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70KB ,
资源ID:78272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27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思源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思源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均属于生产力范畴,而不属于生产关系,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2.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内在规律的。以下排序

2、中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是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城市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文字的出现、城市的出现,都是奴隶社会内部的现象,不是出现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排除。: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排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排首位。:私有制形成过程中,出现贫富分化,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排后。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私有制逐渐产生,排后。综上,B正确,ACD均属于错误的排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私有制产生后引起什么后

4、果?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日益陷入贫困境地。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3. 在

5、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终年劳动,却陷入饥寒交迫的贫困境地,其根本原因是( )A. 封建的等级制度B.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C. 封建的国家政权D. 封建思想和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B:在封建社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B正确。A:封建的等级制度,这对材料进行了概括和升华,不是材料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CD:材料阐释的是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未涉及封建的国家政权和封建思想和文化,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

6、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封建社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4. 以下正确表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选项有( )A. 地主阶级占有全部的土地B.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C. 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变相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D. 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属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B符合题意。A: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不是占有全部的土

7、地。A说法有误。C: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变相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而不是全部劳动成果。C说法有误。D:本选项的内容是不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 )A.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使用价值B.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 在商品流通中贱买贵卖D. 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正确。ACD:三项均错误,ACD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

8、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9、答案】A【解析】【详解】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符合题意。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B不合题意。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C不合题意。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7.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工人享有真正的人身

10、自由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比以往更加的显现和严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正确。: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可能享有真正的人身自由,错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隐蔽的,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发财致富的行为是以“契约自由”的名义,在“公平交易”的招牌掩盖下进行的,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

1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A. 生产过剩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剩余价值D. 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A: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商品显得过剩,A正确。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A。9.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 )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

12、石 深刻阐述了马克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正确。: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错误。: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因而深刻阐述了马克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

13、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进程影响深远。10.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德国古典哲学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14、创立的理论基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但不是理论基石,不符合题意。:唯物史现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符合题意。:德国古典哲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但不是理论基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15、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又从理论到实践,分别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A. 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B. 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

16、社C. 共产党宣言发表和俄国十月革命D. 共产党宣言发表和苏联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又从理论到实践。A: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A错误。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不是巴黎公社,B错误。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C正确。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不是苏联成立,D错误。故本题选C。1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

17、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符合题意。: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错误。故本题选C。1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原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无产阶级一无所有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条件下

18、,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正确。: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是平均分配,错误。:无产阶级一无所有,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14.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是(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

19、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此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90年代日本的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 一化三改B. 两个转变C. 四马分肥D. 八项规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主要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20、务是,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16.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新政协的召开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A: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A不符合题意。B: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正确。C: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

21、化运动,C不符合题意。D: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标,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7. 195

22、3年至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指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交通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不包括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8. 建国后,我国发生了一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次变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胜

23、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仅是法制建设一个方面,不能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排除。: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发生的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确且符合题意。: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不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24、会变革。19.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的主要贡献有( )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25、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符合题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不合题意。: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2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群众路线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26、设,正确。: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不是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不符合题意。【点睛】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是A. 引进西方技术,实现富国强兵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民主和法制C.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D. 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和强国富民【答案】C【解析

27、】【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历史任务。C: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22. 毛泽东曾称赞韦拔群: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哪一项创新( )A.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B. 攻

28、打中心城市C.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ABCD: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A正确,BCD排除。故本题选A。23.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 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C. 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D.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B: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

29、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正确。ACD:三项中“殖民主义”错误,ACD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4.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是指()由无产阶级领导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

30、命的一部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符合题意。:目标是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错误。: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25.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31、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正确。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不符合题意。CD:新民

32、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之后,国内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之后,国内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33、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非选择题26.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意义。【答案】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

34、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问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意义。本题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该题型审题的难度小,但具体答题过程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者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要求

35、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一个设问中往往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题属于简答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要从四个方面找到切入点。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包括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区域范围等。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把设问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寻找意义。27. 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方面,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把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国内方面,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未被消灭,

36、妄图卷土重来。所以,此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对中国建设给予了支援。1952年底,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的任务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而建国后已经存在着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壮大。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7、答案】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对中国建设给予支援。【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革命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内外背景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结合材料,运用

38、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教材P26有具体而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主要是四个方面:过渡的主导性因素、为过渡成功累积经验、个体经济、国际形势。【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即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能力,试题难度较低。28.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空想社会主义者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39、进入第二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做出明确规定。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结合材料,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简要评价。【答案】合理成分: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历史局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

40、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解析】【分析】本题以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简要评价。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分别从合理成分与历史局限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合理成分的角度来看,主要说明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即可。从历史局限的角度来看,主要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即可。【点睛】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1)积极贡

41、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2)历史局限性: 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

42、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由此,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43、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却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就。(1)结合材料,说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是如何确立的。(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

44、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为

45、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说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是如何确立的,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时调动教材知识,分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等角度入手,并结合材料,答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过程。(2)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一方面要答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方面又要辩证看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历的严重曲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