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B正确;C、呼吸缺陷型酵母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其细胞呼吸与H结合的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C正确;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能与氧气结合,D错误。故选ABC。23.南瓜果实的白色和黄色、盘状和球状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W、w表示,后者用D、d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白色球状甲、黄色盘状乙、黄色盘状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

43、中正确的是( )A. 南瓜果实的白色和黄色、盘状和球状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白色、盘状B. 白色球状甲、黄色盘状乙、黄色盘状丙的基因型依次为WWdd、WwDd、wwDDC. 若黄色盘状乙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9331D. 若对实验3中的子代进行测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1111【答案】A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验3亲本为白色球状甲和黄色盘状丙,子代全为白色盘状,说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盘状对球状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白色球状甲的基因型为WWdd,黄色盘状丙的基因型为wwDD;实验1白色球状甲(WWd

44、d)与黄色盘状乙(wwD_)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说明黄色盘状乙的基因型为wwDd。【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白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盘状对球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球状甲的基因型为WWdd,黄色盘状乙的基因型为wwDd,黄色盘状丙的基因型为wwDD,B错误;C、已知黄色盘状乙的基因型为wwDd,其自交后代理论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1,C错误;D、实验3中,白色球状甲的基因型为WWdd、黄色盘状丙的基因型为wwDD,子代白色盘状的基因型为WwDd。若对实验3中的子代WwDd进行测交,即WwDd和wwdd杂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

45、及比例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1111,D正确。故选A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相对性状杂交法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写出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各实验中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确定三个亲本的基因型。24.已知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由染色体上某个DNA片段缺失所致,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现用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蝇且雌雄比为21。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决定缺刻翅性状的DNA片段的缺失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46、察不到B. F1雌雄比为21原因是含缺失DNA片段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C. 亲本缺刻翅红眼雌蝇的X染色体片段缺失部位含眼色基因D. 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由染色体上某个DNA片段缺失所致,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说明缺刻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DNA片段缺失所致;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蝇且雌雄比为21,说明白眼、红眼的基因在缺刻性状缺失的DNA片段中,且含缺失DNA片段染色体的雌配子与Y结合形成的合子致死。【详解】A、决定

47、缺刻翅性状的DNA片段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雌雄比为21的原因是含缺失DNA片段染色体的雌配子与Y结合形成的合子致死,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缺刻翅红眼雌蝇的X染色体片段缺失部位含眼色基因,C正确;D、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子一代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母本提供),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父本提供),D正确。故选AB。25.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图(已知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48、上,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个体13和个体15的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个体4C. 若个体12不是甲病的携带者,则个体11与个体12生出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D. 若个体14除患乙病外还患甲病,则个体7与个体8再生一个男孩且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4【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中正常的1和2的后代中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6,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患者的基因型为aa,正常人的基因型为AA、Aa。正常的3和4的后代中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13,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乙

49、病的致病基因为b,则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XbY,正常人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个体13和个体15的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个体4,B正确;C、若个体12不是甲病的携带者,即其基因型为AA XBY,而图中由于13患甲病、15患乙病,则11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因此个体11与个体12生出杂合子的概率=1-(1-2/31/2)3/4=1/2,C正确;D、若个体14除患乙病外还患甲病,即基因型为aaXbY,

50、则个体7与个体8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因此个体7与个体8再生一个男孩且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41/2=1/8,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26.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请完成以下问题:(1)为验证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兴趣小组通过检测产物进行了三组实验:淀粉溶液和缓冲液、淀粉溶液和未萌发的玉米提取液、淀粉溶液和萌发到某时段的玉米提取液,将三组实验在40条件下保温30min,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评价上述实验方案是

51、否合理。_(2)为探究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是新合成的,还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对萌发的玉米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如图曲线(已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比较、组实验结果,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_,请描述该实验的实验原理_。【答案】 (1). 不合理。上述实验方案一是不能验证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应增加一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对照组;二是不能验证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淀粉的含量逐渐减少,应增加一系列淀粉溶液和不同萌发时段的玉米提取液组别。 (2). 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 (3). 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小麦种子内的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52、,为其来源提供依据(或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氯霉素处理的萌发种子和未处理的萌发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即可探究种子中淀粉酶的来源)【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自变量是不同萌发时段的玉米提取液;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是新合成的,还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自变量是否用氯霉素处理萌发种子。【详解】(1)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分析可知,该实验方案有两处不合理:一是不能验证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应增加一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对照组;二是不能验证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淀粉的含

53、量逐渐减少,应增加一系列淀粉溶液和不同萌发时段的玉米提取液组别。(2)据图分析,比较、组实验结果,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小麦种子内的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为其来源提供依据(或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氯霉素处理的萌发种子和未处理的萌发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即可探究种子中淀粉酶的来源)。【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找出题中两个实验的的自变量,能够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分析评价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推理、获取结论。27.研究

54、工作者对某种农作物的黄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黄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随环境CO2浓度(mol CO2m2s1)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细胞间CO2浓度突变体93003223907正常植株69402821086(1)若纵坐标表示氧气释放相对速率,环境CO2浓度为c时,正常植株对光能利用率是黄花突变体植株的_倍。当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正常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2)若将两种植株植物幼苗在上述条件下置于同一密闭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_,之后该密闭容器中CO2浓

55、度的变化趋势是_。(3)空气中CO2浓度较低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达不到最大光合速率。农业生产中,常常把地块作成几个畦(指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种植小区),某地区夏季多为南风,作畦的走向应为南北走向,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依据是_。(4)当空气中CO2浓度为b点时,测得其他数据如上表,分析可知该植物的黄化突变可能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研究人员认为此时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5)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土壤中无机盐等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种植过密也可能造成减产。种植过密后,正常植株底层叶片有时也会发黄,其原因是_。【答案】

56、 (1). 5/3 (2). 光照强度 (3). 正常植株 (4). 降低至一定水平 (5). 作畦的走向与风向一致,有利于空气流通,提高植株间的CO2浓度,增加光合速率 (6). 抑制 (7). 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CO2浓度高 (8). 光照不足,无机盐缺乏,造成叶绿素合成速率小于分解速率【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与正常植株相比,黄化突变体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升高,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升高,细胞间CO2浓度也升高了,说明黄化突变体的光合速率比正常植株低。根据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农作物的种类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图中曲线显示两种植株的呼吸速率和二氧化碳补偿点相

57、同,但是乙的二氧化碳饱和点比甲低,说明甲是正常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曲线,乙是黄化突变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曲线。【详解】(1)已知甲是正常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曲线,乙是黄化突变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当CO2浓度为c时,正常植株与黄化突变体植株的呼吸速率均为1,正常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4,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1+4=5,此时黄化突变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2,总光合速率=1+2=3,所以正常植株对光能利用率是黄花突变体植株的5/3倍;当CO2浓度大于c时,正常植株已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且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限制正常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2)将两种植株植物幼苗在上述条件下

58、置于同一密闭的容器中,由于二氧化碳含量一定,正常植株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需要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故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正常植株;随后该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降低至一定水平,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变化。(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影响大田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当作畦的走向与风向一致时,有利于空气流通,提高植株间的CO2浓度,增加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4)空气中CO2浓度为b点时,突变体植株叶绿素a/b增大,其原因可能是黄化突变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表格中此时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CO2浓度

59、高,二氧化碳供应充足,故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5)农作物种植过密后,正常植株底层叶片光照不足、无机盐缺乏、造成叶绿素合成速率小于分解速率,所以叶片也会发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表格中突变体的色素含量变化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分析其光合作用情况,进而根据图形确定两种植物的种类并作相关的计算。28.“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栽桑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蚕业生产链中,栽桑和养蚕密不可分。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苦味受体基因GR66在家蚕食物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用转基因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手段获

60、得了其纯合突变体,在正常饲养条件下,GR66突变体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其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蚕宝宝”开始出现“味盲”现象,除了桑叶以外,还爱吃苹果、梨、花生甚至面包等“零食”了,而对照组野生型“蚕宝宝”只吃桑叶或含有桑叶成分的人工饲料。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由A、a基因控制,黑斑、赤斑由基因B、b控制。现有野生型赤斑雌蚕和味盲型黑斑雄蚕杂交,F1全为野生型黑斑。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题干信息分析,传统的蚕业生产链中 ,栽桑和养蚕密不可分的原因是_。正常情况下,雌蚕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含有2个Z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_。(2)为探究两

61、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F1中野生型黑斑雌雄蚕自由交配进行探究。假设这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他两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类型编号甲乙丙基因分布位置_从F1野生型黑斑家蚕身体的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这些细胞中所有控制家蚕野生型和体色的显性基因都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后(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隐性基因及其他基因都不能被标记),发现有少部分细胞不含荧光标记点(不考虑突变),这些细胞产生的原因是_。若研究发现,F1中野生型黑斑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中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62、表现型性别野生型味盲型黑斑赤斑雄性3110雌性3111则两亲本家蚕中雌性家蚕的基因型是_,F2野生型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若从F2中选取味盲型黑斑雄蚕和味盲型黑斑雌蚕,并让二者杂交,则子代味盲型赤斑味盲型黑斑=_。(3)研究表明,雌性家蚕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雄性家蚕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通常可形成数量不等的四种配子(两多两少),但是若这两对基因在这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距很远,则可形成比例近似1:1:1:1的四种配子,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相似。现有基因型为GGHH和gghh的家蚕品系,两对基因各控制一对相

63、对性状,请以这些家蚕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很远_(用文字描述)。【答案】 (1). 传统家蚕均为野生型,桑叶是其唯一食物来源 (2).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3). (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产生只有隐性基因的次级性母细胞或配子 (5). AAZbW (6). 5/6 (7). 17 (8). 以基因为GGHH和gghh的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取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5111,则说明家蚕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距离很远【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

64、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野生型赤斑雌蚕和味盲型黑斑雄蚕杂交,F1全为野生型黑斑,说明野生型对味盲型是显性、黑斑对赤斑是显性;如果2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传统的家蚕是野生型,桑叶是其唯一食物来源,因此传统的蚕业生产链中,栽桑和养蚕是密不可分的;家蚕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其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

65、,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2条Z染色体,此时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假设这两对基因(A、a和B、b)在常染色体上,可能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如表格中的甲所示,也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种位置关系:A、B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即;或A、b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即。由于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由于显性基因用荧光标记,少部分细胞不含有荧光标记,说明不含有显性基因,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说明这些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66、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形成了不含有显性基因的细胞(只有隐性基因的次级性母细胞或配子)。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一代野生型黑斑雌雄个体相互交配,野生型:味盲型不论雄性还是雌性都是3:1,说明野生型和味盲型是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雄性全是黑斑,雌性黑斑:赤斑=1:1,说明黑斑和赤斑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两亲本家蚕中雌性家蚕的基因型是AAZbW,雄蚕基因型是aaZBZB,子一代基因型是AaZBW、AaZBZb,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野生型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_ZBZB、A_ZBZb,纯合体AAZBZB占1/31/2=1/6,因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5/6;F2中味盲型黑斑雄蚕和味盲型黑斑

67、雌蚕的基因型分别是aaZBZ-、aaZBW,杂交后代味盲赤斑aaZbW的比例为1/21/4=1/8,味盲黑斑aaZB_的比例为1-1/8=7/8,因此子代味盲型赤斑味盲型黑斑=17。(3)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甚远,则应该以基因为GGHH和gghh的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取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雌蚕作为母本,由于不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ABab=11,雄蚕作为父本,由于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5111。【点睛】解答本

68、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明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9.下列图甲中A、B、C、D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模式图,图乙是该生物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的数学模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细胞D 的名称是_,图甲中细胞A、C分别处于图乙_段,秋水仙素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_段。(2)图乙中的时段_(填序号)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科学家研究发现,在D

69、NA的某两个相邻碱基对中间插入 一个碱基对,使得密码子顺序“AUGCAUGUUAUU”变成“AUGCCAUGUUAU”,得到的肽链就会彻底错位。再减去一个碱基对,则使密码子顺序中的“UGU”后面减去一个“U”,变成“AUGCCAUGUAUU”,结果合成的肽链只有两个氨基酸和原来的不一样。该实验证明了_。(3)基因A、B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A转录时以_ 链为模版。若下图的a链中C和G的比例和为48%,则该DNA分子中A与C的和所占比例为_,若基因B发生的碱基对变化导致表达生成的蛋白质比正常的蛋白质少了前28个氨基酸,可能的原因是_。【答

70、案】 (1). 第一极体 (2). 、 (3). (4). (5). 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碱基组成 (6). b (7). 50% (8). 基因突变后导致转录生成的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发生改变导致,翻译时只能从下游的第29个密码子开始,使得生产的蛋白质比正常的少28个氨基酸【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生物是雌性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

71、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分析乙图:图示为染色体组数的含量变化,其中表示减数分裂,表示受精作用,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的细胞D为第一极体;图甲中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乙中的段;图甲中细胞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乙中的段;秋水仙素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不能牵引染色体运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乙中的段。(2)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会进行DNA复制,DNA复制时会解开双螺旋结构,则此时DNA分子的稳定性最低,因此图乙中的段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

72、行诱发突变;根据题意分析,在DNA的某两个相邻碱基对中间插入一个碱基对后,题干中的密码子的第5位多了一个C,碱基数量由12位变为13位,得到的肽链就会彻底错位;而再减去一个碱基对,使得第10位的U去掉,结果合成的肽链只有两个氨基酸和原来的不一样,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3)根据题意分析,由于起始密码为AUG,对应的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应该为TAC,结合图形分析可知,基因A转录时的模板链应该是b链;在任何双链DNA分子中,由于A=T,G=C,所以A+C所占比例都为50%;若基因B发生的碱基对变化导致表达生成的蛋白质比正常的蛋白质少了前28个氨基酸,可能是因为基因突

73、变后导致转录生成的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发生改变导致,翻译时只能从下游的第29个密码子开始,使得生产的蛋白质比正常的少28个氨基酸。【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染色体的行为、细胞质的分裂等知识点分析甲图中各个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及其名称,并能够根据图乙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情况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含义。30.“蚂蚁森林”是一个公益项目,用低碳运动消费积攒能量,能量可以换取树苗的模式,在内蒙古的阿拉善沙漠等地区种植梭梭树、沙柳、樟子松等植物。2019年4月,“蚂蚁森林”活动有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了1亿树苗,种树总面积近140

74、万亩。随着“蚂蚁森林”活动的开展 ,阿拉善及昂首生命荒漠的梭梭树也已被众人熟知,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1)受环境所限,原本属小乔木科、最高能长到9米的梭梭树,只能长到2米左右,这体现了_,其枝上的叶片也已退化为鳞片,代替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梭梭树嫩枝,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为了_。(2)梭梭白粉病是由猪毛菜内丝白粉菌(LSG)侵染梭梭树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梭梭树的生物量。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白粉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梭梭白粉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若采用高能射线处理正在萌发的梭梭树的种子或幼苗,培育出抗白粉病梭梭树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是_;LSG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侵染和危害梭梭树的类型有多种。在梭

75、梭树种植区,如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白粉病基因的梭梭树品种,将会引起LSG种群中相应群体的基因频率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而对LSG其他群体不起作用,使该单一抗白粉病梭梭树的抗性逐渐减弱。采用高能射线处理,可培育出梭梭树染色体同一位点有多种不同等位基因的抗白粉病新品种(以针对LSG他群体)。该实例可以说明_。(3)线粒体DNA是梭梭树根尖细胞内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细胞中的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间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细胞能量代谢等相关活动。在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某些时间内线粒体中的DNA分子数目可以为原来的几倍,可见核DNA与线粒体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复制次数的差异是

76、_。抑制核DNA的基因表达,一段时间后,线粒体DNA不再增多,这说明核基因组与线粒体DNA复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是_。【答案】 (1). 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3). 基因突变 (4). 下降 (5).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6). 核DNA只复制一次,而线粒体DNA可复制多次 (7). 线粒体DNA复制所需要的酶可能是核基因组控制合成的【解析】【分析】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观

77、型=基因型+环境条件。3、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1)受环境所限,原本属小乔木科、最高能长到9米的梭梭树,只能长到2米左右,这说明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枝上的叶片也已退化为鳞片,代替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梭梭树嫩枝,这种变化是为了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旱的环境。(2)若采用高能射线处理正在萌发的梭梭树的种子或幼苗,培育出抗白粉病梭梭树,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在梭梭树种植区,如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白粉病基因的梭梭树品种,

78、将会引起LSG种群中相应群体的基因频率下降。 根据题意分析,采用高能射线处理,可培育出梭梭树染色体同一位点有多种不同等位基因的抗白粉病新品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3)根据题意分析,在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某些时间内线粒体中的DNA分子数目可以为原来的几倍,说明线粒体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复制多次,而核DNA只复制一次;抑制核DNA的基因表达,一段时间后,线粒体DNA不再增多,这说明线粒体DNA复制所需要的酶可能是核基因组控制合成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突变、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关系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题干实例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3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