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的错误方针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解析】“两个凡是”的观点反映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答案】C2下图为北京市民欢庆“四人帮”的倒台,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快速前进。邓小平指出:“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
2、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之所以出现“徘徊”,主要是因为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推行“左”的路线。【答案】A3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纠正“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的错误奠定理论基础,故选D。【答案】D
3、4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解析】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但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分析各选项,B、C、D正确,本题选A,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自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答案
4、】A5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解析】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来看,农民已经不是从事农业,而是进厂从事工业。但又并未进城务工,说明农民是就地解决就业问题,进了乡镇企业。故选B。【答案】B6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材料反映了()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C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的理解分析能力。各种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这些票证被取消说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计划经济的逐渐取消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理解。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向西、由点到线、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答案】B8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解析】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产生,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故答案为C。【答案】C9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A BC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题目的时间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中
7、国成立前召开的,应当排除,故选B。【答案】B10“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我国“三步走”战略已经完全实现C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更高水平阶段D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解析】“小康水平”是“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故B项错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建设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还未达到这个目标,我国人民生活还没有达到更高水平阶段。故答案为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1近代以来,中日两国面临相同的机遇,但是其发展轨迹却有很
8、大差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同治帝)光(光绪帝)中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
9、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化大革命”期问,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发生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马小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世界知识2003年第1期)(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正在开展哪一场改革运动。并说明这场改革给日本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
10、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3)从近现代中日两国的崛起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1871年”“明治政府”等可判断是明治维新,其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可以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来归纳概括。第(3)题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明治维新。影响:改革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并摆脱了民族危机。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而且改革后,日本踏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善于抓住和创造机遇;实行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
12、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2008年10月1 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材料三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 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2008年10月1 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1)材料一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3)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答案】(1)集体消费,集体劳动,半军事化管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发秘密,政府肯定,全国推广。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不是倒退。新型合作经济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的自主权,并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