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94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4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苏武传(节选)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画的苏武的光辉形象。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继父亲班彪之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汉明帝召他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汉书。晚年因窦宪事牵连入狱死。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是班固的得意之作。本篇节选的是传记的第一部分,记述苏武出使匈奴后历经磨难、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传记的主体。通

2、过苏武在匈奴长期的殊死斗争,颂扬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本篇选择了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最能体现其爱国品质的事迹来描写,并写得“文赡而事详”。对典型事例,作者讲求描述的生动性,如苏武受审前欲自杀,被自己人劝止;受审时以死自明心迹,又被救活。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把苏武百折不挠、奋力抗争的特征描绘得异常逼真感人。作者还以张胜的贪生怕死来衬托苏武的舍生取义;以卫律的卖国求荣衬托苏武的为国效命;以李陵的计较一己恩怨衬托苏武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比强烈,人物形象鲜明。一、通假字与旃毛并

3、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乡”通“向”,面对;“欧”通“呕”,吐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同“诀”,辞别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通“夙”,早;“昔”通“夕”,晚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壹”通“一”士众灭兮名已 “”通“颓”,毁坏二、一词多义(1)幸(2)求(3)引(4)因(5)益三、词类活用屈节辱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遭受屈辱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

4、法,以为壮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欲因此时降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空以身膏草野名词作动词,肥美,滋润反欲斗两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单于愈益欲降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何久自苦如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育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手中拿着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校正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状语,用车子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四、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相差不远。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丈夫称妻子的父亲。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古义:熟识,要好。今义:相互了解。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5、古义:断绝食物。今义:一点饭也不吃。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义:拿着。今义:管理,治理。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培养。今义:很大的成绩。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义:确实活着。今义:老实,不说谎。五、特殊句式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句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省略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苏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匈奴的?我的理解在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间战争连年不断,双方也多次互派使臣来窥视对方的情况。匈奴扣留了汉朝的使臣

6、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的使臣作为抵偿。天汉元年,匈奴的首领且鞮侯刚即位,怕汉朝攻打他,于是全部送回了汉朝的使臣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深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把被扣留在汉的匈奴的使者送回去,顺便送一批丰厚的礼物给单于,以此来回答他的好意。在这种情况下苏武出使了匈奴。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我的理解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

7、。而被迁移到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重息”,充满悲壮色彩。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了起来。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有什么不同?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我的理解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

8、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岿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李陵劝降,攻心为上。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处为苏武着想,又辅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上二者深厚的关系,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及苏武的沉着应对进一步提升了苏武的精神境界,而且李陵的流泪和悲慨也衬托出苏武

9、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作者以卖国求荣的卫律、意志不坚的张胜、懦弱痛苦的李陵来与苏武对比。他们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表现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苏武的忠君?苏武的忠君是否带有愚的成分?我的理解苏武的忠君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身为汉使出使匈奴,在遇到意外事件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屈节辱命,不能使人格、国格受辱,而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利益,愿意赴汤蹈火。如果他变节投降,那么他个人虽安享富贵,但国家与人民无疑会蒙受屈辱。当然武帝的恩情也不能抵消其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苏武一味强调武帝对他们父子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之肝脑涂地也不免带有愚的成分。苏武的品

10、节苏武传中有这样几个细节不能忘记: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扣留后,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宁死不屈,而张胜选择了屈辱的投降;当卫律劝降时,他毅然决然,宁可“空以身膏草野”,也不卖国求荣,享受富贵;在异常艰苦的北海,渴饮雪,饥吞毡,却持汉节牧羊不辍。以常理推想,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重和历史上的美名,由此看来,品节是最令人尊敬的,拥有高尚的品节,无论是当时的敌人还是后人,都会对你肃然起敬。苏武的坚守苏武作为汉朝的和平友好使者出使匈奴,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

11、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力量,这力量叫坚守,这坚守叫精神!今天当很多人像李陵一样感叹“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而难得糊涂时,两千多年前的他大汉使者苏武依然坚定信念,践行信念,坚守品格,坚守气节。他是如此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坚守着,用心用力,纯粹而极致。他的坚守使生命有了沉甸甸的重量。他本可以对自己不那么残忍,但他用坚守一笔一画地镌刻生命。他告诉我们生命原来需要一种精、气、神,至大至刚!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纯粹!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

12、,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一、积累与运用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多次B别其官属常惠

13、等,各置他所 别:离别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连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越来越解析:选B。B项,“别”是“分开,隔离”的意思。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D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解析:选C。C项,没有通假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来时,太夫人已不幸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D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解析:选D。A项,“不幸”古义:动词死亡;今义:不幸运。B项,“丈人”古义: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丈夫称妻子的父亲。C项,“成就”古义:栽培或提拔;今义:很大的成绩。

14、D项,“面目”古今义一致。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宜皆降之屈节辱命单于壮其节空以身膏草野反欲斗两主天雨雪,武卧啮雪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扶辇下除A/B/C/D/解析:选A。是使动用法。是意动用法。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

15、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

16、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一向B扶辇下除,解柱折辕 除:台阶C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亡:死亡D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拘押解析:选C。C项,亡,逃跑。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C加以老母系保官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解析:选A。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B

17、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空自苦亡人之地C前长君为奉车皆为陛下所成就D赐钱二百万以葬加以老母系保宫解析:选A。A项,“与”,都是连词,和。B项,“之”,助词,补充音节;助词,的。C项,“为”,动词,担任;动词,是。D项,“以”,连词,而;介词,因。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评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在“武使匈奴”的第二年“不敢求武”,今天看来,是李陵“愧见武”。B李陵说降,先言苏武家人的不幸,以绝其归汉之思;后言自身异志的前因后果,欲将心比心,希望以情动之。C从苏武对李陵劝降的答语可以看出,苏武的忠汉,一是知恩图报,二是忠君爱国。D节选的文字是将苏武的忠君与李陵的叛国对比展现的。今天看

18、来,苏武的报恩、忠君未免狭隘,但这正是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的基础也是途径。解析:选A。A项,“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法错误,原文是“武使匈奴明年,陵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译文:(3)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译文:答案:(1)你终究不能回到汉朝,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2)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3)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陵(甲

19、)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注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鞣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乙)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

20、代。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选自白居易汉将李陵论)【注】媒蘖: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步卒不满五千提:率领B抑数万之师 抑:遏止C遽加厚诛 诛:杀戮D设使陵不苟其生 苟:苟且解析:选C。C项,诛,惩罚。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B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

21、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C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D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解析:选B。联系上下文句意及对偶句式断开即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都听说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B皇上就李陵投降一事询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为李陵说了许多好话。C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敌人只是万不得已的事情,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D武帝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这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解析:选D。D项是白

22、居易引述别人的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译文:(2)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译文:答案:(1)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2)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参考译文:(甲)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都听说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皇上拿这件事问司马迁,司马迁为他说好话:“李陵侍奉亲人非常孝顺,与士卒相处很讲信义,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难而殉身,这些都是平素所积累起来的,有国士的风度。现在起兵一遇不幸,那些保全自己妻儿的大臣随后就对他构

23、陷诬蔑,实在是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步兵不足五千,深入敌军腹地,遏阻数万军队,敌人来不及照顾自己一方的伤亡将士,就召集全部弓箭手一同围困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光了,路走到了尽头,士兵们赤手空拳,冒着白刃,向北争先同敌人拼命,竭尽他们的力量,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他虽然陷入敌阵而战败,但是他所取得的战功也是足以显露天下的。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乙)有人说:“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回答说:“假使李陵不苟且求生,在兵尽援绝之时英勇牺牲,就必然奖赏延及后代,刑罚不会累及亲人;战功当时谁

24、也不能比拟,悲壮的节操就成为后代的楷模。忠、孝、智、勇四方面都树立了榜样,虽死也将永垂不朽,又有什么流言蜚语能中伤的呢?”唉!我听古人说过:“人人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假如活着的价值比死的价值大,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可惜呀!李陵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三、表达与交流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可以不考虑平仄。(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下联:_(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上联:_解析: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

25、,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答案:(示例)(1)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清风一缕拂丹桂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答:答案:(示例1)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示例2)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渺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