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本文节选自从文自传,描述了自己上私塾时的逃学
2、生活。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第三部分是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在写法上,本文的长处首先是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写逃学过程的所为、所见、所感细致入微;说谎、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东西等等,都洋溢着感人的童趣。中间夹杂着读书时用功的枯燥,相当逼真地刻画了孩童世界的现实。其次是情感抒发真诚感人。沈从文并没有将自己写成品学兼优、勤奋用功的乖学生,而是如实地将自己的野性展示出来。通过对逃学的经历的描述,抒写了自己在读小书同时又阅读生活这本大
3、书所得到的欢欣的生命体验。一、字音辨识豚(tn)疹子(zhn)竹簟(din)茨棚(c) 龛(kn) 鳜鱼(u)笞(ch) 咋碎(z) 铁砧(zhn)淬水(cu) 扳罾(bn)(zn) 石罅(xi)田塍(chn) 枇杷(p)(p)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释义私塾: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凝眸:眼神集中不动;注视。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过屠门而大嚼: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屠门,肉店。心花怒放: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四、词语辨析(1)居然竟然两者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
4、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这两个词运用上的主要区别是:“居然”的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后,如:“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之列。”也可用于主语前,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这种用法的“居然”,一般不用“竟然”替换。“竟然”的语气较轻一些,用于主语后,不用于主语前,另外“竟然”用在不好的方面时比较多。(2)引诱引领两者都有引导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引诱”,诱导;诱惑。多含贬义。“引领”,伸直脖子远望,形容深切盼望:百姓引领。带领;引导:引领众人。(3)按照遵照依照这三个词意思基本相同,在使用对象上略有不同。“按照”,一般在有详细条文规定等语句上用得多些。“遵照”,
5、含有敬意,一般下属对上级。“依照”,依样画葫芦,对着实际存在的参照物来做。(4)颓丧颓废两者都是贬义词,但词义和使用的对象均有不同。“颓丧”,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颓废”,坍塌荒废:古老的城墙早已颓废剥落。意志低落,精神萎靡:失去了理想,他从此便一天天颓废下去。五、精美句段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写了哪些逃学过程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我的理解和逃学相关的细节描写主要有:看到针铺门前老人磨针,做伞时十几个
6、学徒一起工作,天热时大胖子皮匠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在那里做工,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又有铁匠铺,一个小孩子拉风箱,边街有小饭铺,引诱人;落过大雨以后的水中玩耍,落过小雨以后的捉蟋蟀、斗蟋蟀,偷李子枇杷等等。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的人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文中记叙了逃学时偷偷游泳的事情。于是,沈从文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从文中找出水对沈从
7、文有怎样的影响? 我的理解“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如此严重的逃学,为什么他还能成才?我的理解从逃学的本意看:并不是厌恶书本知识,逃避知识学习,相反,他还把“小书”读好了。从逃学的原因看:封建式的教育压制小孩的天性及对大自然多彩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求知欲。从逃学的收获看:在逃学对外界生活的探寻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会了思索,认识了美,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小小心灵变得越来越充实。这些成才的因素对其
8、以后成就的取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从文最甜蜜的回忆,也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我的理解作者用真实的笔调,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的趣事展示出来,也把我们每个人心底里最宝贵的记忆都挖掘出来了,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沈从文的“开释法”沈从文说:“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打。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有时又常常罚跪至一根香时间。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想
9、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由于最容易神往到种种屋外东西上去,反而常把处罚的痛苦忘掉,处罚的时间忘掉,直到被唤起以后为止,我就从不曾在被处罚中感觉过小小冤屈。那不是冤屈。我应感谢那种处罚,使我无法同自然接近时,给我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沈从文的志向1922年,沈从文只身从湖南凤凰县赴北京闯荡天下。当他在“湖南酉西会馆”安身后,第一件事便是报考燕京大学,以求深造。不料,校方见他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以不够资格未予录取。沈从文愤曰:“将来我要教大学!”言毕,悻
10、悻而去。后来,他在故宫谋取了一个整理皇室文献的差事。于是他青灯黄卷,坐拥书城,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为日后从事文物考古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沈从文在故宫整理文物时,是个临时工,月薪微薄。为了生活,他便以笔代耕,将自己从湖南到北京的见闻写成文章投寄报刊,因文章言之有物又有文采,而引起文坛注目。至1930年,他已成为一个“新文化运动最好的作家”,令人刮目相看,不久便被青岛大学聘为国文系教授,实现了“将来我要教大学”的誓言。心底荷花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
11、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的荷花真好”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一、积累与运用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妇孺/懦弱料峭/刀鞘打折/折本B惊蛰/真挚 喟叹/称谓 着陆/着急C蜗牛/女娲 灼热/斟酌 风靡/奢靡D簇拥/箭镞 倚靠/绮丽 纤细/纤维解析:选B。A项,r/nu,qio,zh/sh;B项,zh/zh,ku/wi,zhu/zho;C项,w/w,zhu,m/m;D项,c/z,y/q,xi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创作经典不可能_,绝佳题材与深
12、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_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辛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都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凭坚苦卓绝的心志换来的鸿篇巨制,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_。直到程、高二人_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帆风顺挖空心思众说纷纭苦心孤诣B一帆风顺 搜肠刮
13、肚 毁誉参半 苦心孤诣C左右逢源 搜肠刮肚 众说纷纭 费尽心机D左右逢源 挖空心思 毁誉参半 费尽心机解析:选B。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左右逢源:原意是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用以比喻为人圆滑,巧于应对。搜肠刮肚:形容用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毁誉参半:毁谤和赞誉各占一半。众说纷纭:纷纭,多而杂乱。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用尽计谋。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
14、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B不但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C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炼精品。D即使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也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解析:选A。B、D两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结合语境应该选用“无论还是”。C项“磨炼精品”搭配不当。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B后半生中执笔于惨淡经营C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D于后半生中执笔惨淡经营解析:选C。根据前面的“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陈述句式结构判断,应选
15、“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似乎就只这样一个原因,我在学塾中,逃学记录点数,在当时便比任何一人都高。离开私塾转入新式小学时,我学的总是学校以外的。到我出外自食其力时,我又不曾在职务上学好过什么。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的习惯。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有时天
16、气坏一点,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学没有什么去处,我就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空地广阔,因此均为小手工业工人所利用。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骂,我也看着,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如何结果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做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
17、一个小小木盘,呆呆地在那里看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端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地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我还必须经过一个豆粉作坊,远远的就可听到骡子推磨隆隆的声音,屋顶棚架上晾满白粉条。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
18、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不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
19、事情实在太多了。文中有一段关于传主在私塾里一字不漏地背诵的文字,这段文字在本传中有什么作用?答:答案:这段文字反映了传主的天资甚好,私塾的教育已不能满足传主的求知欲。本传通过这段文字,交代了传主“逃学”的主要原因。作者说:“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对作者的这一说法,你是否也赞同?答:答案:(示例1)赞同。传主在私塾中除了学会背诵,就再也没学到其他什么有用的东西。相反,他的性格的形成,他日后文学创造所取得的成就,却全得益于小时候的“逃学”。是“逃学”让传主广泛涉猎了社会和人生。(示例2)不全赞同。生活确实是人生智慧的主要源泉之一,但好的书同样也是人生智
20、慧的源泉,可见,作者的看法有失偏颇。文中,传主写了逃学过程中的许多人与事。请分两点给予概括,并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答:答案:享受生活的乐趣;吸纳人生的知识。传主在文中说:“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的习惯。”在文本中写这些人与事,正是要交代传主性格的形成和日后取得成就的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
21、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和情怀,他始终追寻着思想之光,步履不停。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
22、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了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被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
23、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的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
24、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给当代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85岁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相关链接:他(周有光)
25、说:“每次到北京图书馆去借书,总要绕道去看看儿童阅览室,看到孩子们拥挤在一间大屋子里,那么认真地阅读注音读物,使我高兴得要掉下眼泪!”周先生对开启民智、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读周有光书的人越多,中国越有希望张森根先生访谈录) 我的小书桌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 周有光窗外的大树风光(作于104岁)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 中国楹联报2017年第三期(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26、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B“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C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周百科”的美誉,真可谓实至名归。D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道:“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解析:选C。“实至名归”的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周百科”的美誉并非因为参加编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而是因为其在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广泛阅读、查阅书
27、籍,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不能说“实至名归”。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用“书童”突出其晚年酷爱阅读。B周有光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人和禽兽、文明和野蛮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强调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C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汉字将成为统一的文字,并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D周有光“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他的思考就是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解析:选B。A项,“突出其晚年酷爱阅读”错误,“书童
28、”指的是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的未成年的仆人,对联以“书童”赞扬了周有光甘为人梯的精神;C项,“华语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范围扩大,原文是“在全世界华人中”;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其思考的内容更广泛。10周有光身上具有知识分子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答案:坚持不懈,追寻思想之光:独立思考,紧跟时代潮流,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早年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全球化时代,更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关心儿童的阅读状况。谦逊,淡泊名利:辞却“汉语拼音之父”的桂冠。不畏艰苦,
29、精神富足:工作条件极其简陋,9平方米的书房,风化了的小书桌桌面,他却满足快乐,创作出了大量的著作。三、表达与交流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解析: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答案:(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增删个别词语)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日子都很精彩,有时有些平淡,苍白有时伴随着,有时或者有些灰暗。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就能“每天拭亮一个太阳”。明亮代替了苍白,用新奇代替灰暗,用七色代替平淡。答:答案:有时有些平淡,有时有些苍白,有时有些灰暗。用新奇代替平淡,用七色代替苍白,用明亮代替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