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过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吾知其必有合也_(2)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_(3)可以出而仕矣 _(4)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_答案:(1)有所遇合。(2)凭吊,告慰死者。(3)做官。(4)随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郁郁适兹土B彼且奚适也C始适还家门D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解析:选C。C项,为女子出嫁。其他都是“往、到”。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为我吊望诸君之墓A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B余既为此志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为我谢曰解析:选D。例句与D项都是“替”。A.做;B.写;C.语气助词。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2、的一项是()A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B吾因子有所感矣因利乘便C可以出而仕矣而观于其市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解析:选A。A.都是助词“的”,B.因为/凭借,C.表顺承/表并列,D.然而/副词,乃。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
3、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董生举进士_(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_答案:(1)推荐,贡举。(2)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6下列对原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对比的写法。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解析:选D。作者不赞成董邵南去河北。7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4、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与唐王朝的关系。D文章寥寥一百多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简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解析:选A。前后并不一样,前一句是安慰勉励之辞,后一句是惋惜遗憾之辞。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译文:(2)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译文:答案:(1)然而我曾听说过社会风气习俗是随着教化而转变的,我哪里知道那边现在的社会风俗和古代所说的没有差异呢?(2)我因此深有感触,请你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的坟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
5、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毂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两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
6、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
7、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
8、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解析:选C。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B侍班,指古代臣子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
9、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解析:选C。C项表述错误,只有重犯如叛逆、大盗、杀人等才会戴此重刑刑具,一般的轻犯好比如今违反治安条例的只会选择其一,所以三木借指重刑、重罪。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辞官返乡的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
10、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投,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解析:选D。D项,“因此犯罪”错,他并没有犯罪,是被人构陷。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毂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译文:(2)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译文:答案:(1)我此行并不是为了求取科举功名,是想上书天子,请皇帝选贤任能,改变风俗,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2)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用疏来陈述。你有幸遇到朝廷革新的时候,何不效仿先朝事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