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明中学高三历史周练二十二(必修二第五六单元) 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2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31908年,上
2、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观点的主要是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 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 D中国服饰西方化 5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
3、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6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71872年申报报道:“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喧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奠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传统道
4、德礼教受到冲击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A B C D8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9右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C它让人“
5、见其服而知贵贱”D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10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A B C D 1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
6、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12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1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 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
7、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14观察右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 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 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1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
8、将带来的失业问题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16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17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9、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18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19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
10、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 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20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 311 223 961 4现金20 96 211 538 6累计47 217 435 4100表中反映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 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 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 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21“在
11、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22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 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C造成国际贸易进
12、一步萎缩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23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24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尉金融市场风险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 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25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
13、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26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27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
14、方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2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从孤立到整体 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29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
15、是 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 B C D30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31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 9%军费;21 6%社会保障;19 5%用于资
16、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 1%其他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32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
17、念 A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反对垄断 D追求社会和谐 33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34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A B C D35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政府形象C改善劳资关系 D缓和社会矛盾 36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周练二十二1-5 ACBCC6-10 DACCB11-15 CBBDC16-20 ADDBB21-25 CDBDB26-30 CACAB31-36 CADBD D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