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42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创新方案》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单元综合检测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综合检测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制定了1954年宪法B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C颁布共同纲领 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析:选C“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指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家性法律文件就是共同纲领,故C项正确。2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

2、统计表,材料表明本届代表 ()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0%3.41%2.29%4.55%30.10%13.64%7.39%7.39%2.27%23.86%A.是由普选产生的B有制定法律之权C具有广泛代表性D选举依据1954年宪法解析:选C图表主要说明了各个阶层所占的人数和比例,并未涉及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故A项错误;制定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个体,故B项错误;从图表看,代表构成来自各行业,充分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故C项正确;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故D项错误。3(201

3、7菏泽模拟)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解析:选D材料只提到“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并没有涉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情况,体现不出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说明协商制度是我国引入的,不具中国特色,故B项错误

4、;根据材料中“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没有体现出政府在推进协商制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4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 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解析:选D根据所学,1949年9月召开新政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新中国建国事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1954年,为了保

5、证国家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D项正确。5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有三百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这表明 ()A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得到贯彻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C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迈入新阶段D国家长治久安局面已经形成解析:选A材料中党和政府对“文化大革命”时的冤假错案进行纠正,说明党和政府敢于面对过去的错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故答案为A项;纠正冤假错案,只是针对部分人群,无法体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也没有体现民主法制的发展,可排除B、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长

6、治久安局面已经形成”,可排除D项。6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 () A基层民主制度B“一国两制”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解析:选A材料中“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民主”“村民们进行了座谈”说明是1998年实行基层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主要解决港澳台问题,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涉及的是民族问题,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是基础性工程,故D项错误。71992年

7、6月,蒋纬国的初中老师谈家桢访问台湾。蒋纬国向其赠送了钟控收音机及其题字的收音机盒。收音机盒侧面镌刻:“我们的基本立场出发点:海峡两边都自认为是中国人,我们的愿望国家战略目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中国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蒋纬国敬赠”。他赠钟意在表达 ()A坚决拥护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B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C铭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是两岸共同心声解析:选D大陆的“一国两制”台湾并没有响应,故A项错误;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铭记尊师重教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中题辞内容表明承认一个中国,希望国家富强,故

8、D项正确。8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错误的是 ()A开创“一国两制”的新局面 B实现澳门地区的完全自治C中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D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解析:选B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开创了“一国两制”的新局面,通过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执行基本法,为澳门提供了创造美好明天的重要制度保障,故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澳门特别行政区执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但并未实现完

9、全自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9(2017吉林一模)1957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由此看出毛泽东 ()A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B想建立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对外交往的原则C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方针D制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策略解析:选A根据材料“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

10、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说明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要建立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对外交往的原则,而材料说明中共在反思自己的政策,故B项错误;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方针是在1950年,故C项错误;制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错误。101954年12月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的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对这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 ()A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B打破

11、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C着重讨论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选D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D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的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排除;1949年新中国实行“一边倒”,与苏联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排除B项。11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了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的,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在西方国家

12、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解析:选D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虽然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但直到1979年1月才正式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虽是在1972年9月底访华,但访问期间就迅速与新中国建交,所以周恩来说他“比尼克松勇敢”,故答案选D项。12(2017洛阳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

13、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式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因此体现的是积极开展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故C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

14、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

15、”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8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

16、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5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今后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指出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可知中国共产党没有准确的把握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

17、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的概念,民主建设精力分配不均衡。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依法治国,而只能是政策治国”可知治理国家不是靠政策而是依靠法律。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该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根据三则材料所对应的历史阶段,分三个阶段归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阶段特征;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所归纳阶段特征和材料中的政治建设事件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

18、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4)特征:新中国成立:初建;“文革时期”:曲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完善。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间国家贸易状况1955年8月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

19、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 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1955年9月12日缅甸中国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计13 480吨钢材、266吨生丝、8 000件棉纱、3 000箱玻璃、5 000条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1955年12月29日缅甸中缅签订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换货议定书1956年4月柬埔寨经济代表团访华,两国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双方各出口500万英镑的货物1956年5月日本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1956年5月巴基斯坦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中国供应巴基斯坦30万吨煤的合同1956年6月柬埔寨中柬两国在北京

20、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1956年6月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印尼10月,贸易代表团访华;11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期限一年,双方各出口1 200万英镑的货物1957年7月阿富汗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1958年7月苏丹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的背景及特点。(12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图表可得出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时

21、间段在19551958年;第二,国家都为亚非国家;第三,交往内容多经贸往来。由此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建国初期,国际上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为了打开外交局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一致好评,并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发展经贸关系;国内正致力于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发展经济。第二小问可从贸易对象、贸易方式、贸易主动权等角度分析概括。答案:背景: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新中国及独立后的亚非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特点:外贸工作配合外交工作;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以初级产品为主,具有互补性;贸易对象国逐渐增加,既有官方交流,也有民间交往;体现国家独立,富有灵活性;中国拥有一定贸易主动权和优势地位。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