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70KB ,
资源ID:77972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972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的齐、鲁、燕等封国,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原。追至春秋时期,这些诸侯国在经济上赶超了周王室的发展水平。据此可知,分封制A.对异姓功臣的排挤与压制未能奏效 B.使周文化覆盖了边疆地区C.有利于持续保持中央对边疆的掌控 D.推动了边远区域的开发2.汉代,经地方长官推荐的人才首先要集中在中央的“郎署”,观摩中央政府的运作和学习各种法令。经过数年的历练后,年轻的“郎”被分派到中央或地方去做比较重要的基层官员。这一官员选拔制度A.使世

2、卿世禄制度开始瓦解 B.使地方政府操控了选官权C.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流转 D.杜绝了官吏腐败的现象3.宋代一些城市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场所,如货郎式流动文化场所、固定的娱乐文化场所、专业的娱乐场所瓦子、“勾栏”。这说明当时A.城市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B.“市”突破了时空限制C.文化娱乐带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D.草市的服务设施完备4.下表是对元代南北方户数与人口数的对比统计。这反映出当时北方户数北方1435360南方11395909人口数北方4558235南方51828651A.中央政府鼓励向南方地区移民 B.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C.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相互重叠 D.国家的财赋开始仰仗东南5

3、.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的鸦片年年激增。由它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机进行搜刮。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合法化 B.白银外流推动货币改革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D.清政府借机大发战争财6.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在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 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7.湖北军政府宣布扩军4协,5天

4、之内便已满额,汉阳兵工厂工人日夜赶制枪支支援前线。10月18日,革命军在汉口附近迎击清军,当地的铁路工人和农民前来助战。这一局面的出现A.推动了武昌起义的成功爆发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C.表明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 D.源于“扶助农工”政策的宣传8.日本分别侵占南京和济南后,日军企图沟通南北战场,打通津浦铁路,进而击破中国军队的陇海铁路队线,与华中战区的日军南北并进会师武汉,因而中日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的反击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体现了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合作抗战 D.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9.据统

5、计,某一时期,国民政府庞大的军费完全靠中央银行垫支,也就是靠无限发行纸币解决。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导致民众生活水准的下降,更令投资者望而生畏。这一现象A.使官僚资本开始控制国家命脉 B.阻碍金圆券政策的推行C.推动民营企业纷纷迁往解放区 D.导致民族工业走向崩溃10.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针对有的民主党派宣布解散和有人认为民主党派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以极高的智慧和政治远见,及时做工作保留了八个民主党派。这一举措A.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向 B.推动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C.有利于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的发展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认为解决

6、当前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他还号召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乡生产,以压缩购买力。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A.土地所有制性质正在发生改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逐步实施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这个中心环节是指A.增强企业的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引进先进的技术 D.全面发展市场经济13.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后期

7、,中国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没有续签;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6月,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中国外交A.主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B.随时代变化进行适时调整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D.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原则14.当时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的法庭来审理这类(外民族)案件。多次的审理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为此,罗马制定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8、 D.万民法15.“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16.英国资产阶级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开创了一种在对抗中融合的历史运动模式。此材料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演变的A.多元性 B.渐进性 C.开创性 D.跨越性17.19世纪末,成年男子的选举权已在西欧大部分国家实行,他们利用选举权和工会组织要求实行社会改革。因此,西

9、欧各国由德国带头,纷纷采纳了包括老年养老金、失业保险等改革方案。这反映了当时的欧洲A.德国的民主制最为彻底 B.已经出现福利国家的前奏C.深受科学社会主义影响 D.民族主义成为时代的共识18.20世纪初的英国,在工厂工作的妇女的工资比其以前在家做计件工作的收入要高的多。例如,1914年,在曼彻斯特纺织厂,已婚妇女每周所挣的钱比她们在家绣手帕所挣的钱要高一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 B.手工产品丧失市场C.机器生产的普遍使用 D.男女同工同酬实现19.苏联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不断增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为1820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增为2750万吨。没有再

10、出现以往的粮食收购危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A.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B.工业化实现推动粮食增产C.利用市场与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 D.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20.1935年后,美国以工代赈、公共工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雇佣了约850万工人。但是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失业人口仍高达900万。这表明A.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失灵 B.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现象C.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摆脱危机 D.美国的失业问题无法解决21.全球通史中提到,1954年,美国引爆的那颗氢弹比投在广岛上的原子弹的威力还要大750倍。接下来,苏联也宣布自己掌握了氢弹的秘密。除去最狂热的冷战斗士,所

11、有人都感觉到战争不再是国家政策的一个可行性工具。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核武器的威力利于减少战争威胁 B.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D.冷战双方势均力敌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22.不是存在于本世纪(指20世纪)初的对汽车的需求创造了今天巨大的汽车制造业,而是制造廉价的T型“福特”牌汽车的能力刺激了现代社会对汽车的大量需求。这体现的是A.“新边疆”政策 B.“伟大社会”纲领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D.供给学派理论23.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呼声:戴高乐提倡“法国是法国人的法国”;尼克松阐述“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日

12、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B.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发展C.两极格局日益稳固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形成24.1994年底墨西哥的金融危机震动了全世界,1997年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未使发达国家幸免,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美、日、西欧、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都产生了影响。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使发达国家经济主权面临威胁C.有利于各国金融日益融合 D.阻碍世界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第卷二、主观题 (共4个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某种角度说,美国1929-1933

13、年经济危机是美国国民收入骤降、国民财产损失巨大而形成的一种严重货币荒,人民群众购买力剧减、消费远远落后于生产,美国经济处于难以继续运转的僵化状态。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将美国经济从这种僵化状态中解救出来而制定的。它的基本内容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有控制的通货膨胀。摘编自刘绪胎论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材料二:国民政府30年代的币制改革十分必要,先前中国在货币流通上“每埠为一国,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之小国”。法币改革后,紊乱的货币被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的纸币所代替。法币改革后“直至战争爆发时止的二十个月内”,“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外汇率的稳定”,而外汇率的稳定又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向良

14、性方向发展。当然,如不坚持法币,仍坚持白银本位币,中国将“没有坚持长期对日作战的力量”。摘编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货币政策推行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不断加剧的土地兼并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竭力保护自己数量极少的田产,指望通过辛勤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尽管如此,在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弱的历史时期,稍遇天灾人祸,便倾家荡产。由此形成的以家庭或家族为自保单位的私田占有格局,构成了中国古代

15、小农经济的一大特点,即小土地分散式经营。这种小土地分散式经营,实质是将有限的土地置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中。从家庭或者家族内部寻找生存的途径,遂以“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材料二: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4763件有关圈地运动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的耕地和公有地。而公有地围圈法的通过导致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农民对公有地有使用权,而西方法律中使用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仅“1801年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

16、”。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需的能被雇佣的劳动力,在圈地运动中大量产生了。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到1845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摘编自郭娟芬英国圈地运动的成因及其影响(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英两国农业发展特点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两国农业特点差异的原因。(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7、求。(14分)材料一 明治维新伊始,日本天皇就提出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强国目标,并被作为国家意志由日本政府坚决地贯彻执行。1872年2月,日本废除了兵部省,设置了海军省和陆军省,从而使日本海军完全独立。为加大对海军的资金投入,日本皇室、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国民都积极捐钱、购买公债。随着马汉著作的问世,海权观进一步理论化,日本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海权论者。他们的特点是把“马汉海权观”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把海洋战略研究与海军战术研究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日本传统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摘编自张景泉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材料二 中国创建近代海军时,封建社会已走到尽头,清王朝也由盛而衰,经历了第一

1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封建统治阶级只求保住发发可危的江山。中国海军没有建立近代的编制体制,也没有建立近代兵役制度。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中一直实行临时招兵制度,其既难保证兵员数量,更难保证质量。中国海军所用战术基本上停留在被西方早已抛弃的“横队撞角”战术阶段,所进行的战术训练内容也仍是以阵法变换为主,战术训练和军事理论严重滞后。这是中国近代海军虽拥有与日本海军差不多的武器装备,其战斗力大大低于日本海军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毕啸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与启示(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发展海军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滞后的

19、原因和结局。(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关系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经济上,极大地减少了中国经济的存量,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权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在此后争取民主的成本和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来的现代化进程,但又使得新的现代化进程悄然开启。在政治制度方面,使进步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此独裁在与民主的较量中很难占到上风;在社会改造方面,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维形;经济方面,虽然战时经济体制变革带有明显的被迫性,但从客观上看都包含

20、了现代化因素。摘编自虞和平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百校联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DCCBCBCDDCCAB1415161718192021222324DCBBCDCDDBA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由材料周初“封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原”,至春秋“经济上赶超了周王室的发展水平”可知,分封制推动了边远区域的开发,D项正确;A项中鲁和燕是同姓诸侯,故表述错误;B项过分解读信息,与题意不符;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

21、察举制。由材料中地方举荐,中央培训,再到具体任职可知,察举制有利于人才的流转,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由材料“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场所”等可知,文化娱乐已带有商业性质,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故选C项。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 移。由材料中“户”与“人口”的增加,可知南方经济已经超越北方,且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故B项正确;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C项错误。故选B项。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材料可以看出西方的侵略加重了中国百姓的

22、负担,使百姓生活更加艰难。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项。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期间对战争难民的救助。解读材料信息可以推知,“以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体现的是地方精英跨区域救济的自发性。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间自发救助,而非政府行为,故A项排除;CD两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B项。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由材料中民众积极参军、助战以及全力生产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的影响,故A项排除;B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分析材料信息“日本分别侵占南京和济南后”“打通津浦铁路”“击破中国军队的陇

23、海铁路防线”可知,这场会战属于徐州会战,而在这场会战中中国组织了台儿庄战役,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呈现的内容不符合。故选D项。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后期恶性通货膨胀的推行,导致民族工业走向崩溃,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演变,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1960年1965年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材料信息与此阶段特征相符合。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

24、故选C项。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项正确;BD两项时间不吻合;C项属于对外开放。故选A项。1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由材料可以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随时代变化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某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表现,无法概括整个时期。故选B项。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法制。由材料内容可知,各民族的交流需要一部通用的法律文件,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1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移民由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现象到全球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

25、市场的形成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时间不符;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代议制。材料体现了英国近代政治体制受到中世纪体制的影响,体现政治体制变革的和平性和渐进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选B项。1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主改革与社会进步。由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民主改革之后,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改革,其中很多措施为福利国家的出现提供了借鉴。故B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1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读材料信息可以推知,机器生产的推广,使女性进入新的、家庭以外的工薪经济,故C项

26、正确A项是材料现象的影响而非原因;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1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苏联“一五”计划是1928年1932年,“二五”计划是1933年1937年,根据时间可知,苏联实施了农业集体化,D项正确。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苏联工业化是“二五”计划完成以后实现的,故B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选D项。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却没有彻底摆脱危机,故C项正确;AB两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美国失业问题在二战期间被解决,所以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故选C项。21.D【解析】本

27、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核武器的目大威力,使有相同实力的国家不敢轻言战争,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2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学理论。材料主要体现了不是消费拉动了生产,而是高效的生产带动了新消费,故D项正确;ABC三项理论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D项。2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材料信息反映出美国掌控力相对下降,法国、日本、中国实力的日益提升,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2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联系益密切。故A项正确;BD

28、两项解读与材料信息不符合;C项,各国经济金融联系加强,而非融合故选A项。25.【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探讨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改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同时又会对经济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1)据材料“人民群众购买力剧减、消费远远落后于生产”可知,民众购买力不足,供求矛盾尖锐;材料“为了将美国经济从这种僵化状态解救出来”可知,美国国民经济运转困难;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属于新政的背景。(2)据材料一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材料二中国货币紊乱等关键词,说明“法币”改革的必要性;据材料一和“法币改革后,紊乱的货币被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的纸币所代替”可以得出有利于统一货币,稳定市场秩序;材料

29、“出现外汇率的稳定”可以得出有利于汇率稳定,减少白银外流;通过材料“如不坚持没有坚持长期对日作战的力量”可以推知有利于为抗日战争积蓄力量;根据所学知识,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也属于货币改革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民众购买力不足,供求矛盾尖锐;出于减少进口,刺激出口的需要;美国国民经济运转困难。(4分,答出两点即可)(2)必要性:美国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倾销中国,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秩序混乱;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统一货币,稳定市场秩序;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减少白银外流

30、;有利于为抗日战争积蓄力量;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贸易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26.【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探讨不同的农业经营生产方式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据材料“这种小土地分散式经营”,可以得出特点:小土地分散经营。通过材料“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可以得出特点:自给自足。结合材料对比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可以总结出英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影响因素可以从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重角度去思考。【参考答案】(1)差异:中国:小土地分散经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英国:大地产制,规模化经营;雇佣劳动力,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4分)(2)原因:中国:小农经济占主体;封建

31、君主专制的约束;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英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政府政策的支持;资本主义代议制逐步确立。(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7.【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探讨中日之间海军发展的差异以及中日近代化的差异。(1)据材料“日本天皇提出了目标”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的支持;“设置了海军省和陆军省”可得出,设立专门机构;“为加大对海军的资金投入,日本皇室、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国民都积极捐钱、购买公债”,体现了政府与民间的共同支持;“马汉海权观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外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措施。(2)据材料“封建统治阶级只求保住发发可危的江山”

32、,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缺乏战略眼光;“战术训练和军事理论严重滞后”,体现出中国海军制度与战略的落后。【参考答案】(1)举措:统治者政策的支持,且坚决落实;设立专门机构;强大的资金支持;举国支持;引进先进理论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6分,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西方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统治者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缺少科学的军事制度;缺乏先进的军事战略思想。(6分,答出三点即可)结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舰队覆灭。(2分)28.【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解题要求为提出观点,并能通过不同角度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逻辑清晰,能够史论结合。选择阻碍角度,侧重体现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破坏作用。选择

33、推动角度,则要侧重抗战期间为现代化起推动作用的事件的论证。【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日本侵华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2分)评析:政治方面:日本在占领区内施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利用汉奸,扶植愧僵,对中国民众进行殖民统治;国民党在国统区则坚持一党独裁专制。这些政策使民众连最基本的权利都无法保障,使政治民主化遭受巨大冲击。经济方面: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而国民党政府趁机扩大官僚资本的势力,这些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使经济的工业化受到冲击。思想方面:日本对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国民党则推行思想文化专制,这些不利于思想现代化的实现。总之,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10分)示例二观点:抗日战争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2分)评析:经济上:民族工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国民政府出于战争的需要,侧重对经济的统一管理,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民主党派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推动民主化建设,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总之,抗日战争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0分)(示例答案并不唯一,仅供参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