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19.50KB ,
资源ID:78348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34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试题1(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试题1(含解析).doc

1、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专题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好题考点自测1.2017天津高考,4,4分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2.2017海南高考,7,2分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

2、“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3.2020海南高考,7,2分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变法”“变科举”“储才”“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

3、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可以证明()A.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B.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C.“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D.洋务运动客观上助推了维新变法5.2019江苏高考,22,4分(节选)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畬、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

4、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

5、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6.2020湖北荆门模拟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颇具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7.2021广东广州阶段检测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C.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D.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8.20

6、16全国卷,28,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9.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十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10.2016海南高考,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

7、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8、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6分)11.2020安徽合肥调研1906年冬,同盟会召开会议讨论革命旗帜的设计方案。与会代表提出了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象征当时中国十八省的十八星旗,象征天下大同的井字旗等若干方案。这些方案的提出表明()A.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增强 B.各地革命理念趋同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清朝统治分崩离析12.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的概念,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革命指

9、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13.孙中山很早就向往社会主义。早在1905年5月,孙中山就曾亲自访问在比利时的社会党国际局,要求第二国际接纳他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党为其成员。1914年,他又致函国际局,呼吁国际局委派组织成员来帮助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孙中山()A.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B.是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徒C.将社会主义作为革命的目标D.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14.2020山东济南章丘模拟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于1916年2月休刊。同年9月复刊后,其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

10、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15.2016天津高考,7,4分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16.2020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下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漫画靠不住的。该漫画反映了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代表传统观念的“三从四德”石柱已摇摇欲坠。作者意在说明()A.

11、传统伦理受到冲击B.男女地位趋向平等C.思想解放任重道远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17.2016江苏高考,22,6分(节选)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

12、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考法帮变式训练1.2021安徽合肥调研测试1868年,蒲安臣作为清政府特使

13、率领使团出国访问,他在旧金山发表演说称:中国鉴于另一种文明已从四方八面逼近而来,已经睁开了它的眼睛。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试图融入国际社会B.实现了外交政策转变C.彻底抛弃华夷观念 D.正大力推行洋务运动2.2021辽宁六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1877年写成日记体使西纪程,向清政府介绍西洋先进的管理和政治制度,并提出效仿建议,结果郭嵩焘被清廷申斥,书稿被毁版。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重点学习西方技术B.当时还不具备学习西方制度的条件C.清政府固守传统治国理念D.西方列强采取孤立敌视清政府政策3.2016全国卷,29,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

14、“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4.1898年,康有为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5.2021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为本位,而受其影响的梁启超则强调团体自由,他认为团体自由是“文明之自由”,而个人自由则是

15、“野蛮之自由”。梁启超的自由观()A.背离了自由主义的本质 B.意在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否定了个人自由的价值D.契合了救亡的时代主题6.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A.其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7.2020河南河北联考1923年,孙中山说:“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于党员之奋斗。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所以

16、我请鲍君(鲍罗廷,共产国际代表)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这表明()A.孙中山完全赞同鲍君的政治主张B.旧三民主义逐渐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中国“以俄为师”集中于军事领域D.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俄国革命相关8.2021贵州贵阳摸底检测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介绍了卡内基、托尔斯泰、富兰克林等人,希望塑造一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据此推论,早期新文化运动意在()A.唤醒国民的人权意识和科学精神B.关注旧道德与新思想的融合C.重视民族和国家意识觉醒的影响D.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拯救中国9.202

17、0海南模拟1919年3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提倡“父子有亲,兄弟相友,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10.2020安徽合肥质检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传承并且

18、创新了传统文化C.在中西文化间举棋不定 D.对国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11.“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争论,“体用之争”有了新的内涵。这说明()A.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相同B.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C.第二次争论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D.两次争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近代化12.2020河南六市线上检测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入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民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

19、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B.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C.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D.民族危机加剧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练好题考点自测1.2019天津高考,6,4分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2.2019全国卷,30,4分20世纪30年

20、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3.2018海南高考,2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

21、,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5分)4.2019天津高考,10,4分毛泽东在一

22、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5.2017海南高考,22, 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

23、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

24、提出的建国主张。(8分)6.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中共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7.2020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摸底1978年,邓小平在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和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

25、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识考法帮变式训练1.2018江苏高考,9,3分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2.2020海

26、南高考,9,2分1927年8月至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B.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C.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该文中民主一词出现200多次,除去民主同盟、三民主义、民主派等固定词语中所含的“民主”二字仍有100多次。毛泽东突出民主主要是因为()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B.新

27、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C.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D.创新革命理论宣传形式的需求4.2020吉林长春二模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思想产生B.严格遵循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C.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D.阐明了团结盟国抗战的重要性答 案专题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A根据材料“18211850年”“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伴随

28、西方殖民者东来”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D项。2.C本题考查清政府对国际惯例的接受,涉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故排除A项;B项史实错误;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3.A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中的“中学为体”可以使近代中国“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西学为用”可以使近代

29、中国“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由此可知,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改变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不符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4.D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由材料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在军事、工商业、教育和政治等方面推动社会发展,这客观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故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

30、务运动破产,故A项错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B项错误;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仍主张“中体西用”,当时这一思想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了解世界,求取新知”并结合所学魏源创作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等知识可得出二者共同的意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探寻救国救民之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等角度作答。【答案】(1)共同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2分)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分)6.D郑观应是早期

31、维新派的代表,他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又讲中学为道,结合所学可知,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回避顽固派的攻击,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答案为D项。7.C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多次提及“易服”,强调“易服”是实现政治改革的前提,其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在于,希望通过“易服”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实现社会改造的根本目的,C项正确;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是客观现实,不是维新派强调“易服”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中国改变对外形象需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重点不在于百姓穿什么服装,B项错误;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不是其“易推行”,而是以“易服”促改制,D项错误。8.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思潮。甲午

32、中日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题意。9.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因此天演论受到人们的追捧,故选D项。在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人们的救亡图存意识增强,而不是科学民主意识增强,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政治民主改革进程艰难;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10.【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第(1)问,根据材料具体内容概括即可

33、。第(2)问,从西学传播、思想启蒙、维新变法等角度作答。【答案】(1)认识:西方科技比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6分)(2)意义:推动西学传入中国;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维新变法的展开做了舆论准备。(6分)11.A根据材料“与会代表提出了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天下大同的井字旗等若干方案”可知,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理念是国家与民族至上,这是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增强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与会代表提出了多种革命旗帜的设计方案,推不出各地革命理念趋同,B项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时间“1906年”不符,均排除。12.C根据材料并

3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认识到工农群众力量的强大,注重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这丰富了民主革命的内涵,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由材料无法体现,D项排除。13.D根据材料“要求第二国际接纳他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党为其成员”“呼吁国际局委派组织成员来帮助中国”可知,孙中山深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坚持的是资产阶级革命,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排除B、C两项。14.B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

35、关注,复刊后新青年猛攻孔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尊孔之风盛行,其对孔教的批判顺应了社会时局的变化,故选B项。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没有直接联系,A项可排除;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新青年影响力增强的原因,排除;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D项可排除。15.A由材料中“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似可缓于欧洲”“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等信息可以看出,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主义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在实践层面取得成果,故A项正确。16.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思想的冲击。根据题中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三从四德”

36、代表的是传统伦理观念,“摇摇欲坠”正是传统伦理受到冲击的反映,A项正确。17.【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并未全盘否定儒学”和材料二中信息“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等概括;第二小问可从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作答。【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2分)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的影响。(4分)1.A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有关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蒲安臣率领使团出国访问的时间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明确蒲安臣率团出

37、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主动与世界接轨的具体表现,这反映出当时中国试图融入国际社会,A项正确。“睁开了它的眼睛”不能等同于“实现了外交政策转变”,B项错误,排除;蒲安臣率领使团出国访问,说明当时华夷观念有所改变,但其并未被彻底抛弃,C项错误,排除;当时中国确实在进行洋务运动,但是D项与材料中行为的意图不符,D项错误,排除。2.C材料中郭嵩焘主张效仿西方管理和政治制度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他还被清政府申斥,其书稿被毁版,这说明清政府固守传统的治国理念,排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选C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西方列强采取孤立敌视清政府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3.D本题从清末

38、新政时期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禁止使用部分新名词切入,考查地主阶级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秉持的“中体西用”观念。“团体”“观念”等名词涉及意识形态,而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D项正确。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中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膨胀”等部分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项错误。4.A从材料信息“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可知,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给人民以巩固统治,这反映出康有为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故选A

39、项。材料未涉及其他政体的信息,故不能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的下放而非对君权的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分权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5.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在此背景下梁启超认为只有团体(国家)自由实现了,真正的个人自由才可能实现,这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项正确;梁启超在个体自由和国家自由之间强调国家的自由,但并未否定个体的自由,实际上是先有国家自由,然后实现个体自由,故A、C两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6.A本题考查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从辛亥革命时期反对清朝贵族统治到革命胜利后主张民族统一,可见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故A项正确;民

40、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近代中国其性质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族统一,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未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7.D本题从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成功原因的分析入手,考查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的成功之处在于党员的奋斗和军事的强大,主张“以俄为师”,这说明俄国革命的成功深深刺激了孙中山,即孙中山思想的变化与俄国革命密切相关,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准备“以俄为师”,但无法说明他完全赞同鲍君的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三民主义的发展历程,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并不能得出“以俄为师”集中于军事领

41、域,故C项错误。8.A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结合题中关键信息“自主”“进步”“科学”等内容可知,早期新文化运动致力于解放人们的思想,A项与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及材料主旨一致,正确。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持否定的态度,B项错误,排除;材料侧重唤醒国民的民族和国家意识而不是强调其影响,C项错误,排除;马克思主义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流思想,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9.A材料“提倡父子有亲,兄弟相友,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肯定,故选A项;蔡元培改造北大旨在推动思想解放,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

42、的提倡,并不能推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蔡元培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没有涉及其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排除D项。10.B结合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方面,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前者突出传承,后者侧重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没有提到“反对旧文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具有明确的主张,“举棋不定”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故排除D项。1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体用之

43、争”的实质是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体用之争”的实质是是否改革政治制度。这两次“体用之争”说明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故选B项。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落后的封建制度,而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故C项错误;两次争论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故D项错误。12.D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历程,即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这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果,说明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中国都没有照搬西

44、方民主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言明民主流派对救亡道路的干扰,故B项错误;“共和”只是清末民初的流行词汇,并不能说明实现共和成为国人共识,故C项错误。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D本题考查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材料“1903年”“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已经有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了,但是因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行共和制而非实行社会主义,因此知识分子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说明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

45、”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并不是青年的追求目标,故B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2.D本题从新中华载文中有关中国经济性质的内容切入,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再结合材料“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知,材料涉及的人群并非局限于知识界,且“认识相同”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与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3.【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

46、中国的传播。第(1)问,根据周恩来撰写共产主义与中国的时间“192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10分)(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共

47、产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5分)4.B本题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性质和所有制形式。根据题干“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但并没有全部完成。根据题干“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可知,三大改造尚未开始,据此可以推知,该会议是召开于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当时已经开始了

48、三大改造,排除C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9月,当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排除D项。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锁定时间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2)问,可以从思想层面和客观效果层面进行评析。【答案】(1)背景: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有歧见。(7分)(2)评析: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

49、主主义理论的形成。(8分)6.B从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到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实事求是,把握机遇),再到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故B项正确。7.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了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论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理性反思,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论述,没有体现其主张在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B项排除;明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

50、;邓小平论述的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D项错误。1.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1920年5月”“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产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马克思正在对中国工人运动进行指导,即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项错误。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D项错误。2.B材料体现的是白色恐怖下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仍得到传播,这反映了当时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故选B项;“社会各阶

51、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的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普遍”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的传播,无法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排除D项。3.C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突出强调民主,主要是因为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即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时间是1945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胜利,B项错误;这种宣传形式并不是创新,D项错误。4.C根据材料信息“(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可判断该文章发表于1949年。再由“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其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故选C项。新民主主义思想在1949年之前已经产生,A项排除;“严格遵循”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抗日战争于1945年已经取得胜利,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