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50.50KB ,
资源ID:78589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58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冲刺模拟卷(二)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他是A. 墨子B. 董仲舒C. 朱熹D. 李贽【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可知是墨子思想,故A正确;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尚贤尚同,故B错误;朱熹是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其思想离经叛道,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墨子的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2、、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2.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

3、负责监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定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逐一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地方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D项错误。3.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A. 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B. 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C. 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D. 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答案

4、】B【解析】唐代“著名的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征收茶税”到宋代茶园交易与交子运用,说明唐宋两代茶田规模扩大,带来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故A错误;唐代没有交子,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茶园占田大,产量多茶园买卖频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明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纸币多用于发放官俸和收缴赋税,金银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不久之后白银任由民间发行流通,然而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这种状况说

5、明A. 传统市场经济的不成熟B. 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C.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 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传统市场经济部门长期处于狭小的附属领域,没有发展成为支配性的经济运作方式,因此明代纸币停止使用反映了传统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够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纸币的使用情况,得不出经济差异的信息,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纸币多用于发放官俸和收缴赋税,金银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不久之后白银任由民间发行流通,然而

6、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的理解。5.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A. 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B.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 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这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各派力量合力促成的,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可知,此时的立宪派力量还很强大,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此时民主共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故C项

7、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主旨信息。本题的主旨信息是: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由此判定答案。6.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C. 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D. 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答案】D【解析】由材料“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可以得出曾国藩对经济的重视,结合所处的时代,可以得出其思想的转变与洋务运动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曾国藩重视经

8、济,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强调四学并举,即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的同时强调经济的重要,没有否定传统文化,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曾国藩对经济的重视,没有直接涉及发展实业,C不正确。7.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虽然苏联也向中国发出了邀请,但中国一直没有加入,仅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会议。这体现了中国A. 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B.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C. 维护自身的经济主权D. 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拒绝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目的在于避免苏联对自身经济的干预,维护经济主权,故C项正确;材

9、料没有体现自力更生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材料所述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与否无关,D不正确。8.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A. 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 “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国家财政预算支出可知,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史实。故A项正确。材料表格数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10、这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而不是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9.“在雅典只要符合多数人意志,无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也不给予被放逐者任何自我辩护机会,就可径直将一个公民流放境外。”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 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B. 缺少完备而有效的法律体系C. 多数人的意志都是错误决定D. 民主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答案】A【解析】“只要符合多数人意志,无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也不给予被放逐者任何自我辩护机会,就可径直将一个公民流放境外”说明雅典直接民主的缺陷,A正确;雅典有一定法律体系,B错误;多数人的意志不

11、一定都是错误的,C错误;民主显然不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D错误。10.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消费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从底层的农民到高层的贵族,而且消费量极大。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 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 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D. 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英格兰人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消费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说明当时英国的生产力水平较高。“从底层的农民到高层的贵族,而且消费量极大”说明英国人消费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B项错误在“开始”,材料不能证明是从现在才开始,故B项错

12、误;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C项错误;D项只符合材料的部分意思,而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排除。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A. 基于对立法权过大担忧B. 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 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 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同属于国会,都属于立法机构,所以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否决属于立法权的制衡,体现了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是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A符合题意;英国上院掌握司法权,下院掌握立法权,而

13、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同属于国会,都属于立法机构,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立法权的制衡,和总统行政权无关,排除C;参议院和众议院由选举产生,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特点分析解答。12.台湾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A. 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B. 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 科技资本疯狂扩张D.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答案】D【

14、解析】【详解】“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即生产力的自由流动,故D正确;区域分工、移民浪潮、科技资本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清初不合作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

15、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就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困境。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辩证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等(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

16、主义的主要区别。(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答案】(1)主要区别:前者侧重文化认同,后者强调国家观念;前者主张尊华贱夷,后者主张民族平等;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两学影响;前者影响有限,后者影响深远。(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积极作用: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民族主义的

17、相关问题。从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华夷之分”“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合举国之民心”“民族平等,五族共和”“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遥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中可以分析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根据所

18、学知识可以从辛亥革命的作用、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和抗战时期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出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从实业救国方面来分析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也即如何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的问题。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

19、论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阐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批判尊孔复古。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主张;杜亚泉针对此文化倾向,提出了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学习西方文化的不足,提出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外来文化进行一定融合;杜亚泉的观点尽管不利于彻底地摧毁封建传统文化,但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文明的新发展。示例二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整合观更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阐述: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

20、存在,中西方文明都有各自的优点,因而西方近代文明也不可能照搬于中国而替代中国文化;杜亚泉正是针对新文化运动者极力全盘否定中国文化面照搬西方文明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观;此观点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西方文明的长处相结合,不仅能弥补中西文化的不足。也能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因面更适合中国的发展需要。(注: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本题从“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或者“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整合观更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批判

21、尊孔复古。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主张,或者从针对新文化运动者极力全盘否定中国文化面照搬西方文明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观;此观点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西方文明的长处相结合角度论证作答。选做题:在15、16、1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贫弱百姓理不得直

22、,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恢复职田制度的背景。(2)结合材料,简评宋代职田制度。【答案】(1)官吏队伍日渐庞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部分官员贪赃枉法,与民争利;社会矛盾加剧,威胁封建专制统治。(2)评价: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

23、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解析】(1)背景:根据“官吏队伍日渐庞大”“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不耻贾贩,与民争利”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摇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分析概括。(2)评价:根据“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体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养廉”得出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定积极意义。根据“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得出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初,欧洲传统陆上强国德国在阿尔弗雷德提尔皮茨将军的主

24、导下扩充海权,史称提尔皮茨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反英主义,英国被认定是德国未来的头号敌人,并以英国为假想敌打造一支大舰队。计划规定“战列舰”是主要建设项目,因为只有战列舰中队组成的舰队才能争夺“制海权”或“海上主导权”。德国的主力舰队应由数支战列舰中队组成,以防备、威慑和打击敌国海上力量。计划制定的“风险理论”要求德国舰队集中部署于北海。在提尔皮茨看来,英国海外义务广泛,故而很难实现舰队集中,纵使英国拥有全球绝对兵力的优势,德国却可以在北海获得局部优势。如果英国胆敢来犯,德国舰队仅靠战略防御就可给英囯重创。最后舰队法是德国舰队持续建设的制度保障。在这个框架下,德国每年会动工建造三艘主力舰,其最终目

25、的是实现舰队规模在达到60艘船之后能自动新老更替。摘编自顾全再论“提尔皮茨计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提尔皮茨计划出台的目的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尔皮茨计划的影响。【答案】(1)目的:争夺海上霸权和世界霸权。背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英国发展速度放缓;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2)影响:提高了德国海军实力;进一步激化英德矛盾,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误判英国海军战略重点,低估英国海军战斗力,是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欧洲传统陆上强国德国在阿尔弗雷德提尔皮茨将军的主导下扩

26、充海权,史称提尔皮茨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反英主义”可得出,其目的是为了扩充海权,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和世界霸权。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工业革命的需要、英国的发展状况、民族主义等角度概括。(2)根据材料及所学,从对德国军事的影响、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以及该计划的缺陷等角度回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中后期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祖上是江阴名门望族,父亲徐有勉时家道开始没落,徐有勉喜好游山玩水,厌恶达官贵人,不愿与官僚和士绅来往。这种孤傲的性格对徐霞客也产生了影响。母亲通情达理,支持徐霞客去旅游。徐霞客家

27、藏书丰富,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他自幼特好奇书,喜欢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有强烈的旅游考察愿望。从二十二岁起至五十五岁止,徐霞客在三十多年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留下足迹。他的旅游以崇祯九年为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游览名胜古迹为主,出游时间不长,但通过旅游,他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纠正了前人的某些错误论断。后期从崇祯九年开始,徐霞客进行“万里遐征”,历时四年,行经九省,路程三万余里。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矢志向前,直到“病足不良于行”。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在岩溶地貌学和洞穴学领域领先西方世界达一百五

28、十年至二百年。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霞客投身旅游考察事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霞客其人。【答案】(1)原因: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受父亲性格和家学的影响;家人的支持;个人的兴趣爱好;黜虚崇实的学风日益流行。(2)评价:徐霞客突破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经营仕途的传统,是杰出的地理学者、旅游学先驱;他在考察中重视实地调查,不惧艰险,具有创新的探险精神;他具有独特的怀疑精神和挑战传统的胆略,实现了知识的创新,弥补了前人的认识缺陷;他的考察推动了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并使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解析】【详解】(1)结合明末政治状况得

29、出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根据材料“祖上是江阴名门望徐有勉喜好游山玩徐霞客家藏书丰富”得出,受父亲性格和家学的影响;根据材料“母亲通情达理支持徐霞客去旅游”得出家人的支持;根据材料“他自幼特好奇书,喜欢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有强烈的旅游考察愿望”得出个人的兴趣爱好使然;据“纠正了前人的某些错误论断”,结合明末的学术风气得出黜虚崇实的学风日益流行。(2)根据材料“明中后期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得出,徐霞客突破了传统知识分子经营仕途的传统,是杰出的地理学家、旅游学先驱;根据材料“徐霞客在三十四年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十七个省区市留下足迹获得了不少第一手史料” 得出,他在考察中重视实地调查,不惧艰险,具有开掘创新的探险精神;根据材料“他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纠正了前人的某些错误论断”得出,他具有独特的怀疑精神和挑战传统的胆略,实现了知识的创新,弥补了前人的认识缺陷;根据材料“在地理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在岩溶地貌学和洞穴学领域领先西方世界达一百五十至二百年”得出,他的考察推动了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并使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