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西周铭文记载,成王和周公效仿武王举行祭祖活动。在新邑的宗庙完成祭祀之后,成王对前来参加典礼的“宗小子”进行诰谕,宣布武王的遗志,要求“宅兹中国”,并申明“迁宅(都)”的必要性。这反映出西周()A. 政治活动充满神权色彩B. 祭祖活动加强了中央集权C. 祭祖活动旨在巩固政权D. 宗法制度保障了贵族特权2. 1082年,宋神宗改革官制。以三省首长为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官高不除。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首长;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中书省首长。宋
2、神宗此举旨在()A. 增强中枢官僚机构力量B. 避免独相专权局面出现C. 充分发挥宰相辅政功能D. 提高中央政府决策效能3. 新元史载:“今御史台官,内有监察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由此可知,元代()A. 监察官员相互制衡B. 监察体系较为严密C. 中央严格管控地方D. 监察机构权力膨胀4. 鸦片战争期间,大学士琦善奏折内虽有“谕英夷”“英夷不遵劝诫”的字样,但他在与英人移文往来中,却用“贵国”“贵统帅”的称呼。且他与英人面议时,完全平等相待。琦善的这些行为()A. 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包容B. 属于拉拢英人的权宜之计C. 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先声D. 具有一定的近代外交色彩5. 如表是1895
3、1898年11月西方列强在华修筑铁路的情况(单位:公里)。这一现象反映了西方列强()英国沙俄德国比利时法国美国28001 530720650420300A. 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深化B. 联合对华进行经济投资C. 已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 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国家6.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的宣传口号中冷静过来,并确立“联蒋抗日”的方针,且对国民党的斗争口号集中在国民党内的亲日派身上;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视蒋介石为合作对象,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A.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 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D.
4、 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7. 1900年年初,美国驻华公使爱德温康格致电美国政府说:“我们不能将部队撤出,他们一定要来保护自己的国民,因为清政府已经不能给外国人提供保护。我们别无他求,只要求得到保护。”促使康格发出这一请求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英勇抵抗外来侵略B. 义和团反帝斗争迅猛发展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D.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8.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各地致来的贺电、函札中,“或称大总统陛下,或书恭请圣安等字样”。这一现象折射出()A. 民主共和政体徒有其表B. 辛亥革命未触动传统文化C. 封建皇权观念影响较深D. 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9. 1919年,五四运动
5、爆发,沈伯尘画了工商学打倒曹、陆、章,这反映出五四运动()A. 以推翻北洋军阀政府为目的B.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促使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胜利D. 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0.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A.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B. 八七会议召开C. 遵义会议召开D. 中共七大的召开11.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安置他们要各得其所,要用
6、大位置才能安置。”为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A. 村民自治和村级选举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 如图是澳门就业人口数量情况统计图(单位:千人)。据图中现象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 澳门回归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B. “一国两制”是澳门发展的保障C. 内地加大对澳门的经济支持力度D. 祖国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13. 2019年,中国相继主办了4场外交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表明当今中国()A. 奉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B. 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C. 外交
7、方式呈多样化特征D. 力主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14.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会议的权力。这一规定蕴含的原则是()A. 社会契约B. 天赋人权C. 法律至上D. 司法独立15.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兵变法案,规定国王若征召一支常备军,只可以维持半年左右时间,否则不拨款。这一法案表明()A. 议会垄断了国家军事权B. 国王的军权受到议会的限制C. 英国民主政治尚需完善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正式确立16. 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德意志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德意志帝国首相,形成了“普鲁士由贵族领导,帝
8、国则由普鲁士领导”的局面。可见,德意志帝国()A. 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B.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 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D. 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17. 巴黎公社的工作人员常身兼三四个职务,但他们的工资仅相当于君主制度下或共和国时期公职人员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体现了巴黎公社()A. 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B. 经过民主选举而产生C. 政治管理体制不完备D. 鲜明的社会公仆意识18. 1945年2月4日至12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所谓的“雅尔塔体制”下,不仅德国被分割占领,整个欧洲也被“一分为二”,分别划为苏联和西方的势力范围。据此可知,“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9、()A. 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B. 是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的标志C. 表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D. 不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9. 21世纪初,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卡普兰说:“目前的”这个世界既没有变成多极世界,也没有发展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这一言论的依据是()A.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裂B. 国际间的竞争日趋减弱C.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D. 美国霸主地位发生动摇20. 有学者认为,周人以农业立国,历代周王对农业十分重视,在周宣王以前,国家每年都要举行籍田礼,即周天子带领百官到农田中亲自耕作。据此可知,西周籍田礼的举行()A. 加强了对农业经济的管理B. 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
10、展C. 体现了礼乐制度等级森严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21. 秦始皇用兵岭南之后,又把关东商人发往岭南戍边,“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人闾,取其左”。秦始皇此举主要是为了()A. 发展岭南商业经济B. 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促进区域经济交流D. 加强对全国经济的控制22. 清代人李榕在其所撰的自流井中描述:“(四川富荣盐场)担水之夫约有万盐船之夫其数倍于担水之夫,担盐之夫又倍之。盐匠、山匠、灶头,操此三艺者约有万,积巨金业盐者数百家。”这表明当地()A. 制盐业规模比较大B.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C. 农业经济地位下降D. 雇佣劳动广泛存在23
11、. “自五口通商后,洋商对于新辟之商埠,期望颇奢,惟宁波、福州、厦门三处开埠后,贸易状况反使人异常失望,殊出意表。”洋商“异常失望”从侧面反映了()A. 列强侵华造成的冲击小B. 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C. 中国传统经济秩序瓦解D. 列强未达到侵华的目的24. 如表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时间18951911年19141919年新增资本额(万元)6558580年增长工矿数(家)2963A. 国内政策始终束缚民族工业发展B. 民族工业自产生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C. 民族工业成为国家主要经济力量D. 民族工业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
12、.0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开国皇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综周秦之分封与郡县为一体,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封国并行的行政体制,制定了一系列对封国控放适度的政策,使封国在维护国家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屏藩枝辅的作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武及后世诸帝不断削弱封国,强大郡县,使汉初郡国并行制演变为单一的郡县制,汉政权因此失去了地方藩护力量。因而,导致了王氏外戚篡权。 -摘编自汤其领西汉郡国并行论材料二明初沿用元制,洪武九年( 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些政区习惯上仍称为“省”。其管辖范围除陕西、四川
13、、云南外,一般比原行中书省要小一些。将行省分为三使司,是一种预防省级官员形成地方割据的分权策略,然而,这一新制度实际加强了省一级的行政能力。由于明代增加省的数量削弱了政府跨区域协调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又增设了巡抚和总督来应付需要跨省协力解决的突发问题。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变迁,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变迁的认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表(单位:次) 年份194919571960196
14、31966次数11154-整理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材料二 20032009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主权国家、地区地域分布表(单位:次) 地区周边地区欧洲北美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次数96671530514615-整理自刘长敏、黄建达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与周边外交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较少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032009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向上流动的渠道应该是畅通的,对所有人来说,机会是均等的。“社会阶层固化”恰恰是因为这种流动的通道被
15、堵塞了。如果下层的人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满情绪就会增加,产生一种社会张力,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社会震荡。可以说,社会流动是阶层和谐的重要保证。-摘编自辛鸣等防止“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依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近代政治的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说明:观点可来自材料,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区的丝织业,早在宋元以前就已经存在,至明万历年间更加发达,史称“万历时的苏州”。“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幺庙山,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
16、久矣”。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通久源轧花厂的创办人是著名实业家严信厚先生( 1828一1906)。1887年3月开工的通久源轧花厂,使用日本造的蒸汽发动机和锅炉。他首选创办机器轧花厂,其原因主要在于宁波是浙江省最早的商埠,附近各县农村普遍又栽培棉花。1894年,严信厚又与戴瑞卿等沪甬巨商富贾集资45万银两,创设了浙江省第一家纱厂-通久源纺纱织布局,购置进口锅炉、发动机、纺纱机,以纺纱为主,亦称通久源纱厂。1898年9月,中外日报报道:该厂“生意亦畅”。1917年通久源纱厂因失火被焚。 -摘编自谢振声宁波工业化的起点:通久源轧花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代苏州丝织业与近代通
17、久源纱厂在经营方式上的异同,并指出通久源纱厂发展中遇到的新阻力。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苏州丝织业和近代宁波通久源纱厂发展所具备的相似条件,并分析1898年通久源纱厂“生意亦畅”的主要原因。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王室在举行祭祀的过程中,对前来参加的诸侯也就是小宗进行诰喻,这说明当时西周王室通过祭祀来强化与诸侯之间的联系,进而巩固统治,C正确; 材料未涉及神权色彩,A排除; 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排除; 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的问题,D排除。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关键信息是“在新邑的宗庙完成祭祀之后,成王对前来参加典礼的“宗小
18、子进行诰谕”。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2.【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宋神宗对官制改革可以看出,宋神宗进一步将原来三省制度的权力分散,这主要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故B正确; A不符合宋神宗改革官制的目的,排除A; 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中央权力的分散不利于提高决策效能,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宋朝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今御史台官,内有监察
19、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可以看出元朝的监察制度御史台内有监察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说明元朝监察制度体系较为严密,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制衡思想,故A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元朝中央监察制度御史台的特点,没有体现中央管控地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御史台权力的膨胀,因此无法得出监察机构权力膨胀,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今御史台官,内有监察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对元朝御史台及其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D【解析】通过材
20、料“且他与英人面议时,完全平等相待”可以看出,琦善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近代平等外交色彩,故D正确; 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最早是由林则徐提出的,排除C。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要考查对中国近代外交近代化的认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5.【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公里数,修建铁路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突出表现材料,能够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深。 B材料看不出列强的联合。 C材料中体现不出列强已经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1、 D中国近代没有沦为殖民地国家。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列强对华侵略的特征。6.【答案】C【解析】A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 国民革命在1927年基本结束,故排除B。 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内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明显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故C正确。 当时主要的和国民党合作抗日,故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联蒋抗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等。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
22、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7.【答案】B【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清政府抵抗外敌入侵的特点。 B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应该是义和团运动时,列强要求在中国增加军队,保护他们在中国的侨民,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发展非常的迅速。 C八国联军侵华是取得了胜利。 D辛亥革命是1911年。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运动的过程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义和团运动的时间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列强对华侵略的过程特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殿下、恭请圣安”可知当时仍然存在专制皇权的余毒,说明当时思想尚未解放,C正确; AD说法不符合史实,
23、排除; 辛亥革命主要是在政治层面,B排除。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关键信息是“殿下、恭请圣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体现的皇权思想对政体变革的阻碍。9.【答案】B【解析】漫画体现的是曹、陆张在劳动阶级、学生和商人阶级的联合打击下走向溃败,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正确; A是北伐战争的目的,排除; 巴黎和会上中国处于被宰割的地位,C排除; 材料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无关,D排除。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关键信息是“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四运动,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
24、协的反帝爱国运动。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抛弃城市斗争”“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均是脱离中国国情、激进的“左”倾错误路线;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故C正确。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但并没有得到党内一致认可,故排除A。 八七会议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没有清算“左”倾错误,故排除B。 中共七大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内达到空前团结,与题干中的“分歧基本结束”不符,故排除D。
25、故选:C。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抛弃城市斗争”“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毛泽东思想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1.【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与党外人士进行合作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新中国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正确。 A项属于基层民主,B项处理的是民族关系,D项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均不是处理与党外人士关系的制度,故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
26、。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9年澳门的就业人口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一直较为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一国两制”为澳门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故B正确。 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图中2000年到2019年“澳门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澳门的回归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
27、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13.【答案】C【解析】A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新的区域合作模式。 B材料没有反映出联合国的相关信息。 C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活动带有经济区域合作文化交流和贸易等方面的表现,能够反映出中国当前外交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D材料看不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表现。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外交的表现以及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4.【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会议”的权力。这
28、一规定蕴含着司法独立的原则,D项正确。 社会契约、天赋人权和法律至上都与“专属百人团会议”才能判决“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规定不符,排除ABC。 故选:D。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是专属百人团会议的权力。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5.【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国王常备军,只可以维持半年左右时间,否则不拨款”可以看出,议会通过立法,从财政上限制了国王的军权,故B正确。 A项说法太绝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的标志是权利法案,均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9、。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国王常备军,只可以维持半年左右时间,否则不拨款”。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普鲁士由贵族领导,帝国则由普鲁士领导”体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封建贵族传统,故C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材料体现了普鲁士权力过大,而不是其他地方邦国权力大,故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普鲁士由贵族领导,帝国则由普鲁士领导”。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德国统一和
30、德意志帝国成立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7.【答案】D【解析】A巴黎公社工作人员工资比较低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经济形势很严峻。 B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决定他们的工资就一定要很低。 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政治管理体制的不完备。 D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的工作人员待遇比较低,并没有因为职务而获得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工资待遇,反而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鲜明的体现出巴黎公社的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要求学生结合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政策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巴黎公社的性质特征和政策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
31、解材料的能力。18.【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雅尔塔体系是以英美苏三国的意志为指导的,将欧洲和世界一分为二的格局特征,这是由于大国力量的对比和相互妥协最终形成的结果。 B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的标志,应该是1947年冷战的开始。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 D材料体现不出雅尔塔体系是否有利于战后的和平。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系,要求学生结合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和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32、,世界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因此有学者说“这个世界既没有变成多极世界,也没有发展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C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整体国际格局的变化,并非单纯的资本主义阵营,A排除; 当今世界的国际间的竞争日趋加强,B排除; 材料与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无关,D排除。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关键信息是“这个世界既没有变成多极世界,也没有发展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根源在于国际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0.【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以农业立国”“对农业十分重视”“带领百官到
33、农田中亲自耕作”等信息可以得出,西周籍田礼体现了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通过这种仪式有利于弘扬农耕文明,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故B正确。 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措施,故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森严的等级制度,故排除C。 西周时期仍是集体耕作,而不是个体耕作,故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以农业立国”“对农业十分重视”“带领百官到农田中亲自耕作”。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1.【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秦始皇将关东商人发往岭南戍边,其
34、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控制,故D正确; AC都属于是这一措施的客观作用,不属于是主观目的,排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B。 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秦朝对地方的管理。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与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2.【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约有万”“数倍于”“又倍之”“数百家”等信息可以看出四川富荣的制盐业规模之大,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制盐业的是否为官营,故排除B。 材料体现的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农业,故排除C。 材料
35、没有体现雇佣生产关系,故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约有万”“数倍于”“又倍之”“数百家”。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3.【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贸易状况反使人异常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西方商品并没有像洋商期望那样在中国畅销,故B正确; A叙述不符合事实,排除。 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经济秩序,排除C; 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五口通商说明其实现了这一目的,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
36、国经济结构。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作用。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4.【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在资本和厂矿数量上19141919年比18951911年均在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141919年处于一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即表格信息说明民族工业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18951911年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141919年处于民国初期,这一时期南京
37、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因此这两个时期国内政策均较宽松,不是束缚而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民族工业产生后是曲折发展,故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近代中国以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工业没有成为国家主要经济力量,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两个时间段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结合这两个时间段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答案】【小题1】(1)西汉的地方管理制度,汉朝初期是郡国并行制,后来变成了单一的
38、郡县制,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割据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容易导致中央对地方藩镇的保护力量削弱,容易形成中央的外戚专权。 (2)明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变化体现为废除行省制度,设置三司。后来又增设了巡抚和总督。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变迁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 故答案为: (1)变化:由汉朝初期的郡国并行制演化为单一的郡县制。影响: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强化了中央集权,是中央失去了对地方藩镇保护力量,导致了外戚篡权。 (2)变迁:从沿用行省长制度度到废除行省设置三司,后来又增设了巡抚和总督来统辖。 认识: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主要目的;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处理好中央集
39、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有利于社会发展。(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小题2】【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地方管理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汉朝和明朝时期地方管理制度变化的特征和影响,还要对中国古代整个地方管理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把握。26.【答案】【小题1】原因:“一边倒”方针的贯彻:两极格局下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镇:意识形态的束博。【小题2】特点:出访次数增多;出访周边地区最频繁:出访目的地遍及世界各大洲。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
40、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为国内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19491966年新中国的外交。依据材料时间19491966年结合国际国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2)标题考查20032009年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图片信息进行正确解读。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27.【答案】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强调社会阶层的流动产生的影响,经中外的历史事实和政治制度变化,我们可知社会阶层的固化,不利于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可以结合雅典梭
41、伦改革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发展的影响,来进行论证说明。 故答案为: 举例1: 观点:阶层固化阻碍了社会流动。 论证:古代雅典在梭伦改革之前,阶层固化实行债务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垄断了政治经济大权,社会流动比较慢。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的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的官职,使得新兴工商业阶层和平民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开始分享政治权利,促进了社会流动。因此阶层固化状态不利于社会的流动。 举例2: 观点:阶层流动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随后议会颁布了法案,确立了国家权力中心,由君主转移到议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2、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议会的更多席位,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促进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阶层流动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阶层的流动,要求学生结合古今中外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阶层的固化和阶层的流动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28.【答案】【小题1】(1)相同点通过材料“听大户呼织两者相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使用雇佣劳动。不同点通过材料“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幺庙山,听大户呼织”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江南纺织业采用手工生产;通过材料“购
43、置进口锅炉、发动机、纺纱机,以纺纱为主”可以概括得出使用机器生产。先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遭受外国资本的排挤。 (2)相似条件通过材料“江南地区”“宁波是浙江最早的商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原料丰富。原因通过材料“189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甲午战后,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角度来回答。 故答案为: (1)同:都使用雇佣劳动。 异:明代江南丝织业使用手工劳动;通久源纱厂使用机器生产。 新阻力:外国资本的压制和排挤。 (2)相似条件:经济基础好;原料丰富;交通便利。 原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家的努力。【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与及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异同。 (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