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A.中山装B.列宁装C.长袍D.马褂【解析】选A。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故选A。2.(2020池州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该地最有可能是()A.厦门的租界B.杭州的断桥C
2、.北京的街头D.重庆的学堂【解析】选A。材料讲的是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社会服饰的变化,西式服饰应出现于这个时候已经开放的通商口岸,即厦门。故选A。3.(2020舟山高一检测)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选 B。由题干关键信息“渐仿洋装”可看出,中国服饰的变化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故选B。【深化点拨】在近代新潮冲击下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进步、文明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过程。4.(2020衡水高一
3、检测)民国时期,西菜、西点、西式酒水饮料大量充斥中国市场,与中国菜肴、中式糕点、传统酒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据此可知,近代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是()A.欧风美雨B.西学东渐C.古为今用D.土洋并存【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近代中西餐并行于世,体现了近代社会生活土洋并存的特征,因此D正确。【补偿训练】西餐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餐文化,下列关于西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传入中国B.烹饪方式和就餐礼节与中餐有明显差异C.西餐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摆上百姓的饭桌D.西餐馆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主要是归国华侨【解析】选D。D说的只是西餐出现初期的情况,
4、不符合后来西餐逐渐在华人中流行,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5.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安排。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这反映出居住的特征是()A.祖灵崇拜B.等级礼仪 C.信仰习俗D.安全舒适【解析】选B。题干中房屋的布局,人员的居住安排,房屋设计的状况都体现着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故选B。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6.(2020许昌高一检测)下图分别展示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迅猛发展C.改革开放的实施D.穿着品味的变化【解析】选C。抓住题干
5、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可知是改革开放的实施,故选C。7.(2020马鞍山高一检测)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解析】选B。近代化的范围扩大,礼仪上的变化只能体现习俗上的近代化,不能反映其本质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从“跪拜礼”“老爷”“大人”等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故B正确;西学在中
6、国的发展和与世界潮流接轨只能反映表面现象,不能体现本质,故C、D错误。【补偿训练】“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是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解析】选B。“粉丝”是fans的音译,说明中国语言的变化受外来语言的影响,故B与题意相符。【深化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区域发展不均衡。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加剧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转型,推动
7、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步伐,但也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摘编自蒋良骐东华录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论辫发原由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不断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
8、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6分)(2)根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8分)(3)根据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以头发为切入点来考查不同时期中国习俗的变化。第(1)题,由“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知,从人伦角度不敢损伤头发。第(2)题,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得出两种认识。第(3)题,把“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等信息具体化来回答发型变化的趋势,变化原因可联系时代变迁来考虑(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答案:(1)从人伦(亲缘、血缘)角度,认为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孝。(2)认识: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剪辫就是支持反清革命。相同:将辫子问题政治化。(3)趋势:由单调到丰富多彩,由从众到个性化,逐渐融入世界时尚潮流。原因: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自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