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502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4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专题学案 专题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考点导图】一、列强侵略和农民阶级的抗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

2、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应农民的要求和愿望。1864

3、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二、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兴起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中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洋务运动(1)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

4、,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2)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3)评价: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表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

5、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4. 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著作影响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地主阶

6、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推行“商战”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起了启蒙作用主题一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

7、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

8、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请回答:(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材料中三次战争清政府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解题思路第(1)问材料把原因归结为清政府闭关自守、骄傲自大并不完全正确,应归结为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第(2)问概括介绍外国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后果。第(3)问要求回答客观积极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因,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答案

9、(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主题二近代列强侵华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特征:(1)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列强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2)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列强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2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2)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则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

11、场最终形成和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综上所述,列强侵华的手段多样,但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相联的。【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请回答: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

12、的经济侵略及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门商品输出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这一主线来回答,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知识来回答。答案侵略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中国内地市场;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洋行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影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逆差,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近代民族工业

13、的兴起。主题三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的开放1从革命史观看,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开辟租界,把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也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2从现代化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辟,客观上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成为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着带头作用。3从全球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放,使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4从文明史观看,通商口岸开放,有利于接触西方

14、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5从社会史观看,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着、饮食首先传入,西方文明的社会习俗也较早传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史观是史学研究的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包括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学历史教学园地几种新史观请回答:(1)请任选材料中的两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一般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试以这种史学范式,各举一事件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在经济、政治、

15、思想方面的重大进步。解题思路第(1)问任选两种史观,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说明。第(2)问注意近代前期的限制。答案(1)革命史观: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球史观: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史观:客观上使中国出现近代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文明史观:中国的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2)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主题四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

16、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也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1)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

17、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问题探究】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史观解读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文明史观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全球史观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

18、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请回答: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两种史观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解题思路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同一个事件,得出不同的结论;从革命史观看,洋务运动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现代化史观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答案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不能正确阐明判断理由不得分)通史排查真题对点知

19、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2013北京高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国”。史实依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划定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的规定;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是天津条约的规定。答案D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20、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调动知识列强贪婪提出修约遭到拒绝武力解决。答案B知识点二太平天国运动3(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 B陈玉成C李秀成 D石达开关键信息“1862、上海、洋鬼”。调动知识李秀成进攻上海遭遇洋枪队。答案C4(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

21、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辨别选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答案A知识点三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5(2013浙江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

22、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

23、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审题技巧第(2)问要注意时间限定“1840年后”。理解题意第(3)问要从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答案(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6. (2012江苏高考)右图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 “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中可以

24、得出的信息是()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BC D辨别选项说法与题干没有关系;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同,错误。答案A知识点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7(2012浙江高考)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材料信息时间(1862年)、地点(上海)、媒介(上海新报)、内容(外国杂货)。答案C知识点五西学东渐思潮8(2013重庆高

25、考)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调动知识海国图志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而四洲志并没有提出该思想。材料信息从题干信息“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可排除C、D,C项与戊戌变法有关,D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答案B9(2013广东高考,节选)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

26、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与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材料分析刘锡鸿是顽固派,郭嵩焘是维新派。答案(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

27、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模块排查线性题组政治模块题组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理解

28、题意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无知。答案A2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调动知识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群众起义。辨别选项A、B两项明显错误;C项说法太武断。答案D3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 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

29、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主要依据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影响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辨别选项B项应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项应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答案A经济模块题组5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

30、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信息“1847年”“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辨别选项A、C两项反映的是表象;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 6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

31、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A第种 B第二种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理解题意材料中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分别是指技术和文化制度。主要依据洋务运动只是接受了技术,而反对西方文化制度。答案C7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史实依据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列强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刺激的结果。答案B8创刊

32、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材料信息“音信无闻,买卖常有阻滞”“贵乎信息流通”。答案D文化模块题组9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工商皆本”思想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中的“

33、扶清灭洋”主张辨别选项A项不符合民族危机下激发的思想;B项符合民族危机下的“最初觉醒”;C、D两项不符合“最初”。答案B1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上()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C肯定了“中学为体”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D指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缺陷理解题意材料的主旨肯定了“中体”为“西学”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答案C11(2013临沂二模)下表为不同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翻译著作变化情况统计表:时间译著总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宗教类18101

34、867795种3%3%86%18501899567种30%40%8%10%3.5%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的影响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洋务运动的推动 D在华宗教势力衰退材料信息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占有很大比重。答案C1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材料信息“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答案A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

35、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答案D解析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一些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a应该是鸦片走私,d应该是出超。图表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2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圆明园大劫难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假如英法联军的远征根本没有发生,从而使本书失去存在的理由,那该多好啊。”该著作出版时,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致信布立赛说:“我欣慰地看到,一位法国作家为澄清我们共同历史上的片断作出了贡献。”从中可见,作者()痛感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痛斥英法两国

36、殖民军极其可耻迎合了政府否认圆明园劫难历史的态度希望他的书能够增强“记忆责任”A只有一项正确 B只有一项不正确C全部正确 D全不正确答案B解析布立赛此著表明其对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座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感到羞愧,对祖辈们在中国所干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感到羞愧。希拉克的致信表明其认为历史不应被选择性忘记。只有不符合史实。3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像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

37、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奇迹”是指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所以说“这个奇迹现已消失”。4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百姓如不回避,斩首不留。这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A非常渴望建立封建等级制度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的本色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束缚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问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森严的等级制度,说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束缚。5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

38、观点()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具有主观臆断性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说话答案B解析洪秀全、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者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洪秀全也会成为封建君主,实行君主专制,仍然会阻碍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洪秀全所代表的阶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的,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39、()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7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 BC D答案B解析观察坐标图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目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增长。洋行的设立,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

40、清政府不能够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B项正确。8柏杨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拳击手套”主要是指西方的()A先进制度 B先进技术C先进思想 D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拳师”没有看到对手各方面均强于自己,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拳击手套”,因此也希望拥有漂亮的“拳击手套”。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未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先进思想和西方的生活方式。故选B。9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切企业都必须“独任商民勿加官督二字,商之

41、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 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 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官办不如商办”“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可以明确判断出王韬的主张。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轨道(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

42、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1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学”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B“西学”指的是西方的制度和观念C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D这一思想付诸了实践并取得了成功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失败,故D项不正确。12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43、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二十年前,没有人乐于出钱购买股票,而二十年后,人们乐于购买股票,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进步。故选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

44、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

45、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葛兆先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

46、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4)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答案(1)不知道军事失败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2)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

47、。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鸦片战争时期人们的思想愚昧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第(2)问从洋务运动的实质特点等方面归纳。第(3)问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影响等方面归纳原因;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其影响。第(4)问根据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分析中国人心态的变化;从史学研究角度说明影响。14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其评价历来有较大分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史料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

48、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史论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观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两本书中全面否定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观

49、点占了统治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界多从现代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值得肯定。请回答:(1)曾国藩主张学习“外洋器物”的目的是什么?为此,洋务派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特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如何看待上述这一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阐释理由。(6分)(3)史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洋务运动?(8分)答案(1)目的: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抵御侵略。(两个方面各占1分)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

50、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并派遣留学生。(回答完整给4分)评分标准:共计6分。要求围绕材料信息归纳目的;调动所学知识再现措施。(2)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中体西用)。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一观点是荒谬的;采用西方科技,只能削弱中国传统文化。(三个分句要点各占2分,后两点如观点判断有误,则后面两个要点不给分)看法一:同意。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看法二:不同意。现代化不意味着必须否定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两者可以并存、相融。(任答其一即可,回答准确给3分,如回答两个看法,则只按前面的计分)评分标准:共计6分。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表达严谨。(3)前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全面否定洋务运动;后者从现代化的角度肯定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两点各占2分)评价:洋务运动的开展旨在应对清朝的内忧外患;洋务派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军事、教育措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或答: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只注重学习西方科技,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其局限性。(每点占1分)评分标准:共计8分。要求充分运用阶级斗争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能够综合看待历史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