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六君子之风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有人说:“绅士风度是外国有钱人的讲究;而君子之风却是人人适用,无论是穷是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看来“君子之风”比“绅士风度”要好得多,它适用范围更广。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一、字音孙以出之(xn)恶衣恶食()一箪食(dn) 曲肱(n)叶公(y) 女奚不曰(x)知者乐水(yo) 夫子(f)二、通假字孙以出之孙,通“逊
2、”,谦逊知者不惑知,通“智”,智慧女奚不曰女,通“汝”,你三、一词多义质以道其四、词类活用而耻恶衣恶食者意动用法,以为耻一瓢饮动词作名词,水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曲肱而枕之使动用法,使弯曲士不可以不弘毅形容词作名词,弘,远大的抱负;毅,坚强的意志五、古今异义仁以为己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六、特殊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介词结构后置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介词结构后置句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省略句未足与议也省略句如何理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话的含意?点拨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
3、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从本文看,孔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的?点拨孔子认为“义”是一个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要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来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义”是原则性问题,谦逊是方法问题,信是结果问题。另外,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点拨孔子表
4、达自己这一志向时并未用空洞的语言表态,而是用了具体的细节,写自己平常的饮食起居,特别用“曲肱而枕之”来写自己贫困简陋而自由随便的生活细节,给人以深刻印象。所以后世许多文人都特别欣赏,在诗文中引用。而“浮云”的比喻,则又形象表明了孔子的富贵金钱观,正当的富贵、金钱是人追求创造得来的,用不正当非法手段谋得的富贵、金钱是可耻的,而且终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正如陈毅所写,对于非法钱财富贵“莫伸手,伸手必被捉”。17.15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 点拨朱熹注释本章引用胡氏之论曰:“士
5、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者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朱熹认为:“志于富贵者,即孔子所谓鄙夫也。”由于古文的简约,引起不同理解。对于“患得之”,从字面上看,是害怕得到它(功名富贵),这样理解又与整段话中写的“鄙夫”相矛盾,因此引出不同的说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成一家之言。)如何理解“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这句话的含意?点拨“仁”的本质、内涵就是与人相互亲爱,那么,有了与人相互亲爱的本质、本意,外表上也才有与人相互亲爱的行动和语言,才能与人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如果外表粗俗,语言脏暴,行为粗鲁,尽管有着良好的本意、本质,也不可能建立
6、起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个人如果内心、本质是坏的,他在外表的语言、行为上也很难装出文明的样子,即使他绫罗绸缎、西装革履,那文质彬彬的样子他想装也装不像。现代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共证和观察到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究其根本内容,也就是人的内在意识的外表显露。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内在本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外表反应。不同的内在本质,就会有不同的外表反应。在孔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各抒己见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
7、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动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
8、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敢于说不”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一、基础知识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君子喻于义(比喻)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一瓢饮,在陋巷(狭窄)C人不堪其忧(忍受)君子质而已矣(品质)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解析:选B。A.喻:明白,懂得;C.质:本质纯真朴实;D.鄙夫:庸俗浅薄的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士志于道,而耻
9、恶衣恶食者子温而厉,威而不猛C既得之,患失之既来之,则安之D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解析:选A。A.连词,表结果,相当于“以致”/连词,相当于“而”,来;B.均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C.副词,表时间,已经,之后;D.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B饭疏食,饮水C而耻恶衣恶食者 D曲肱而枕之解析:选A。B.饭:名词作动词,吃;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D.曲:使动用法,使弯曲。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C在陋巷,人不堪其忧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解析:
10、选A。A项“以为”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指“认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谦逊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绝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生命来成全仁道。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担子沉重,路途遥远。解析:选A。A项应译为:“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子曰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子义以为质质:_(2)无求生以害仁害:_(3)君子喻于义喻:_(4)未足与议也足:_答案:(1)根本,基础 (2)损害(3)了解,懂得 (4)值得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鄙夫可与事君与哉?译文:(2)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译文:答案:(1)庸俗浅薄的人能跟他一起事奉君主吗?(2)如果生怕失掉,那就没
12、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答:答案: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对于自己行为方式的选择,表明了对理想、正义的追求高于生命的基本思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13、。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B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C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D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解析:选D。可据句中形容词、动词的意义断句。副词“乃”意为“于是,就”,可引出下句。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在古代为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二石米即二十斗米。 读音作dn。 B古汉语中“坐”为一词多义,其中有“犯罪”的义项。本文中的“
15、坐事伏法”可以理解为“因事犯罪被处死”。C“钱”,古代重量单位,十分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也指“铜钱”。 本文中指后者。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某”可作自称之词,也可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某郎”可以理解为“我这个男人”。解析:选D。“某郎”应理解为“你(某人)的丈夫”。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说明了应该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B作者主张人民生活应该自给自足,又认为北方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则较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C南阳有个人,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而他本人死后
16、,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发生了哥哥杀死弟弟的事情。D文中运用例证法,举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为人应该做到施舍但不奢侈,节俭但不吝啬的道理。解析:选C。“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是南阳人的个人看法。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译文:(2)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译文:解析:应以直译为主,翻译时要注意对“孙”“固”“本”“食”“以”“衣”等关键词语及判断句式的逐一落实。答案:(1)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2)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来吃饭,种
17、植桑麻来穿衣。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且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说的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说的是对困难危急也不周济。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成为吝啬;如果能够讲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来吃饭,种植桑麻来穿衣。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是果园场圃所出产的;所食用的鸡猪,是鸡窝猪圈所蓄养的。还有那房屋器具,柴草蜡烛,没有不是靠耕种养殖的东西来制造的。那种能保守家业的,关上门而生活必需品都够用,只是家里没有盐井
18、而已。如今北方的风俗,都能做到省俭节用,温饱就满足了;江南一带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世上的一些名士,只求宽厚仁爱;以致待客馈送的饮食,被僮仆减损,允诺资助的东西,被妻子克扣,轻侮宾客,刻薄乡邻:这也是治家的大祸害。裴子野只要有饥寒不能自救的远近亲戚和旧属,都收养下来;家里一向清贫,有时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做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自己也亲自和大家一起吃,从没有厌倦。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积聚得实在厉害,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凑满一千;早晚每人的饭菜,以十五文钱为标准,遇到客人来,也不增加一些。后来犯事处死,登记没收他的家产,麻鞋有一屋子,旧衣藏有几个库,其余的财宝,更多得说不完。南阳有个
19、人,深藏广蓄,性极吝啬,冬至后女婿来看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的酒,还有几块獐子肉;女婿嫌太简单,一下子就吃尽喝光了。这个人很吃惊,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一点,这样添过两次;回头责怪女儿说:“你的丈夫太爱喝酒,才弄得你总是贫穷。”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遗产,因而发生了兄杀弟的事情。三、语言表达仿照下面画横线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并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游子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里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_,_;_,_。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潭一
20、样深。答案:(示例)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的光明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答:答案:(示例)感谢李明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有请韩梅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欢迎!
21、四、高考突破(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16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孔子:韩非子:答案:重义轻利重利轻义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答:答案:(1)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2)“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
22、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718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_。答案: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写一个即可)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答:答案: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
23、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论语对后代文人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上面诗句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答:答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一种重义崇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们认为富贵如同浮云,聚散不定(或为时短暂,或于己无关),如果明白这一点,自然不会受富贵的诱惑,不会迷失自我,能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饭疏食,饮水
24、,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任重而道远叶思云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人始终站在顶峰,俯瞰神州大地。他就是孔子,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如阳光般普照中华大地,让中华儿女汲取养分。我印象中的孔子,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透过他的眼睛,我能看到一种坚定。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士人,孔子的确任重而道远。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毫无秩序可言。气焰嚣张的季氏八佾舞于庭,让孔子深感痛心,发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激愤感慨。孔子的理想是将仁传播天下,于是他周游列国,四处游说,
25、想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际。他也的确做到了“弘”“毅”。弘,即心胸开阔;毅,即意志坚定。他在周游求仕的路途中,被楚狂接舆嘲笑,被长沮、桀溺讥讽,但他宽容地全部接受,并且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知其不可而为之。作为士人,他着眼的是天下,是仁,没有宽广的心胸又岂能容得了天下?不被世人理解,在冷嘲热讽中孤军奋战,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超强的毅力,又怎能死而后已?孔子做到了,于是他成功了。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直射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今天的中国日益安定团结,也日益富强。北京“奥运”无与伦比的辉煌,“神州”六号、七号的成功发射,上海“世博”举世瞩目的盛况,还有“嫦娥”二号的直冲云霄,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实力
26、。但是,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的经济提上去了,环境被拉下来了,一面污染一面治理收效甚微;贫困问题依旧存在,不少家庭还吃不饱,穿不暖;贪污腐败的负面新闻时有耳闻放眼世界。经济危机依然严峻,战争阴霾还未消散,恐怖势力仍旧猖獗。面对这一切,今天的士人应该站出来,像孔子一样去战斗。受到非议,坦然面对,不受丝毫影响。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来教化百姓,而不是用权力或舆论来压制。诚然,今天的社会需要法,但我们不能忽略教化的力量,那是心灵上的制约。面对重重困难,抬头挺胸,迎难而上,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国家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因此,今天的我们更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百折不挠的毅力。有了这两块基石,走向理想的道路即使再漫长,它也充满了希望。我们在路上,任重而道远,唯有弘毅支持我们前进。赏评当一种理想成为千年不变的信念,由百世百代乃至整个民族坚定不移地追求时,“侔天地,贯古今”的孔子才真正走下了神坛;也只有融入了现实、融入了21世纪新人类的担当意识和生命追求,儒家哲学的文化精髓才真正地得以还原和彰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思云“任重而道远,唯有弘毅支持我们前进”的读感,可谓深中藏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