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8KB ,
资源ID:7840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40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太原市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太原市徐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

1、徐沟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 满分:100分 命题:高考命题研究中心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2、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

2、公民开放3、雅典政制记载,(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也必须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 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4、“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5、孙膑兵法曰:“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道:“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

3、,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6、史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D.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7、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

4、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8、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控制地方官吏B增加国家的收入 C显示国王的权威D更好地考核官吏9、北魏学者杨衔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反映出A民族矛盾阻隔了南北方交流 B政治分裂推动经济发展C改革加速北方经济文化恢复 D士族门阀政治已

5、渐消除10、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 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B促进民族融合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1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2、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

6、”,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13、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 方田均税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免役法 D. 市易法14、司马光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餐,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对此认识准确的是A. 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者,其言多为污蔑之词不足采信B. 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

7、法的反思C. 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分析要比其他人客观公正D. 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势必为其寻找借口开脱责任1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C 信仰是否有必要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1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8、性17、列宁说:“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8、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9、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

9、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2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清代从1901到1911年的最后的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新的开创时期”主要指清政府A通过军事改革开创新的时代 B废科举推动教育近代化C倡办商业加速经济转型 D预备立宪促进民主进程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

10、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22、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23、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

11、的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24、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严重 B改革了封建政治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5、有历史学家指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一战所有的主要参战国均严重低估了现代化军队所要花费的弹药数量。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表明一战A极大破坏社

12、会生产力 B促使政府机构转变职能C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6、在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分歧最大的问题是A.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B. 处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C. 在多大程度上削弱德国 D. 限制德国军备问题27、“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上述材料与美国1914年8月奉行的“中立”政策大相径庭,这表明A. 美国的政策是为其利益服务的 B. 美国的“中立”是不偏不倚的C. 美国“孤立主义”传统是一贯的 D. 美国远离欧洲,不愿参战28、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

13、这种情况说明了A. 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 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 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 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29、“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一战A. 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 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C. 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 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30、条约有如下规定:“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

14、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条约A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B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德之间矛盾C使德国立即成为世界政治大国D减弱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信任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总55分)3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吏治腐败的局面,改变因循敷衍、没有实效的官场恶习,明朝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 “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

15、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还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

16、九成者一律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张居正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作用。(6分)3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福泽谕吉(18351901年)生于下层武士家庭,13岁才入村塾学习论语、孟子,后进入“适塾改学西学。他苦学英语,两度访美,游历欧洲,以启迪国民为己任,立志“在远东建立一个新文明国,使日本与英国并驾齐驱,东西遥遥相对。他一生不做官,只从事翻译、著书、教育工作,创办庆应义塾(今日本庆

17、应义塾大学),出版思想巨著劝学篇。代表明治维新思想主流的劝学篇,“以提供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为目的编写,共发行340万册(当时日本人口3500万)。该书反对传统儒学,提倡实学(即写信、算账、物理、地理、历史等);反对政府专制,提倡四民平等、男女平等;提出“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培养国民“文明的精神;主张国与国平等,批评中国妄自尊大,并预言要“将中国导向文明之国,唯有推翻满清政府,此外别无他途。摘编自范福潮福泽谕吉的预言 材料二 张之洞(18371909年)出身官宦之家,13岁中秀才,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探花),仕途亨通,位极人臣。他一生办实业,使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办新式教育,

18、创立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派数百人赴日本留学。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出炉,目的是为申明自己与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区别,以防变法失败殃及自身,最初只印了300册送往北京,进呈光绪帝,分送部分官员,在民间影响甚微(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150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人读过此书)。该书推崇儒学为正宗,固守“三纲五常,津津乐道于“中体西用,视平等、民权、独立、自由等一切有损君权、官权、儒教的变法思想为异端邪说。但他不会想到,他开办的新式学堂成了民主思想的摇篮,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民军,建的枪炮厂为革命制造军火,设计推动的新政加速了清朝覆灭,他成为大清王朝变相的掘墓人。摘编自范福潮清末新政的设计师

19、张之洞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张之洞二人变法思想的异同。(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本劝学篇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10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

20、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摘编自ER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ER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