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离骚本课话题民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2至治之极,甘
2、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4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j)羁揽茝(chi)侘傺(ch)(ch) 芰(j)荷 谣诼(zhu)溘死(k) 方圜(yun) 攘诟(gu)岌岌(j) 謇朝谇(jin) 延伫(zh)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3)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4)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3、)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2)修(3)信(4)相(5)反(6)善(7)固(8)其(9)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屈,使抑)(2)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3)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4)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5)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6)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7)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8)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路)
4、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制芰荷以为衣兮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动词。(4)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浩大。(5)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水流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译文: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译文:不了解我也罢了啊。(3)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句)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4)长余佩之陆
5、离。(定语后置句)译文: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译文: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常识速览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出身贵族,很有才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重用,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陷害而遭楚怀王疏远,后又遭顷襄王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传说端午节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可见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
6、游卜居渔父各1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因怀王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所以,屈原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楚辞体1内容与形式“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
7、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2结构特点“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质疑手记预习
8、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本文为离骚的节选部分,诗人通过自述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明自己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表现了其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文脉梳理本文节选了52句,每4句为1节,共13节。政治遭遇爱国决心文本层析一、诵读诗歌第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
9、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解析】B项,“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答案】B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诗中自述了自己受屈遭贬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B作者认为“民生之多艰”的主要责任在国君,君心荒唐才使小人有可乘之机。C诗人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并表述
10、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D作者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并表示自己要修身洁行,决不妥协。【解析】B项,“主要责任在国君”这一分析不合乎文意。【答案】B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墨”指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再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后来比喻规矩或法度。B“香草美人”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屈原就经常用来表达自己的崇高追求和美好理想。C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D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11、国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解析】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答案】D二、诵读诗歌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强求,隐忍退让,但坚信自己的品性是高尚的。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C“余独好修以为常”,坚定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任凭风吹浪打亦不回头,这是一位政治巨人的悲壮宣言。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借外表的奇异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这是诗人的一种内心发泄方式。【解析】D项,“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
12、佩之陆离”并非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更非为此采取的内心发泄方式,而是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答案】D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B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C语言上运用“陆离”“芙蓉”等许多连绵词,富有声韵美和表现力。D多用比喻手法言志,表明自己坚持节操、至死不渝的高尚情
13、操。【解析】A项,“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答案】A话题互动话题:屈原是我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出现之前,他早已熠熠生辉,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但他的死给了我们太多的争议,请谈一谈你对屈原抱石投江的看法。学生甲:这是一种懦弱、消极的表现。屈原应该继续战斗,领导楚国的民众抗击秦国的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而不应悲观绝望,一死了之。像他所说的那样:“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屈原空有报国志,却无救国策。选择自沉汨罗江,是一种消极的抗争,是懦弱的表现。我的观点:【
14、答案】这是一种勇敢、积极的表现。屈原看到祖国沦陷,百姓受难,自己因小人诬陷而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法施展,只有以身殉国,用死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唤醒那些糊涂麻木的国民,所以他的举动是高尚、勇敢、积极的表现。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比喻手法在离骚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两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的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2写
15、法指导运用比喻手法“三要求”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手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比喻时要注意:(1)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2)要注意创新。那些随手拈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3)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熟悉的事物
16、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3迁移应用请以“关爱”为话题,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参考例文】有人说关爱像那绵绵的春雨,让我们聆听春的讯息,悄悄把幸福期待;有人说关爱像那汩汩的清泉,把最纯最真的情感融进我们的心田。其实,关爱无处不在。关爱是一副拐杖,扶着你前进;关爱是一盏明灯,照亮你未来的道路;关爱是一个导航仪,指引你人生的方向。只要人人献出一份关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然,关爱不是单向的,它是相互的。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 素材应用
17、1课内素材忠贞之魂不朽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应用角度】“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
18、“忧国忧民”等。2精彩应用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君王闭目塞听,听信奸佞将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吗?孤帐,烛光摇曳,酒令人销魂,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
19、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郢破,国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飒飒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残阳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满日,暮霭之后不是黎明?佳作领悟戴着花冠的诗人当我们用现实的眼光审视屈原时,一定会觉得他很傻。可命运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他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我想,执着和理想便是他的生命主题吧。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期望一件不可能的事时,生命就演变成了一种悲剧。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却能在黑暗中碰撞出浪漫的火花。一个被楚国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坚定的诗句,可以唱出
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此动人的歌词,可以吼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慷慨的誓言。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着祖国富强,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美政、楚王、理想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引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诗中充斥着令人心酸的孤独。一步一步,从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了腰悬长剑的诗人。也许,诗和政治相遇时,本身便是一种错误,皎洁怎能和黑暗相融合呢?然而当诗人和政治家合二为一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当他内心的情感涨满得无法用言语诉说时,他选择来到汨罗江畔。江水。清风。香草。 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香草的诗句唤不醒昏庸的楚王。既然理想已死,肉体
21、停留在世上又有什么用呢?在诗人和政治家身份的纠缠中,最终他选择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浪漫:在满是香草的岸边,将肉体抛入水中,灵魂融入风里,留下一顶花冠守候如血的夕阳!在世界的眼中屈原疯了,可是在屈原的眼中世界疯了!于是他毫不吝惜,丢下肉体,让灵魂追逐精神的家园。当然,如果永别之前也能作诗,屈原应把告别作出来,给他所爱的和不爱他的人一个交代,可是他的灵魂终究缄默了,独留下深深的叹惋。诗人的浪漫注定了他的悲哀,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照亮了黑暗的路。我想如果人生是块金黄的麦田,那么屈原就是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用他的节操收割了他自己的生命。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用诗词开始了一条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不归
22、路。汨罗江在落日的余晖中翻腾着,生命在时光的车轮中轮回着,今天,回望历史仍然可以看见他在作生命之舞:头戴花冠,挥洒笔墨,蘸着自己伤口流下的鲜血,在清风拂来的馨香空气中,抒写浪漫和执着。1学拟题传说屈原“头戴花冠,身披香草,披发行吟,飘行在湘江之上”,香花香草是屈原高洁品质的象征,本文拟题时特别突出屈原的高洁品质,所以用“带着花冠”作诗人的修饰语,赞颂的感情基调在题目上显现。2悟比喻把“美政”“楚王”“理想”比作“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屈原追求“美政”“楚王”“理想”的执着,越执着,越突出悲剧的程度之深。3学佳句“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香草的诗句唤不醒昏庸的楚王”这三个分句表达形象生动,主要体现在作者能化抽象的“世上的污秽”“朝廷的腐朽”“昏庸的楚王”为具体,写成可以用江水涤、清风吹、诗句唤的物象。“涤不尽”“吹不散”“唤不醒”写出屈原的悲剧。4悟联想第九段文字联想丰富,意蕴深刻。写屈原的牺牲精神,联想到“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但悲剧结果又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写屈原的操守,由人生联想到金黄的麦田,进而联想到屈原“用他的节操收割了他自己的生命”,赞美了屈原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