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赠予)B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赞)C辱以顾余(侮辱)D患为笑于里之人(担心)解析:选C。谦词。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其才力之放纵B余之同年友也C请予言以为赠 D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解析:选D。A.古义:奔放纵横。今义:纵容,不加约束。B.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登科第。今义:同一年;同岁。C.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D.认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穷尽事理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可烧而走也解析:选A。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为动词的使动用法。4下列句中加点
2、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吾其还也B孰有甚于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C特以文不近俗虽董之以严刑D则于是焉复驾言兮焉求解析:选A。A.副词,还是;B.语气词,呢/介词,在;C.连词,因为/介词,用;D.语气助词/疑问代词,什么。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
3、,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4、诚闳壮隽伟诚:确实B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迂阔:不切实际C特以文不近俗 特:特别D孰有甚于予乎 甚:严重解析:选C。特:只是。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A孰有甚于予 B既得之于心矣C然则若余之于生 D利泽施于人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在”的意思。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译文:(2)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译文:(3)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译文:答案:(1)黎生、安生真可以说得上是杰出特异的人才,苏轼真可以说是善于
5、识别人才的人了。(2)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穷困到现在而自己尚且不知道的原因啊。(3)于是写了这篇序赠给二生,并且拿给苏轼看,认为怎么样呢?8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第2段叙述黎生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B第3、4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
6、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抒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韩愈、苏轼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解析:选D。作者针对“迂阔”二字抒发议论,是一唱三叹、抑扬吞吐,而不是咄咄逼人、一泻无余。并且此文远不及苏轼、韩
7、愈的古文那样痛快淋漓、气势不凡,有一种含蓄优雅的风韵,与欧阳修的文章有相似之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
8、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
9、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选自清文观止)【注】秋湖:江苏扬州的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立题襟馆,与宾客饮酒赋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瘦西湖,故称其为“秋湖”。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瘦西湖湖中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董”“巨”“徐”“黄”分别指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至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B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
10、/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C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D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解析:选D。根据语境和陈述对象来停顿。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闰月:特指汉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B棹:指长的船
11、桨。“木”与“卓”联合起来表示“撑杆”,这里单指船。C山阴:山北水南谓之阴。这里指山坡背阴的一面,即山的北侧。D庵:特指古代女性带发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如红楼梦中妙玉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解析:选D。“庵”指古代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而非特指带发修行的女性居住的寺庙。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主要景点的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语言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12、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瘦西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也蕴含着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解析:选A。本文不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而是给秋湖觞芰图作的序文。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译文:(2)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第(1)句的关键点是“堤曲”“倏”和状语后置句式;第(2)句的关键点是“胜”“千秋”。答案:(1)游船预先停靠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2)把游览的地方分开让他们各画一幅美景图,这些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