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87.50KB ,
资源ID:78074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07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

2、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

3、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 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

4、新的认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 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

5、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40多个。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异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

6、想的正文字体。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材料二: 汉字发展规律有三: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

7、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 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 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中原地区出

8、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他让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汉字形体的简化、规范化以及形声化趋势,是汉字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不断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

9、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 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和会意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 _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 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C.毕异发明活字版技术。 D.武则天造一个“曌”字。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名楼赋韦野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说来幸运,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从南盘江畔归来的头一天,就兴冲冲饱览了大观楼的风姿。游兴未尽,忽又至洞

10、庭到岳阳楼探胜,登楼远眺,一览无余。老天也真作美,两次观光这江南名楼,均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和风助兴,引人浮想联翩,遐思不已。 大观楼的幽雅壮美,不愧为春城的名胜,滇池的奇绝。登楼环顾,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池水浩淼,一片黛绿青碧,帆影掠过,如在诗意盎然的画中。在楼前近华浦中荡舟,水如明镜,亭榭似蜃楼,船绕竹丛、月桥佛塔、亭台,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顿觉如置身祖国温暖的怀抱,畅饮着甘冽醇厚的美酒。此楼从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为昆明西城的名胜。多少骚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宴游,多半是吟风弄月,歌功颂德。直到乾隆年间,才有寒士孙髯,出之不

11、群,以豪迈的气概,酣畅的文笔,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对仗,傲然写出一副海内闻名的“古今第一长联”,上下两联竟达一百八十字,赫然震惊文坛。于是,大观楼威望倍增,名贯天下。“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我在楼前石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 如果说大观楼给予我的感受,归纳起来仅仅是一副古今第一长联而使它名声益振,像南天蓝空的巨星引人无不向往,那么,看罢岳阳楼之后,我这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灭了。 你看,岳阳楼雄踞城西,面临洞庭,登楼遥望,水波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与滇池不同之美感。

12、洞庭之水的壮伟,磅礴的气势,广阔、雄浑的境界和绚丽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赘言。但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二楼同样临湖耸立,俯瞰水面,视野无碍;均是木制结构,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式的巨檐画栋。这些平常景象,在我国许多楼宇、寺庙里都是可以看到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究其缘由,不在于外形的巧装打扮,位置的奇特险峻,建筑的高矮大小,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阿房宫可谓富丽堂皇,千古绝有,“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但这是搜刮民脂民膏、挥霍无度之果,被人焚为灰烬也就是情理之事,且落个昭著臭名。刘禹锡曾居

13、住过的简陋的房屋,虽然满是苔痕草色,还时常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却美名在外,只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大观楼、岳阳楼也凭 -联一文显其精神与气质。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朋友滕子京被贬所邀而作。此记虽有忠君之言,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给人以启迪。试想,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代,“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进亦忧,退亦忧”,是何等不易啊 !我想,这里络绎不绝的游者,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吧。同样,我在大观楼前看到的情景也无不如此。“海内长联第一佳者”,不仅完美地描绘了大观楼前的景物,而且从云南历史写起,有力地抨击整个封建制度,让人洞察生活的底蕴,触摸时代的脉搏

14、。虽然“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他们费尽移山心力,但“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孙髯更尖锐指出“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而他们所贏得的,只不过是“只杵疏钟,半江涣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历史不正是如此吗?范仲淹虽然登斯楼“宠辱皆忘”,也难免宦海浮沉,但其精神必定长留人间。千古雄文垂壁,古今第一长联悬门,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虽遭历史战火的毁坏,却不绝于世,可见其精神的所在。 若不是范仲淹的名篇在此,若不是孙髯翁的奇对在此,恐难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游者。自然,名楼的湖光也美,色也美,水花也美,但这些绝不是名楼之美,更不是名楼的风骨 !它们的真正的美,是先贤为永葆它们的生

15、命和青春而赋予它们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内涵,教你看后可纵贯古今,悟出做人应恪守与追求的信念。 名楼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楼。贫莫贫于无志,贱莫贱于无才。愿徒有空名而无益于人的楼阁,也可从岳阳、大观的络绎不断的敬仰者中悟出些什么,也谱一曲传世的绝唱。 (有删改)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开篇写“偶然的边疆之行”“老天也真作美”,表面上是说自己很幸运,实则是表达自己对名楼的喜爱与仰慕之情。 B.文章引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 C.文章第五段“可是”之后的问句,概括了作者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总体感受,又

16、自然转入论述两楼的精神与风骨。 D.文章写游客“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既是作者的猜想,也是作者的希望,希望游客观赏名楼,更要感悟名楼真正的美。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题为“赋”,铺陈叙事,笔法灵活,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既不乏富有诗意的语言,又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B.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同时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 C.文章引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名句,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既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D.文章语言雅俗共赏,

17、极富特色,句式上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形象地刻画出“名楼”之美。本文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而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对此你如何理解?本文表达上主要运用记叙和议论,请结合作品简析二者的关系。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中永乐四年进士。 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代顾佐署都察院。久之,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旦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

18、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佥曰“都指挥安敬”。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诸将皆股栗。 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阅军甘、凉、汰三之一。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俄阿台复入寇。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

19、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帝乃宫祥指挥佥事。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赠靖远侯,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骥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20、/ B.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C.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D.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进士,一般称科举时代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辕门,既可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出入处之门,又可指军营的营门。 C.请老是古代官吏向君王请求退休

21、养老的婉词,与致仕、致政、告老相同。 D.赠,即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生前或死后追赠官职或爵位,表示褒奖肯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王骥文武兼备,受到皇帝器重。他善于骑马射箭,有胆有识,通晓军事谋略,永乐年间考中进士,皇帝常委以重任,他也不负重托。 B.王骥历练老成,处事长于应变。他斩杀安敬,既调查实际情况,又有事先拿到的皇帝诛杀安敬的密旨;同时他根据军队需要制定了可行的法规。 C.王骥善于用兵,驱敌辗转千里。他指挥军队攻打敌人,兵分三路,蒋贵担任前锋,任礼率领大军殿后,赵安兵出昌宁,分道夹击敌军,取得胜利。 D.王骥累著功绩,请功不避其亲。他安定边境,追杀敌人

22、,立下功劳;英宗复位后论功行赏,给他的赏赐稍微延迟,他就上奏为他的儿子争得赏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这说明了什么?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返照杜甫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注高枕:杨雄解嘲:“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绝塞、南方:均指夔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23、的一项是 _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运用互文手法写白帝城黄昏时雨过天晴。 B.诗题为“返照”,诗中仅第三句写返照,此诗只是拈二字为题,不是专咏“返照”。 C.石壁倒映江中,归云缭绕树间,诗中有画,此情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D.诗人年老多病,夔州天气不好之时,只有早点关门睡觉,高枕则无忧。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诸葛亮出师表中“ _ , _ ”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先汉繁荣昌盛的原因。李白蜀道难中“ _ , _ ”两句,借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既给人以想象,又交代了蜀道的由来。苏

24、轼赤壁赋中先用“ _ ”来描写在辽阔江,上行船就好像驾风而行,再用“ _ ”来描绘飘飘然的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仙人。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 2020 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

25、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为此,学校校刊开辟名为“指点江山”的时评专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积极撰文投稿,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 -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

26、。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

27、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从

28、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8.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20年8月8日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户外运动和居家健身,最重要的都是持之以恒。每天最少1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次以上,坚持一个月以上,心肺器官、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其实只要动起来,居家健身也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2020年7月1日,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

29、跨1092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这标志着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据介绍,除了跨度大,这座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的大桥还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主塔330米,相当于110多层楼高;建设用钢量达48万吨,相当于12个“鸟巢”;混凝土用量达230万立方米,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这在我国乃至世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D【小题4】【小题5】【解析】(1)A.或然变必然,“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错,将“可能”说成“必然”,相关

30、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B.缩小范围,“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根据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仅是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还包括甲骨文、春秋盟书以及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等。C.缩小范围,“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可知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

31、文字和金文。故选D。 (2)C.弄错时间,“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那时候”指的是“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 (3)D.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A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B项和C项都与汉字规范化相关,而D项“武则天造一个曌字”仅是因一己之私,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 (4)此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材料中与说文解字

32、有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有两个长句,第一句表面上是解释说文解字这本书的,其实也暗示了它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释字词;其次是一本文字学著作,也就可以给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第二句直接写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学的作用,考生稍加概括即可。材料二有两处提到了说文解字,各有一句话,第一句是“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关键信息在此句的前一句“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上,考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句的话,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与作用无关。考生对三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 (5)材料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仓颉对后世的影响,第二段由仓颉引出整理汉字的有关情况,第三段介绍黄河中下游

33、地区出土的文献资料及其影响,第四段分析中原地区的古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第五段先说汉字发展的大概脉络,再由梦溪笔谈指明汉字的成熟时期。第一段引出第二段,二者理当分作一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指明中原地区文字与汉字的渊源关系,此两段为一层;第五段为一层。对此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 答案: (1)D (2)C (3)D (4)可以解释古代汉字;为研究汉字构形特征、探究汉字字源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文解字开汉字研究之风,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发轫之作;促使汉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5)首先解说仓颉的影响,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引出对古汉字的整理与研究;接着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并

34、分析这些古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各个时期的汉字资料情况,以及汉字的真正成熟时期。(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最后分析选项各句子间的关系,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35、。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原文中寻找相关区域,将有效信息加以分类,最后概括要点,形成答案。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每一段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最后归纳要点,整理答案。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2.【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小题4】【解析】(1)B.“概写自

36、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可知是“仿佛”,而不是真正“观览到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眼前之景”。 故选B。 (2)B.“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分析错误,文章略写岳阳楼并不是因为岳阳楼的名声大,依据原文“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可知作者觉得岳阳楼和大观楼“大同小异”,加上写作意图不在于凸显岳阳楼,自然就略写了。 故选B。 (3)“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就

37、暗示了岳阳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而岳阳楼记赋予岳阳楼特别的“精神与气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可见,文章前部分是作者行程的真实体现,后部分则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必然,也是文章写作目的的需要。可据此拟写答案。 (4)文章前四段,主要叙述作者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开篇以“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引出本文的两大叙述主体,而后“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顺序记叙了

38、自己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在此记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追问“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开始后四段的议论,首先亮明观点“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进而通过对比、举例等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得出“它们的真正的美,是先贤为永葆它们的生命和青春而赋予它们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内涵,教你看后可纵贯古今,悟出做人应恪守与追求的信念”,由此可知,作者正是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才有了后文对明楼的精神的分析与总结;当然,作者写作此文并不只是为了记述自己游览了两座明楼,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阐明明楼的风骨与精神,这也正是作者要发表议论的目的所在;文章前半部分以记叙为主,后半

39、部分以议论为主,二者互为依托,共同构成本篇文章,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答案: (1)B (2)B (3)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是根据作者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既交代了作者“更慕”岳阳楼的原因,也是为凸显岳阳楼的精神与气质,暗示文章主旨。(题干没有涉及阿房宫) (4)第一问:文章前部分以记叙为主,写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后部分以议论为主,阐述岳阳楼和大观楼的精神,并指出名楼必须有内涵。 第二问:记叙为议论服务,是议论的基础,记叙大观楼和岳阳楼是为分析名楼的精神服务的;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是记叙的目的,描写大观楼和岳阳楼,意在阐明名楼应具有精神

40、与风骨;记叙和议论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特点,从而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

41、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3.【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C【小题4】【小题5】【解析】(1)C.第一处是“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如果“帝怒”之后不断句的话,就成了“皇帝愤怒地捉拿王骥和侍郎邝埜”,这显然不符合情理,而且“帝怒(皇帝大怒)”语意已经完整了,因此其后当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A、C项停顿不同之处是“凉边将屡失利”,单独看此句,句意完整,无需停顿,但是结合语境,上一句说“阿台

42、、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凉边将屡失利”就无法衔接了,如果在“凉”之后停顿的话,那“侵犯”的是甘州和凉州,此两地的“边将屡失利”也就合乎事理了,据此可排除A。句子翻译为:后来,代理兵部尚书。正统元年他奉诏议论边防事务,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皇帝大怒,拘捕王骥和侍郎邝埜,把他们关进监狱。不久得到释放。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 (2)D.“生前”错,应为“是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以表示褒奖肯定”。 (3)C.“任礼率领大军殿后”错,根据原文“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可知是“王骥自己和任礼一起率领大军殿后”。 (4)逋课:拖欠的赋税;寻:不久。句子翻译为:(他)被任命为

43、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画地:划分地域;肃然:安定的样子。句子翻译为:王骥于是大规模检阅将士,分派兵力,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御,边境安定下来。 (5)题干前部分“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可以找到原文,而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原文是没有直接语句的,只能通过事件本身去分析其背后的信息。根据前文“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可知,事情比较复杂难办,而皇帝让他相机行事,可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相信他的才能。 答案: (1)C (2)D (3)C (4)(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

44、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王骥于是大规模检阅将士,分派兵力,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御,边境安定下来。 (5)皇帝信任王骥;王骥有能力;事情复杂难办。 参考译文: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他高大体壮,擅长骑马射箭,为人刚毅有胆识,通晓军事谋略。考中永乐四年进士。(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宣德初年,升为兵部右侍郎,代替顾佐代理都察院事务。后来,代理兵部尚书。正统元年他奉诏议论边防事务,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皇帝大怒,拘捕王骥和侍郎邝埜,把他们关进监狱。不久得到释放。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侍郎

45、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营管理边防事务,也没能制住他们。正统二年五月,皇帝命令王骥前往,允许他相机行事。王骥快速奔驰到军中,大会诸将,询问以前追击敌人到鱼儿海子时,首先后退而导致军队失败的人是谁。他们都说是“都指挥安敬”。王骥来之前就已接到皇帝诛杀安敬的密旨,于是把安敬绑起来,在辕门外斩首,并宣读敕令,责备都督蒋贵。众将都吓得两腿发抖。王骥于是大规模检阅将士,分派兵力,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御,于是边境安定下来。他在甘州、凉州检阅军队,淘汰了三分之一。制定轮番更替的制度,士兵得到了休息,粮草运输也简省了。不久阿台再次入侵。皇帝任命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将军,王骥统率指挥军队。正统三

46、年春天,王骥率领诸将出军边塞,任命蒋贵为前锋,而他自己和任礼统率大军随后前进,与蒋贵约定说:“不取胜,就不再相见。”蒋贵在石城攻击敌人,敌人逃跑到兀鲁乃。蒋贵率轻骑二千五百人从镇夷出发,抄近道兼程前进,三天三夜追上了敌人。擒获左丞脱罗,斩首三百多,缴获金印和银印各一枚,骆驼、马匹、兵器、铠甲数以千计。王骥与任礼从梧桐林到达亦集乃,擒获枢密、同知、佥院等官员十五人,万户二人,降服了他们的部落,穷追到黑泉。而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达刁力沟,也擒获了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他们分道夹击,转战一千多里,迫使朵儿只伯远逃。后来,石亨、徐有贞等人拥护英宗重登皇位,王骥参与了谋划。皇帝给他的赏赐稍微迟后,王

47、骥上奏章为自己申诉,说:“我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推挤,摔到地上几乎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我怀疑有人掩盖了这件事。”皇帝于是授予王祥指挥佥事的官职,而命令王骥仍然担任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增加封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他的和以前一样。几个月之后他请求回家养老。又过了三年他才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赠靖远侯,谥号忠毅。(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48、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传主的品行和事迹;最后根据题干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即可。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

49、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4.【答案】【小题1】D【小题2】【解析】(1)D.“夔州天气不好之时”和“高枕则无忧”有误,“愁时”是忧虑时代、国家,第七句“不可久留豺虎乱”中的“乱”字,已经暗示了时局动荡不安,“愁时”也就与天气无关;“高枕”用典,

50、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自比庸夫,也是发牢骚而已,并不是真的“高枕”就可以“无忧”了。 (2)此题题干有两问,第一问涉及表达技巧,前一句中有“豺虎乱”,显然是比喻说法;后一句中有“招魂”,考生应该可以联想到屈原的招魂,可知是用典。第二问是关于思想感情的,两句内容不同,情感应该也不大一样,结合诗句及诗人自身分析,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 (1)D (2)第一问:前一句运用借喻(比喻),后一句用典。第二问:表达了诗人担心所居之地会发生战乱,不可久留的忧国伤时之情;表达了诗人因夔州遭受侵扰而产生的思归之情。 译文: 楚王宫北面,正是黄昏时候;白帝城西边,还可见下过雨的痕迹。夕阳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

51、云雾遮蔽了树林,看不见山下的村庄。我已衰老,加上肺病,只有高枕而卧,况且身在边塞,感伤时事,也就早早闭门。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个地方不可久留,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 赏析: 这首诗第一联是把一个景色分两句写。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来代表夔州。两句诗只是说夔州雨后斜阳的时候。第二联说斜阳返照到江水上,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第三联写自己年迈病肺,只有高枕而卧,因身在这遥远的边塞,感伤时事的心情,也只好早早闭门。其言外之意是说: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夔州是川东的门户,故称绝塞。“愁时”和“肺病”作对,应讲作“哀时”

52、,哀伤时世,不能讲作忧愁的时候。最后一联是说自己想回北方却未能成行。“豺虎乱”是用王粲的七哀诗诗句。杜甫有夔府书怀四十韵长诗一首,其中叙述了当时夔州人民的困苦和军人的跋扈。到大历三年(768年),果然不出诗人所料,发生了杨子琳杀死夔州别驾张忠,据城夺权的乱事。末句意义比较隐晦,旧注以为此句“言在此屡遭寇乱,旅魂已将惊散也”(见杜诗详注)。这是臆解,没有扣上原句字面。“未招魂”不能讲作“旅魂惊散”。而且,“南方”二字也没有着落。“实”字是杜甫的特殊字法,有几处用得出人意外。秋兴八首第二首有一句“听猿实下三声泪”,和这里的“实有未招魂”,从来都是含糊读过,没有人讲出作者本意。 理解这两个“实”字的

53、前提是弄清楚作者的思想基础。屈原被放逐在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师的精神。其中有一句“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杜甫想到了这一句,用来比喻自己,所以说南方确实还有一个未招归的旅魂,用以表达自己想回北方去的意志。杜甫此句必须联想宋玉的招魂,就才能体会这个“实”字的来历。杜甫还有一首归梦诗云:“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招”,可以作为此句的鉴证。吴昌祺释此句云:“南方非久居之地,何无人招我魂而去此土也。”(删订唐诗解)沈德潜注云:“己之惊魂,不能招之北归。”(唐诗别裁)这两个注都是仅仅阐发诗意,而没有联系楚辞招魂,因而没有接触到“实有”二字的作用。 水经注在描写长江巫峡风景的

54、一段中记录了两句渔民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思想上涌现这个歌谣,所以说:听了巫峡的猿啼,真要掉下眼泪。“三声泪”是摘用原句中三个字。其实“三声”是猿啼三声,“泪”是行人旅客听了猿啼而下泪。如果杜甫思想上没有这两句歌谣为依据,“三声泪”本来不能成为一个词语。杜甫诗集中已注明了这首渔民歌谣,故这个“实”字容易理解。但是,除了唐诗解以外,都没有注出招魂二句,故“南方”与“实有”都使人不易了解。(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55、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抓住诗歌中的相关艺术手法、联系诗人、背景、诗作以及注解进行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

56、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5.【答案】【小题1】亲贤臣,远小人【小题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小题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解析】故答案为: (1)亲贤臣 远小人(重点词:贤臣)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词:钩) (3)浩

57、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重点词:冯)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蜀道难中的名句辑录: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6.【答案】“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变”的智慧 2020年疫情的发生,使人们彼此隔离,高考延期、疫汛交织,每一件

58、事都刺激着国民紧绷的心。在讨论变与不变的课题中,有人认为应该“以变应变”,而我认为,面对变局,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变”的智慧。 坚守使命,不变的是初心。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语出荀子儒效,其内涵是指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但事物的本质或目的是不变的,要求我们办事的时候处变不惊,在没有变化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解决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正所谓“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面对“变”时,最重要是不离其“宗”,不然我们容易陷入对未知的恐慌,进而自乱阵脚。 疫情的缓和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牢记使命,以人为本,无论是

59、连夜封城还是紧急调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国家把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了首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离不开亿万同胞的齐心协力。无论是四川、雅安地震抑或是新冠疫情,我们始终坚守使命,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不变的是责任。 当下,国际形势复杂,某些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涉我国内政。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资源、人才的抢夺异常激烈,不可否认,这是个极速“变”的世界。5G的出现加速了消息的流通,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如今“车马慢”的想法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正如俗话所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将赢得比赛”。 尽管时代快速变迁,但是,“不变”才是制胜的法宝。中国人讲求平衡,推崇“求稳

60、”。某学者制作了一个“冲击-应对”模型,外部的冲击是剧烈的、多样的,但如何扎稳根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责任不变。 当然,这里的“不变”并非指故步自封、自我抛弃,而是指我们应对巨变社会的一份内在的强大力量。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根本,离开了“宗”,树就不能屹立于风沙之中;中华民族亦然,唯有坚守“不变”,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2020年注定不平凡,如果我们只关注“变”,只学会“以变应变”,那么我们将缺乏改革的的内生动力。万变不离其宗,在“不变”的智慧中,我们青年应不断成长,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锻炼体魄,以“不变”之智慧,积极

61、地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考生在审题时需要对命题材料进行分层分析,第一层,命题者引入话题讨论,“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两种观点相反,具有较强的哲学意味。第二层,命题者窄化写作情境: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同时引用他人对2020年的评论,借此呼应话题。题目的任务部分设置非常具体明确,“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62、?”这是考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这里限定考生的身份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所写内容应是对于应对新冠疫情后国际国内诸多领域深刻变化的认识和看法。总之,考生在审题时需要注意命题人设置的各种限制。本题目设置的情境贴合现实生活,所选话题涉及当下热点以及诸多领域,容易引发考生思考,命题深度和宽度都需把握好。 参考立意: 以“不变”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初心。 在历史大转折中“以变应变”。 世界在“变”,何不应变而变。 锐意而“变”,适时而“变”。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

63、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64、不要画蛇添足。7.【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解析】(1)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 A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 B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C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 D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与例句相同。 故选D。 (2)题干已经明确“借代具有相关性”,也就必须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借体和本体之间的相关性。既要指出借体和本体,以及二者的关系,又要分析二者如何相关。材料中说“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显然是用“旭日东升”来代“老屋”,因为“旭日东升”是悬挂在“老屋”门楣上的字,二者关系紧密。 (3)此题改句与原句的区别就在句式上,一者作状语,一者作谓语,强调重点不同;“哗啦啦”是

65、拟声词,单独运用,通俗形象,也可以表达出欢快的感情,作状语就显得严肃。据此,可知答案涉及侧重点、语言风格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分点作答即可。 答案: (1)D (2)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3)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6、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就需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省略号的作用比较多,例如表示引文的省略,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表示语言中断,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语意难尽等,考生需要识记积累,做题时,通过比较、辨析也可以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知道借代的定义、种类、作用等,借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有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等。明确之后,结合语句详细分析。 (3)本题考查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在句子的语言、句式特

67、点、修辞、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对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8.【答案】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主题”杂糅,“围绕”改为“以”,或者直接删掉“为主题”

68、; 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和”改为“还是”; 不合逻辑,“至少”“以上”相矛盾,删其一; 不合逻辑,“心肺器官”不可能因运动而发生“改变”,不符合事理,“器官”改为“功能”。 答案: (1)语句,修改为“以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这一主题”。 (2)语句,修改为“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居家健身”。 (3)语句,修改为“每周至少运动3次”或者“每周运动3次以上”。 (4)语句,修改为“心肺功能、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解析】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修改的基本能力。要求从所给的语句找出语病,选项的内容十分注重与现实

69、生活的联系,考查的句子大多数结构复杂,设置的语病隐蔽性强,语法分析是法宝。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语段,找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分析病因,再针对病因进行修改,根据需要对病句进行或删或补或换或移等,同时要注意修改之后,语句是否通顺,句意是否准确等。 不合逻辑有: 1.概念并列不当。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包括从属关系并列不当、交叉关系并列不当、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用。 2.否定失当。包括是否使用否定词判断不当、多重否定导致造成否定失误、“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3.不合事理。9.【答案】本新闻语段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概写新闻事件,第二

70、个句子进行具体介绍,第三个句子总括事件意义。 关键信息主要在第一个句子中,第二个句子隐含关键信息“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第三个句子的意思在第一个句子中已经具体化了,可以忽略; 第一个句子中的“主跨1092米”与“超千米”意同,可以删除,“这标志着”属于衔接词语,也当删除,再将“2020年7月1日,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等信息整合起来,就形成了答案。 答案: 2020年7月1日,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的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标志着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基本能力。要求压缩新闻主体,找出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体)、事件和原因。加以概括归纳。符合新闻压缩的高度概括的要求,符合题干字数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归纳答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