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139KB ,
资源ID:78380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38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古代诗歌鉴赏.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古代诗歌鉴赏.doc

1、考向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弈者处于不利之局,围棋只剩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

2、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搞清颔联、颈联的大致意思。通读全诗不难看出,颔联写弈棋者心细如蛛丝、一动不动关注着棋局,颈联写弈棋者处境不利,但仍在坚持,据此即可总结人物形象。分析时注意结合写作手法。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注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慵:懒。从词的最后两句中,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

3、象特点?请概括分析。答:答案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留恋自然,品行高洁。词人借品行高洁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性格。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玉楼金阙”指华丽的天宫,也指汴京的宫殿,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地方,但词人却“慵归去”,可见词人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不愿在朝为官的特点;“且插梅花醉洛阳”,不愿在朝为官,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十分欣赏留恋,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

4、为伴,隐逸归老,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同时“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答:答案(1)第一首开篇所写之柳是

5、春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2)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形象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荫,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

6、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在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玉楼春“东风杨柳门前路”,想来他已在情人楼上与之作过一番缠绵悱恻、难分难舍的话别,他踟蹰来到门前路边,东风轻拂着袅袅柳枝,使人想起古人折柳赠别之说,更撩拨着他伤别的心灵这是一个充满离别气氛的景。接着,笔锋突然凭空一转,“毕竟雕鞍留不住”。“雕鞍”,指马,实又指他自己。这里不言其欲留,只

7、言留不住,尤其领之以语气绝重的“毕竟”,这就婉曲且极传神地折映出情人在门前长久延宕、徘徊不肯离去的神态和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微妙心境,“留”而不得。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重,一生仕途抑塞。“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碧桃的特点: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

8、、处地荒僻。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碧桃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重”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首诗都写到了

9、“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答:答案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特点的比较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题目是要求答出不同之处。分析诗歌内容,比较二者可知,王维的诗中,“红叶”是静态的,诗句意境优美,诗人是悠闲自得的。王勃的诗中,“黄叶”是动态的,意境凄凉,诗人是伤感的。据此组织答案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秋夕旅怀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诗

10、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明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作用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两句诗人放目望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地向远处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五、六两句,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

11、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借景抒情,通过这些意象,来抒发羁旅之愁、乡思之苦。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答: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作者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

12、、平和)的心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答:答案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贫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

13、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3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题目。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14、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答:答案“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表现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

15、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答:答案“萧萧”描述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之感;“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当年,长兄宜州司户王安仁病逝,时年37岁。这首诗是作者于次年皇祐四年(1052)回江宁料理长兄王安仁丧事时所作。冶城:古地名,在今

16、南京市西,临长江。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答案“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榆河晓发明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者,空惭旅鬓斑。注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弃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

17、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答案写景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风,为近景。善于炼字:“出”“生”二字运用得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8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清平乐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天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答: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

18、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天”“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行子:出行的人。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答: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

19、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送别诗,句句写景,处处含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说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寂寞”二字,既写出了外界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第四句的“寒”字因“此夜”二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寒体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独有的内心感受。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入景

20、色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chun lin):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

21、,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答案“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了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应考者的美好祝愿。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

22、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羸骏白居易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注骅骝:赤红色的骏马。驽骀:劣马。前八句运用衬托手法刻画了“羸骏”形象,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用北风和苍茫的黄河,衬托羸骏悲哀孤独的身影;用冰河水、落雪的荒坟,衬托羸骏无处容身的凄惨境况

23、;用严冬只剩枯草的田野,衬托羸骏无法饱食的悲惨形象。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赠边将施肩吾轻生奉国不为难,战苦身多旧箭瘢。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注柳营:汉代将军周亚夫驻军细柳防备胡人。周亚夫以治军严明著称。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答:答案尾联化用了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细柳、治军严明的典故。诗人把这位将军比作周亚夫,他时刻警惕着“犬戎”侵犯边塞,为此而仔细查看、研究阵图,表现了将军心系祖国,忠勇有谋,兢兢业业的形象。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送何遯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

24、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的场景,表现出友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答案诗人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船尾大

25、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1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答:答案“可怜”在这里是可惜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考点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

26、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

27、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

28、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游赏心亭王珪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

29、,九秋天地入吟魂。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注赏心亭:建康(今江苏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对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惆怅之感。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对历史变迁的惆怅之感。(亦可分析“空”“压”“来”“入”等的炼字之妙)对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

30、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注洮河:水名,在今甘肃。吐谷浑:代指敌军首领。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答:答案整首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因为军队骁勇善战,战事大捷喜人。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瑶瑟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冰簟:凉席之美称。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本诗的思想感情的。答:答案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夜云、雁声、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清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李太白杂言(节选)徐积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

31、秋山清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注宫锦:宫锦袍。唐才子传记载:李白“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作者认为李白诗才远胜杜甫。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

32、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答案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1(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33、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第

34、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中“惠远”“东林”运用典故,“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要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三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委婉表达劝告之意,后者直接表

35、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三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2(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

36、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歌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生活方式中做出选择。(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答案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思想和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

37、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认为其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滞不前,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向学。“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38、(2)题。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39、。(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岁”发出感慨,感叹人事无常,欣喜春去复来,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之情;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暗示了诗人仕途不顺,饱含着对冷暖寒暑、苦辣酸辛的感触,又体现了一种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情感;新春之际,举杯敬皇上,表达诗人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值得欣喜的是自然的时序

40、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渔家傲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注逡巡:这里指顷刻间,形容时间极短。当:作为。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字精妙,“闻”“敲”二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匠心独运。B“忽”“逡巡”与“旋”

41、等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C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花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合,花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D这首词描写了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趣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C项,“采莲女随手采摘莲花酿酒”有误。“厮”在这里是“相互”的意思,与下句“相”字同义;“酿”这里指“混合”。词句的意思是“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搅在一起”,并非采摘莲花酿酒。(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答:答案“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

42、,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后句写船因无人摇桨而在沙滩上搁浅了,用“惊起”二字写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既表现了“醉”字,又写出了“醒”字,起到从醉眠到苏醒的转折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要立足全词,首先从内容、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抓住关键字词,然后再考虑局部的表达技巧。下片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

43、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漂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刘禹锡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B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C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

44、地祝福。D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C.“满怀深情地祝福”错误。此处表达的不是祝福,而是对李郎中赴任蕲州的劝勉。蕲州在今天的湖北蕲春,是古时所谓的楚地,刘禹锡有诗“巴山楚水凄凉地”,此地远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属于偏远之地,诗人说“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所以作者在此劝勉李郎中早日回到长安与父母团聚。(2)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劝勉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流露出被贬楚地的惆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所包含的意蕴的分析能力。本诗的尾联“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表面的

45、意思是:你的父母在北方正在殷切地盼望着你能回家与他们团聚,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京城。此联表面看是对李郎中早日返回京城的劝勉,其实是在说诗人自己,诗人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到边远之地,当时诗人的母亲还在人世,而且在北方苦等诗人的回归,“北地交亲长引领”既是指朋友父母对儿子的盼望,也是指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期盼,所以此处是借劝勉朋友,表达自己返回京城的愿望;而“早将玄鬓到京华”中“玄鬓”指黑色鬓发,代指青年人,而诗人此时已是中年,两鬓已白发斑斑,此处流露出诗人被贬楚地的惆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46、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橦(t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C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以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D颈联转写蜀中民情,“汉女”“

47、橦布”“巴人”“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A项,“清新、明快”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给人以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最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联应该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答:答案前两联写景(借景抒情)

48、。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叙事(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尾联用典(用典抒情)。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诗紧紧围绕李使君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使君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情因景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

49、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咏萤虞世南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咏萤李嘉祐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

50、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注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飘飖:同“飘摇”。(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B“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C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D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理解有误,虞诗只对萤火虫形象的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李诗虽对萤火虫进

51、行了多方面描写,但算不得细致入微。(2)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虞世南的咏萤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从而袒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而别具情致。李嘉祐的咏萤运用铺陈的手法,通过对萤火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对小小的萤火虫给予了深情的赞美。用墨如泼,多方勾勒,再现萤火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52、的能力。分别指出两首诗歌运用的技巧,然后再分析其不同。虞诗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而别具情致。李诗运用了铺陈的手法,给予了萤火虫深情的赞美。萤火虫虽光微体轻,但它凌风斗露,光焰不灭,其韧性令人钦佩。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万山潭作孟浩然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注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1)

5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稳坐磐石之上垂钓,心境仿佛与水性相通,将自我沉浸于周遭景物之中。B鱼儿和猿猴一低一高,相映成趣;作为动景,又恰与上联稳坐之“静”形成对照。C后两联借助典故,把自己游山的过程说成是在“寻访神女和玉佩”,浪漫而有趣。D诗人为传说而神往却求之不得,只得与当年的郑交甫一样心怀遗憾,郁闷而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D项,“心怀遗憾,郁闷而归”错,结合“沿月棹歌还”可知,诗人虽求之不得,但并不沮丧,而是唱着歌乘兴归去。(2)闻一多称此诗贵在“冲淡”,“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孟浩然的诗”。请结合诗句,对本诗“淡”的特

54、点加以说明。答:答案意象素雅清淡:诗中的万山潭水色彩清淡;猿、鱼等意象也不着雕饰,清朗简洁。情感闲适恬淡:诗人心境平和纯粹、安然自得,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之情。语言简洁淡雅:本诗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如话。结构自然冲淡:四联诗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情趣。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的鉴赏能力。题干当中给出了“冲淡”一词,已经指出了思考的方向,可以从诗歌内容、意境、情感、语言等角度分析其“冲淡”的特征。比如,从意象和情感来看,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之一字,更显安闲,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之情。且潭水清澈

55、,与诗人闲适的心境相契合。颔联,“鱼行潭树下”,写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此句写景色彩清淡,意象只用“鱼”和“猿”,清朗简洁。总之,情感和意境都显出一种“冲淡”之美。从语言上看,这首诗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如话。如“沿”字,用得简单又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

56、令人向往。从结构和章法上看,四联诗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情趣。全诗有动有静。首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颔联,是动景。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注孚若:即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约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

57、3),因梦已故挚友方孚若而作。斫:为用刀、斧等砍劈。东溟:东海。鲸脍:指切细切薄的鲸鱼肉,好吃的美味。圉人:养马之人。龙媒:骏马。(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得慷慨悲凉,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词人的情感。B“唤厨人斫就”四句,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写出了梦中人的意气豪情。C词人用曹操和李广将军的典故,暗示自己跟友人和他们一样都是英雄豪杰。D“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轻轻就能唤醒美梦,说明词人虽酒酣但入梦不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说明词人虽酒酣但入梦不深”错,“轻唤回”重点是表达梦想不能实现的遗憾与失落。(2)词

58、中作者的理想和现实有怎样的矛盾?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答案理想是与友人相逢,同登楼台,共享美食,一起建功立业;现实是阴阳两隔,孤身一人。理想是报国建功,收复失地;现实是年华已逝,功名未立。理想是像李广将军一样能建功立业;现实是报国无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作答时,要先答出词人的“理想”是什么,然后答出“现实”又是怎样的,要突出二者之间的矛盾。先读懂全词,再根据具体词句进行分析。上片虚写梦境中的理想生活,梦见和方孚若一同大展宏图。下片实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上、下片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示了词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写与友

59、人相逢,同登楼台,共享美食,一起建功立业。而现实是“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挚友已乘鹤西归,阴阳两隔,独剩自己孤身一人。“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建功立业。而现实是“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年华已逝,功名未立。“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希望能像李广将军一样建功立业。但现实是“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报国无门。综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10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1)(2)题。秋暮书怀谢榛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

60、连天鸿雁来。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注樽罍:酒杯。西园:位于今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B颔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

61、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错误,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颈联中赋予“白发”“黄花”人的情感,是拟人。(2)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答:答案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的愤慨。杜诗抒发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颈联中“常作客”点明漂泊,以“多病”指出患病,尾联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解析本题考查对比

62、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谢诗的颈联“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的意思是:无情的白发淹没了流逝的岁月,多情的黄花映照酒杯,我只有借酒浇愁。此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的意思是: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此联借用典故,暗寓情怀,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杜诗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诗人常年“作客”的漂泊生涯,悲哀之感强烈浓重,令人

63、心神寂寥,无可排遣。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尾联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极尽笔墨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至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汴岸置酒赠黄十七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注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涴:污染。初平:即黄初平,

64、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斗杓:指北斗星。(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C项,“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错误,诗歌原意为“不如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指不妨如东汉黄宪一般,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清明。(2)本诗

65、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赠别几复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注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答:答案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

66、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分别分析两首诗中“月”的形象特点和意境风格,然后再比较其中的异同点。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中的“月”是真实的明月,与诗中“黄流”这一意象合用,“黄流不解涴明月”指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浑浊的河水也不能污染澄清的明月,表现了一种不为世俗所污的自信心,也暗含劝勉友人黄十七要保持高洁的情操。再看诗人的第二首诗赠别几复,这是寄赠友人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的“月”并不是现实的月,而是作者想象中的明月,属于虚写,“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诗人想象与友人离别之后的情景,明月照在今天诗人与友人倾心交谈的地方,而倾谈

67、之事则已成往事,虚实结合,更能表达诗人不舍的愁绪,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与关切。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陈章甫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注本诗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却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其上书力争,破例录用。陈章甫因此备受天下士子推崇,仕途却坎坷不顺,

68、其也无官场进取之心。郑国游人:因陈章甫曾隐居在嵩山,河南又是春秋战国时郑国故地,故称。洛阳行子:李颀自称,因其曾任新乡县尉,地近洛阳,故名“洛阳行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笔四句,摹写了“南风大麦黄”“枣花桐叶长”“青山做伴”“嘶马思乡”的送别场景,笔调轻松,情怀旷达,奠定情感基调。B诗歌用“虬须虎眉”“大颡”等外貌细节描写,既与上句“立身何坦荡”相呼应,又反衬出陈章甫仕途之险恶坎坷,以实衬虚,构思精巧。C诗歌结尾四句,分写行者和送者,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而末二句以试问语气,想象陈章甫返乡后的境况,有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D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不为

69、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B项,“又反衬出陈章甫仕途之险恶坎坷,以实衬虚”错,诗歌写陈章甫相貌堂堂,意在烘托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形象。(2)诗歌是如何刻画友人形象的?答:答案诗人以“立身何坦荡”显其性格,以“虬须虎眉仍大颡”画其容貌,以貌衬神;以“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夸张手法写其才学,“不肯低头在草莽”在神态描写中凸显其志节;以“酤酒”“醉卧”“空望孤云”等细节写陈章甫虽仕实隐,表述其与官场不合而借酒隐德;“长河浪头”“津口停舟”则以比兴手法,虚实结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诗人以艺术的概括,生动地描写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能力。“陈侯”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表现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诗人首先突出陈章甫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其容貌,既能抓住其特征,又能表现其性格;写才学既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友人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