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52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 便是尧典。先秦诸子都对尧舜 ,虽然说法时有 ,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A. 开篇 津津乐道 歧意 B. 首篇 乐此不疲 歧意C. 首篇 津津乐道 分歧 D. 开篇 乐此不疲 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开篇”,指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加唱的短篇,为正书的引子;后用来指小说等作品的开端;也指

2、开始写作,开始写某一篇(作品)。“首篇”,指第一篇,多用来指有多篇作品构成的集子中的第一篇作品,如劝学是荀子的首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而尧典是其第一篇作品,而非一个作品中的开头一部分。所以,“首篇”更准确。“津津乐道”指很有兴味地谈论。“乐此不疲”指特別喜好做某事,而不以为倦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此处是对“尧舜”,对人,而不是对事,侧重谈论。“分歧”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歧意”指贰心,不忠诚。此处主语是“说法”,应选“分歧”。故选C。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谈笑间,

3、樯橹灰飞烟灭B.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C.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D项,“绳墨”为借喻手法,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比喻规矩、准则、法度、法律。“樯橹”代指曹操水军;“口舌”代指言语;“户牖”代指家。故选D。3.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A.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B. 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 利名争竞,须知总有

4、下场时C.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D.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为戏台联句,上联指戏台上演绎前世善恶恩怨,启发警示今人;下联写戏剧终究会结束,演员终究会下场。且“前世事”强调往事“总有下场时”不符合府衙角度立联。A项,“恐有冤民”,C项,“与百姓有缘”“不负斯民”,D项,“愿民安”都反映主政官员对百姓应有的情感态度。故选B。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一只蝴蝶只顾嬉戏,

5、撞在蛛网上。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A. 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B. 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C. 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命运。D. 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

6、、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要求提炼材料要点,本语段重点在“只顾嬉戏”“忙着采蜜”“都怪讨厌的风”“都怪那眩眼的阳光”,这是强调客观原因而忽视主观原因,故选D。5.下列选项中,对下面邮票图案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邮票画面中的钢笔象征记者原有的报道手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钢笔正被录音笔、摄像机等其他先进器材挤压并代替。B. 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分别代指地球和现代网络体系,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C. 画面中

7、麦克风、摄像机等形式各异的采编设备图标,结合卫星及地面发射站等元素,突出了当代记者巨大的社会影响力。D. 钢笔和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共同组成了振翅飞翔的蝴蝶形象,寓意记者追求至善至美,在探访报道中传播时效信息。【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要求分析邮票的图案和寓意,注意邮票画面中的钢笔象征了记者秉持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专业精神。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游黄山日记徐霞客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

8、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

9、,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10、。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髲,毛发。矼,石桥。枵,肚子饿。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B. 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C. 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D.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B. 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C. 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D.

11、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9. 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答案】6. B 7. B 8. (1)(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2)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师傅)处住宿。 9. 客观上:天气好,有帮助,有工具;主观上:心态积极(意愿强烈),体力充沛,讲究方法

12、。【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何由”是宾语前置现象,“由”在此处的意义应该理解为“从”。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游踪概括错误,结合文章第二节游踪可知,作者“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然后“凿冰上跻

13、,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1)句中“从左上”的“上”是方位名词作动词,“一望如玉”句中的“一”是“满”“全”的意思。“为积雪所平”是被动句式。(2)句中“可先登光明顶而 后中食”的“中食”是“吃中饭”,“宿是师处”句中的“宿”是“住宿”意,该句是状语后置句,在“宿”和“是师处”之间省略了介词“于”。【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的,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

14、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概括主客观因素。【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

15、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透过稀疏的(覆盖着雪的)茸茸树枝,仰望黄山群峰盘绕,唯独天都峰巍然向上挺立。走数里路后,石级更加险峻,积雪更加深厚,那些背阴的地方积雪已冻结成冰,坚硬光滑,不容脚踩稳。我独自一人上前,拿着竹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凿一个孔,来移动后脚。跟从我的人都依循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山竞相奇秀,就像是天都峰的簇拥护卫者。从这里进去,全都是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满一丈,矮的仅有几寸,平平的树冠短短的松针,树根盘绕,树干弯曲如虬龙,越是短粗的越是苍老,越是矮小的越是奇特,没想到这神奇的山里还有这样神奇的品种啊!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

16、间,一群僧人仿佛是从天缓缓而降,向我们慢慢走来,都合起掌说:“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为了寻觅粮食才勉力走到这里。各位是从哪里上来的?”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了。”后来从天都峰侧面攀援上去,穿过山峰缝隙下来,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览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达数十丈,仰着脸向上攀登,阴森得令人毛骨悚然。天门里积雪更深,凿出冰洞然后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

17、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矼向下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约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我到平天矼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上去。已走了三十里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僧人都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主持名叫智空,看见我们饥饿的脸色,先拿粥给我们吃,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不会是长久 的晴天。”于是指着一位僧人对我说:“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处住宿。”我照他所说的登上

18、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峰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有一巨 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那情势就像中断一样,孤立地悬在山坞里,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绕覆盖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木犀,桂花。水沉蒸透,香气浓郁。10. 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 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答案】10. 比喻,形象地表

19、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11. 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11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分析诗句的含义,分析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重

20、点词语和诗歌的主旨作答。注意结合诗歌题目中的“访子上不遇”“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分析此句的为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12.补写出下

21、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_。(孟子孟子告子下) (2)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辛弃疾永遇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苏轼赤壁赋) (5)扈江离与辟芷兮,_。(屈原离骚) (6)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_,任重而道远。(孔子论语) (8)宜未雨而绸缪,_。(朱柏庐朱子家训)【答案】 (1). (1)而死于安乐也 (2). (2)会当凌绝顶 (3). (3)赢得仓皇北顾 (4).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 (5)纫秋兰以为佩 (6).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 (7)士不可以不弘毅

22、 (8). (8)毋临渴而掘井【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麋”“鳝”“纫”的写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 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

23、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给我来五斤。”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他用老式盘子秤

24、称了二斤给我。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没了本钱,种些菜卖。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似乎做得还不错,手

25、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生活是一个围城,每个人的围城都墙高院深。关于老黄的私人生活,没有人知道一二。有一天,他跟人打架了,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女人。临河路大排档是小城最红火的大排档,夜夜人群不息。邻桌是一群鲜衣怒马的青年。不知为什么,他们争吵起来,一位壮汉抽了一位女子一个耳光,又一个耳光,女子连连赔罪,嘴角流着血。老黄实在看不下去,把女子拉到自己身后。双方一场混战,对方人多,老黄头上挨了一酒瓶,鲜血满面。那群人扬长而去,老黄从地上爬起来,洗净了脸,把女子送回了住处。我说你这是何苦,他说我受不了人被欺负。 过了一段时间,老黄又摆起了菜摊,位置还在原来

26、的地方。他离开了近一年,那个位置还在,仿佛知道他还会回来一样。他说家里的土地已经荒掉,现在卖的菜都来自批发市场。他每次都会带一些黄瓜给我,不过是新品种,根根绿得吓人,有一尺多长。 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要走了。”我问去哪里,他答说不知道。在下着小雨的街上,我们紧紧抱了一下,互相拍了拍背。他那件白衬衫已经有些旧了,质地依旧精良。衬衫套在夹克里,我突然看见衣领间有一行字,绢秀的黄丝绣成。 后来听人说,老黄被欠了很多钱,也欠了别人很多钱,为了还债,他卖了乡下的房子,卖了皮卡。 我每天上下班,还是打蓝天市场和白马市场连接的拐角处经过。不自觉地总要看一眼那个摊位,摊位早已换上了别人,摊煎饼的小

27、夫妻忙乎得热气腾腾。我有时想起那些黄绿相间的黄瓜,有时想起杳无音信的老黄,有时把他们一同想起,或者遗忘。 那件雪白的衬衫是一个永远无解的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无眠的晚上,我有时也会突然唱起来,不过不是昆曲,是秦腔。怕打扰隔壁的人,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 (选自新华日报2018.6.16第24版)13. 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14. 黄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15. 请概括老黄的性格特点。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案】13. 交代了人物生活的背景;为后文老黄的出场、老黄与其生活环境的不协调做铺

28、垫;暗示了小说展示底层人物生活遭遇的主题。 14. 黄瓜是我和老黄认识的媒介,这个事物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体现小说的整体性;黄瓜由自种的老品种到批发的黄瓜,形成对比,突出了老黄的生活变化;我对黄瓜的回忆寄托了我对老黄的惦念之情。 15. 实在(务实);坚强;善良(热心);重情义;有担当。 16. 呼应前文老黄酒后唱昆曲;对我藏在被子里唱秦腔的细节描写,蕴含了我内心的悲慨,让文章增添了感伤的氛围,升华了文章主题;歌词与底层人物辛酸的人生境遇相契合,增添小说的表现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请简要分析小

29、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首先看环境描写部分的内容和特点,作者描写了城市人们的生活习惯,交代了人物生活的背景,为后文老黄出场卖黄瓜做铺垫;老黄穿白衬衫与底层菜市场卖菜的环境不协调,暗示了人物遭遇,同时老黄是个落魄的人,我是个打工者,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一环境描写也暗示了小说展示底层人物生活遭遇的主题。【14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黄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作用”。此类试题一般从改物象在情节上的作用,对人物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文中“黄瓜”贯穿文

30、章的始终,我和老黄通过“黄瓜”认识,是文章的线索,“黄瓜”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文中黄瓜由自种的老品种到批发的黄瓜,前后形成对比,通过“黄瓜”的变化写出老黄的生活变化;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黄瓜”是我和老黄认识的媒介,我对黄瓜的回忆寄托了我对老黄的惦念之情。【15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要求概括老黄的性格特点,作答时注意梳理情节,根据文章的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分析性格特征,此题可从卖二斤而不是五斤黄瓜给我,可以看出其实在;从对他的身世介绍可以看出其务实、坚强;从对陌生女子的救助可以看出其热心善良;从与我的交往以及穿的白衬衣可以看出重情义;从买房买车还

31、账可以看出有担当。【16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从结尾和标题、开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内容注意从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我的唱词,和前文老黄酒后唱昆曲这一情节呼应;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对我藏在被子里唱秦腔的细节描写,蕴含了我内心的悲慨,让文章增添了感伤的氛围,升华了文章主题;从歌词的内容看,“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歌词与底层人物辛酸的人生境遇相契合,便于含蓄的表现了人物的悲惨命运。【点睛】欣赏文学

32、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优秀通俗文艺可成经典李云雷 前不久,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年届94岁的金庸又一次引发关注。经过这么多年,金庸作品在赢得几代人捧读同时,在国外亦有众多读者,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对方兴未艾的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艺来说,金庸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启示。 传统武侠小说大多篇幅短小,即使有长篇如水浒传三侠五义等,某种程度上也是短篇故事的连缀,在结构上

33、不是很讲究。但从近代开始,武侠小说开始注重布局、结构与线索,这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我们读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会进入一个层峦叠嶂的武侠世界,其构思之精巧、线索之众多、布局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金庸不仅在形式上对武侠小说进行革新,也在小说主题上融入很多现代观念。传统武侠小说主题限于武侠精神、“替天行道”、江湖与庙堂等,但在金庸小说中出现现代个人观念(如郭靖的成长)、现代爱情观念(如杨过小龙女之恋)以及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如乔峰的家国意识),对于武侠精神,金庸也将之从个人武力、侠义拓展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出新的理解与诠释。正是这种面对既有文学类型汲取所长,敢破敢立,其作品

34、自成传统,在武侠小说史上奇峰突起。 类型的“集大成”之外,金庸创作另一经验体现在锻造通俗文学的历史厚度上。虽然当下有不少网络文学写作者奉金庸为“祖师爷”,但他们或者一味架空历史、飘渺于九霄云外,或者打着虚构名义随意编造,恐怕不会为金庸所认同。与古龙的浪漫化叙述相比,金庸的小说更具现实感与历史感。无论是郭靖、杨过,还是乔峰、韦小宝,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具有触手可及的真实感,他们的身世遭际也更能牵动读者。金庸调动起历史,同时不拘泥于历史真实,而是在历史素材基础上开拓出一片江湖天地,融入浪漫瑰丽的想象,创造出一个独属于他的武侠世界。可以说在历史与想象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在技术与艺术之间,金

35、庸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这条艰难的道路,金庸将之走成了通向经典之路,他那厚重而轻盈、现实而浪漫的艺术世界不因时间流逝而褪色。 通俗文艺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契合或唤起人们的潜在欲求。人的欲求有高下之别,通俗文艺也有高下之别。武侠小说中不乏渲染暴力、血腥、色情之作,金庸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超越低层次的博人眼球之举,唤起并且提升读者心中的精神向往,因而雅俗共赏,赢得广大读者金庸小说受到几代读者欢迎,这种欢迎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他小说中的精神文化气质深深吸引并且滋养着读者。比如侠义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之一,金庸小说就彰显这种侠义精神,并将这一民族无意识以现代方式呈现出来,塑造出

36、众多风采各异的大侠,成为读者雅俗共赏、心向往之的文学符号。这种对精神价值的高扬、对文化意义的追求或许是金庸小说对当前通俗文艺的最大启迪。 金庸作品在不断地向今天的通俗文艺创作者昭示:通俗不是借口,通俗一样可以成为经典。 (选自人民日报2018.7.24第23版)17. 金庸作品强大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18. 请简要归纳第三段的论述层次。19. 金庸的创作经验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答案】17. 受到几代读者欢迎;英文版面向全球出版发行;被许多写作者尊奉、效法。 18. 首先,明确“金庸创作注重锻造通俗文学的历史厚度”的观点;接着,通过与网络作者、古龙的创作对比,论证金庸作品的历史真实感;最后

37、,进一步论述金庸创造出了现实而浪漫的经典。 19. 在武侠小说类型方面集大成:结构讲究,主题融入现代观念;锻造通俗文学的历史厚度:在历史素材基础上融入浪漫瑰丽的想象;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层次品位:高扬精神价值,追求文化意义。【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分析金庸作品强大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题时注意斋大答题的区位,然后摘选文中的具体句子和重点词语分条作答,此题的答题区位在文章的第一、三段,第一段有对国内读者和对国外读者的影响直接表达,第三节“当下有不少网络文学写作者奉金庸为祖师爷”,即说明对创作者的影响。由此概括答案即可。【18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

38、,要求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此类题目答题时一般答出根本分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恩荣按什么方式组合到一起即可,文章的第三段,第1句明确金庸创作注重历史; 2-4句论证金庸创作注重历史; 5-7句进一步论述,金庸的注重历史不是简单的拘泥于历史,而是锻造作品中的历史厚度,是融入了浪漫瑰丽想象的。共分三层,围绕金庸的创作和“历史”的关系论述。【1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金庸的创作经验,此类试题一般要立足全文,对文章划分层次,找到答题的角度,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答题要点,此题的答题区位在文章主体部分2-4节。第三节有承上启下句“类型的集大成之外,金庸创作另一经验体现在锻造

39、通俗文学的历史厚度上”,指向“类型”和“历史厚度”,而第二节所谓的“类型”又重点分形式和主题两层面;第三节重点谈金庸创作对历史的态度。第四节“金庸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超越低层次的博人眼球之举,唤起并且提升读者心中的精神向往”指向了作品“文化层次品位”。【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

40、字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答案】难舍乡土情忘不了,无论何时,身在何处,永远忘不了我的家乡,忘不了那做梦都能使我笑醒的土泥巴!小时候,小伙伴们最好的玩具不是变形金刚,遥控车而是在有些人看起来脏脏的泥巴,最有趣的事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捏泥巴,捏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国王、大臣和将军,当然少不了战车和士兵。于是,一场激烈的战争上演了。夕阳下,灰头土脸的我被妈妈拎着耳朵拽回家,每当想起那时妈妈翻出我口袋的泥人时生气的表情,我就一阵心悸伴着丝丝惭愧。后来,随父母到了外地,刚到时,处处都不适宜。特别是那段腹泻的时间。医生开的药,没有半点作用,焦急的妈妈听得同乡人的建议,托人从老家捎来了些土

41、,按土方服下,却也神奇,不过两天,就能痛快的吃东西了。虽然那时在外地,但我时刻魂牵故里,想念陪我长大的乡土。每逢长假,我总央求父母带我回老家,因为,在他乡的夜晚,我总能感受到血脉相连的乡土的呼唤:归来吧,归来然而,刻在我记忆里的,却是那年的洪灾:河堤终于无法牵强住汹涌的河水,人们在河堤决口的紧急情况下,赶快从田里挖来大量泥土,装入布袋,不断地放在决口处,堵截住汹涌而出的洪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在那一瞬间,我恍惚间看到一个身影,无谓的面对洪水,神色坚定地矗在那里,即使躯体已经破损,却战意不减,不知怎么的,我竟想起了解放军那英姿飒爽的姿态。雨过天晴,朴实的泥土送上丰硕的果实,以慰人们心中的惊骇。看

42、着乡民们洋溢着的欢乐笑脸,泥土陶醉成一片嫣红有人厌烦下雨时泥土的“脏”,我却爱它对鞋底的黏,走在滑腻的乡间小道上,享受着泥土对鞋底的亲昵,酥酥小雨落于发间,一阵清凉。无论何时,乡土总是一成不变的朴实,憨厚。即使有时你撞到它,它只会轻轻将你接住,而不似在水泥地上,留下深刻的痛。乡土的朴实酝酿出乡人的善良,岁月变迁,不变的是家乡的情。【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较为简单,共两句话,材料的第一句话“土,地之吐生物者也”,是关于“土”的基本解释,也是作文立意的逻辑起点。这一基本内涵,应该贯穿本次写作始终。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申发,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土

43、生万物,土创文明,土蕴情感等。材料中的“土”是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的物象,立意不能偏离这一理解。作为核心要素,凡是能紧扣土地的承载、孕育、根基等特质为文的,都视为切题。不同的文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记叙文,躲不开的乡愁;在亲情的土壤中成长发展(亲情);记叙家乡的风俗文化,表现对家乡的赞美,人情美,人性美;记叙一次与土地有关的故事;记叙人们对土地态度的变化,反映人们观念的变化。议论文:注重基础(根基);土地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美德;土地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的土地情结;土地为我们提供了衣食,养育了万物,我们应该对这一片土地永怀敬畏感恩之心;反思人们对待土地的态度。散文:赞美土地;抒写乡愁

44、;探寻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土地意识。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明;鲜明的地域特点哺育了灿烂的特色文化。重点注意,材料中的表述看似围绕“土”展开,切不可狭义理解为只能写“土”。写作时可以扩大视野,提升层次,如写农村发展、经济建设、民生工程、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等领域,这样不仅有利于展示写作个性,也 能体现命题人立德树人、弘扬正面价值观的初衷。【点睛】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45、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同的方面,注意抓住“土”的内涵立意即可。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余不喜黄山谷诗,而古人所见有相同者。魏泰讥山谷:得机羽而失鹇鹏,专拾取古人所吐弃不屑用之字,而矜矜然自炫其奇抑末也王弁州曰山谷诗瘦硬有类驴夫脚跟恶僧藜杖。余尝比山谷诗: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毕竟味少。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21.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5处)22. 材料中黄山谷是_(朝代)_(姓名)。23.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答案】21. 专而矜矜然自炫其奇/抑末也/王弁州曰/山谷诗瘦硬/有类驴夫脚跟/恶僧藜杖 22. (1). 宋(北宋)、 (2). 黄庭坚(鲁直) 23. 黄庭坚的诗

46、刻意使用冷僻字,痩硬,少韵味。【解析】【21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曰”“也”后断开;“矜矜然自炫其奇”“抑末”主谓之间断开;“山谷诗瘦硬”“有类驴夫脚跟,恶僧藜杖”主谓之间断开;“驴夫脚跟”“恶僧藜杖”并列宾语之间断开。【22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可从“黄山谷”中的黄姓可提供一些信息。【23题

47、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作者的观点”,此类试题一般根据文中的重点词语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专拾取古人所吐弃不屑用之字”“瘦硬”“味少”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我不喜欢黄山谷的诗,而且古人的观点有和我相同的。魏泰讥讽黄山谷:只是得一片殊异的羽毛而失去整只鹇鹏,刻意拾取古人所吐弃不屑使用

48、的字,并且很骄傲地自我夸耀新奇,这大概是最末等的做法,王弁州说:黄山谷诗作风格瘦硬,就像赶驴脚夫的脚后跟和凶恶僧人的藜杖。我曾经这样类比黄山谷的诗:正如水果中的百合,蔬菜中的刀豆,毕竟味道寡淡。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趁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发兵汉中,抵达渭水,然后采用马谡的反间计离间了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致使司马懿被削职回乡。B. 茶馆最后一幕中,常四爷、秦二爷和王利发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祭奠自己,三人分别后,王利发上吊自尽。C. 家中的高老太爷专横、冷酷,是家族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觉民和琴,觉慧和鸣凤几个人的爱情悲剧。D.

49、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看到太太因自己抢夺梳妆匣气得晕死过去后,马上放弃抢夺,因为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将依法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E.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在前往英国时,涂改了国王克劳狄斯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导致英国国王杀了克劳狄斯的两位大臣。【答案】A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A项,应为发兵汉中之前使用马谡的反间计;C项,没有“觉民和琴”。故选AC。25.简答题(1)“会做人”是薛宝钗的特点,请结合“金钏之死”的情节加以说明。(2)在白光中,鲁迅从哪四个方

50、面营造了阴冷,诡秘的氛围?【答案】(1)在语言上宽慰王夫人:金钏儿的死是她自己造成的,与王夫人无关;在行动上为王夫人分忧:她主动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给金钏儿妆裹。(2)人物:陈士成的幻觉;环境:阴冷的月光;情节:祖母讲的神秘故事;主题:白光的描写,白光将陈士成一步步导向死路。【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名著的细节,第一题要求结合“金钏之死”的情节分析薛宝钗“会做人”的特点,第二题要求分析白光中,鲁迅从哪四个方面营造了阴冷,诡秘的氛围,第一题注意从在语言

51、上宽慰王夫人,在行动上为王夫人分忧分析;第二题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的角度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原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发酵地。曾有过报道,不少人跑到高密县去寻找东北乡,寻找高粱地,大失所望而返。可见,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文学地理学的概念。作家既视之为源泉,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从这片原乡升腾而起的关键词应该是:民间,生命力,图腾,自然力,历史,血痕等等。莫言的所有灵感似乎都来自于乡土,但他只是从乡土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乡土的精细写实和原貌复制。其笔下的乡土是野性的、梦幻的、恣肆的、血腥的,一句话,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结合,

52、因而,它们其实是超越乡土的。现在人们很强调莫言对西方和拉美文学的学习借鉴,有人称他为“中国的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也说,莫言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莫言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学精华,更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中国民间的文化形态汲取营养。多年来学习魔幻、荒诞、变形、意识流之类的作者太多了,有的人还学到可以乱真,但能长成参天大树者,又有凡人?到头来都跳不出形式外壳和自我重复。问题就在于能否化为自己的血肉,为我所用,在于有无内在的根因。26. 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27. 文中“形而下”与“形而上”各指什么?28. 请结合文本,谈谈莫言文学

53、创作取得成功对当代文坛的启示。【答案】26.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创作的驱动地和发酵地。 27. “形而下”:莫言生活的真实乡土; “形而上”:莫言艺术加工后的乡土(不拘泥于乡土的精细写实和原貌复制) 28. 寻求乡土的灵感;学习借鉴西方和拉美文学;既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学精华,更要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和民间的文化 形态中汲取营养。【解析】【26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用一句换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此类试题一般要重点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有时注意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此题注意根据文章开头的句子“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原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

54、神理想的发酵地”概括即可。【27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找到区位,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概括,题目要求概括“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含义,文中“一句话,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结合”是对前文的概括,前文的内容是“莫言的所有灵感似乎都来自于乡土,但他只是从乡土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乡土的精细写实和原貌复制”,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28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请结合文本,谈谈莫言文学创作取得成功对当代文坛的启示,这类试题要集合文本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作为原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发酵地”“它们其实是超越乡土的。现在人们很强调莫言对西方和拉美文学的学习借鉴”“莫言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学精华,更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中国民间的文化形态汲取营养”分析莫言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对自己的启示。【点睛】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明确答题的方向。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