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30.50KB ,
资源ID:78350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35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十课学以致其道篮球明星姚明很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他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也希望自己身处困境时,能像书中英雄那样放松。他还将这本书中讲到的不同门派的过招特点运用到篮球运动中。打斗时,如果一方想击另一方的脸,开始时会握紧拳头,在对方的面前高高举起。但是,如果什么动作都不做,对方就猜不出自己要打击的部位了。正如不同门派之间的打斗,在篮球运动中,准备进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许多不同站位。姚明在出击的时候不先出手,不让对手猜出自己将会做什么。姚明认为,对手如何反应会向自己透露一些关于对手的信息,对手一定会显示自己的强项,然后姚明就能据此设法回应。正是这种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姚明不断地走向更大的成功

2、。可见,学以致用是一种走向成功的能力,是一种使自己更轻松地前进的智慧。而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把知识变成能力的人,就会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就会华而不实,很难获得真正的提高。所以,作为青年人,就要多向姚明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孔子早就有“学以致其道”的说法,倡导弟子们将所学知识最大程度地付诸实践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孔子“学以致其道”的教育思想。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

3、,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

4、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从论语中的

5、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3.4)

6、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学以致其道以:_(2)耕也,馁在其中矣 馁:_(3)则民莫敢不用情 情:_(4)焉用稼 焉:_答案:(1)连词,表目的,来(2)饿(3)诚,真诚(4)疑问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译文:_(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_答案:(1)各种工匠通过在作坊里劳作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2)古代从事学习的人是为了端正和充实自身,今天从事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要义探究3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理解“为己”“为人”?点拨:文中“为

7、己”和“为人”的含义与今天不同。孔子认为“为己”就是为了端正和充实自身,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后孝敬父母,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人”就是向别人卖弄,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两者比较,前者是光明磊落的君子,后者是蝇营狗苟的小人。4孔子说樊迟是小人,孔子的话你赞成吗?说说理由。点拨: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按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他认为,在领导位上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和倡道。

8、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了。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和今天的教育不能相提并论。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敏于事而慎于言敏:_而:_(2)

9、就有道而正焉 就:_正:_(3)贤贤易色 贤:_易:_(4)事君能致其身 致:_(5)虽曰未学 虽:_答案:(1)勤勉连词,表并列(2)动词,走向,到/动词,匡正(3)意动用法,以为贤,推崇/动词,轻视(4)动词,奉献,献出(5)连词,即使6翻译下面的句子。(1)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译文:_(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_(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_答案:(1)你要做一个有修养的儒者,不要做一个无修养的儒者。(2)(君子)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德多才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3)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从不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从不重犯

10、同样的错误。要义探究7“君子儒”和“小人儒”有怎样的区别?点拨:“君子儒”是指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的儒者;“小人儒”则指只重视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儒者。8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你如何看待孔子提到的这种对君子的道德要求?点拨:我比较认同孔子的看法。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克制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做事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方面。这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9古人讲求“进德、修业”。从孔子和子夏等人多次谈到的“好学”的表现看,他们所说的“学”侧重于“进德”与“修业”的哪一个方面?点拨:侧重于“进德”。他们十分

11、强调学习目的:“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谋道不谋食”,要人成为“君子儒”。在他们看来,学习“道”,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境界,引导百姓,成就“文武之道”(实现周礼)。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突破词句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攻乎异端攻:_异端:_(2)文武之道 道:_(3)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大者:_ 小者:_答案:(1

12、)治/杂学,邪说(2)治理国家的法令制度、礼乐政教(3)大的方面/小的方面11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_(2)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_答案:(1)我不是生来就懂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快地探求知识的人。(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2)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老师呢?(宾语前置,“何之有”为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要义探究12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点拨:子贡认为周文王、周武王之道仍流传于世。但不同的人对文武之道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孔子“学无常师”,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不同的东西,故获得了高深的学问。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子

13、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3.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突破词句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夫子至于是邦也至于:_(2)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俭:_(3)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或:_(4)子闻之,曰:“是礼也。” 是:_答案:(1)到(2)约束(3)有人(4)这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_(2)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译文:_(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_答案:(1)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意志,切实地提问并且脚踏实地地思考,仁也就在那里面了。(2)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要义探究1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被引用为复旦大学的校训,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点拨:人要学有所得,但眼界太狭隘,就会固执于一孔之见;相反,广闻博见而守不住自己的志向,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中,如果提问与思考不切实际,也就不会有收益。因此,一个人读书学习,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须遵循这一科

15、学的学习原则。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各门学问经典林立,我们既要开阔视野,广博地吸收有关的新知识、新成果,从而使自己赶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又要认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以贯之,锲而不舍,使自己学有专长。同时还应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不断完善自我。16孔子非常熟悉周礼,但入太庙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这说明了什么?点拨: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但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17如何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点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海无涯,知识的探求是无尽的,人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永不满足;二是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6、,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只有承认自己不懂,才能去主动学习,避免鲁莽、虚荣。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以:来B君子谋道不谋食 道:道义、学术C贤贤易色 贤:贤人D斯害也已 斯:代词,这解析:选CC项,贤:形容词,贤德。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1)古之学者为己己:_(2)今之学者为人 人:_(3)博学而笃志 笃:_(4)贤贤易色 贤:_答案:(1)名词活用为动词,端正和充实自身(2)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别人卖弄(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定(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贤”,可译为“推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

17、而笃志B古之学者为己C有言者不必有德D未闻好学者也解析:选DA项,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形容词,学识渊博。B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 古之学者为己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解析:选DA项,介词,对于/介词,跟,同;B项,代词,代知识/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动词,成为,做/介词,为了;D项,均是连词,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5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8、)例句:小人哉,樊须也A馁在其中矣B而亦何常师之有C贤哉,回也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解析:选CA项,状语后置句,即“在其中馁”。B项,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常师”。C项,主谓倒装句,即“回也,贤哉”。和例句相同,例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樊须也,小人哉。D项,宾语前置句。6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上好礼,_;上好义,_;上好信,_。(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可谓好学也已。(3)_,_,仁在其中矣。答案:(1)则民莫敢不敬则民莫敢不服则民莫敢不用情(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78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

19、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注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贤:推崇。易:轻视。致:奉献,献出。7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_答案:培养人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回答“德”“行”两方面即可)8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答:_答案: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践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具备了伦理道德,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

20、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子夏的话,实际是对孔子观点的进一步发挥(与孔子的观点一脉相承)。(二)阅读下面的三段文字,完成910题。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子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

21、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9根据两段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基本的治学精神是什么?答:_答案: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妄说)10结合两段的文字,请谈一下你对丁肇中先生“三问三不知”的看法。答:_答案:丁先生的“不知道”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是对孔子的治学精神的继承。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学习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 三、文言文阅读(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詹 鼎 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

22、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

23、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

24、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

25、付解析:选CA项,“舍”,可以联想到“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为“寄居”正确。B项,陈情表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是“改变”的意思,和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确。C项,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延”是“延请”的意思,据此推断C项不正确。D项,“属”,通“嘱”,意为“托付,交付”,正确。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A项中前一个“与”,介词,跟;后一个“与”,连词,和。B项中前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介词,把。C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项

26、中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辄能言诸生所诵夜坐饼灶下,诵不休为其府都事,有廉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BC D解析:选B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句是写他的廉洁;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和的选项。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

27、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解析:选D詹鼎没有担任过河南行省郎中一职,原文说吏部要求让詹鼎担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但被丞相否决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8、语。(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译文:_(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译文:_解析:(1)“故”,本来;“市”,做买卖,做生意;“业”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家业;“奈何也”,固定句式;“从”,跟从。 (2)“孰”,谁;“谓”,说;“是”,指示代词,这;“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保全;“赦”,赦免;“问”,责问,追究。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29、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是台州宁海人。他家一向贫贱,父亲在集市以卖饼为业,寄居在县里的世家望族中。县里的世家望族中只有吴家最富有,地位最高,就寄居在他们家里,生下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上的儿童嬉游,只喜欢到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说出学馆里的学生诵读的内容。吴家很喜欢他,对他的父亲说让他读书。詹鼎欣然同意,只是他的父亲不愿意,骂他说:“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经常自己温习功课,夜里坐在饼灶下面干活,也诵读不停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可改变,就送他去读书。过了一年,全部掌握了他的老师所会的东西,老师辞归

30、了。当时吴家聘请老师,詹鼎也跟从学习,吴家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他,让他学习。不到几年,吴家的孩子没有能和詹鼎谈论的了。他们的老师辞去,于是詹鼎就做了吴家各位孩子的老师。元末,方国珍在海上起事,官府不能控制,就把重要的职位授给方国珍。方国珍在庆元建立府署,寻求士人为己所用。方国珍听说詹鼎很有才能,就用计谋捉住他。詹鼎被方国珍擒获,无可奈何,只能替他出力,担任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事,有人触犯了法律,交给詹鼎处理,詹鼎严格按照法律定罪。平章事的妻子接受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许可,说:“现在方家想成就大事,应当任用天下贤能的人,一心遵守法律,怎么能让妇人来干预事务呢

31、?”没有答应。平章事的妻子很生气,就诬陷他,詹鼎被关到牢狱中,半年才释放出来。再次被起用,担任上虞制。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界相互交错,军吏中显贵的大臣很多,他们认为詹鼎不过是一个儒生,不熟习边疆事务,因而多次违反规定。詹鼎召集众人聚集到庭堂上,拉出一个驿丞,用不承受公命之罪来责问他,并杀了他。庭堂上的人都怕得双腿发抖,跪在地上用膝盖行走向他请罪,跪很久不能站起,他才作罢。以后,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什么要陈述的,都跪着和他说,不敢抬眼看他的脸。詹鼎处理事情有才干,竹简案卷堆满跟前,一会儿就能判决完。至正末年,我大军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了,乘坐着楼船逃到海上。皇上非常生气,想发兵讨伐他。方

32、国珍身边没有谁能为他想出好办法,詹鼎替他起草上表谢罪,言辞非常恭谨有理。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并且让方国珍担任了右丞的职务,詹鼎也被召到京城。当时河南行省缺人担任郎中一职,吏部请求让詹鼎担任。丞相说:“我们一起共事,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外放做官。”等了半年,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没有满任期,主管部门请求任命官吏。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强过任何人。”他就这样被人称道。詹鼎在刑部任职的时候,坚持用宽厚仁德来执行法纪,没有严威的名声,人们却都喜欢他的不苛刻。适逢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军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贿

33、赂。御史审查詹鼎,詹鼎说在留守的时候外甥来省亲,怕是有这事,自己确实不知道。御史说:“法贵在杀那些有名的。”最终杀了詹鼎,参与的百余人都被杀。四、语言表达16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仿照鲁迅对史记的评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论。评论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也可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每则不超过20字)诗经:_论语:_红楼梦:_解析:评价时,可按题干要求,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析;同时,注意语言的概括性,不要超过字数限制。参考答案:诗经:悠远的民谣,先民的歌唱。论语:仁者的叮咛,智者的思想。红楼梦:流泪的宝黛恋,逝

34、去的大观园。17(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回答:“_。”解析:本题以一则哲理故事为命题素材,既考查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考查了理解、分析、概括等阅读能力,体现了命题的文化追求。注意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联系上文解答。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针对的是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应在

35、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应在低处小心。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实质。参考答案: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学以致用走向成功只听说大山的巍峨高耸,不亲自攀登,哪能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只听说大海的浩瀚,不亲自观赏,哪能欣赏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只听说沙漠的一望无垠,不亲自探索,哪能体悟到黄沙热舞的壮美。人亦如此,知识应该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刘向曾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实践是成功的催化剂,学以致用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人不断完善自我,更新自我。赵括纸上谈兵,背诵兵法条文,议论排兵布阵,他

36、父亲赵奢也不是对手,但是长平之战,一败涂地。不但自己死于战场,而且使赵国丧失了四十万精锐部队,再也抵挡不住秦国的疯狂进攻了。马谡饱读兵书,按兵书“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法则占山布阵,街亭一战,丢盔卸甲,败逃回蜀。两人的失败,并不是知识的失败,兵法本身不错,他们死搬教条,不能学以致用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学习重要,实践更为重要。如果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超越书本,升华知识,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那么实践了就一定会成功吗?当然不是。知识用于实践却能让理想变成现实,空想变成价值,才有梦想成真的可能。 李时珍为了研究各种草药,广泛猎取书籍,大量阅读,不过他明白不仅应读万卷书,更应行万里路。他亲尝百草,一边

37、给患者治病,一边编写出本草纲目。袁隆平,家中书满屋,经常与相关学者交流,但他也从不放弃亲自下农田考察,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他实现梦想,是当代神农。菲尔普斯以八金奇迹,让水立方显得更加灿烂辉煌,在平时他每天读完相关书籍后便会游泳,让他拥有了高等级的技术。以上几人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才获得了成功。只要学以致用,每个人成功几率都很大。人类的实践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键。点评在西方国家,家长十分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培养他们亲身实践的习惯。而在中国,家长则认为基础教育更重要,致使嘴上功夫厉害、只会纸上谈兵的中国孩子不计其数。这也许就是中国科技落后的一个原因吧!作为青少年,奔走于“两点一线”的同时,更应牢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学以致用,用有限的知识创造出无尽的财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