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目的5、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6、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7、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重点:难点:关键: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
2、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教具多媒体、碘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猜想。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形成新知【学情预设
3、】: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学生思考。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碘在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的状态变化。多媒体播放视频: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引导学生注意碘的状态变化以及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的使用。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学情预设】:学生自己总结回答。总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需要放热。【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二、生活中的物理【学情预设】: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物质原来
4、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灯泡内壁发黑,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樟脑丸变小了;2、灯泡内壁发黑;3、冬天,冰冻衣服变干;4、冬天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归纳升华、凝华现象: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5.灯泡变黑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
5、析问题的能力。三、知识应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干冰。【学情预设】:学生了解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干冰的用途例如: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这是凝华过程,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变成水滴,这是熔化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3、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6、运输中食物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设计意图】:通过知识介绍扩大学生知识面,更多了解干冰升华吸热的用途,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三、当堂训练(6分钟)课内练习:1.做碘的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说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由此可以推断气体凝华时要_。2.固态 的二氧化碳升华时能够_热量,所以常用它来使运输中的食物_ ,防止食品腐烂变质。3.冬天,戴眼镜的人喝开水时,镜片模糊不清,这是_现象,冰棒的包装纸上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而成的。4.填上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_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成针状的霜: _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_
7、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晾干: _ 用久的灯泡变黑: _5.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C. 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 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6.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采用下列措施中( )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 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C. 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 用“干冰”升华吸热7.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消失,烧瓶里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象说明( )A.
8、 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 升华、凝华都要放热C.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升华放热,凝华要吸热【设计意图】:知识的生成巩固,提高。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由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学情预设】:叙述本节所学的知识。【设计意图】:加深印象,巩固新知识五、作业布置作业1、本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2、本节倍速同步训练。课后反思:板书: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了、冰冻的衣服变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凝华现象:雾凇、霜、雪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灯泡变黑。3、干冰升华的应用: (1)人造舞
9、台云雾 (2)人工降雨 (3)冷藏食物本章总结 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 + 273K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
10、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 用液 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
11、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1、 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一) 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玻璃、沥青、蜂蜡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同种
12、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汽化:蒸 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13、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单元整体说明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结构: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漫反射。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球面镜有初步的了解。 4、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5、了解色散现象、三原色。 6、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重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折射规律、三原色了解红外线、紫外线。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折射规律。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课时 第二节 光的反射1课时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1课时 第四节 光的折射1课时 第五节 光的色散1课时 总结和复习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