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20KB ,
资源ID:78000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00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doc

1、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释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能得到帮助和利益。运用: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做贡献。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

2、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一、字音辨识怵惕(t)恻隐(c) 要誉(yo)铄我也(shu) 荑稗(bi)二、通假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3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同“燃”三、一词多义1辞2贼3暴4恶5而6然四、词类活用1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使动用法,使保全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使动用法,使空下来3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使动用法,使成熟4非由外铄我也名词作状语,从外部5舜明于庶物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五、古今异义1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古义:反省自己。今义:转身。2无恻隐

3、之心,非人也古义:不是人。今义:指不属于人应有的。3义,人之正路也古义: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六、特殊句式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判断句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判断句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判断句4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状语后置句5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句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省略句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判断句七、熟语积累1恻隐之心: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2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八、名句积累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3权,然后知轻重;度

4、,然后知长短。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赏析人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的同情心。这句话是孟子对孔子“性相近”思想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其“人性本善”思想的集中体现。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天赋道德,如果君王以此为基础,推行“不忍人之政”,国家可运于掌上了。试想一下,如果在人与人交流更频繁的现代社会,人人以“不忍人

5、之心”对待别人,与人为善,那么,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冷漠便涣然冰释,人人皆成为尧舜了。2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赏析这是孟子和他的学生公都子在议论人性善恶问题时讲的一句话,是宣扬人性本善的。羞恶之心每个人都有,羞恶心属于义。这“义”不是外加的,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只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赏析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性,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所谓“推行仁义”,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非以仁

6、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只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4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赏析此选文可与上一选文联系起来看,仁本身还有成熟与否的问题,说仁不成熟还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说:“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集注)。仁爱之心,是人本身固有的,只是想不想保住它的问题,没有能不能拥有它的顾虑。关键是看能不能坚持去行仁义之事。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

7、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赏析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我残害;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孟子认为,仁、义都为人性天生所具有,不按照这些准则行事就是自暴自弃。一个人如果自暴“礼义”,自弃“仁”,就好比空着安全舒适的住宅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本来应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为卑鄙无耻的小人,这样的结局,又是多么的可悲。1选文1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例子加以证明?明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用了先王之政和孺子将入于井两个例子。2选文2,为什么说“仁义礼智,我

8、固有之”?明确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只要用心追求,加以扩充就能得到仁、义、礼、智。3选文3,孟子以“舜”为例,印证了什么观点?明确仁义礼智,我固有之。4选文4,扩充“四端”成为仁、义、礼、智的态度与方法是什么?明确反身而诚,强恕而行。5选文5中“仁义礼智”与“五谷”有什么相似点?明确仁、义、礼、智就像五谷,是人固有的美德,如果不培养它,它就不会成熟。而要把它发扬光大并不难,就像种庄稼一样,好好照料它就是了。6选文5以“种五谷”设喻,目的是什么?明确说明将“四端”“扩而充之”成为仁、义、礼、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7选文6,孟子用“自暴自弃

9、”阐明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阐明坚定本性追求仁、义、礼、智的必要性。8孟子认为,人应该如何发扬本来具备的“仁义礼智”?明确(1)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2)孟子说,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的关键是要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推己及人的具体表现。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他拿,不让他辛劳。做这样的事情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成就一种美德,使自己具有的仁、义、礼、智的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9简要分析下列各句中比喻的妙处。明确比喻妙处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用五谷虽然

10、是好的种子,但假如种下去之后没有生长成熟则没有太大的价值,来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就没有太大的价值。此句把扩充仁之端的必要性说得十分透彻、生动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把“仁”比作人安适的住宅,把“义”比作人正确的道路,此句简洁有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应该持守、践履仁义的道理10.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

11、大充实自己的“善心”。有人说,读孟子一书,应当仔细体会其中严父慈母般的心肠。在本文中你是否能体会到呢?明确选文第1则,从开头到“非恶其声而然也”,是慈母口吻;接下来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到“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则是严父口吻。“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几句,既有苦口婆心的劝导,也有声色俱厉的告诫,既是慈母,又是严父。体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体会孟子的热心肠。1.(孟子公孙丑上)2.(孟子告子上)3.(孟子离娄下)4.(孟子尽心上)5.(孟子告子上)6.(孟子离娄上)【经典传承】赠

12、人玫瑰,手有余香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心怀善心,才能在面对邪恶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才能在面对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心向善,社会就会充满温情,爱心永驻。【现实链接】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 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运用评点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

13、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美文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似乎不值得仔细探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然而平日里,人之常情往往被当作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辞。例如官员徇私舞弊、公款玩乐,商人见利忘义、贪得无厌,都被一些人辩白为人之常情。前些年的汶川地震,却震出了许多与往日不同的人之常情。比如国人对生死劫难的感同身受,政府基于人之常情设立的全国哀悼日,各地民众对灾区的无私援助等等。我想,这些也均出自人之常情。大灾大难之际与太平时日所显出的人之常情,果然有很多不同。这么看来,如何对常态社会中的人之常情因势利导,倒成为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1)儒家

14、文化就是以协调、管理“人之常情”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2)重情,尚情,在儒家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人之常情呢?礼记中早有定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原来,这些不学而有的感受,就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中,它认为“饮食男女”是人最强烈的欲望,“死亡贫苦”是人最畏惧的境况。这些欲望和畏惧,构成了人心的主要内容。礼记认为,圣人的职责就是治理人之常情,好的君王更是以管理人之常情为最终职责。所以它说“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中国乃农耕古国,礼记索性拿种田作比方来说抽象的人情,这样更易理解。人之常

15、情就是圣王耕种的田地,礼是耕耘,义是种子,讲学是锄草,仁是储藏的仓库,乐使人心安定。原来儒家“仁、义、礼、乐、学”这些重要的理念,不过是为了管理好人之常情。从孔子开始,就特别重视人之常情的培育。他不仅把情作为人性和人生的本源和基础,更将人之常情明确分为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以此来构建各种社会性情感。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孔子认为培植人之常情的根本。孔子论仁,注重的是人的真情流露,真情就是率性,所以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他还认为执政者肩负着培育人之常情的使命,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执政者以诚信为本,则民众就会用真情来对待。真

16、正揭示人之常情真相的,当推孟子。他认为人的“本然之情”中,就有道德情感的力量,这也是人性本善的含义。至于有的人不行善,并非天生本性如此。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他甚至认为,仁义礼智都是人的“本然情感”所固有的,只不过因为人们没有认真思考,所以面对外在诱惑,就会“失其本心”。只有注重后天的修身,民众才能不轻易迷失本心。(3)有人说儒家是一种情感哲学。(4)它与西方以智性为主导的哲学完全不同,它的目标是由智性来完成性情,而不是由性情来完成智性。儒家修身,目的是修炼出自己

17、的真性情,它反对人的寡情、绝情或无情。所以李泽厚认为,儒家“以情为本”,“它所展望的只是普通平凡的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何培育一个社会的人之常情?如何在制度中体现对人之常情的尊重?儒家思想中,无疑有许多我们可资吸收的营养。而汶川地震,则唤醒了我们对人的这种“本然之情”的思考。(5)赏析(1)开头先从平日里的“人之常情”导入,第段一转,结合汶川地震后的“人之常情”,两相对比,自然引出讨论的话题。(2)画线句子告诉人们“儒家文化”与“人之常情”的关系,或者说“人之常情”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3)第段表明,孔子与孟子对“人之常情”有着各自的认识:孔子重视对人之常

18、情的培育,孟子揭示了人之常情的真相。(4)“儒家是一种情感哲学”是说 儒学的目标是由智性来完成性情;儒家修身,目的是修炼出自己的真性情。(5)最后一段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回扣论点,照应前文,收束全篇。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选B。A.“要”通“徼”;C.“然”同“燃”;D.“内”同“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比喻从外部给予B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具备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勉强D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

19、自弃也自弃:自我放弃解析:选C。强:竭力、尽力。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选A。“正路”古义是正确的道路;今义是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其他三项古今义相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饿其体肤”中的“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恕而行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察于人伦D反身而诚解析:选B。A项,名词作状语,按照恕道。B项,使动用法,使成熟;与例句同。C项,无活用,“仔细观察”之意。D项,意动用法,认为真诚。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A项,定语

20、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B项,均为判断句的标志。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D项,介词,对;介词,跟。6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选B。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21、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7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解析:选D。然:同“燃”,燃烧。8下列加点词

22、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前“是”,这;后“是”,对的、正确的。B项,前“非”,不是;后“非”,无。C项,前“于”为介词,到;后“于”为介词,给、向。D项,均为残害、损害。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A义,人之正路也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解析:选D。D项既是省略句,即“运之(于)掌上”,又是状语后置句,即“(于)掌上运之”。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10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

2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解析:选C。“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误,应是“唯心主义思想”。11分析文中“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比喻的妙处。答:答案:这句话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

24、开来的气象。此句鲜明生动,言简意赅。(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5题。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

25、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26、!”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解析:选D。根据关键词“以”“则”“是以”“今”“是也”的意义断句。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27、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俎豆”,指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B“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C“妾”主要指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妾是中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在其他东方国家(如东亚、印度、阿拉伯世界)也有或曾有过类似存在。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 D“姑母”,旧时妻称夫的母亲为“姑”或“姥”,夫的父母合称“翁姑”“舅姑”“公姥”。选文中“姑母之道”指的应是“婆婆与儿媳母亲的相处之道”。解析:选D。“姑母之道”指的应是“婆婆与儿媳的相处之

28、道”。1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孟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外出了。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解析:选C。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内室,孟子也不是离家外出,只是没有进入内室。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译文:(2)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实词和句式。“非也”,判断句;去,离

29、开;舍,动词,住; “傍”通“旁”;“所食”,生活的技艺,指纺织等;“不为则为”,不是就是。答案:(1)孟母见了说道:“这里不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集市的近旁。(2)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她(他)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别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道:“这里不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集市的近旁。孟子又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不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

30、到一个学校的旁边。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孟母说道:“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学了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

31、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她(他)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害怕,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君子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子的母亲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自己的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有不住在别人家里(的说法)。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于是孟母叫来孟子对他说:“从礼节说,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别人的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用礼节责怪别人,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于是孟子道歉,挽留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